论“整体观”视角下艺术创作的优化与调控
——以美术作品为例

2016-04-03 21:02张振东ZhangZhendong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整体观刻画艺术创作

张振东/Zhang Zhendong

论“整体观”视角下艺术创作的优化与调控
——以美术作品为例

张振东/Zhang Zhendong

艺术作品是承载艺术家生命体验和生命感知的创造物,它是浑然一体、具有生命情感的有机生命体。艺术作品中的整体性是关乎生命力表现的指标之一。该文基于“整体观”视野,以美术作品为例,针对艺术创作的优化与调控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认为,着眼于“整体观”视角下艺术创作的优化与调控,一是要树立整体观念,这是作品的生命之基,二是要正确理解艺术创作中整体和细节唇齿相依的辩证关系,三是要深度理解中外名作中整体和细节的优化处理。总之,整体性观念体现在艺术创作的各个阶段,整体性的把握对于创造形神兼备的艺术作品极为重要。整体表达决定了细节的具体走向,同时,细节的细微变化也会影响艺术作品的整体效果,二者的和谐统一是艺术作品成为有机生命体的重要因素。

整体;细节;艺术创作;优化;调控

近日,笔者在欣赏“明四家”之一的仇英画作《赤壁图》时,为画中表现出的极致的整体感而折服,此画细节刻画细致入微,线条如行云流水,生动而不刻板,灵气十足,画面仙气缭绕、虚实相生、意境悠远,整体风格极富诗文意趣,作品极具整体生命力。仇英的另外一幅作品系仿自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细节刻画严谨细致,同样体现了他深厚的绘画功底,但是画作整体风格呆板空洞,毫无生气,整个画面细节一览无余,画外意趣寥寥无几。两幅作品同出自一人之手,但是作品风格和艺术水准却大相径庭。细品两幅作品,《赤壁图》胜在整体意蕴,确系心得之作,仿作《清明上河图》重在细节刻画,但却忽略整体气韵营造,从而缺失艺术之韵。事实上,仇英十分注重作品的整体感,为了不破坏作品的整体感,他甚至只题名款而不作诗文,由此可见,艺术作品整体感的把控极为重要,也极为不易,稍有不慎,便有所偏差。基于此,本文从如何树立艺术创作中的整体观念、加深理解艺术创作中整体和细节之辩证关系、深度解析中外名作中整体与细节的优化处理等三个方面阐述“整体观”视角下艺术创作的优化与调控。

一、生命之基:树立艺术创作中的整体观念

艺术作品是承载艺术家生命体验和生命感知的创造物,它是浑然一体、具有生命情感的有机生命体。艺术作品的整体性体现在各个方面,是关乎生命力表现的重要指标之一。整体性的把控对于创造形神兼备的艺术作品极为重要。艺术创作是将艺术素材、艺术技艺、艺术精神灌注而一体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堆砌或随意的捏合,而是艺术家在创作意图统领下的艺术形象的整体化表达。

对于艺术作品来说,突出整体的感观和表现力是至关重要的。在创作时,整体观念应贯穿于整幅作品中,一切局部的创作技巧、创作形式都是为整体服务的,所以局部为整体服务,整体因局部而存在。艺术作品作为独特的有机生命体,它的整体性是也是有机的。艺术作品所谓的整体性不单单是结构的完整,亦不是各个部分简单相加,而是各部分血脉相通、气韵相联、相辅相成的有机生命体,所以局部刻画时要求的不仅仅是细节的完美、创作技巧的高明,更重要的是对整体效果的贡献。

就绘画作品而言,整体性体现在画面构图、色彩浓淡、意境渲染、人物造型等各个方面,整体感是评价整个作品是否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画面的整体感是各个部分协调统一、虚实相宜的结果。绘画作品中的每个部分是为整体而存在的,任何一个部分微小的调整均会影响到画面的整体效果,所以要树立起画面的整体观念和大局意识,把握好部分,然后再回到整体来调整部分,从画面的色彩、明暗、造型、空间等方面进行分析,使整个画面的主次、强弱、虚实相互依存以凸显主题效果。

中国草书讲究气韵生动,一气呵成,仿佛断笔、顿笔都会使作品形聚而气散一样,旨在强调协调统一的整体观念。在中国画论中也同样讲究气韵生动,强调绘画作品整体的生命之气。中国的绘画作品如同书法一样讲究运笔,唐代张彦远曾评价顾恺之的画为:“紧劲联绵,循环超忽,调格逸易,风趋雷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也。”道出了顾恺之作品一气呵成、气韵贯通的艺术特色,

这也同时成为画家与画匠的区别。真正的画家无不重视作品整体气韵的协调一致,甚至不惜削弱局部的完美以强化整体的效果。作品对于艺术家来说不但是技艺的展现、场景的呈现,更是艺术家抒发情感的生命载体。对于画匠来说,作品往往是形似而气不周,细节足够完美,整体性却不够突出,作品疏离而割裂,突兀而呆板,整体气韵矛盾而不协调。

