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黑斑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

2016-04-05 20:51
山西林业科技 2016年2期
关键词:抗病品种黑斑病分生孢子

刘 俊

(山西省林木种苗管理总站,山西 太原 030012)

月季黑斑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

刘 俊

(山西省林木种苗管理总站,山西 太原 030012)

月季黑斑病是一种世界性流行病害,在我国常年发生,且发生地区极其广泛。笔者阐述了月季黑斑病的症状、病原、侵染规律,并从品种、环境条件、栽培管理3方面分析了月季黑斑病的发生条件。最后从选择抗病品种、消除侵染源、改善环境条件、化学防治4方面介绍了黑斑病的防治方法,以期为月季的生产提供参考。

月季; 黑斑病; 发生; 防治

月季,蔷薇科蔷薇属,常绿或半常绿低矮灌木,被广泛应用于庭院美化、城镇园林绿化中。随着月季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病虫害的发生也越来越严重。月季黑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瑞典和美国费城首次被发现,发病率在70%以上。黑斑病以危害月季叶片为主,使叶片产生黑斑,逐渐枯黄、脱落,影响植物光合作用,进而削弱植株长势,降低观赏价值,同时影响切花产量。笔者对该病的症状、病原、侵染规律、发生条件以及防治方法等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月季的生产与管理提供依据。

1 月季黑斑病

1.1 症状

黑斑病主要危害月季叶片,同时也危害叶柄、嫩梢、花梗、花瓣和花萼。早期叶面出现褐色小点,然后扩展成近圆形的黑褐色病斑,病斑直径最大约12 mm,边缘呈放射状,无明显界线。后期病斑中央变为灰白色,病斑上可着生轮纹状排列的黑色小粒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叶片上数个病斑交汇形成不规则大斑,造成叶片大面积枯黄、脱落,严重时植株呈光杆状。此外,黑斑病还危害玫瑰、克里木蔷薇、黄刺玫、金樱子等蔷薇科植物。

1.2 病原

黑斑病病原为月季双壳菌(DiplocarponroaseWolf.),属子囊菌亚门,自然界中不常发生;无性时期为月季放线孢菌[Actinonemarosae(Lib.) Fr],半知菌放线孢菌属,异名为蔷薇盘二孢(Marssoninarosae)。病菌在不良光照条件下生长较好,生长适宜温度为15 ℃~30 ℃,低于10 ℃或高于36 ℃时生长均受到抑制;pH值7~9,适宜在中性和弱碱性环境中生长。病菌在寄主体内分泌毒素,杀死和分解寄主细胞,使叶面产生黑褐色坏死斑,同时还产生乙烯和脱落酸,导致病叶大量脱落。

1.3 侵染规律

露地栽培的月季,病原菌以菌丝体在芽鳞、叶痕处越冬,或以分生孢子盘在枯枝落叶上越冬,翌年产生分子孢子进行初侵染。温室栽培的月季,病原菌则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病枝叶上越冬。露地栽培月季,病原菌以孢子借风雨和灌溉水的飞溅而传播,或以带病的苗木、植株和切花在进行商业贸易时传播。叶片上分生孢子萌发长出芽管,直接穿透叶面角质层侵入寄主,并在角质层和表皮细胞间生长。在22 ℃~30 ℃的适宜条件下,潜育期最短,只有3 d~4 d.如果叶面上有水滴,孢子则更容易萌发。病原菌在生长季节可发生多次再侵染。华北地区从5月开始发病,8月至9月进入发病盛期。在华南地区全年可发病,以广东省为例,全年有2个主要的流行时期,分别是4月下旬至7月上旬及9月下旬至10月下旬。

2 发生条件

2.1 品种

徐明慧在早期研究了月季对黑斑病的抗性,葛红、黄声仪、李宏斌、薛毅民等学者研究认为,不同品种的月季对黑斑病的抗性表现不同。

2.2 环境条件

月季黑斑病每年发生的早晚及危害程度与当年降雨的早晚、降雨次数和降雨量有密切关系。多雨、多雾、多露、通风透气不良,或人为造成的高湿条件,均有可能导致露地栽培的月季发生黑斑病。而对于温室栽培的月季,温度在25 ℃以下,空气相对湿度大,易导致病害发生。月季黑斑病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且夏季高温多雨时发生最为严重。因为高温、多湿等因素易导致病菌孢子的萌发和传播,通常15 ℃~27 ℃的环境更易于病菌孢子的萌发和侵染。

