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的块菌资源分布及其环境条件的分析

2016-04-04 19:17赵照林萧晋川南晓洁张红刚李艳婷徐丽娜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1
食药用菌 2016年2期
关键词:生境山西

周 林 郭 尚 赵照林 王 华 萧晋川 凌 亮 南晓洁 张红刚 李艳婷 徐丽娜(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31)



山西省的块菌资源分布及其环境条件的分析

周林郭 尚赵照林王 华萧晋川凌亮南晓洁张红刚李艳婷徐丽娜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31)

摘要简介块菌的基本特征与生物学特性,以及我国块菌的分布及其环境条件。指出山西省是我国最早发现块菌分布的地区之一,分析山西省的自然条件与块菌生息繁衍环境的关系。概述块菌在山西的着生区域的特点与采集处理的方法。

关键词山西;块菌;资源分布;生境

块菌(Tuber)是一类非常名贵、美味的营养丰富的食药两用真菌,素有―森林中的黑钻石‖ ―地下黄金‖之称,在欧美市场价格十分昂贵,法国、意大利、美国等市场价每千克可达500~1 000美元。块菌在欧洲、澳洲、北美洲和亚洲的分布均有文献记载,一般认为欧洲地区是开发块菌的发祥地。在我国,山西省最先发现有块菌分布[1],随后我国的块菌开发研究逐渐普及,至今已发现大约有30多种块菌。

山西发现块菌虽然较早,但由于民众对块菌缺乏了解,资源没有得到开发,没有发挥应有的效应。我们研究了山西的自然条件与块菌生长的适应性,系统地阐述块菌的特征特性,生长环境以及发掘采集技术,为促进块菌开发,拓展林下经济发展,致富山区人民开辟一个新途径。

1 块菌的基本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块菌是一类地下真菌,是子囊菌门(Ascomycota)、盘菌目(Pezizales)、块菌科(Tuberaceae)、块菌属(Tuber)的块菌类群。子实体呈球形、半球形、块状或不规则的块状形,直径相差较大,在1.5~12厘米之间。其在地下土壤中生长并成熟,又称为地下菌。块菌菌丝与其共生植物的根系形成共生菌根(外生菌根),共生菌根在土壤中连接成团,当菌丝生理成熟时,在带菌的根际土壤中扭结发生子囊果原基,其逐渐膨大形成块菌子囊果。黑孢块菌(T. nelanosporum)、白块菌(T. magnatum)、夏块菌(T. aestivum)、勃良第块菌(T. uncinatum)、印度块菌(T. indicum)、中国块菌(T. sinense)等是块菌中代表性的种类,为重要的商业块菌。据有关研究分析,块菌富含17种氨基酸、8种维生素,以及雄性酮、甾醇、鞘脂、脂肪酸及微量元素等50余种生理活性成分[2,3]。

块菌的子囊果具有较硬的包被,不易腐烂,易于保藏。生长初期为浅黄褐色,成熟后渐渐变为褐色、红褐色至深褐色,或黑色。表面具有明显的多角形瘤突。子囊球形、椭球形,或不规则,内含1~6个不等的孢子。子囊孢子椭圆形,少数宽椭圆形,幼时无色至淡黄褐色,随成熟度提高逐渐变成黄褐色、红褐色、黑褐色,或黑色。孢子的表面有纹饰的刺,呈网格状或不规则网格状。刺通常长3~7微米,基部宽1~3微米,刺顶端钝或稍尖[4]。

2 我国块菌的分布与生长环境

块菌在我国分布较为广泛,1985年刘波在山西太原发现块菌的分布并定名为太原块菌(T. taiyuanense Liu),为我国的首次报道[1]。随后,1989年陶恺等人在山西大学学报上发表报道了1988年在四川会东地区发现的中国块菌(T. sinense K. Tao et liu)[5],张大成等对该种进行了分析与研究[6]。1991年王云、李子平报道了巨孢块菌(T. gigantosporum Y. wang et Z P Li)[7],1992年臧穆等报道了印度块菌(T. indicum)在我国的分布[8]。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以及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块菌的输出商务推动了我国块菌的研究与开发。文献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曾经报道发现采集有35个种类名称的块菌(Tuber)[9]。最近,刘培贵等综述截至2011年报道的中国块菌有28种,其中黑块菌4种,白块菌24种[10]。

