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缺血性心律失常39例临床观察

2016-04-06 06:06赵洁晶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3期
关键词:针灸治疗中西医结合

赵洁晶

广东省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科,广东 江门 529000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缺血性心律失常39例临床观察

赵洁晶

广东省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科,广东江门529000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缺血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缺血性心律失常老年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实施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3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针刺联合炙甘草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为76.9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6%,对照组为23.08%,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缺血性心律失常患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缺血性心律失常;针灸治疗;炙甘草汤;中西医结合

心律失常是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心脏系统疾病,是因心室心律紊乱而形成的病变,其表现为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颤等,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1]。若患者伴有心脏器质性病变,出现室性心动过速症状,则可能引发心室纤颤或猝死,存在较高危险性。老年人是缺血性心律失常的高发群体,需实施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观察了针刺联合炙甘草汤加减的临床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心律失常老年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9例,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8.3±3.1)岁,病程3个月至5年,平均病程(2.4±0.7)年。观察组39例,男性22例,女性17例,年龄61~82岁,平均年龄(68.6±3.3)岁,病程3个月至4年,平均病程(2.2±0.7)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经均衡性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疾病诊断诊断标准者;年龄≥60岁者;对本研究药物无过敏史者。排除标准:重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者;存在其它心血管疾病者;生命体征不稳定者。

1.2方法对照组行西医常规治疗,给予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AstraZeneca AB,批准文号H20100167)、他汀类药物如立普妥(Pfizer Ireland Pharmaceuticals,批准文号J20120050)及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准文号J20080078)。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炙甘草汤加减治疗,方药:炙甘草60g,生地50g,党参、桂枝、麦门冬各15g,麻仁10g,阿胶6g,大枣3枚,辨证加减。水煎至300ml,1剂/d,两次分服。同时配合针灸治疗,取穴:内关、心俞、巨阙、神门、膻中,辨证配穴三阴交、足三里、太溪,得气后留针30min,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

1.3疗效标准治疗效果根据《心血管病诊疗指南》[2]相关标准进行判定,显效:经治疗,患者心律失常症状基本消失,极少发作;有效:经治疗,患者心律失常症状明显改善,但是未完全恢复;无效:患者症状及体征无变化甚至加重。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记录。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92.31%,而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6.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6%,对照组为23.08%,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缺血性心律失常是常见心脏疾病,其发病率极高,且病因较为复杂,呈多样化发展。其发生与血液灌注突然减少,心脏缺乏血氧供给,心肌能量出现异常代谢有直接关系[3]。该症对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有较大危害,且近年来,由于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发病患者呈上升趋势,因此,对于该症,需采取有效方法,予以控制与治疗。常规西医治疗,具有一定效果,本研究中所用倍他乐克是一种β1受体选择性的阻滞剂,对快速性心律失常具有防治效果;立普妥作为他汀类药物,可降低心血管病事件。但是单纯西医治疗见效较慢,预后较差。且常规治疗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钙通道阻滞剂等,可引起较多不良反应,老年患者接受度较低[4]。

中医将心律失常归于“胸痹”、“心悸”、“怔忡”范畴,心主行血脉而藏神明,为君主之官,其发病原因可分为虚实两方面,有典籍记载,该症病机为心脉瘀阻、气阴两虚造成[5]。因此中医治疗该症,当以养血滋阴、温阳益气为主。炙甘草汤出自《伤寒论》,炙甘草为君药,具有补中益气,滋养气血之效,使气血生化有源,以复脉之本,以大枣、人参为臣药,可起生血益气之效,麦冬、生地、麻仁及阿胶为佐药,有补益心血、滋养心阴作用,生姜及桂枝同为使药,可助甘草辛甘化阳。诸药合用,使阴血足而血脉充,阳气足而心脉通,共成阴阳气血并补之剂,能益气温阳、滋养阴血、复脉定悸。龙朋等[6]研究指出,炙甘草汤在心律失常治疗中应用,效果明显。针灸是中医常用治疗方法,本研究中所选内关穴为手厥阴心包经常用腧穴,心俞对于冠心病、心律不齐及心动过速等均有疗效,巨阙为心之募穴,神门穴属手少阴心经穴位,膻中可利上焦、宽胸膈,对上述穴位进行刺激,对于心律失常的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并能对体内抗病功能进行调动,起到通经活络、调和气血作用。尹克春[7]等学者研究发现,在心律失常的治疗中,采用中医辨证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率,提高中医症状疗效。炙甘草汤配合针灸治疗,对于老年缺血性心律失常患者,可明显改善症状,减少发作频率,起到显著治疗效果。有学者指出[8],西药使用能够增加心肌自律性,缓解症状,中药使用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功能,具有较好协作效果。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该疗法,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国内较多报道相符[9]。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P<0.05),可能与中医的应用,增强了老年患者机体抵抗力有关。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缺血性心律失常患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佳,嵇波,张露芬,等.预温针灸与温针灸大鼠“神门”穴对缺血性心律失常损伤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5(2):141-144.

[2]王龙,王化良.炙甘草抗心律失常临床应用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2,32(10):1074-1076.

[3]郑丰杰,李宇航,孙燕,等.炙甘草汤辨治心律失常的临床用药规律探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0):2584-2585.

[4]姬水英,牛菲,马娟娟,等.炙甘草汤临床新用[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33(9):32-33.

[5]陈惠,南亚昀,傅启武,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4):666-667.

[6]龙朋,牟林茂.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应用研究[J].河南中医,2013,33(9):1409-1410.

[7]尹克春,陈力,郭硕,等.缓慢型心律失常中医辨证论治方案的疗效[J].广东医学,2012,33(4):545-547.

[8]孙艳霞,袁文龙.缺血性心肌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4,16(4):599-600.

[9]李勇.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12,34(6):935-937.

(收稿日期:2015.10.08)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3-0063-02

猜你喜欢
针灸治疗中西医结合
针灸治疗耳鸣耳聋研究概况
针灸治疗便秘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Meta分析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面瘫的传统与现代康复治疗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方法概述
膝骨性关节炎针灸治疗进展
脊髓型颈椎病的中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