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的互联网愿景

2016-04-06 02:12王欣芳
齐鲁周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冷链农资农场

王欣芳

目前,“互联网+”正在农资、农产品、农村物流以及农村金融等行业深入渗透。对山东来说,“互联网+”将带来农业领域的新愿景。

云农场打造农业闭环

检测土壤定制肥料、优化农资流通方、农业种植问题实时咨询、订单种植和信用评价体系:3月25日上午,在山东省“互联网+”行动高层对接创新发展大会上,山东天辰云农场有限公司(下称“云农场”)执行总裁何进用一系列信息量十足的关键词成功吸引现场关注。

云农场成立于2013年8月,在最初的试错阶段,何进与其他创始人一同探索出专一又专业的模式,即为种地的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和金融等方面的互联网+支持。2014年云农场正式上线,立刻得到广泛关注。翌年3月,联想控股战略投资云农场,至此,云农场运用“互联网+农业”的新理念,以用户为中心,以科技为根本,以站点为基础,以配肥为入口,以电商为手段,以服务为保障,运用德国工业4.0的理念和方式开展个性化肥料定制业务,形成了“中央服务平台+智能化终端”的数据化、柔性化、环保型的生产体系,加之农资C2B、B2B交易,使整个商业生态形成了一二三产业的高度融合。

“我们一直处于先把飞机开上天再修理的状态。”在接受《齐鲁周刊》记者采访时,何进坦言这“听起来荒唐”,但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初创期的云农场要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探索模式和业务。

目前,云农场遵从“农资平台化、产品定制化、供链高效化、资源全球化、产业定制化、数据资产化”等战略,推动农民职业化,为农场主持续创造更大的价值,实现种地娱乐化,农场企业化。

实际上,何进与其他云农场创始人都有丰富的农业行业背景,在他们看来,“互联网+”是新兴快捷高效的手段和方法,它拉近企业与农村距离,也可以将优质、多样的服务输送到农业各个环节。而云农场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引领农场主利用互联网:合理使用农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植产量,改善作物品质,缓解水土污染,增加农场收益;实现农业新需求与供给侧有效衔接;升级产业生态,提高供给效率,降低交易成本,进而助推中国农业实现供给侧改革。

移动互联:山东农民的流通改革

“互联网+”已带来诸多行业的改革,但农业互联网程度相对较低,存在较多领域可以深化改革和探索。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农产品的市场规模达到9.3万亿,农资市场规模也有2.2万亿之巨,各类互联网企业纷纷瞄准农业这块大蛋糕。

在国家提出“互联网+”战略之后,“互联网+”的理念已迫不及待地开始在农资、农产品、农村物流以及农村金融等行业渗透,包括阿里、京东在内的电商平台也已经在农业领域小试牛刀,引来众多互联网企业纷纷进军农村市场。农业企业如何把握时代的脉搏,借助互联网技术快速实现转型并能够在新的行业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是摆在每个农业企业面前的一个课题。

实际上,最先感受到农业互联网化的恰恰是农民。目前,越来越多的农民利用互联网改变农产的流通方式。

在云农场的创始地山东济宁嘉祥,黄垓乡的牛羊交易远近闻名,年销量多达20万头,交易额超过2亿元,当地超过50%的人从事养殖、贩卖和运输工作。活畜如果不能定期出售,往往会因为周期长、饲养成本高而赔钱。不过互联网的出现为他们解决了大难题。

在当地,李晓波最早使用移动互联网进行销售。他的手机上安装了“一亩田”“丰收侠”等APP。去年初,一位甘肃客商通过APP从李晓波手上采购60多万元的牛犊。随后,一位新疆客户也向他采购了50多万的牛。多笔生意做下来,他很快成为了当地销售大户。今年春节前,来自甘肃、江西、湖南等省市的采购商,都赶至当地采购肉牛犊和肉羊。李晓波的销售记录显示,某日他售出60只肉羊,每只均价1000多元,收入6万多。

“最先一公里”的千亿商机

随着“互联网+农业”的深入发展,生鲜电商正成为互联网企业竞相追逐的蓝海。山东省电子商务促进会会长冯希宁预测,到2018年,我国农产品生鲜的交易规模将达到千亿级别,届时生鲜产品的冷链运输需求量将超过50%,但是目前我国综合冷链流通率仅为19%,冷链体系成为与支付、宽带同等重要的基础要素。

“农产品电子商务这边,如果没有冷链体系的支撑,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空喊,农产品电商,真正不需要冷链的产品其实不是很多,如果冷链体系不健全,仓储、运输、最后一公里的配送,这个完整的链条就建立不起来。”冯希宁告诉记者。

数据显示,由于缺乏预冷,我国肉、蛋、奶、蔬菜水果等初级农产品在产地造成的腐损率在20%到30%,加上运输途中的腐烂变质,每年食品在流通环节的损失就达到700亿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玉鸣介绍,长期以来,冷链体系不健全,导致我国农产品出现了价高利薄的现象。

在10月1号正式实施的《新食品安全法》中,第一次明确把食品的储存和运输写进条文,冷链物流也成为冷冻冷藏食品的必须配备。以《新食品安全法》实施为机遇,目前,山东互联网企业、冷链装备企业、农业龙头企业正在协同发力,推动“互联网+农业”发展。

在青岛澳柯玛国家级技术中心,工程师张震德正在调试公司开发的ICM智慧全冷链管理系统,今后,用户只需通过手机APP就能对冷藏设备进行实时操控,企业也从装备制造商向制冷解决方案提供商跨越。张震德介绍说,“不仅可以实现对设备的温度、湿度、运行轨迹等设备参数的监控和控制,而且可以对立面存储的资源物品进行进销存方面共享信息的一个管理。我们可以全程实现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全程无缝隙监控。”

目前,山东拥有低温储备能力超过580万吨,居全国首位,但独立核算的专业冷链物流公司不到100家。前不久山东省启动省级智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实施工程,培植龙头企业、提高智慧流通水平。将通过城市共同配送试点、“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物流标准化“三个结合”,力争到2017年实现全省物流配送效率和仓储管理效率提高20%以上。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玉鸣说:“政府要扶持最先一公里的企业出来,扶植他们去上冷链的设施,另外有些农产品可以在产地做储存。然后由政府来公益性投资,一个是做储存错季销售、一个是做预冷、做分级、做包装,提升产品附加值。”

猜你喜欢
冷链农资农场
要不要做冷链物流?
农场假期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农场
一号农场
冷链物流用复合蓄冷材料的研究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
一个幸福的农资人
参加农资展会,细节绝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