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鹅疾病多发的原因与防治

2016-04-05 04:43王海强
兽医导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雏鹅养殖生长

王海强

(武宣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武宣 545900)

雏鹅疾病多发的原因与防治

王海强

(武宣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武宣 545900)

近年来,养鹅业发展迅速,给养殖场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收益。随着养殖场数量的增多,鹅的传染病也随之增多。尤其是雏鹅,感染疾病的可能性极大,造成疾病多发的主要原因是养殖人员没有掌握专业的养殖技术,没有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导致雏鹅的发病率升高,存活率下降,严重影响了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和养殖人员的饲养积极性,无法促进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对雏鹅疾病多发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合理化的防治措施。

雏鹅;疾病;原因;防治措施

雏鹅疾病的数量较多,影响着养殖行业的正常发展。过去常见的雏鹅疾病主要有鹅口疮、鹅鸭瘟病、小鹅瘟、流行性感冒、曲霉菌等。近年来,又有新的雏鹅疾病出现,主要有鹅流感、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法氏囊炎、鼻气管炎、鹅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等。鹅疾病的数量较多,新旧疾病相继出现,老的疾病没有及时得到解决,新的疾病又陆续出现,疾病影响着养鹅业的持续发展,因此,了解雏鹅患病的原因,并及时做好疾病防治措施具有必要性。

1 雏鹅疾病多发的原因

1.1 疾病预防意识较差

1.1.1 疾病防治工作不及时

当前养鹅业整体处于粗放型养殖状态,为病原微生物的入侵提供了机会,养鹅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鹅疾病不断出现,当前大多数养殖人员没有意识到疾病对养殖行业造成的危害,没有出现传染性疾病,就认为可以忽视疾病的预防工作。并且相关的防疫单位,没有做好预防疫苗的及时供给,疫苗呈现出单一化特点,不能满足多种病毒的预防要求,病毒自身具有变异快等特点,旧的病毒还没有解决,又出现新的病毒,并且病毒的并发症较强,即使已经做好接种疫苗,仍然会产生病毒,给防治工作带来较多的困难。因此,及时做好疾病防治工作具有必要性[1]。

1.1.2 雏鹅生物药品少

雏鹅疾病发展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雏鹅生物药品的种类较少,无法针对雏鹅生长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目前市场上针对雏鹅疾病的疫苗种类相对较为单一化,并且药品的数量较少,无法对多样化的雏鹅疾病进行治疗,导致一些雏鹅疾病突发,无法做好及时的处理工作。

1.2 饲养管理制度不合理

1.2.1 管理技术落后

当前,大多数的养殖户为了增加经济收入,会加大雏鹅的养殖数量,将放牧作为主要的养殖方式,进行大批量和规模化养殖。雏鹅的数量增多了,但是饲养管理技术还在沿用传统的养殖管理技术,无法满足当前大量雏鹅的养殖需要,导致养殖工作出现较多的问题,影响着雏鹅的养殖效果。不正确的养殖方式,导致鹅舍的温度不适宜,雏鹅密度加大,会出现几十只鹅抢一个水槽和料槽现象,无法满足每个鹅的正常供食,无法确保鹅群的规范生长。另外,鹅舍的通风效果不好,会滋生较多的细菌,造成细菌数量的增多,会引发一系列的球虫病和呼吸道病菌。鹅舍的整体环境无法满足雏鹅成长的需要,没有及时做好消毒工作,给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提供了条件[2]。

1.2.2 饲料供应不合理

单桩嵌岩工艺1的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首先通过单桩自沉如泥、桩锤沉桩,将单桩打至岩层表面;其次,在单桩内部下钻机,缩孔钻至设计底标高处;最后,将钻机提出,用桩锤继续讲单桩沉桩至指定标高。

鹅喜欢吃一些素食,不喜欢吃荤食的特点,喜欢群居生活,喜欢松散和怕拥挤等生活习性。养鹅者在进行雏鹅饲养时,不能了解鹅的特点,无法针对鹅的生物学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饲养。饲养工作具有随意性特点,相关部门没有及时向养殖场下发饲养标准,导致饲料供应出现较多的问题。例如,没有给雏鹅喂养专用的饲料,而是运用肉仔鸡或者猪饲料进行雏鹅喂养,饲料里面的成分与雏鹅的生长规律不相适应,导致营养无法及时得到供给,造成营养过剩和营养失衡现象的出现,生理代谢功能失调,导致雏鹅的抵抗力较差,容易受到病毒的侵犯,引发多种疾病的出现[3]。

