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与神父之谜:《礼拜二午睡时刻》新探

2016-04-04 08:15刘绪洲
文学教育 2016年19期
关键词:神父马尔克斯时刻

刘绪洲

女人与神父之谜:《礼拜二午睡时刻》新探

刘绪洲

《礼拜二午睡时刻》据说是马尔克斯自认为最得意的一部短篇小说,可是读过它的读者却很难在短时间内感受到它的艺术魅力,相反产生了许多困惑,尤其是情节上的巨大缺口还使部分读者对它的严密性产生了怀疑。那么,这部作品到底是作者为了掩饰情节的缺位而有意向我们故弄玄虚,还是依据我们现有的智慧尚不能读出隐藏在作品背后的秘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对目前尚未引起学术界充分关注的女人和神父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得出了较有价值的结论。

情节 还原 《礼拜二午睡时刻》

自从《外国小说欣赏》被列为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之后,马尔克斯的《礼拜二午睡时刻》一文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众多的研究文章中,既有对小说主旨的探究,也有对小说艺术特点及若干细节与疑问的探究。很多读者都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马尔克斯在写这部小说时好多情节似乎都交代不到位,以致给读者留下了一个个的困惑。这些困惑解答不了不仅会影响我们对作品情节和主旨的把握,还会影响我们对马尔克斯小说艺术成就的认识。这些困惑中,笔者以为关注度较高的“卡洛斯究竟是不是小偷?”“小女孩是不是花瓶?”等几个问题已不同程度地得到了解答①,这里只对女人和神父之间的关系进行一番探究。

女人和神父有特殊的关系吗?这是一个听起来似乎很无厘头的问题,但是读者若能关注以下细节,必定会改变之前的看法:

1.母女俩沿着杏树阴悄悄地走进小镇,尽量不去惊扰别人的午睡。她们径直朝神父家走去。母亲用手指甲敲了敲纱门,等了一会儿又去叫门。屋子里电风扇嗡嗡作响,听不见脚步声。又过了一会儿,只听见大门轻轻地吱扭一声,在离纱门不远的地方有人细声慢语地问:“谁啊?”母亲透过纱门朝里张望了一眼,想看看是谁。

女人如果对小镇和神父家很陌生,她有可能在不向别人打听神父家具体地址的情况下,“径直”向神父家走去吗?“母亲透过纱门朝里张望了一眼,想看看是谁。”女人如果对神父一家的成员很陌生,会产生辨认人物的行为吗?

2.房间深处的门开了。神父用手帕揩拭着眼镜,从里面走出来。他一戴上眼镜,马上可以看出他是那位开门的妇女的哥哥。

开门的妇女之前并没有对女人讲过这里的神父是自己的哥哥,女人是怎么判断出神父是那位开门的妇女的哥哥的?仅仅是因为他戴上眼镜吗?一个人戴不戴眼镜跟他的亲属状况有关吗?

以上几个细节,或许不是小说最好看的地方,但是深入思考却似乎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事实:第一,女人对小镇的道路和神父的住址本来就非常熟悉,不然他不会下了火车就“径直”向神父家走去;第二,女人对神父的家庭成员也一定很熟悉,不然她不会认出神父是那位开门的妇女的哥哥,更不会很唐突地透过纱门,想看看跟她隔门问话的人是谁。

那么,女人和神父之间到底存在怎样一些秘密呢?

对此,笔者并没有十足的证据,但是却非常愿意相信女人以前曾经是神父的恋人或情人,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分手。这种猜测

除了可以解答上述的疑问外,还可以解答其他一些疑问:

1.神父打量了她一眼。那个女人忍住悲痛,两眼直直地盯住神父。神父的脸刷地一下子红了。他低下头,准备填一张表。一边填表一边询问那个女人地姓名、住址等情况,她毫不迟疑地、详尽准确地做了回答,仿佛是在念一份写好的材料。神父头上开始冒汗了。

