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笪重光生年之谬

2016-04-04 01:27闵靖阳
书法赏评 2016年3期
关键词:昭阳太岁重光

■闵靖阳

辟笪重光生年之谬

■闵靖阳

笪重光,字在辛,号江上外史,清顺治、康熙年著名书法家、书画理论家和宗教活动家。前半生刚正不阿,身为御史弹劾贪酷监司李嘉猷,反被诬陷罢官。后半生于茅山修道,为茅山道教全真派之龙门派第八代启派师。笪重光在中国美术史上最大的贡献是书法创作和 《画筌》的写作。笪重光与姜宸英、汪士鋐、何焯并称 “帖学四大家”,其流传于世的书法作品有29幅,代表作是小楷 《嘉州集》和草书 《茅山九霄宫天炉铭碑》。《画筌》在中国画论史上第一次运用作为独立范畴的 “意境”,将 “天怀意境之合”视为绘画创作的根本。在山水树石的意象创造、虚实相生的结构章法、笔墨色的技术锤炼等方面都提出了真知灼见,“识者以为度尽金针。”

目前记录笪重光生平的史料极少,研究者们根据的史料主要是五个:笪重光自撰的 《江上诗集》《清史稿·卷二八二·笪重光传》、唐邦治的 《笪重光传》《丹徒县志》等地方志和道教文献。唯一记载了笪重光生年的史料是唐邦治的 《笪重光传》。唐邦治,镇江人,历史学者,参与撰写 《清史稿·表》,一生中于地方志的修正用功甚勤。《笪重光传》作于民国年间,史料主要来源于 《江上诗集》,辅以当时当地流传的关于笪重光的文献和传说,甄别后收入 《笪重光传》。①

唐邦治考证出笪重光卒于清康熙三十一年 (1692年)六月十日,享年七十,这样可以推导出其生年是明天启三年,即1623年。现在关于笪重光的资料均采用唐邦治的观点,笪重光生于1623年,卒于1692年。对于唐邦治记录的笪重光卒年与年龄无法考证真伪,但对于其生年的推导却与笪重光的名字不合,因此或为卒年,或为享年,定有误,也可能二者皆误。

名重光,字在辛,这点在各史料中都相同。“重光”“在辛”是太岁纪年法的用语。太岁纪年法在战国后期形成,由周代的岁星纪年法发展而来。岁星纪年法是西周初期出现的纪年法,以岁星即木星在天体中运行的规律来纪年。中国古人以地平面为观察点,木星围绕太阳的公转周期约为12年。古人以不动的恒星为基点考察木星的运行规律,发现木星自西向东每过一年向前移动一个区域,约十二年绕天一周,于是将天空划分为十二个线性的区域,每一星空区域起一个特定的名称。自西向东分别为析木、大火、寿星、鹑尾、鹑火、鹑首、实沈、大梁、降娄、诹訾、玄枵、星纪,同时将十二辰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的次序改为自西向东,与之分别对应,用 “岁在××”纪年,每过十二年周而复始。《国语·晋语四》记载 “君之行也,岁在大火,”即岁星的位置在卯。《国语·周语下》“武王伐殷,岁在鹑火,”即岁星的位置在午。因岁星自西向东运行,与太阳运行方向相反,因而与黄道面十二辰顺序相反,存在诸多不便,于是战国时期又发明了假定性的 “太岁星”,与岁星运行方向相反,与太阳和十二辰运行方向相同,以此纪年,于是岁星纪年法发展为太岁纪年法。

太岁纪年法根据十二辰的位置从寅到丑分别起了年名与之对应,为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皺、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困敦、赤奋若。屈原 《离骚》中称 “摄提贞于孟陬兮,唯庚寅吾以降”。摄提是太岁年名里的摄提格,即太岁在寅之年。清代邹汉勋的 《屈子生卒年月日考》、晚清民国刘师培的 《古历管窥》、今人游国恩的 《楚辞概论》、钱穆的 《先秦诸子系年》和张汝舟的 《二毋室古代天文历法论丛》都将屈原生年定为公元前343年,即干支纪年的戊寅年。可见屈原所在的战国后期太岁纪年法已经盛行,基本取代了岁星纪年法。从战国末期到西汉初期,历法家又将传说黄帝时期形成的甲乙丙丁午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分别起名为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与之对应,是为岁阳。于是 《尔雅·释天·岁阳》称:“太岁在甲曰阏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强圉,在戊曰著雍,在己曰屠维,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黓,在癸曰昭阳。”