2.3 栽培管理

温室栽培月季,种植间距以35 cm为宜。如栽植过密,小环境湿度大,月季易染病;栽植过疏则影响经济效益。露地栽培月季,其株行距易于通风、透光即可。施肥要注意氮、磷、钾肥合理搭配,切忌偏施氮肥。

3 综合防治

3.1 选择优良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解决生产中黑斑病最经济有效的途径。据黄善武统计,中国农科院、北京月季协会、北京市环境优美公司、北方月季花公司等9个单位共有400多个月季品种、变种,只有约5%的品种

对黑斑病具有抗性,抗病品种资源较为缺乏。黄声仪等研究表明,可将抗病品种的枝条,通过扦插和嫁接繁殖,培育抗病品种。如,粉和平、白骑士、青连学士、和平、马戏团、兰月等品种均能达到中、高抗病水平。另外,小伙伴、木香、白缎戈、粉豹、扶本等品种也可抵抗黑斑病,生产中还有红衣主教、萨曼莎、和平等高抗病品种。

3.2 清除侵染源

秋季彻底清除枯枝落叶,并结合冬季修剪剪除病枝。休眠期喷1%的硫酸铜等杀菌剂,减少病残体上的越冬菌源。或将月季进行平茬,基部茎干只留20 cm左右,可较彻底地清除越冬菌源。

3.3 改善环境条件

在晴天的上午,采用滴灌或沟灌的方式进行灌水,使叶片保持干燥。栽植密度要适宜,及时进行修剪,以利于正常的通风透气。温室栽培的月季可用配制土作栽培土,进行合理施肥,以施有机肥和磷、钾肥为主,氮肥适量;叶面可喷施含硼、锌元素的微肥,以提高植株抗病性。

3.4 化学防治

在休眠期,可喷洒200倍五氯酚钠水溶液或用波美5°石硫合剂进行全植株喷雾,以清除越冬菌丝体及分生孢子,杀死病残体上的越冬菌源。在生长季,于发病前喷波尔多液,保护叶片免受病菌侵染。发病初期可喷施敌力脱、施保克、世高、阿米西达、斑即脱等。在病害发生严重时,可用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进行防治,防治效果均可达到60%以上。另外,市场上常见的药剂还有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5%噻菌灵(特多克)悬浮剂、50%多菌灵、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杀得可湿性粉剂、25%阿米西达悬浮剂、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也可有效防治黑斑病。为防止病原菌产生抗药性,要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

[1] 程茂高,乔卿梅.环境条件对月季黑斑病病原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2(14):80-81.

[2] 李人柯,黄长安,杜伟杰,等.斑即脱对月季黑斑病的药效试验初报[J].广东园林,2000(1):44-55;48.

[3] 王志华,董立坤,吕海民,等.武汉地区月季黑斑病的发生规律及田间防治效果[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3):123-124.

Occurring and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on Black Spot ofRosachinensis

Liu Jun

(ShanxiAdministrationStationofForestrySeedlings,Taiyuan030012,China)

As a disease in the worldwide, black spot ofRosachinensisoften happened in large areas. Symptom, pathogen and infection rules of black spot ofRosachinensiswere explained and occurring conditions of black spot ofRosachinensiswere analysed from species, environment condition and cultivation management.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thod of black spot ofRosachinensiswere introduced from selecting resistant varieties, reducing source of infection, improving environment condition and chemical prevention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oduction ofRosachinensis.

Rosachinensis; Black spot; Occurring;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2015-11-09

刘 俊(1975— ),女,山西祁县人,2005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工程师。

S436

A

1007-726X(2016)02-0040-02

猜你喜欢
抗病品种黑斑病分生孢子
油松枯梢病菌孢子萌发率测定方法探索
农药与五味子提取物的复配对梨黑斑病的研究
多管齐下 防好甘薯黑斑病
油松枯梢病菌分生孢子器诱导方法探索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研究
柑桔黑斑病病原菌的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DNA标记辅助育种(三)三七新品种
药用植物DNA标记辅助育种(一):三七抗病品种选育研究
香梨树腐烂病菌分生孢子获取方法及萌发条件的研究
大豆自然侵染条件下Phomopsis longicolla的β分生孢子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