关于女人的“脸红”和“冒汗”,有人②认为原因在于女人在神父的“逼问”下,说出了女人不愿面对的事实(儿子是小偷),令神父很愧疚。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因为理性地讲,无论神父的话会引起女人多大的悲痛或愤怒,女人的儿子是小偷已是事实,神父无须自责。除非当神父知道女人的儿子不是小偷或者如上文猜测的那样,一个曾经伤害过女人的人现在又来伤害她的儿子,才会引起他如此强烈的表情变化和身体反映。

2.在临街的大门打开之前,神父就觉察到有人把鼻子贴在纱门上往里瞧。那是一群孩子。大门敞开后,孩子们立刻一哄而散。在这个钟点,大街上通常是没有人的。可是现在不光是孩子们在街上,在杏树下面还聚集着一群群的大人。神父一看大街上乱哄哄的反常样子,心里顿时就明白了。他悄悄地把大门关上。

这个段落里,人们通常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女人来到小镇,并没有惊动过任何人,小镇上的人们是如何知道她的到来的?并且放弃午睡来到神父家围观?围观的目的又是什么?对此,有人认为这是因为超越了一切的母爱唤醒了镇上沉睡的人们③。对此,笔者以为过于“魔幻”,不大符合生活常识。除非前面的假设成立:女人以前在小镇上生活过,所以当女人再次回到小镇的时候,有人认出了她;小镇上的人们本来就喜欢瞧热闹,女人离开小镇多年以后重返小镇,镇上的人们获悉后非常兴奋,何况这次她又是来奔丧的。这一切都吊足了小镇上人们的胃口,引来众人的围观,自然不在话下。

3.“火车三点半就要开了。”母亲说。她的回答很简短,口气很坚决,不过声音还是那么温和,流露出各种各样的复杂感情。

“各种各样的复杂情感”都有哪些?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儿子是个“小偷”,觉得脸上无光,或是打扰了神父一家的午睡,心里愧疚?只有这些能称得上“各种各样的复杂”吗?笔者以为女人在这里感情上“各种各样的复杂”肯定还包含其他方面的因素,上文的猜测正好可以为我们提供这方面的因素。因为只要女人和神父的生活有过一定的纠葛,女人此刻的心情就不可能不复杂。

当然,这些判断和分析要变成最终的结论,可能还需要更有说服力的依据。在对本文的研究过程中,笔者注意到有人④曾引用了《马尔克斯回忆录》中的相关内容,这是一种不错的研究途径,因为我们从包括《礼拜二午睡时刻》在内的马尔克斯的好多作品中似乎都能读到“回忆录”中相关内容的影子,这些内容在某种意义既起着充实小说情节的作用,又起着揭示小说情节真相的作用。比如下面一段文字就可以看作是对小说中的“小偷”其实并不是死于“偷窃”,而是死于一场阴谋的充分暗示:

凌晨三时有人在使劲地推临街的门,声音惊醒了她。她下了床,没有开灯,在衣橱里摸出一支打千日战争之后就再也没开过火的旧手枪,在黑暗中不仅弄清门的所在,而且还弄准了门锁的精确高度。然后她用双手持枪瞄准,闭上双眼,扣动了扳机。此前她还从来没开过枪,但这次子弹穿门而过,命中了它的目标。(第6节《我看到的第一个死人》)

但是对于女人和神父的关系,《回忆录》只是提到了母亲曾“逆着父母的意愿,跟镇上的电话接线员结了婚”(第2节《母亲操纵着整个星系》),缺乏更多的关于母亲感情生活的记载,这一经历能否成为小说中女人和神父感情生活的蓝本尚需进一步考证。

注释

①姚惠萍.《如何解释马尔克斯留下的疑问》,《语文学习》2012年第9期。

②沈坤林.《<礼拜二午睡时刻>疑点解读之辨》,《语文学习》2013年第12期。

③杨利珍.《浅析〈礼拜二午睡时刻〉的深意》,《考试·教研》2011年第7期。

④辜成艳.《没有人可以决定别人怎样去死》,《语文学习》2012年第9期。

(作者单位:甘肃省环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神父马尔克斯时刻
冬“傲”时刻
捕猎时刻
摔跟头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叙事研究
祈 祷
一天的时刻
童话中的真实——重解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马尔克斯《族长的秋天》中译本首次面世
陈忠实对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接受
神父的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