从块菌的生长环境、气候因子看,块菌可以生长在东北地区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华北地区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也可以生长在西南地区的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从气温和降水量看,年平均温度有块菌分布的东北地区伊春是1 ℃,四川攀枝花是21 ℃;年降水量河北宣化是300毫米,云南昆明1 500毫米左右,表明块菌对于气候的适宜性很广。

块菌是菌根菌,可以与榛、栎、松、雪松、栗、杨、柳、榉、椴、冷杉、胡桃、斗目花等属的树木根系共生形成[4,11,12]。土壤与块菌的资源分布密切相关,块菌分布多发生在石灰岩地质区,土壤中含有丰富的钙质,并含有镁、磷、钠等多种矿物质。土壤常为红色石灰土、紫色土、棕色土、红壤土等;块菌对土壤pH适应性很广,从弱酸性至微碱性,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适合于块菌生长繁衍的土壤条件。四川的攀枝花、凉山地区是中国块菌天然分布的中心之一,以攀枝花地区以及沿雅砻江、金沙江和安宁河谷为中心,向凉山地区和云南辐射分布[13]。这个地区生长块菌的土壤类型多为紫色土、山地红壤、山地黄红壤、山地棕红壤等,pH在6.0~6.5之间,土地表面有较多的枯枝落叶,土壤肥力相对较高,且土质较疏松,生长地常呈10~20度左右的坡度[3,14]。

3 山西的自然条件与块菌生息繁衍环境的分析

山西是内陆省份,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华北平原西面的黄土高原上,东经110°15′~114°33′,北纬34°34′~40°43′。海拔180~3 061米,最高点为五台山主峰叶斗峰。从全省范围看,总的地势是―两山夹一川‖,东部太行山脉,西部吕梁山脉,中间夹着黄河支流的汾河谷地。主要有太行山、吕梁山、五台山、中条山、太岳山、关帝山、黑茶山以及原始森林带的历山、王莽岭,另外还有蟒河、灵空山、管涔山、庞泉沟自然保护区等山林区[15]。

山西各林区的土壤类型主要分为地带性土壤类型和山地土壤类型。中南部的海拔1 900~2 600米地区,东部、东南部的海拔1 800~2 300米地区,吕梁山以西的海拔2 000~2 400米地区等都为山地棕壤,适宜块菌生长。

山西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按全国气候分类,以恒山为界,北属中温带气候亚带,以南属暖温带气候亚带。全省年平均气温在3.7~13.8 ℃之间,全年平均无霜期120~220天。年平均降水511.8毫米。年日照长为2 200~3 000小时。

山西植物资源丰富,目前已知的植物有2 700多种,其中,木本植物有463种[15],形成了温带草原和暖温带夏绿阔绿林两个植被带。山西有很多的树种都是块菌的共生寄主种类,如榛、栎、松、雪松、栗、杨、柳、榉、椴、冷杉、胡桃等,这些树种在山西各地普遍存在。

山西大部分山林地区的海拔1 800~2 400米的地带都是棕壤土,与我国块菌主要分布地的四川攀枝花、云南永胜地区的土壤类型相同,很适合块菌生息繁衍。从气候植被等条件看,山西的气候也适宜块菌生存。栎树、椴树、榛树等是块菌的共生植物种类,在山西境内广泛分布,可以说是山西的主力树种资源,尤其是栎树在山西省有17种之多[16~19],这些植物资源为块菌的生息繁衍提供了共生基础。

