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评价对《金匮要略》教学的影响

2016-04-06 06:29盖沂超柳亚平张妙兴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4期
关键词:终结性评价金匮要略形成性评价

盖沂超 柳亚平 张妙兴

1.云南中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2.东莞市南城医院,广东 东莞 523071

注:与对照班比较,*P<0.05

注:与对照班比较,*P<0.05

注:与对照班比较,*P<0.05



形成性评价对《金匮要略》教学的影响

盖沂超1柳亚平1张妙兴2

1.云南中医学院,云南昆明650500;2.东莞市南城医院,广东东莞523071

【摘要】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对《金匮要略》教学的影响。方法:选取两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班采用一般终结性评价,观察班采用形成性评价,对两个班同学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和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对自己学习效果和状态评价方面,观察班要优于对照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班对课程改革的认可度达到100%;观察班与对照班对课程投入精力没有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核成绩观察班优于对照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形成性评价在对同学投入学习精力没有明显影响的情况下对提升《金匮要略》考核成绩有显著帮助。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金匮要略;教学改革;教学效果

《金匮要略》属于中医临床基础课程,历来都是中医院校里医学类专业同学的必修课,一直都是中医课程中的重点学习内容。《金匮要略》为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成书年代距今较为久远,所用都是汉代行文方式,文辞古奥,因此学习起来较为困难。书中记载了40余种疾病,同现在《中医内科学》中所讲授的内容相比较也毫不逊色,同学往往反映其条文深奥,内容繁杂,头绪太多,难以掌握,学习时往往事倍功半,对本门课程具有较高的畏难情绪,导致每次考核的结果都不尽如人意。由于该课程难度相对较大,且一次考试就认定该课程成绩的终结性评价也不能合理反映同学的学习情况,任课教师针对本门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以期找到合适方法。想要让同学减少在学习《金匮要略》过程中的困难,就必须要师生双方共同努力。如今大学教学中引入了自主学习,让同学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角,各大院校的许多门课程都在不断改革,形成性评价已经成为考察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法之一。有鉴于此,《金匮要略》的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任课教师要加大形成性评价的力度,并全力倡导。经仔细分析后,任课教师提出,如果教学的改革先从学生最关心的终结性评价开始,把最终的评价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那么学生将会逐步降低对《金匮要略》的畏难情绪,继而展现浓厚兴趣,教改的效果就能更加突显。因此,此次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于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能像以往一样让期末试卷占有绝对的主导,要在考核中引入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应该从平时点滴就开始,让最终的成绩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本次任课教师抽取了一个班级采取形成性评价作为观察班和另外一个采取常规终结性评价的班级作为对照班进行抽样调查并统计分析。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观察班有同学54人,年龄19~23岁,平均(20.70±0.77)岁。最终有效问卷回收53份,男生19人,女生34人。对照班有同学50人,年龄19~25岁,平均(20.90±0.95)岁。最终的有效问卷回收47份,男生12人,女生35人。任课教师在期末考试后对两个班均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在问卷数量、男女生性别、年龄方面经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以任课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终结性评价按照平时出勤率占10%,期末试卷成绩占90%的比例给出。观察班除了出勤率之外,还加入一系列的形成性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教师每次课的课堂提问,同学定期在课堂进行病案分析,抽查背诵《金匮要略》中的重点原文,撰写学习心得等。除一般方法外,任课教师还需在教学中挑选部分内容引导同学进行自行授课。本次教学改革就选择《金匮要略》中吐血、下血、肠痈、妇人胎癥鉴别、胞阻这五方面内容进行分组讲授。全班同学自行组成5个小组,每个小组在选取内容后组织人员搜集授课资料,并完成相应的多媒体课件,然后每个小组选举一名代表进行不少于10分钟的课堂讲授。同学在备课的过程中如有困难可以向任课教师提出要求加以辅导。需要提出的是,在准备过程中所有5个小组均独立完成了全部内容,没有寻求教师帮助,而且总体授课情况令人满意。在每个小组授课结束后经全班同学和教师按各占50%比例的分数给出授课成绩,得出最终的授课评价。最终形成性评价中期末试卷成绩占60%,出勤率、提问、条文背诵、病案分析、心得体会、自行授课等综合成绩占40%。学习成绩等级评定,分数≥90为优秀,分数≥80为良好,分数≥70为中等,分数≥60为及格,分数<60为不及格。

