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016-04-03 23:58陈文娟
文学教育 2016年25期
关键词:文科学院文学

阮 菲 陈文娟

独立学院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阮菲陈文娟

内容摘要:高校教育对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学是文科教育的重要学习内容,但当前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所用教材存在旧知识多、新知识少,史实陈述多、作品分析少,理论分析多、实践体验少;教学上存在重历史定论、轻前沿动态,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抽象评析、轻实际运用等问题。独立学院应以学生兴趣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核心,以师生互动为手段,以实践能力为目标,构建 “兴趣-需求-互动-实践”四位一体的立体式、多层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关键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实践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高校如雨后春笋一般逐渐成长、壮大。其中,独立学院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在我国兴起的一种新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虽然独立学院的发展历史只有短短的十几年,但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独立学院”指的是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一些普通本科高校按公办机制和模式建立的二级学院、“分校”或其它类似的二级办学机构不属此范畴。

通过对独立学院发展历史的回溯和对既有研究的分析,我们认为独立学院应突出自身特色,确立文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能够“因地制宜、学以致用”的应用型、复合型本科人才。在此基础上,我们深入实地调查研究,以无锡T学院为例,提出了独立学院文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旨在为我国独立学院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有益的参照和经验。

二.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高等院校作为广大优秀的青年学生学习、深造的重要阵地,对年轻一代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确立,对他们今后走向社会、面对生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科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占据着无可替代的地位,文学作为文科中重要的学习内容,能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起到良好的作用。“文学是人学”。文学的本质特性,使文学具有一种普遍感染人、启迪人的力量。正如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所说:“文学可能并不承担审判人类的义务,也不具备指点江山的威力,它却始终承载理解世界和人类的责任,对人类精神的深层关怀。”不同于艺术等其他学科,文学不需要欣赏者具备特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它只需文化人带着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认真阅读、感受和思考。然而,目前独立学院文科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令人担忧,主要集中在教材和教学两个方面。

(一)教材存在问题分析

纵观目前独立学院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所用的教材,主要存在着三大问题。

1.旧知识多,新知识少

多数独立学院选用的教材是在业界影响力较大、版次较多的教材。这类教材流行时间较长,有一定的权威性。但同时,因教材编撰时间较早,很多近些年的研究成果并未被选入教材内容中,且部分章节的撰写思路也略显陈旧。如“中国现当代文学”这门课程,大多当代文学教材对新世纪之后的文学内容介绍很少。而新世纪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十年,在此期间有众多作品问世,且这些作品都是对当下社会现实最直接、最快速的反映,若缺少这一时期作品的介绍,在内容的完整性上会造成很大的缺憾。

2.史实陈述多,作品赏析少

大多文科专业的教材都将论述重点放在了历史事实上,着重介绍各种文学运动、文学思潮、重要会议等,篇幅至少可以达到整本教材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当然,史实的陈述是必要的,它可以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对文学的发生、发展有宏观的把握。但文学的力量在于感动我们的内心情感、激起思想火花,仅凭史实陈述,显而易见,不能完全达到这个目标。对史实的过分强调,一方面偏离了文学本身的特性,使文学不再具有感召人的力量,变成了纯粹的历史,失去了文学本身应具有的价值。另一方面,不符合高校教育的目标和宗旨。

3.理论分析多,实践体验少

大多文科专业的教材在提到某部作品并对该作品展开分析时,多是条条框框一个模式的分析,要么是从作品的情节、人物、环境入手分析,要么就是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方面展开论述。若几乎所有作品的分析都采用这两种方法,就无法激发起学生学习热情,也就无从有效传达作品美感,感受到文学作品魅力,反而浪费了大量教学时间,产生学习文学作品逆反情绪的消极影响。用文学培养学生情操的目标,就成了一句空话。

(二)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独立学院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所用的教材存在着上述问题,相应地,造成了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陈旧的教学方法:

1.重历史定论,轻前沿动态

独立学院文科专业教学实践中,较多教师传授的常常是早已成为定论的知识,而对该学科较前沿的思想动态重视不够,或三言两语一笔带过,或只字不提完全忽略。如在分析作品时,教师多是给学生一个主流定论,如此简单地“一锤定音”,既是对学生思维的限制,又显得陈旧古板,没有发展。

2.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

对于各类文科课程的讲授,不少教师多是从文学史的角度分阶段介绍,或依次介绍作家及作品。这样分门别类的优点是条理清晰,但学生接受到的除了知识还是知识,对文学本身特性的认识没有切身体验,在情感能力、鉴赏能力上没有得到提高,以至所学知识仅剩只言片语、断篇残章,很快遗忘,而文科课程开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感知和鉴赏分析能力,单一的教学方法、填鸭式的灌输不可能完成这一目标。

