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疆产业竞争新优势

2016-04-05 01:16文/何
大陆桥视野 2016年3期
关键词:常态新疆经济

文/何 玲



打造新疆产业竞争新优势

文/何玲

2016年1月6日至7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经济工作会议在乌鲁木齐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作重要讲话。总结2015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16年经济工作,重点落实“十三五”部署要求,深化对新常态的认识,推进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

张春贤书记提出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自治区党委八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部署,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机遇,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总基调,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理念引领、问题引领、实践引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工作重心,把转方式、补短板、防风险、抓改革作为着力破解的重点难点,把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作为突出任务,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总的原则是:稳中求进、改革创新、重点突破、主动精准。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新疆如何做到认识更到位、适应更主动、引领更有为?放眼全球大势,立足区情实际,新疆如何为下一步经济工作定好调、布好局、出实招?

切实深化对新常态的认识

从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到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系统阐释,再到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入论述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怎么看”和“怎么办”,“新常态”成为治国理政新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周潇说,在大力“跟进”和“赶超”内地省区和全国平均水平的过程中,新疆面临自身发展相对落后的压力与赶超对象加快提质增效的倒逼形势,同时还有整个世界经济大环境的不确定性等因素。

新常态下,新疆经济已经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2015年以来,新疆经济增速由两位数降到个位数,各行业增量扩能基本都遇到了“天花板”,市场需求、人力成本、生态环境等的制约日益显现。为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专门出台《关于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做好当前经济工作的意见》,提出了20个方面50条措施,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新疆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郭海棠对此感受很深。2015年是新疆有色金属集团公司近10年来面临困难最多、挑战最大的一年。面对极为不利的市场环境,有色集团紧紧围绕提质增效,强化内部管理,严格控制风险,在众多同行纷纷关停倒闭的情况下,挺过了“寒冬”。

新常态下压力和机遇并存

周潇说,要正确认识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的“对接期”和“磨合期”,增速放缓是正常的客观规律。

当务之急是要彻底改变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周潇说,模仿型排浪式消费模式下催生的“一哄而上”重复建设,是导致和加剧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比如,房地产行业的不景气迅速向关联行业传导,钢铁、水泥等行业出现大面积产能过剩;一些传统轻工产业如服装鞋帽等也出现销售困难。

“这使得很大一部分资源和资金被无效地占据和沉淀了,进一步发展面临消化存量与产品升级双重压力。”周潇说。而随着市场有效需求的升级换代,精益求精的个性化、特色化新兴消费产品和服务供给明显不足。

“与此同时,必须心有定力,牢牢把握和利用新常态下的各种积极因素。”周潇同时指出,在扩大有利因素、努力缩小新疆与内地差距的同时,还要瞄准体制、机制、政策、科技等方面实施精准而富有实效的改革创新,实现新常态下的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实现后发赶超。

在认识和适应新常态的同时,更要关注如何引领新常态。对新疆而言,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事业和消除贫困等“补短板”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常态下最大有可为的改革措施。

努力壮大实体经济

新常态下,要着力提高新疆实体经济竞争力。

目前,新疆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但是传统工业较多,战略性新兴产业虽有所增长,但难以弥补传统工业的萎靡,内部结构矛盾十分明显。

发展最坚实的基础在强大的实体经济。“应高度重视、充分挖掘实体经济在创造就业、拉动增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周潇说。

振兴实体经济,必须抢占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先机,以新兴产业支撑创新型经济、引领经济增长直至成为新的产业增长极,努力做大做强地方企业,推动清洁能源、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推动结构优化升级。同时,要加快传统产业更新换代和科技创新,用现代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新说,特变电工通过这些年的实践,已经从一家单机制造企业,逐步发展成为服务提供商。通过这样的转型,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的大环境下,特变电工2015年销售收入、产能产量逆势实现20%以上的高增长。“着力点就是走好创新之路。”张新说。

实现实体经济的转型和发展,还必须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通过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等为实体经济让利,促进实体经济不断壮大,打牢新疆经济的基础。

当前,原材料价格持续下降,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要适应新常态、改革供给侧、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新疆产业竞争新优势。要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机遇,紧盯中西南亚和欧洲市场,发挥区域、人文、资源和产业优势,重点在农副产品加工、纺织服装、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产品、金属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拉长产业链,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刚刚过去的2015年,新疆纺织服装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新能源、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适应新常态、改革供给侧、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新疆产业竞争新优势。那么,新疆如何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

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价值

延伸产业链是指将一条既已存在的产业链尽可能地向上下游拓深延展。受人才缺乏、技术落后等因素影响,新疆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新疆要不断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新疆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周潇认为,延伸产业链就是提升价值链。当前,新疆消费市场、消费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很长一段时间是“排浪式”、“模仿式”消费,这样的消费环境带来的是一哄而上的重复建设,失去控制的产能扩张,因此,在这种环境下,出现产能、库存的积压。

“随着市场有效需求的升级换代,出现了精细化、高品质、特色化的消费需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延伸产业链,改变传统的消费需求,打破传统产业链,打造高端化、特色化产品,从而提升产品价值链。”周潇说。

新疆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宋建华认为,新疆传统产业应结合自身优势,引进新技术,并加大对新技术开发推广的力度。同时,还要寻找新的市场需求,延伸产业链,拓展新的市场发展空间,提升产品价值,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紧抓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机遇

丝绸之路经济带,向东连接着亚太经济圈,向西连接着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周潇认为,当前,新疆应牢牢把握和利用新常态下的各种积极因素,紧抓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以及对口援疆重大战略带来的日益开放的环境和各种机遇,在努力缩小差距的同时,通过体制、机制、政策、科技等方面精准而富有实效的改革创新,实现新常态下的结构优化和动力转化,实现后发赶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校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姬肃林也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是一项开发包容、互利共赢的事业,给新疆带来了极其宝贵的历史性机遇。

姬肃林建议,当前新疆应从实际出发,大力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信息、物流、文化等新兴产业,活跃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着力提升新疆的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快建设适应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要求的现代产业体系。

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是新疆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周潇介绍,目前,新疆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但是传统工业较多,战略性新兴产业虽有所增长,但难以弥补传统工业的萎靡,内部结构矛盾十分明显。

她建议,新疆应该高度重视、充分挖掘制造业在创造就业、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振兴制造业,抢占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先机,以新兴产业支撑创新型经济、引领经济增长直至成为新的产业增长极,努力做大做强地方企业,推动清洁能源、生物工程、新能源汽车等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推动结构优化升级。同时,要加快传统产业更新换代和科技进步,用现代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宋建华则认为,当前,新疆北疆的基础设施相对较为完善,南疆地区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对钢铁、水泥等产品需求量较大,因此这类产品可在南疆地区进行销售。她建议,部分成本高、产能少、技术含量较低、市场竞争力较弱的中小企业,应转型到服务、旅游、文化等发展潜力大的行业中去,实现传统产业向高端服务业的转型,从而创造更多的价值。

猜你喜欢
常态新疆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适应新常态,创新促发展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新疆多怪
以德树人 推进学雷锋常态化
努力推进青少年普法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