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6-04-04 08:34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群体政治思想

张 波

(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干部处,北京 100743)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张波

(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干部处,北京100743)

新媒体的普遍运用对95后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认知和行为方式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正在悄然变革。把握和引领新媒体时代的核心精神及文化要义,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大胆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不断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新媒体;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Goldmark)最先提出了新媒体的概念,主要是相对于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而言,利用数字、网络和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和手机等终端,提供信息等内容的新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也可以称为数字化媒体。

近年来,以网络论坛、手机报、博客、微博、微信为主的新媒体,已然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与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无形中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年时期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因此,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就显得尤为重要。总书记把青年培养树立价值观比喻成穿衣服扣扣子,如果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就都会扣错。在新媒体时代,如何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创新工作思路,指导和帮助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时代命题。

一、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使用现状及其后发优势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由智能手机领军的各路数字媒体先锋逐渐发展壮大,强势融入并深刻影响着各个领域。对于思想新潮、具有一定知识储备、同时又充满激情和活力的大学生群体而言,新媒体时尚、互动、平等、开放的精神魅力显然无法抗拒,手机、WIFI已经成为他们的“身体器官”。微信、微博、BBS更是他们的生活标配。据统计,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达到了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半年内新增网民共计1894万人。此外,中国手机网民数量达到了5.94亿,半年内新增加了3 6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4年12月的85.8%提升至88.9%。随着网络服务便捷化、低成本化、手机终端的大屏化和手机应用体验的不断提升,网络和手机等新媒体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力进一步深化。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群体的年龄集中在10~39岁这一年龄段,比例达到了78.4%。其中,20~29岁的网民人数占全体网民人数比例为31.4%,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最大,正是大学生群体年龄段集中的区域。而学生群体在网民中的比例最高,为24.6%,较2014年12月的23.8%又进一步提升了0.8个百分点,可见,大学生群体仍然是新媒体战场的主力军[1]。新媒体异军突起,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拓展了大学生思想交流、学习生活的空间和平台

新媒体具有信息容量大、内容资源丰富、传递交流快捷方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等优势,利用新媒体交流带有符号和虚拟色彩,可以充分借用相对隐蔽的网络身份作保护,为大学生思想交流提供更加广阔、平等和安全的平台,使其更便于表达直接的、真实的想法,有效拓展了大学生思想交流的广度和深度。此外,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极大地拓展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空间,为大学生营造了新媒体式的学习生活环境,使其可以摆脱地域时空约束,接受全方位教育。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运用新媒体技术和平台,来及时地、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最新动态和最全面的信息,深入了解他们讨论和关注的焦点话题,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作为第五媒体,新媒体的思维架构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相对封闭狭窄的工作格局,以海纳百川的气势重新建构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维度,已然成为现阶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2.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和手段

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获取信息更加快捷,也更加多元。目前,大学生信息的获取方式正在逐步转变,过去,学生获取和传达信息的途径主要局限在书本、报刊、电视和广播等方式,如今,手机、网络四通八达,信息的获取和表达方式也从传统的单面、线状形式向着多元、网状结构发展,原有的封闭固定的信息传递模式逐步被现在的开发互动的交递模式所突破。新媒体的诞生和发展可谓恰逢其时,它在传统教育的空间与范围基础上,开辟了虚拟空间,凭借互联网和云服务提供的丰富的综合资源,经过信息加工和媒体融合等方式,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蓄了充足的素材,构建起广覆盖、交互立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新媒体能够对信息和诉求进行快速反应处理,这一特质有效提高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急能力,大大精简了思政工作中的重复沟通和信息获取环节,提升了思政工作的整体水平和效率。

3.重塑着当代大学生的群体性格和社会意识

新媒体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多元、便捷的“素描工具”,可以充分满足这个群体的自我塑造、自我展示的心理需求,小到手机铃声、个性签名、微信头像,大到空间、博客、DIY影视音频,处处彰显着当代大学生群体“我的青春我做主”的时代主张。更关键的是,新媒体技术抓住了当代大学生群体气质的命脉,那就是建立在尊重和平等前提下的交流沟通,由此才获得了大学生群体对于新媒体技术的深度认可。正是在这一基础上,他们追求平等信任、注重自我价值实现等的社会意识才日渐凸显并不断强化,新媒体环境正在潜移默化地重新塑造着当代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群体性格。

4.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式转变

大学生的话语权在新媒体中会被数倍放大,并隐去其真实身份,代之以大学生主体意识所倾向的某种网络虚拟角色,大学生的言论和表达会异常活跃和流畅,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获取大学生们内心的真实想法,跟踪他们的思想动态,进而主动地去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新媒体中的所有个体都被剥离了社会身份和附加属性,大家处于相对平等的互动地位,降低了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负担,构建了公平、开放的建议和反馈机制,无形中强化了对教育者的监督和约束,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下权威的、不可批驳的神坛,走近受众进行倾听、疏导,开启一种全新的新媒体时代教育方式。

