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的病理分析及防制措施探究

2016-04-05 11:49
兽医导刊 2016年24期
关键词:交叉感染耳病猪群

刘 平

(云南省楚雄州武定县田心乡兽医站,云南楚雄 651609)

猪蓝耳病的病理分析及防制措施探究

刘 平

(云南省楚雄州武定县田心乡兽医站,云南楚雄 651609)

本文对猪蓝耳病的病理、原因、特点等,展开简单的探讨分析,并提供有效的防制对策,以供学术研究参考。

猪蓝耳病;防制措施

近年以来,随着社会上养殖行业的飞速发展,为我国各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产能绩效,且其中以猪养殖较为多见。由于猪肉具有肉质鲜美、价格低廉,易于养殖繁育的优点,因此广泛受到养殖户们的青睐。但在养殖过程中,猪蓝耳病的出生,加剧了猪群的交叉感染、发病概率,并影响其外观品相,使之难以出售,兼之如果人类不慎食用病猪猪肉,也将对自身的健康造成影响。

1 猪蓝耳病的病理特点

猪蓝耳病具有流行性,且不分年度、季度,在任何情况下,都可能随时出现。其多发性季节,大致多为冬天,不分性别、种类、出生周期,只要有感染源或传播途径,都可能导致它的出现。此病主要是由病毒所引起的。通常是存在于猪的肺泡巨噬细胞中,易与单核细胞增殖,并对之造成影响破坏,使猪的免疫能力、抑抗能力下降。另也会在猪群中,造成持续性、交叉性的感染。其中呼吸道传染、空气传播,为该病的主要感染渠道,猪崽也易在母体中受到感染。

猪蓝耳朵病毒一旦出现,在早期往往容易被误诊,如错当为猪伪狂犬病、猪瘟等。另也易与弓形体、附红细胞体等混合,引发交叉感染,使病性加重,对养殖户的经济增长造成破坏。它的病理特点:有持续、交叉感染的特片;间歇性感染特征。即具有隐蔽性,不易发现,有易感染的风险;可自行消退。在发病过程中,会随时中止传染;患病周期不稳定。其患病时间,最长可达2年,短即仅为几个月。

2 猪蓝耳病的临床表现

猪蓝耳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体温上升、皮肤发蓝、长出红色斑点,耳朵变蓝。同时,患病会出现厌食的情况。

处于妊娠期的母猪,一旦患上此病,往往会导致出现流产、早产、诞下死胎、病猪崽的情况;公猪患上此病,其临床表现症状,多为精液稀少、质量下降;出生1-2月左右的小猪,为最易受感染的群体,在患病的期间,会伴随发育长势缓慢、呼吸急促、出现厌食、腹泻、消瘦、眼结膜炎等不良情况。同样,处于壮龄的猪群,在发病的期间,同样会出现呼吸艰难,厌食、消瘦等症状。

当病情加重的时候,感染的肺部,通常会出现血斑,或在其周边造成感染,导致肝变症状。另会在感染体的胸部、腹腔位置,产生大量的积液;导致下颌、股沟、肺门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的出血。

由于猪蓝耳病具有流行性,不分品种、性别、生长周期的特点,且在群体中,有造成交叉性感染的风险。同时在发病的初期,也难以提前预测,对其病症做出确切的判断。因此,根据临床的治理经验,只能注重防制管控,提升猪群的免疫能力,另利用血清学诊断方法,来进行诊断治理,为目前较效的治疗方法。

3 猪蓝耳病的防制管控及治疗措施

专业养殖农场、养殖户在养殖的过程中,要注重日常的管理工作。加强饲养房、猪舍的卫生清扫、消毒管理,同时建立一个舒适、通风、透气的养殖环境。由于猪蓝耳病多发于寒冷的冬季,在群体中也极易交叉感染,因此养殖环境也要注意保持干燥,为猪群的健康发育,提供适当的生存温度。另注意对猪粪、尿液的及时清理,并做好蚊、鼠、虫害等方面的卫生消杀,预防微生物与病菌病毒的滋生。

养殖户要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这是有效预防、减少疾病诞生的重点工作。如要进行引种、配种,要对引种种猪的机体功能、健康情况进行检测,尤其是曾有蓝耳病病史的猪,要进行检疫,隔离一个月时间,再经检测验证,验明其体质健康之后,才可进行配种或放入群体中,进行混养。

培育好后备种猪之后,后备种猪在进行混养之前,同样要对其进行疫检,如果检测结果正常,方可投入混养。对安置于养殖猪舍、产房、保育室处的食用槽,在空置一段时间之后,要进行清洗、卫生消毒;保证猪饮料的供应及时、份量充足,食用效果佳,不存在发臭、发霉、变质、受污染的情况,严格保持食用效果及对保证猪群的正常生育的需求。

做好相关的: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猪乙型脑炎等免疫工作,提升饲养能力,提升管理方法,仔细做好对重大疾病、交叉感染疾病、并发症感染的防控检控工作。日常做好药物保健措施,减少感染与传播的途径。对此笔者建议采用如下方法:

对出生一周或两周左右的小猪,每头肌注辉瑞易速达0.2ml,断奶1周内的,每头可注射肌注辉瑞瑞可新0.2ml。或是可采在养殖市场普及率较广泛、效果较佳的超级头孢杀菌素,以每日施针一次,用以即抽、即用的悬浮液注射长效针剂,持续注射7天以上,来对病猪或不患病的猪群,进行有效的治疗,以提升成长率及成活率,减少猪蓝耳病的病发概率,提升猪肉的食用价值和口感质地。

4 结论

养猪行业为我国的一种常见养殖行业,多在一些农村区域中得到广泛的发展。但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农户养殖人员大多为农村居民,文化知识水平不高,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安全防范措施明显不足。因此当猪蓝耳朵这种具有突发性、传染性的疾病出现时,往往应对不及时,从而容易在猪群中造成大量的感染,影响其生长长势,对此,笔者通过对其病理成因、特征、临床症状表现,分别做出简单的探讨归纳,并提供了相关的防制改进措施,这能够为减少该疾病的发生概率,有效帮助农业养殖户提升养殖效率,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1] 司庆生.猪蓝耳病病毒检测技术研究[J].农村养殖技术,2013,(1):112-123.

[2] 于森,王洪利.规模化猪场肺炎支原体、鼻支原体与蓝耳病病毒感染情况调查[J].中国动物检疫,2015,(2):21-23.

[3] 韦显凯,郑敏.2012~2014年广西猪蓝耳病疫苗的免疫副反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5,(25):32-33.

猜你喜欢
交叉感染耳病猪群
金融风险交叉感染的最优控制策略研究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两种猪蓝耳病活苗单独与同时免疫试验
折痕
猪蓝耳病的防控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治
慎独精神与常规洗手预防交叉感染的重要性
基层传染病院预防院内交叉感染护理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