1.3 疾病传播范围广

1.3.1 疾病传播速度快

首先,大多数养殖场的卫生都不符合标准,存在脏、乱、差情况,没有给雏鹅的生长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其次,雏鹅使用的饮食用具没有做好定期的消毒工作,饮水和饮食指标不合理,不能达到安全健康饮食的标准要求。最后,养殖人员的专业性较为欠缺,缺乏专业性较强的养殖人员,对于雏鹅生长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做好相关解决措施,缺乏雏鹅疾病预防意识,没有定期对鹅舍做好消毒工作,导致卫生管理不合理,容易滋生细菌,导致疾病传播较快,影响着雏鹅的健康成长。

1.3.2 病原毒株变异导致防疫失败

1.3.3 寄生虫病多发

寄生虫病是雏鹅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导致雏鹅疾病多发的主要原因,其中主要的寄生虫病主要包括:组织滴虫病、球虫病、绦虫病等,由于养殖人员没有意识到寄生虫病对雏鹅生长造成的严重影响,忽视对寄生虫病的预防和治理,导致寄生虫病频发,一旦发病后将会产生无法预知的后果,需要对发病的症状进行及时的了解,以便结合病症原因,及时做好治疗工作。

2 雏鹅疾病防治措施

2.1 提高预防意识

为了确保雏鹅的健康成长,做好雏鹅疾病预防措施。雏鹅饲养主要以群养为主,该种饲养形式会造成雏鹅疾病的迅速传播,疾病传播具有速度快和范围广等特点,一旦发病将会难以控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为鹅的个体价值不高,一旦发病,就需要运用药物进行治疗,花费的药物远远要比雏鹅本身的个体价值要高,会花费大量的费用,并且疗效不显著。因此,做好疾病预防工作具有必要性,需要严格按照“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开展鹅疾病治疗工作,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饲养要求和饲养程序对雏鹅进行免疫接种[5]。

2.2 制定合理饲养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雏鹅的健康生产,需要实行“全进全出”饲养制度,防止混养现象的出现,需要统一进行雏鹅饲养,不可同时进行多品种雏鹅的饲养和管理,在根源上防止细菌的滋生,所造成交叉感染,引发雏鹅疾病的产生。同时,饲养人员需要按照相关的饲养标准要求和工作程序,进行雏鹅的喂养工作,确保喂养工作的合理性,了解雏鹅的机体性能,按照相关的营养标准,对雏鹅的食疗进行合理搭配,确保食物营养的及时供给,能够满足雏鹅的生长需要,使饲养管理制度更具合理性,确保饲养工作的科学性。

2.3 建立统一饲养产业化工程

由于疾病的扩散速度较快,为了确保雏鹅的健康生长,需要给雏鹅营造良好的环境,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建立龙头企业,按照“龙头企业+基地+养户+科技”的模式,进行优质雏鹅的供应,并且还需要提供统一的鹅苗、统一的饲料和统一的技术服务,做好雏鹅产业的产、供、销服务,形成一系列的产业链,确保饲养产业化工程内部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及时解决雏鹅疾病问题[6]。

3 总结

综上所述,明确雏鹅疾病发生的原因,做好雏鹅疾病的防治工作具有必要性。雏鹅在生长过程中,受生长环境和管理影响较大,容易出现较多的疾病,不利于雏鹅的生长。饲养场必须要意识到雏鹅疾病所造成的危害,提高疾病预防意识、制定出合理的饲养制度、建立统一饲养产业化工程,为雏鹅的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减少雏鹅疾病的发生概率。

[1] 张健.常见雏鹅疾病的防治措施[J].湖北畜牧兽医,2015,(9):7.

[2] 孙景华.雏鹅常见疾病的诊治及预防[J].现代畜牧科技,2016,(4):142.

[3] 许英民.雏鹅非传染性疾病死亡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J].养禽与禽病防治,2014,(12):34-35.

[4] 郝大蒙,严步顺,顾宝国.春季雏鹅的饲养管理技术[J].养殖与饲料,2015,(5):31-32.

[5] 李秀群.雏鹅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4,(1):81.

[6] 王毓波.雏鹅易发疾病及其防治[J].养殖技术顾问,2012,(6):134.

王海强(1969—),男,广西武宣人,本科学历,兽医师,主要负责动物疫病防控、动物疫病监测以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工作。

猜你喜欢
雏鹅养殖生长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碗莲生长记
雏鹅痛风“三步五防”更有效
生长在哪里的启示
浅谈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生长
《生长在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