太岁年名———————太岁所在—————————岁星所在

摄提格————————寅(析木)————————星纪(丑)

单阏—————————卯(大火)————————玄枵(子)

执徐—————————辰(寿星)————————诹訾(亥)

大荒落————————巳(鹑尾)————————降娄(戌)

敦皺—————————午(鹑火)————————大梁(酉)

协洽—————————未(鹑首)————————实沈(申)

涒滩—————————申(实沈)————————鹑首(未)

作噩—————————酉(大梁)————————鹑火(午)

阉茂—————————戌(降娄)————————鹑尾(巳)

大渊献————————亥(诹訾)————————寿星(辰)

困敦—————————子(玄枵)————————大火(卯)

奋赤若————————丑(星纪)————————析木(寅)

太岁纪年法是岁星纪年法到干支纪年法的过渡。东汉章帝于元和二年 (85年)下令全国通用干支纪年,于是岁星纪年和太岁纪年不在官修史书、历书中应用。由于岁星纪年法计算复杂,后世应用极少,而太岁纪年与干支纪年名异实同,由于文人的好古思想,太岁纪年法一直在文人中流传。但文人对古历法不是非常精通,常将三者混合误用。如王羲之 《兰亭集序》中说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永和九年即公元353年,干支纪年是癸丑年,太岁纪年是太岁在癸,年名昭阳赤奋若,岁星纪年则是岁在析木。取了岁星纪年的 “岁在”加上干支纪年的干支。王常月 《龙门心法》记载 “康熙二年,岁在癸卯”,这便不是岁星纪年的岁在大火,而是太岁纪年的昭阳单阏与干支纪年的癸卯年。

1623年按照干支纪年是癸亥年,按太岁纪年是太岁在癸,年名为昭阳大渊献,岁星纪年是岁在寿星。1621年按照干支纪年是辛酉年,按太岁纪年是太岁在辛,年名为重光作噩,岁星纪年是岁在鹑火。名重光,字在辛,名与字的选取显然是根据太岁纪年法,因此笪重光必然生于1621年,而不是1623年。若笪重光生于1623年则应名为笪昭阳,字在癸。若唐邦治记载笪重光卒于1692年可靠,则其寿72岁,而非70岁;若寿70可靠,则其必卒于1690年,二者必居其一。根据 《江上诗集》,笪重光1692年尚留诗三首 《壬申春日思游》《壬申夏日口占》《壬申仲夏示绂纶二子》,之后再无诗歌流传。1692年是壬申年,仲夏为午月,即芒种至小暑之间,与农历五月时间差不多,故唐邦治记载笪重光卒于农历1692年6月10日当为可信,只是年七十为误,笪重光享年72岁。唐邦治 《笪重光传》关于笪重光年龄记载的错误影响极大,如今几乎所有的笪重光资料都将其生年定于1623年。对于笪重光生于1621年,目前只有自称笪氏族人的笪远毅与笔者的看法一致,但他的文章发表在博客上,②没有论证,也没有形成学术论文。因此写作此文,以正笪重光生年之误。

注释:

①唐邦治:《笪重光传》,见丹徒区政协文史委2004年编的内部资料 《丹徒文史资料》第18辑 《丹徒丹青》,第97-98页。

②笪远毅:《笪氏研究之四——笪氏人物》,寿丘山人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190da40100bcva.html

[1]丹徒区政协文史委.丹徒文史资料第18辑·丹徒丹青 [M].内部资料,2004.

[2]丁棉孙.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基础知识 [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9.

作者单位:鲁迅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昭阳太岁重光
Study of ionic wind based on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of carbon fiber spiral electrode
少林绝学昭阳拳(一)
——释德扬法师演示
缅怀民族英雄左宗棠
李重光:我闭上眼,就是中国的明天
飞鱼的夏天
“太岁头上动土”说的啥
POP CULTURE CORNER
“太岁”到底是何方神圣
南风吹梦,礼乐重光
雷克雅未克极光未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