4 块菌的着生区域与采集处理方法

从野外调查采集的经验看,块菌可在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发生,其中发生于针阔混交林中的频度高达88.13%,针阔混交林林分郁闭度0.4~0.9的状态,块菌最易着生[14]。在坡度为10~30度的棕红壤、棕壤土山坡上,土壤疏松,腐殖质丰厚,沙石含量在20%~30%之间,pH 6.0~7.0是块菌生长适宜的环境条件。海拔高度1 800~2 500 米的针阔混交林发生块菌较多。

林地土壤中的块菌,4、5月份开始生长,9月份就进入采集季节,一直持续到次年的2~3月。块菌大多有较厚实或较硬的包被,形成后能在土壤中保存较长的时间。9~10月采集的块菌体积小,肉质颜色浅,未成熟,11月以后采集的块菌基本成熟,质量好。市场上,块菌按照体积大小大致分为三级:一等品,直径3.5厘米以上;二等品,直径2.5~3.5厘米;三等品,直径 2.5厘米以下。

采集有技巧,各地区及各人都有其特有的经验。一般讲,首先是选择合适的树林。块菌多生长在松、云杉、冷杉等针叶林,栎、榛、杨、柳等阔叶林,以及针阔叶混交林等森林中,中龄林或成熟林中生有块菌的几率大一些。第二,要观察林地枯枝落叶层及土壤状况。一般来说,如果林地枯枝落叶层厚,腐殖质层厚,土壤疏松,找到块菌的可能性就大。还有一点就是观察林地上是否有较为新鲜的鼠洞或者被野猪、熊、鹿等拱过的地方,因为野猪、松鼠等动物也乐于觅食块菌,在其周围试挖,易得成果。

采集到的块菌可按以下两种方法进行简易保藏,等待集中销售。一是沙子储藏,方法是将单个块菌用吸水纸包裹后,放于干沙中,每周翻动一次,可保藏较长时间;也可以在储藏期间采用湿沙储藏,但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并防止储藏时间过长而导致块菌腐烂。二是冷藏,用吸水纸包裹后,外加泡沫箱,上下加包装冰进行冷藏。如保藏前先彻底洗净块菌,再真空单个包装,保藏效果会更佳。

块菌的质量和市场供求情况决定块菌的价格,一般9、10月份采集的块菌成熟度及色泽较差,每千克几十元;11、12月块菌开始成熟,色泽较好,每千克100~200元;次年1~3月块菌价格最高,一般每千克可达300~500元,此时的产量较低,而市场需求量较大。

5 开发块菌资源,提高林下经济效益

我国西南地区块菌资源分布较多、较集中,特别是四川的攀枝花、凉州地区,当地人很早就对块菌有所认知。随着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食用菌国际贸易迅速展开,块菌的输出商务也发展起来。攀枝花天然出产的块菌,出口价格每千克800元左右,出口到欧洲后价格是国内的2~3倍。

山西是我国最先发现块菌分布的地区,1985年山西大学的刘波在太原发现并研究命名了新种太原块菌(T. taiyuanense B.Liu)[1]。随后有报道在山西的太原、宁武、和顺、孝义、文水、汾阳、陵川、阳城、沁水、垣曲、介休和离石等地的森林中,都曾采集到块菌[20],但没有详细说明是哪一种。陈娟也报道了山西运城、阳城,以及邻近山西的北京东灵山、河北宣化地区、雾灵山等地都有块菌分布[4]。

山西虽然最早发现了块菌分布,但是由于没有活跃的商业活动促进,块菌产业没有得到发展。任何一种商品的价值的形成和上升,产品开发的投入,都是由社会需求带动,从而形成一定的市场,引导劳动者投入、扩大与持续生产,进而导致技术者的研究投入与商品开发进步,带动着整个产业发展。近年来,国际国内块菌的商业开发和技术研究有了显著的进步,在这样的形势下,充分发挥山西省森林资源优势,开发利用块菌资源,促进块菌商业活动,进一步拓展山西的林下经济,促进山区林区致富,是极好的机遇和途径。

参考文献

[1] Liu B.. New species and new records of Hypogeous fungi from China(I) [J]. Acta Mycologica Sinica, 1985, 4: 84-89.