5.促进了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能力素质提升

新媒体时代,各类媒体不断升级改造、充盈完善,形式内容的创新层出不穷,深受当今大学生群体的追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旦在新媒体运用上显露出能力和素养的欠缺,对当下大学生群体热衷的亚文化不够了解,就会在指导学生思想和行为时乏力无助,教育效果也将大打折扣;如果置身新媒体世界之外、对当今各种媒体平台不能熟练使用、无法运用新媒体与大学生互动,不能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筛选辨别各类信息资源、帮助他们抵御不良信息、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引领他们拨开迷雾、避免极端、走出低谷,势必会让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这些问题在客观上激励了思想政治工作者主动学习和研究新媒体,运用和创新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工作,从而促进了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整体能力素质的不断提升。

二、“用手指投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不仅拥有发言权,而且拥有“投票权”,他们可以利用微信转发功能支持某项社团活动,也可以在校内BBS内跟贴反对学校某项管理举措。这种“用手指投票”的新模式带来了一场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变革,传统的教育方法早已经无力企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互动性和时效性较弱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般是对大学生进行主题主流价值观教育,依靠单向的知识传授,形式枯燥、内容乏味,缺少与大学生互动的沟通和反馈机制,对于充满好奇、激情和活力的大学生群体缺少足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难免不被大学生所接受。同时,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个闭环系统,缺少监督反馈和激励机制,互动和沟通性能较差,基本是单向的、上对下、一对多式的沟通方式,在这样的沟通链条中,师生地位相差悬殊,各类信息传递速度缓慢,信息处理时效滞后,相对新媒体的实用性、针对性都比较薄弱。

2.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缺少平等机制

在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是权威的象征,其合法性毋庸置疑,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无法自由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或自己想要获取的信息,无法及时回复信息源、参与信息的反馈与再创造,不愿意向老师讲真话,这些因素综合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大打折扣。而在新媒体时代,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平等互动为所有人打开了交流的窗口,双方在人格、权利和地位上的相互尊重,基于信任达成的亦师亦友的相处氛围,使思想政治教育能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对而言,新媒体的多元化、开放性、互动性等优势特征,极大地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同时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首先,目前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理念在新媒体环境中还有诸多不适应。目前,各种校内的传统媒体逐步实现电子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在不断探索通过校园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来关注学生动态、对学生群体热议话题进行评论,这些都是对多元化教育方式的探索。然而在科技手段和数字产品突飞猛进的信息化社会,“互联网+”领军的社会互动形式每天都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时刻把握和跟踪国内外形势变化,适应和熟悉多元化沟通模式,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育载体、丰富教育内容、拓展教育手段,探索符合当代大学生心理和行为习惯的教育规律,尤其是要充分地认可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次,新媒体传播的信息鱼龙混杂,有些负面理论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更高的迷惑性。新媒体技术使信息的发布具有快速和随机的特点,这样就容易造成信息丰富繁杂但却混乱无序的结果,如果缺乏对一手信息的常识性、客观性判断,就会导致虚假信息、不良信息、错误信息大行其道。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猎奇和逆反心理,面对权威信息产生质疑和排斥实属正常。然而虚假或不良信息往往会借机蓄意包装、投其所好,裹附上大学生所追捧的形式,打着藐视权威、尊重自我的义正言辞的旗号,散布违反法律和社会道德的内容,在青年群体中具有极强的迷惑性。

三、催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生态

当擅长信息整合传播的新媒体遇上个性自我的95后,多元言论空间的现实图景即刻被折射出来,伴随师生关系的重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机制和平台的一次次更迭再造中,促进了教育新生态的养成。一方面,新媒体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另一方面,新媒体也加剧了世界范围内多元思想文化的交融,西方发达国家从没有停止过向全世界推销其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时刻谋划着策动“颜色革命”,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在互联网这个大平台上得以汇聚、扩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也正面临着多元化的冲击。

当今高校大学生多数是95后,具有独特而鲜明的群体气质,他们维权意识强烈,有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但价值取向多元化,理想信念薄弱。不少大学生在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现实面前失去了主张和判断,不同程度地出现思想疑惑和行为偏差的情况。

1.他们思想独立,但缺少团队精神

他们在独特的成长发展环境中,逐渐塑造出了一些较为特殊的心理价值取向,其群体性格特点鲜明,为了彰显自我而突出和追求个性,经常违逆甚至仇视一切传统价值取向。他们多数为独生子女,享受着良好的教育,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思考问题,个人利益至上,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较差。他们勇于竞争,但内心敏感脆弱,挫折承受能力较差。他们自信果敢,乐于通过竞争展现和锻炼自己。但同时,没有经历过社会动荡和时代磨难,缺少独自面对困难和压力的机会,缺乏自我调节和心理建设能力,心理问题比较容易堆积和爆发。

2.他们社交意识较强,但过于依赖网络,人际交往能力不足

从小伴随着手机和键盘长大的95后,运用网络获取信息和互动沟通可谓游刃有余。他们可以足不出户知晓大事小情,可以坐在沙发上学习、购物、交际,这些的确是这一代年轻人独有的时代优势。但是新媒体尤其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95后群体长期依赖网络和新媒体的结果之一,就是他们对于虚拟和现实世界的边界认知日趋模糊,从而逐步弱化了现实中的基本社交和生活技能。他们中有不少年轻人患上了“手机依赖症”等类似的社交顽疾,两个人即便是面对面坐着,也会选择用微信交流来代替言语表达,这种典型的人际交往症状在新媒体人群中并不少见。

