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意,不江湖

2016-04-06 02:17夏野
齐鲁周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形意拳武林师父

夏野

“脚打七分手打三,手脚齐到方唯真”,这是梅殿修的形意拳口诀。在大明湖畔的超然楼下,年过六旬的老梅每天都会准时在晚上七点钟来这里练习形意拳,风雨无阻。在老梅看来,这几乎已经成为了他退休后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环。

据史书记载,形意拳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中叶,此后漫长的岁月里,形意拳的每一次改进与发展都浓缩了中国近现代史的风雨激荡。如今,形意拳早已不是当年江湖的“武林秘籍”,更多的时候是作为一门强身健体的“国术”而存在。旧的武林已经逝去,一代宗师虽然成为了历史的尘埃,梅殿修仍然在以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自己心中的那片“武林”。

梅殿修:“直心是道场”

两年前,曾有媒体同行采访梅殿修,并写下了“直心是道场”这一标题。老梅对此表示深感认同,因为在他看来,习武之人总要有那么点儿“骨气”和“坚持”,这也是梅殿修的师父韩伯言一生所践行的信仰。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正值民国兵荒马乱之际,中原大战的尘埃还未落下,盘踞在东北的日本又开始虎视眈眈,在这种形式下,初到北京朝阳大学读书的韩伯言“投笔从戎”,通过他在济南练长拳时的师父孙廷龙介绍,拜了当时在北平颇有名气的尚云祥为师。

在那个习武之风盛行的年代,北平、天津这样的大都会武馆林立,各派都有自己的“独门秘笈”,作为立派的根本,“独门秘笈”的传承自然被看作是重中之重。而作为当时中国北方最为出类拔萃的拳种之一,形意拳对于传承人的筛选格外严格。

老梅说,形意拳“好学难练”,它讲求“手脚齐到方唯真”,意思是除了考验打拳者的全身协调性外,还要考验其精神注意力能否在发力的一瞬间高度统一。作为初学者,除了肯下工夫,“稳扎稳打”外几无捷径可言。

韩伯言在尚云祥那里从站桩学起,一学就是四年。临近毕业,韩伯言在济南的家人不断催促他回济就业,但韩伯言认为自己练得“还不够”,硬是在尚云祥师父那里多练了很长一段时间。

后来韩伯言学成回归山东,干过律师、职员、经理等职务,抗战时期,他还给当时守卫聊城的范筑当过参议,日本人攻破聊城之后,韩伯言作为“抗日分子”被日军关押,后经家人变卖家产疏通才保住了性命。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旬,韩伯言与练习陈氏太极的洪均生以及练八卦掌的张万英齐名,被称为“济南内家三杰”。当时家住省府西街的韩伯言与梅殿修的家很近,经人介绍撮合,自幼喜欢习武的梅殿修便拜了韩伯言当作自己的师父。

当时正处于文革时期,“武术变成封建残余,无人敢公开练拳”,“再加上韩伯言因为 “资本家”的身份问题受到牵连”,梅殿修的练拳之路异常坎坷。

“那时候武术也没有完全消失。大张旗鼓是不行了,老师晚上教我,我再在天黑的时候自己摸索,偷偷练习。”时至今日,老梅每天晚上练拳的习惯依旧没有改变。这种“日落而起,日出而息”的练拳规律作为一种时代的烙印,深深镌刻在老梅的身上。

尚派形意拳的“武林史”

1970年,适逢“大疏散”政策,韩伯言被赶回了邹平老家,梅殿修送走师父之后自己也下了乡。

虽然没有了师父在身边的教诲,梅殿修对于形意拳依然痴迷,此后几十年的习武生涯中,梅殿修始终在追寻一些练习形意拳的“同道中人”,与不同的拳友交流之后,老梅对于形意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别人会的我都会,别人不会的我也多少了解一些”。

有一次老梅前往山西以武会友,发现自己练习的一路下劈拳源自于“山西派”的打法。于是老梅博采众长,推陈出新,在尚云祥这一支派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尚派形意拳”。

2011年,梅殿修被诊断为胃癌,需要做手术,医生告诉他即便手术成功,半年的恢复期内也极易复发,此后老梅更加珍惜自己的练拳时间,也是在这段时间,他迎来了自己武学生涯的一个“小巅峰”,老梅说,很多招式都是在这段时间日臻完善起来的。

时至今日,半年之期早已过去,老梅的身体反而越来越康健。虽然精通拳法,但他从不在外人面前轻易展示,老梅告诉记者,形意拳在近代多为实战使用,切磋交流中一旦发力过猛,轻者能使人受轻伤,重者可以致残。

在老梅的习武生涯中,他能回忆起来的动手经历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次。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老梅被派往东北出差,当时东北黑社会猖獗,外乡人即使碰到小偷也不敢过分反抗。有一次,他碰见了一个暴露了偷窃行为后还很猖狂的小偷,于是走过去拍了拍那个小偷说:“年轻人,做人不可以这么猖狂。”那小偷二话没说便向看似瘦弱的老梅动起手来,老梅只用了一拳便将看似很壮的小偷打的“落荒而逃”。