2结果

2.1两组学习效果比较经过对课程进行形成性评价的改革后,观察班同学与对照班同学比较,对自身《金匮要略》学习效果和状态的评价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需要说明的是,因采用不记名问卷,问卷统计过程中发现有同学没有全部完成所有统计问题,不能计入,故统计的成绩总人数和统计的问卷数不一致,但这并不影响任课教师对两个班级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学习效果比较

注:与对照班比较,*P<0.05

2.2学生对课程改革的认可程度经过形成性评价的改革后,观察班同学对本课程考核改革的认可程度达到了100%。

2.3两组考核成绩比较经过形成性评价改革后,观察班和对照班的卷面成绩和综合成绩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表3。

表2 两组卷面成绩比较

注:与对照班比较,*P<0.05

表3 两组综合成绩比较

注:与对照班比较,*P<0.05

2.4两组学习投入精力比较在形成性评价改革后,两个班级同学对本课程所投入的精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从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在学习效果和状态方面,观察班要优于对照班,而且观察班对课程改革的认可度达到了100%。另外,统计结果表明,在对投入课程学习精力没有明显差别的条件下,观察班最终成绩优于对照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考试改革对培养同学的综合素质来讲显得尤为重要,当今的教育理念早已转化,大学所培养的不能是只会死记硬背的“人才”,社会需要的是会把知识灵活运用的实用型人才,考试改革可以看做是一个风向标,引导师生将注意力到更为切合的方向上来。李氏[1]对《金匮要略》课程革新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的思考与本活动是一致的。本次活动对中医经典课程评价体系进行了一定的革新,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们对其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通过各种方式的考核最终构成同学整个成绩的形成性评价。在完成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任课教师认识到这种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认识更加合理,更加接近真实水平。《金匮要略》课程的成形性评价包括了对学生自行授课的教学评价,同学反映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之由被动的灌输式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在学生备课的过程中,他们再一次深入整合自身所学习的基础知识,使之进一步整体融合,才能灵活运用。“纸上得来终觉浅”,通过各小组的授课实践,在具体的运用相关知识之后,加深了他们对相关内容的记忆,从而在这部分知识点检测上同学基本上没有失很多分数。同时,同学反映在进行考试改革后,他们体会到了形成性评价是一个学期的总体评价,不是“一卷定终身”而最终临时抱佛脚。一方面督促了同学平时的学业,一方面也减轻了期末负担。统计结果表明,形成性评价并没有加重同学平时的学习负担,亦无须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学生的授课过程中,任课教师也体会到,同学其实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中医基础知识,通过自主授课的方式可以促进他们将学过的知识主动的综合运用,即使没有教师的帮助,学生依然可以很好地把之前的知识加以整理并形成体系,其综合素质肯定会得到一定提高。考试的改革对教师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它可以使教师的注意力贯穿到课程的始终。形成性评价是关系到整个课程的,在上课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都能反映出该同学对本课程的认识,掌握程度,同时也最能体现出同学学习的真实水平,这帮助教师更好的掌握自身的授课情况。最终成绩统计分析表明,观察班同学的成绩虽然优于对照班,但是低分段同学差别不大,这与任课教师对平时不认真同学的关注度不够有关,需要在今后的教改中进一步深入分析。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自身的能力,如:牛氏[2]提出,讲好《金匮要略》教师必须具备深入浅出的讲通能力、互文引证的讲透能力、抽丝剥茧的讲精能力和旁征博引的讲活能力这四种能力。这些问题《金匮要略》任课教师都将会加以密切关注并寻求更加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李晓冰,谢忠礼,赵云芳.《金匮要略》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2(23):69-70.

[2]牛锐.具备4种能力,讲好《金匮要略》[J].中医药导报,2013,3(19):130-131.

(收稿日期:2015.11.02)

【中图分类号】R2-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4-0173-02

基金项目: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医四大经典课程考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猜你喜欢
终结性评价金匮要略形成性评价
《金匮要略》对黄疸病的认识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谈中医药高等院校成人教育对青年教师的要求
瓜蒌薤白半夏汤在肺间质纤维化病程发展中的应用
浅析《金匮要略》对后世医家论治痹病的启示
新形势下大学英语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研究及应用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比较研究
高校外语学习评价现状及改革研究
中药分析综合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思路与实践
论形成性评价与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形成性评价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有效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