3.他们富于创新精神,但辨识能力不足,考虑问题容易走极端

95后不肯故步自封,他们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愿意打破常规、喜欢标新立异,以此标注和彰显自己的独特性与个人魅力。但与此同时,由于年轻经验阅历不足,他们基本没有经历过人生重大的挫折和困难,尚未磨砺在艰难困苦环境中保持冷静的信念和品质;由于接受教育有地域和阶段性的局限,他们往往缺少系统的知识理论、长远的谋略思维和刻苦深入的专业训练,遇到问题和选择时会缺少定力和理性判断。在当今信息大爆炸的媒体环境中,分分秒秒都有大量的具有迷惑性和煽动性和博人眼球的观点论调涌现出来,极易使人丧失辨别能力,思想走向极端。

4.他们目标明确,但行动力不足,容易踏入功利主义的泥潭

95后群体的行为目标明确,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一套理论在这个群体中并不被推崇,现代社会文化中的速食主义和实用主义波及象牙塔,使得能够“快速、有效”地达成目标的手段渗入到学习、生活、社会活动等各个领域,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有些高校里,学生从参加志愿活动到竞选学生干部、从选专业选科目选导师到做课题做论文,都会“托人找关系”,凡事都要先问“有什么用”,甚至有部分教师也违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之道,将正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成了扬名得利的工具,这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大学生群体中产生的负面效应不容小觑。

四、积极探索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途径

新媒体是不断更迭换代的信息载体,必须始终坚持思政教育一以贯之的价值理念,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根本遵循,以传播和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己任,准确甄别判断、主动适应引领新媒体时代的核心精神和文化要义,以此来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方向,避免陷入微信等当前火爆的新媒体平台和技术的漩涡,才能时刻处变不惊、把握时代脉络、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生态。

1.促进媒体融合发展,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努力促进校内各类媒体融合发展,以加强校园网络等阵地建设为重点,借助新媒体平台的强大聚合作用,吸引不同的资源推动形成合力,构筑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平台。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吸引力、影响力、渗透力,利用BBS、微信、QQ群共享等实现学习资料的共享,利用微博进行思想争鸣碰撞,利用微信进行沟通交流,构建大数据库。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相互覆盖交叉,建立以学校为主体、以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为依托、以班级、社团为基础、以各级负责人为基点的体系,推动高校官方网站与思想政治教育类网站实现对接,共享信息资源与实践资源,构筑师生对话平台,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引导正确舆论,辨析真伪是非,以实现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资源共享与交流的最大化,全面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

2.坚持核心价值为支撑,重视新媒体内容开发建设

坚持新媒体的核心价值传递,深入挖掘信息资源,精雕细琢信息内容,通过积极开发、建设和共享信息资源,逐步建立完善校内文化网站,稳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新媒体化的工作,运用95后大学生群体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吸引和维护大学生这一宝贵的“用户群”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价值理念在网上流传开来。通过扩大学生参与度,增强信息吸引力,让各类教育信息在形态和语言表述上都尽可能地接地气,内容上更贴近大学生生活,提升信息的针对性和影响力,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的放矢。不论用什么样的途径和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宣扬的核心内容和导向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除了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传统教育内容,还要将科学与人文结合、民主与法制融合、社会热点与时代焦点交汇,积极拓宽教育信息的视野,不断研究和解决新问题,吸收最新理论成果,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多实际而有效的引导和帮助,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

3.加强培训,打造一支本领过硬的工作队伍

要培养和训练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综合能力,使他们善于通过观察新媒体,搜集舆情,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听取学生意见建议,广纳贤言良策,对各种网络舆情进行科学分析研判。要帮助他们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推动他们提升自身媒介素养,同时能够指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媒介批判能力,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培养高校师生的媒介素养,提升其运用媒体的综合能力。高校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媒体技术的掌握程度、对媒体特性的熟悉和使用水平及对媒体内容的创新能力,决定了他们利用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积极培养自身参与校园媒体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利用各类媒体为自身工作服务,更要通过增强参与校园传媒的意识和能力来创设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4.创新网上宣传,建设多层次网络舆情监控系统

习近平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时就曾提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应成立专门的网络宣传与管理工作职责部门,着实建立有效的组织保障体系和规章制度。建立健全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的各项机制,切实做好大学生舆情工作。

5.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合理运用新媒体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时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积极推动网上行动与网下行动想结合,主动思考改进主流文化的传播方式,以虚带实、以实补虚,相生相长、润物无声,通过爱心联盟、志愿者联盟、网络志愿者联盟等青年自组织,依托微信群等网络工具,指导和带领大学生组织开展党团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为构建和谐校园、传递播撒社会正能量做出贡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5.

(责任编辑:范根祥)

10.13504/j.cnki.issn1008-2700.2016.05.014

2016-03-08

张波(1982—),女,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干部处干部。

G41

A

1008-2700(2016)05-0119-04

猜你喜欢
群体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