如今随着社会治安的稳定,老梅把目光放在了国内外知名体育赛事上。

他的徒弟李建柱、陈柄杰首次参加在武术之乡山西太谷举办的国际形意拳大赛中便收获奖牌。最终,老梅的这支初次参赛的队伍获得了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每当提起徒弟的辉煌战绩,老梅也总是会露出得意的笑容。

后武林时代的江湖风波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国传统武术的提倡和重视,人们重新对形意拳关注起来。

作为形意拳的“接班人”,已经在圈内小有名气的梅殿修自然受到了很多武术团体和组织的追捧。他们纷纷向梅殿修发出邀请,让他出面或挂名活动。

起先,老梅认为通过这种活动让更多的人走近形意拳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但他慢慢却发现这个圈子里有一批人的目的并不是那么单纯。

在参加一次交流活动后,老梅与几位圈内人士聚会,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他听到一位练习形意拳的拳友自称来自于“中华武士会”,这让老梅颇感惊讶。

因为追溯该会的历史,是清末民国初期,在救亡图存的社会氛围以及孙中山“强种保国,强民自卫”的思想影响下,由武林中人所成立的爱国组织,李存义曾任该会会长。

如今的“中华武术会”资质令人生疑。在老梅眼中,这是不能接受的。于是很长一段时间,梅殿修干脆选择了“退隐”,过起了儿孙满堂,其乐融融的退休生活。

2008年,老梅面对济南形意拳“无人可传”的尴尬,时常夜不能寐,他本以为远离了那个江湖,却又始终走不出自己心中的武林。

一番思想斗争之后,老梅决定“重出江湖”,在众多形意拳爱好者的帮助下,发起成立了济南尚派形意拳研究学会,希望能借助这个组织向大众传播真正的形意拳。

2012年,经过以老梅为首的尚派形意拳拳友们多年努力,形意拳被评为济南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跟着老梅练拳,与以往师父带徒弟总会“留一手”不同,老梅坦言他会“手把手”帮助徒弟捅破形意拳入门的那层“窗户纸”。

他教徒弟没有以前那么多条条杠杠,也不会随意拿人钱财,但他也有自己的要求,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为人师一天就要尽一天师责”。

老梅对记者说,他打算在有生之年把自己的这两下子“绝活”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更多喜爱形意拳的人们。

1996年,韩伯言因病在济南去世,梅殿修与同道的几个师兄弟去为师父送葬,在葬礼上,人到中年的老梅与他的师兄弟一起结结实实的叩了几个“响头”,作为对于师父那一代人的送别。

形意拳小传

形意拳起源于山西,明朝末年,天下大乱,那个动荡的年代里涌现出不少英雄豪杰。从山西蒲东诸冯里出生的姬龙峰就是当地的一个代表,出身行伍的他报效朝廷的希望落空之后,弃官归田,开始云游四海。

相传他在游历四方时在终南山获得一部《岳武穆拳谱》,本就喜爱武术的他自此潜心钻研,终于自成一派,创成了“心意六合拳法”,这也被看作是形意拳的始祖。

历经几代传承之后,到了李洛能这一代,心意六合拳被发扬光大,“形意拳”的提法也是从那时开始出现。当时拳法作为“武林秘籍”向来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据梅殿修说,当时在河北的李洛能不远万里前往心意六合拳的发源地山西戴家求学,却吃到了闭门羹。

几经周折后,眼看所带的盘缠快要用光,李洛能把剩余的钱租了间房子,干起了“菜贩子”的工作,他每天第一件事就是把一筐新鲜蔬菜放在戴家门口。日复一日,戴家终于被李洛能的诚意所打动,收了他为徒。

李洛能不但将“心意六合拳”发展改革成“形意拳”,还打破了戴家墨守成规式的教授做法,他大开门庭,广受弟子。李存义便是其中的受益者。

八国联军侵华时期,李存义和他的徒弟尚云祥担任义和团的总教习,他们曾与洋人在天津鏖战,一度“血染重袍”,经历过那一战之后,李存义、尚云祥被世人所知。

清末,习武之人平时多从事于镖局之类的工作,尚云祥便是当时京城附近几大镖局的主事,抗战爆发后,与尚云祥同为山东乐陵老乡的国民党第二十九军司令长官宋哲元特意邀请他到部队担任教官。尚云祥根据形意拳理创造出了一套刀法向官兵们传授,大刀队的名声也是由此而来。

从抵抗八国联军到抗击日本,尚云祥一生义薄云天,在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时,他所展现出的强烈民族意识也成为了那个年代里众多“武林中人”的一个缩影。

据记载,尚云祥去世时,还念念不忘的大呼绞杀日寇,死不瞑目。

猜你喜欢
形意拳武林师父
多视角下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
太谷县形意拳的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我的师父
形意拳源流与发展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