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人已老 恋恋情未了

2016-04-05 10:38徐芸
戏剧之家 2016年5期
关键词:舞台人生

徐芸

【摘 要】《暗恋桃花源》是导演赖声川的代表作,以奇特的戏剧结构和悲喜交错的观看效果而闻名于世。本文试图通过对“暗恋”与“桃花源”剧情和人物的分析,更深层次地理解该剧的创作意图和思想内涵,从而领悟出生活原本就是在不谐和、不搭调中寻找和构建“秩序”与平衡,而人生乃“悲与喜”的“一体之两面”,缺憾即是圆满。

【关键词】舞台;人生;悲喜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028-02

《暗恋桃花源》,这个名字乍一听,有点人让人不知所云。看完整台戏我才明白,原来这只是两个剧名的串联。该剧讲述的是现代爱情悲剧《暗恋》和古装爱情喜剧《桃花源》两个不相干的剧组,因为都与某剧场签定了同一天晚上的彩排合约,双方争执不下,谁也不肯相让。由于演出在即,他们不得不交替着在剧场中彩排,遂成就了一出古今混杂、悲喜交错的舞台奇观。

《桃花源》讲述的是武陵渔夫老陶的妻子春花与袁老板通奸,老陶借口打鱼离家出走,误入桃花仙境,反获一身轻松。而春花自从嫁给袁老板之后,并未获得想象中的幸福,夫妻二人每日在穷困潦倒中争吵不休。《暗恋》讲述的则是江滨柳和云之凡在上海战乱时相恋,无奈一别竟是四十年。耄耋之年身患重病的江滨柳在报上登了一则寻人启事,期待能在临终前再见云之凡一面,了却深藏于心中那份单纯执着的爱恋。让我惊讶的是,导演赖声川将两部毫不相干的剧情穿插在一起,竟然毫无生拉硬拽之感,二者居然能够在场景道具和人物台词上达到高度的契合,浑然天成,不留痕迹,在一种凌乱的喜感里,夹杂着一缕深沉的忧伤,让观众忽悲忽喜,戏里戏外真假难辨。

《桃花源》剧情开始是老陶在家开酒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就是打不开瓶盖。“这叫什么家?买个药买一天了还买不回来,这还叫个家吗?”老陶开酒不成,一气之下将酒与刀拍在桌上,“不喝可以了吧!我吃饼!”一边拿饼坐下,一边抱怨“武陵这个地方,根本就不是个地方,穷山恶水,泼妇刁民,鸟不语花还不香呢!我老陶打个鱼嘛,嘿,那鱼好像都串通好了一块儿不上网!老婆满街跑没人管!什么地方!”老陶咬了一口饼,可这饼像橡皮一样根本咬不动。老陶起身,用刀砍饼,砍不动。“这叫什么刀?这叫什么饼?这根本就不是饼!大家都不是饼!”在这部剧中,渔夫老陶是一个悲催的人物,他有酒喝不到、有饼咬不了、有刀砍不动,他周围的任何一个物体,家、酒、刀、饼、甚至老婆,都失去了原本的属性,这是作者的一种寓意,既表现老陶在现实中的事事不顺,也隐喻着现实社会里人们的所得之物已丧失了自身的属性,而对得不到之物,大家又总是心生向往。在发现妻子春花红杏出墙的实情之后,老陶愤而离家,意外闯入桃花源,见到了一对与春花和袁老板长得一模一样的白衣男女。老陶在桃花源虽然快乐,却始终想回家,想带妻子来此仙境。然而当老陶回到家中,发现春花早嫁给了袁老板,她衣衫褴褛,发髻散乱,最初的理想早已被生活消磨干净。二人非但不信桃花源一说,反认为老陶发了疯。老陶失望之余,欲重返桃花源,却再也找不到来时之路。《桃花源》正是以渔夫老陶(桃)、春花(花)夫妇,与袁(源)老板之间错综的三角关系为经纬呈现了桃花源和武陵两地人们不同的生存状态,桃花源里幸福生活的白衣男女,以及武陵里争吵不休的春花与袁老板,向我们展示出现实与理想的巨大落差。接下来我们再来看《暗恋》,在这部剧的开场,江滨柳和云之凡有这样一段对话:

云之凡:(走动,江滨柳跟随)有时候我在想,你在昆明呆了三年,又是在联大念的书,真是不可思议,我们同校三年,我怎么会没见过你呢?或许,我们曾经在路上擦肩而过,可是我们居然在昆明不认识,跑到上海才认识。这么大的上海,要碰到还真不容易呢!如果,我们在上海也不认识的话,那不晓得会怎么样,呵。

江滨柳:不会,我们在上海一定会认识!