3.重抽象评析,轻实际运用

分析某一作品时,如果我们只注重从理论高度,抽象地评析,学生即使认识到了作品的价值和地位,这样的认识对学生今后的工作也没有太大的帮助。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让学生将文学鉴赏能力运用到实际有用的方面。在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之后,再将这种能力运用到写作、演讲和论文撰写中。有了实际运用的价值,学生对文科课程的学习热情一定会有所增强,对文科无实际用途的观点也会有所改变。

从独立学院文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现状,我们可以看出独立学院文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在目标构建和教学模式上都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足以引起广大独立学院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三)存在问题的成因探析

独立学院相比普通高等院校,在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着更为严重的问题,这同独立学院本身的性质、办学模式、管理机制、社会环境等密不可分。

1.经费来源及依托资源的限制

独立学院经费来源单一,主要来源于学生学费,缺少国家、政府的经济援助或资源支撑,独立学院总体缺乏独立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经费的缺乏严重影响了独立学院的硬件设施的水平,同时也影响了一支高素质、高水平教师队伍的软件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独立学院扩大招生规模、提升办学水平的需求,造成了恶性循环。

2.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

有些独立学院的办学者动机多样化、素质有待加强,办学主要是为了经济收益而非教书育人,造成了独立学院内部办学投入不够、管理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大多独立学院目前内部还没有建立起良好的自我评价和监督机制,管理松散,对在职教师及教职工的制约及激励机制也不够完善,间接造成了独立学院教师队伍素质不高、教学质量较差的局面。

3.社会各界认识不足

一方面,政府及社会各界因对独立学院的关注度不够、理解不够深入,造成了对独立学院的一些偏见和成见。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在就业方面经常受到用人单位的忽视甚至歧视,这给独立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独立学院学生、教职工自身也没有完全树立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学习、工作中缺乏主动性、进取心,认为独立学院永远比普通高校“低人一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独立学院的扩大和发展。

上述各种原因造成了独立学院在改革进程中困难重重、举步维艰。但在新时期背景下,独立学院仍能利用自身优势和特点,抓住机遇转型、提升。

三.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针对以上独立学院文科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我们认为,首先,应转变思路,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科的实际运用,将教学同现实社会、生活需求紧密结合,突出学科知识能学以致用的特点。其次,应注意知识的及时更新,将最新的知识和学科的前沿动态纳入教材及教学范围,体现学科知识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特征。最后,按照这一思路,重新编排教学内容、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从文学自身的规律出发,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努力改变当前文科教学中刻板、枯燥、单调的局面。关于这三方面,我们在无锡T学院的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实践中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

江苏地区经济较为发达,企事业单位数量较多,对本科毕业生的需求较高,因此,独立学院应因地制宜,结合地方经济特色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突出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服务地方经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无锡T学院是江苏省内较为知名的一所独立学院,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具备自主招生、授予学士学位的资格,是我国独立学院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先行军”,具有一定代表性。以无锡T学院为例,我们提出今后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为:因地制宜、学以致用。“因地制宜”指独立学院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及特色合理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学以致用”指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努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创新、创业的能力。

以无锡T学院的人才培养“3+1”模式为基础,我们试图构建更为合理的文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字基础和良好的文化素养,具有较强的中文实践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根据上述培养目标,拟定相应的培养方案: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原则,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就业目标为导向,打破学科壁垒,实行“3+1”分流培养。所谓“3+1”指的是:大一至大三打好学科专业基础,基本明确未来规划,大四以实习实践为主,提升就业竞争力。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课程设置的革新

大一以基础课为主,引入专题讲座引导学生进行“生涯规划”。同时,开放各类资源供学生体验、选择,以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合理地进行未来规划。暑期之后提交职业生涯规划书或学术生涯规划书,并由学生上台演说,互相交流切磋,进一步完善规划并制定实施计划。

大二、大三基础课与选修课各占50%,开设形式多样的选修课,分流引导职业规划。打破学科壁垒,根据学生未来职业规划开设相应选修课,如:为立志成为教师的学生开设教师礼仪、普通话训练与测评等课程;为立志成为律师的学生开设法律相关课程;为立志创业的学生开设公共管理学、经济学等课程;为立志去外企工作的学生开设工商管理等课程;为立志考研的学生开设考研辅导等课程;为立志成为秘书、导游、心理师、播音主持人、学者的学生开设相应课程。简而言之,不依据学科,而是依据学生需求设立相应选修课程,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目标,而且学生学习动力强、学习兴趣大、学习效果好。

大四以课外实践、实习为主,选修课为辅,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以上课程设置既符合了独立学院文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又迎合了新时期市场经济背景下对人才的新需求。