[2] 刘洪玉, 陈惠群, 李子平, 等. 块菌的营养价值及其开发利用[J]. 资源开发与市场, 1997, 2: 60-61.

[3] 陶恺, 刘波. 中国块菌的生态和营养价值[J].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0, 13(3): 319-321.

[4] 陈娟, 邓晓娟, 陈吉岳, 等. 中国块菌属多样性[J]. 菌物研究, 2011, 9(4): 244-254.

[5] 陶恺, 刘波, 张大成. 块菌属一新种[J].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 12: 215-218.

[6] 张大成, 王云. 中国块菌及其生态研究[J]. 中国食用菌, 1990, 9(2): 25-27.

[7] 王云, 李子平. 中国块菌属一新种[J]. 真菌学报, 1991(10): 263-265.

[8] 臧穆, 蒲春翔, 邬建明, 等. 印度块菌在中国分布的确认[J]. 中国食用菌, 1992, 11(3): 19.

[9] 任德军, 宋曼殳, 姚一建. 中国块菌属研究概况[J]. 菌物研究, 2005, 3(4): 37-46.

[10] 刘培贵, 王云, 王向华, 等. 中国块菌要览及其保护策略[J]. 菌物研究, 2011, 9(4): 232-243.

[11] 陈应龙, 弓明钦. 块菌资源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J]. 中国食用菌, 2000, 19(5): 6-7.

[12] 陈应龙, 弓明钦. 块菌资源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J]. 中国食用菌, 2000, 19(6): 25-26.

[13] 林强, 韩灯, 柳成益. 攀西地区块菌资源及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 攀枝花科技与信息, 2008, (33)1: 36-41.

[14] 唐平, 兰海, 雷彻虹, 等. 攀枝花块菌资源及适宜生境初探[J]. 四川林业科技, 2005, 26(2): 72-75.

[15] 山西政府网站. 省情概览http//www.shanxigov.cn 2015-07-31.

[16] 马骁勇, 上官铁梁. 太岳山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J]. 山地学报, 2004, 22(5): 606-612.

[17] 张殷波, 张峰, 赵益善, 等. 山西蟒河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J]. 植物研究, 2003, 23(4): 500-506.

[18] 郭玉永. 关帝山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J]. 山西林业科技, 2004, 4: 23-26.

[19] 杜利梅, 毛铃哲, 姚武军, 等. 山西省栎属树种的特征与地理分布[J]. 北方蚕业, 2013, 34(1): 7-10.

[20] 常明昌, 陶恺. 珍稀名贵的食用菌--块菌[J]. 山西农业科学, 1989, 4: 10-11.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resource distribution and growth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f truffle in Shanxi province

Zhou LinGuo ShangZhao ZhaolinWang HuaXiao JinchuanLing Liang Nan XiaojieZhang HonggangLi YantingXu Lina

(Shanxi Provincial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stitute of edible fungi, Shanxi Taiyuan 030031)

AbstractThe truffle is a very rare, rich nutrition, expensive edible mushroom. There are more than 30 kinds of truffle resources currently reported in China. Shanxi is the earliest area found truffles distribution in China. Some forest areas belong to temperate, warm temperate zones , and the main soil conditions is brown soil. And the pine, oak, hazel, poplar, willow and many kinds of other plant species were found symbiosis with truffle. The environment conditions of Shanxi is good for truffles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Key wordsShanxi; Truffle; resource distribution ; growth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作者简介:周林(1958—),男,博士,主要从事食用菌资源开发及菌根食用菌共生机理研究,E-mail:nkysyj301@126.com

中图分类号:S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934(2016)02-086-04

猜你喜欢
生境山西
我在山西等你
“书”写山西 以艺战疫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枣树适应干旱生境研究进展
山西叹五更
大美太行在山西
城市扩张导致京津冀区域生境质量下降
宜春区域南方红豆杉生境及其生长量分析
金秀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文化生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