总之,在艺术创作中,整体性的表达是艺术作品生命力得以呈现和维系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艺术创作而言,避免“谨毛而失貌”的创作行为,立足整体观念下的艺术创作是高品质艺术作品之基石。

二、唇齿相依:整体和细节辩证视角下的艺术创作

艺术创作中整体和细节的辩证关系也高度契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体和部分的观点。整体和细节相互依赖,整体依赖细节而得以展现,细节因整体而存在,二者互为存在和发展。细节为整体服务,所以整体表达决定细节的具体走向,细节通过不断地整合和调节以契合整体的最大化表达。同时,细节的细微变化也影响着艺术作品的整体效果。

缺乏细节描绘的艺术作品大多是僵硬而程式化的,它往往缺乏一种动人的生命力,而失去整体感的艺术作品,画面又是支离破碎、杂乱无章的,这种作品无法呈现一个整体的观感,所以艺术作品的魅力既赖于整体的浑然一体,气韵相通,又赖于局部的完美刻画,正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事实上,整体是依赖于局部而存在的,局部为整体而服务,局部细节直接影响作品的整体性。对于艺术作品来说,整体感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作品的整体性却是依赖于细节恰如其分的刻画和表达。作为画家应该练就纯熟的绘画技巧、不同的绘画方式,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这直接关系着细节刻画的精准性,拙劣的技艺无法保证细节的完美刻画,更难体现作品的整体性。艺术家对于作品的创作往往是从局部开始的,细节的精准、不差分毫的表达是每个艺术家的追求,每一个艺术家的创作生涯也都会经历一个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发展历程,直到练就高超的艺术水准,艺术作品局部细节精准、恰当的刻画对于整体的展现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李可染创作十分严谨,创作一幅作品少则几天,多则几个月,稍不如意,又往往废弃,自称“废画三千”。李可染一再强调要“注重整体感”,告诫艺术家要追求艺术的整体性,不要为了某个部分的效果而损害艺术整体感。整体和局部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艺术作品的效果。如果只是一味地重视局部的细节而忽略了整体,最终会导致画面效果混乱。反之,如果只是注重整体关系,而忽略了对画面局部的深入刻画,又会使得画面空洞乏味。所以,一幅好的艺术作品,一定要兼顾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得画面细致且有层次感。大多数人在创作初期作品都是幼稚而程式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才能挥洒自如,自由表达,才有可能练就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会有一种偏执的冲动,对局部刻画表现出太多的关注,往往“只见小处,不见全局”,所以要谨记局部是为整体服务的,整体决定局部,甚至某些时候局部的削弱是为了整体的凸显。

三、杂而不越:解析中外名作中整体和细节的优化处理

纵观中外名闻遐迩的艺术作品无一不是对整体和细节进行了恰到好处的取舍,这种调控主要体现在细节精准地表达创作意图的同时,而又没有对整体的表达造成消极影响。艺术创作中缺失了整体观,过分追求细节的刻画,往往如同技艺高超的工匠,细微之处纤毫不差,而整体毫无气韵。细节巧妙的处理一方面是艺术家技艺的体现,另一方面更是艺术家整体观下的细节取舍之为,旨在艺术表达的最大化。中外绘画名作中这样的经典案例不胜枚举。

刘勰在《文心雕龙·附会》篇中用“杂而不越”四个字,对艺术创作中细节的具体取舍之道做了高度的概括。艺术作品由众多烦琐的细节构成,精准而恰到好处的细节刻画关乎着整体的有机表达,细节是整体表达的根基所在,但同时细节不能凌驾于整体之上,细节的表现绝不容突破整体。作为绘画创作者,对于细节刻画能力的培养必不可少,但同时在具体的绘画创作中,不宜追求无限制的细节刻画。罗丹的雕塑作品《巴尔扎克全身像》完工后,雕塑的双手部分精妙绝伦,他的学生对此赞叹不已,罗丹听后,果断地砍断了双手。罗丹认为双手的完美刻画削弱并影响了雕塑整体生命力的表达,混淆了艺术作品的创作意图。由此可见,那种过分追求细节完美的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反之为了突出画面的整体性,倒可以牺牲部分细节的刻画,这样反而容易形成鲜明的艺术对比,凸显出丰富的画面整体效果。这就是用局部的弱化换来了整体性的突出。细节是整体表达的基础,细节服务于整体,在具体的创作中,细节表现应适度有效,甚至可以舍弃或削弱,以此来达到整体的最大化表达。