2.教学模式的转变

按照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结合学院特色,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提升就业竞争力为基本教学原则,构建较为完整的教学模式体系,可概括为“九化”,具体如下:

(1)课程设置自主化:以学生职业规划的需求为中心设置选修课程,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课程,每学期不少于4个学分,可多选,不设上限,但需考核合格。

(2)教学方式实践化:教学方式分为课堂和课外教学两部分,精简课堂教学,扩大课外教学比重,两者各占50%,主旨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课堂教学能力化:课前布置相关准备工作,让学生提前自主预习专业知识,课堂教学精讲精练,杜绝“满堂灌”,并开展各类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课堂讨论、课堂辩论、观摩、展演、案例分析讨论、参观等,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4)课外教学开放化:将课堂所学同课外教学相结合,采用“多对多”形式,教师指导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积极参与学校社团、社团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企业实习、课题论证、问卷调查等,每学期不少于4个学分,可多选,不设上限,但需考核合格。教师需填写指导记录,学生需进行实践汇报并交由指导教师审核。

(5)教学方法多样化:以实践性教学法为主,革新旧有教学方法,主要教学方法有:体验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

(6)教学过程互动化:打破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格局,教师在课堂和课外都应成为课堂和课外活动的一员,同学生积极互动,学生之间也应相互互动交流。这要求教师多用导入式教学法实施具体教学。

(7)教学资料信息化:利用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在校园网、论坛中公开课堂教学的资料,利用QQ及微信等平台及时发布课堂信息、课外教学信息,增加师-生、生-生互动机会。

(8)成绩评定综合化:课堂教学成绩建议比例占60%,每学期三次随机测验,一次期末统考,建议比例各占10%、10%、10%、30%,避免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结果,也可以杜绝学生的侥幸心理。课外教学成绩建议占40%,评定方式以学生口头汇报与书面报告为主,建议各占20%。

(9)检测体系科学化:对教学效果进行科学的分析、评估,分为三部分:学生、教师课堂自评、互评;学生匿名网上评教,在学生中随机问卷调查教学效果;对学生成绩检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不断修正调整相应的教学策略。

以上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兴趣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核心,以师生互动为手段,以实践能力为目标,构建了“兴趣-需求-互动-实践”四方面为一体的立体式、多层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四.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实践及效果

根据以上培养模式,我们在无锡T学院中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教学改革,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初见成效。下面仅以“中国当前文学”这门课程为例,以管窥豹,折射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转变后的成效。

我们采用《中国当前文学赏析》这一校本教材,在教学实践中,为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进行了多次教学实验,并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将文学鉴赏能力同社会现实需求相结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热情高、兴趣大,参与十分积极,一改过去课堂死气沉沉的教学现状。学生十分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有些观点的论述还十分透彻、深入,有新意。学生之间增进了情感交流,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这让我们感到,每个学生身上都有无穷的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文学与人的潜能,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并鼓励他们进行探索研究,独立思考,在互相帮助、借鉴的学习过程中获取学科专业知识和社会实用技能。

目前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以下三方面的效果:

一是以作品作为一个时代的代表,让学生理解了一定时期的时代特征,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对当前文学发展过程有了整体性的把握。

二是让学生从作品中能直接感受到了人类的基本情感和表现手法,并对社会现实问题深入思考,从而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和价值。

三是通过作品的阅读和赏析,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并将学科知识同社会实际、现实生活的要求相结合,体现了课程学习的实用价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学科知识、提高了学习能力,增强了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工作中的积极性。

正如教学实践和效果所示,高校教学应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变被动受训为主动自训。

五.结语

独立学院在改革新背景下,应及时转变办学思路和思想,积极探索独立学院自身的办学特色,利用自身优势抓住机遇,努力构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以迎合社会现实需求,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因地制宜、学以致用”的培养目标、“3+1”的课程设置、“兴趣-需求-互动-实践”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能为我国独立学院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照和途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的通知[J].教育部政报,2003(z2):332-334.

[2]陈小碧,杨位俭,王光东.当代文学六十年关键词 [J].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 (9):12.

[3]贺绍俊.铁凝评传[M].河南: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77-78.

[4]洪子诚.“当代文学”的概念[J].文学评论,1998,(6):4.

[5]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0.

[6]雷达.当前文学症候分析[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118.

(作者介绍:阮菲,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无锡太湖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改革、中国语言文学;陈文娟,无锡太湖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化)

基金项目:无锡太湖学院2015年教改项目《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研究与实践》(JGYJ2015038)。

猜你喜欢
文科学院文学
初等教育学院
我们需要文学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豆文科作品
孙文科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