云之凡:这么肯定?

江滨柳:当然!我没有办法想象,如果我们在上海不认识,那生活会变得多么空虚。好,就算我们在上海不认识,我们隔了十年,我们在……汉口也会认识;就算我们在汉口也不认识,那么我们隔了三十,甚至四十年,我们在……在海外也会认识。我们一定会认识。

云之凡:可是那样的话,我们都老了。那又有什么意思呢?

江滨柳:(握云之凡的手)老了,也很美呀!

在剧中,江滨柳和云之凡相爱却不能相守,四十年间,二人苦苦找寻着对方,却始终杳无音讯;都身处小小的台北,却未曾擦肩相遇。如果说前一个对面无缘带来的是上海初次相识的惊喜,那么后一个对面无缘,则绵延了台北错失四十年的悲哀。当二人终于颤巍巍地“执手相看泪眼”时,却是男婚女嫁,时过境迁。花落人已老,恋恋情未了,“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剧中的第五幕应该说是全剧最精彩的部分,垂暮的江滨柳在病房里期待着云之凡的到来,而身处桃花源的老陶挂念着妻子春花,貌似春花的白衣女子正在开导他。古今两部戏同时在台上彩排,人物之间台词互相交织,却又错接得当,形成出人意料的“笑果”。

老 陶:我想家。

护 士:你不能老想这件事呀。

春 花:来这里这么久了,回去干吗呢?

护 士:你算算看,从你登报到今天,都已经……

老 陶:多久了?

护 士:五天了!

春 花:好久了!

护 士:你还在等她,我看不必了耶!

老 陶:我怕她在等我。我想看她愿不愿意跟我一块儿来。

春 花:她不一定想来呀。

护 士:自从云小姐第一天没有来,我就知道铁定她是不会来了。

老 陶:不,她会来。

春 花:她可能把你给忘了。

护 士:再说,云小姐还在不在世界上都不晓得,你干吗这样子嘛。

老 陶:你怎么可以这样说话呢?

春花、护士:对不起,我不是那个意思……

《暗恋桃花源》所讲述的是三个故事,两部戏中戏与一个现实空间,他们共同的主题就是“寻找”。戏中戏与复合主题、双线索相结合,我们从中不难解读出《暗恋》和《桃花源》相互照应的关系。《桃花源》中的武陵即《暗恋》中江滨柳的生活,而桃花源则是江滨柳心中的云之凡。导演赖声川的解释是,《桃花源》是补充说明《暗恋》的,《桃花源》最后袁老板和春花陷入无奈的生活中就是《暗恋》中江滨柳和云之凡的另一结局,这是多么巧妙的构思,多么深刻的立意啊!

当全剧快落幕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整部剧是由一个疯女人串成,她在苦苦寻找着名叫“刘子骥”的男人。可能很多人觉得疯女人只是个串场人物,没有特别的意义,然而恰恰“寻找刘子骥”才是连缀全篇的线索,是戏剧故事的灵魂。因为在陶渊明《桃花源诗并序》里,曾提到“南阳刘子骥”慕名寻找桃花源,“未果,寻病终”。一个活在现代的女子,固执地寻找着若干个世纪之前的人,这怎么可能找得到?!最后舞台上已无布景,只残留一地胭红的桃花瓣,上面散落着黄色的纸钱。那个穿梭在剧中疯疯癫癫的女子,依然在找寻她的“刘子骥”,正如我们每个人也都努力地在这纷乱迷离的尘世中寻找着现实与理想的平衡点。

故事的结局,江滨柳见到了云之凡,但时光却再也回不去了;老陶回到了原来的家,却已物是人非了;至于剧中那个疯女人,到底也没能找到刘子骥……导演赖声川选择了以这种形式收尾,不仅贯穿了“寻找刘子骥”这一线索,而且很好地诠释了《暗恋桃花源》的主题,给我们留下的是无尽的咀嚼与回味。

桃花源之所以完美,只因为它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之中。

《暗恋桃花源》其实想告诉我们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希望与失落的交织,正如悲与喜乃“一体之两面”。或许这就是爱情,始终在“找寻”,却一直在失去;或许这便是生活,悲喜交集,百味杂陈。

作者简介:

徐 芸(1969-),女,汉族,重庆人,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高级讲师,主要从事大学语文教育及文学评论工作。

猜你喜欢
舞台人生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春天大舞台
人生中的某一天
我们的舞台
黑白人生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