《洛神赋图》是东晋画家顾恺之依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创作的经典作品,全卷分为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又连接成一个整体,体现了整体和部分的紧密关系。艺术作品是血脉相通、气韵相连、相辅相成的有机生命体。观顾恺之的《洛神赋图》能明显地感受到其气韵贯通的画面表现,整卷画面笔法如春蚕吐丝,轻盈流畅,表现了一种如梦如幻、情意绵绵的意境。这幅画卷虽然分别画了相思、相会、离别、怀旧四个场面,由于神情脉络连贯相通,所以仍是一幅有机的艺术整体。气韵贯通、血脉相连不仅是书法绘画的准则,也是所有艺术作品的共同要求。局部细节的表现均为了整体风格的凸显。特别强调主题的突出,画面中任何微小的细节,都是为了强化主题,都是为了整体的表达,局部细节着墨的深浅、位置的不同、赋彩的浓淡都影响着整体主题的表达。《洛神赋图》画面整体和谐统一,只怕更改任何一个细节,整体基调风格便不再完美,所以局部细节应恰到好处地表达整体的意境方能感人至深。纵观全画之人物及场景营造之氛围,绝无半点支离散碎的场景,整幅画卷前后呼应、一气贯通、意境超然,构成极为完整的有机整体。

宋徽宗赵佶的《瑞鹤图》,门上方彩云缭绕,18只神态各异的丹顶鹤,在上空翱翔盘旋,这18只鹤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这个整体同时是由个体的鹤构成的。仔细分析每一个个体,我们发现,它们朝向、姿态各不相同,富有变化,构成了有机的生命体。为了更加突出画面中鹤的形象,宋徽宗有意将屋檐淡化处理,这种局部的削弱正是为了突出画面的主体瑞鹤,再加上瑞鹤的数量之多,所以更加强化其视觉中心的地位。

在达·芬奇的旷世之作《蒙娜·丽莎》中,那抹神秘的、难以琢磨的、转瞬即逝的微笑让无数的鉴赏者赞叹不已。达·芬奇用科学的精神探索人类微小的面部表情,中世纪的绘画作品很多都是呆板而僵硬的,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面部表情却是惟妙惟肖、耐人寻味、意味深长。据说达·芬奇创作此画历经4年,耗尽心血,他对细节的刻画科学而精准,正因为达·芬奇高超的绘画技巧,对微小细节精准的表达,才赋予了这幅作品超常的生命力。在达·芬奇的另外一幅作品《最后的晚餐》中,耶稣与其十二门徒共进晚餐,画家通过不同的绘画手法,生动地刻画了基督的沉静、安详,同时刻画了十二门徒惊恐、愤怒、怀疑、悲伤等神态,以及符合不同人物形象的手势、眼神和行为,作品中各个细节都刻画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此作传达出不同人物形象丰富的心理内容,高度突出了作品的主题。绘画是空间静态的艺术,它描绘的是静止的瞬间画面,而高超的绘画技巧、精准的细节刻画构成了丰富的画面语言,赋予了作品特有的生命力。局部是为整体而服务的,艺术家唯有扎实的基础功底,方能更好地完成局部细节的刻画,否则“胸中纵有丘壑,笔下也难繁花”。

四、结语

对于绘画创作来说,想到是画到的前提,画到才是最终的目的。精神思想的传达有赖于笔下点墨,这是对画家基本功的考验,是对画家刻画细节能力的考验,而细节对于整体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是浓淡适宜而不是浓妆艳抹,是锦上添花而不是画蛇添足,是恰如其分而不是过分完美,唯有合理地表现出细节,才能真正明了绘画的真谛,才能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总之,艺术创作应该树立全局和整体观念,需要从整体着眼使整体感最大化。艺术作品的整体性不单是结构形式上的协调统一,更多地体现在艺术作品中贯穿整体的特有生命力,一个具有生命力的作品才能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此外,艺术作品的整体都是由局部构成的,在强调整体为先的前提下,必须十分重视局部的作用。事实上,细节是为整体服务的,局部细节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有时甚至还会对整体产生重大的影响,要时刻谨记局部细节的刻画是为了整体风格的凸显而非突破。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唯有对整体和细节进行双向的优化与调控,方能创作出感人至深的艺术作品。

张振东: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研究生运城学院美术工艺设计系助教

On the Optimization and Adjustment of Artistic Creat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Holistic View”: Taking Works of Art as Examples

Art works, as creations that carry artists’ life experiences and life perceptions, are organic life entities that are unified with life and emotions. The integrity of art works is one of the indicators of their vitality.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holistic view” and taking works of fine arts as examples, researches in depth the optimization and adjustment of artistic creation. The research considers that the optimization and adjustment of artistic creat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holistic view” involves setting up of a concept of holism, which is the foundation of works’ lif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dialectical and interdepend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hole and the details in artistic creation, and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optimized treating of the whole and the details in Chinese and foreign masterworks. In brief, the idea of holism is demonstrated in every stage of artistic creation. To grasp the whol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reating art works excellent in both form and spirit. The integrative expression determines the concrete details. Meanwhile, the subtle variations of details can affect the overall effects of art works. The harmony and unity of the two is a significant factor for artworks to become organic life entities.

the whole; details; artistic creation; optimization; adjustment

猜你喜欢
整体观刻画艺术创作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田野调查和学术整体观
刻画细节,展现关爱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丰富艺术创作
推进零售业务标准化转型需要整体观
基于“整体观”的“韦达定理”教学与思考
ℬ(ℋ)上在某点处左可导映射的刻画
Potent环的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