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喜福会》

2016-04-06 17:57高璇
青年文学家 2016年8期
关键词:福会喜福会弗莱

高璇

摘 要:美籍华裔作家的成名作《喜福会》由麻将聚会开始,四个女人轮流做东,聚会,讲述着各自的故事。作品中的美食,挑动着我们的味蕾,独特的中国饮食文化吸引西方读者。食物串起一个个故事,联系着母女情感,连接着过去和现在,融合了东方和西方。

关键词:喜福会;饮食文化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8-0-01

一、麻将会里的中国美食

“民以食为天”,“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体现了食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个人的饮食当然要受到其获得食物种类的限制,但同时也要受到文化的制约”。不同的民族缔造了不同的饮食文化。只有在其民族文化中,人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其饮食内容和饮食习惯。中西饮食文化差异较大,谭恩美在美国长大,但由于其双重文化身份,她巧妙地把饮食文化运用到作品中,引发读者的兴趣和思考。

二、舌尖上的饮食习俗

当谈到中国人最喜欢的食物之一时,猪肉是特别值得一提。在中国的主要菜系中,猪肉无不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混沌香气四溢”,“一大盆炒杂碎,香甜的烤猪肉”。美国女婿里奇第一次拜见中国丈母娘,薇弗莱德母亲准备了她的拿手菜“清蒸排骨”。谭恩美向读者展示对了猪肉的偏好,美国人以牛肉,鸡肉,羊肉为主。由于宗教原因,一些国家是禁止食用猪肉的,猪肉也是圣经中所列举的食物禁忌之一。

中国人对食材的新鲜度和食物的烹饪方式极其讲究。“叫花子都不吃死螃蟹”,唐人街里的中国顾客会和商贩争论食材是否新鲜。西方随着食品加工行业和冷冻技术的发展,个人在家屠宰家禽已经很少见了,人们只需直接从市场买加工过的,包装好的到家稍稍加工就能食用的食品。精美八岁生日时,她与一只螃蟹建立了感情,在她未来得及给她的宠物取名之前,她亲眼看见母亲把螃蟹仍入锅里蒸煮。从螃蟹的烹饪方法到对待螃蟹的态度,为母女的矛盾和误解埋下伏笔,用食物的意向展示着文化的碰撞。

食物“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由于食物的形状或者谐音,许多食物都具有丰富的意义。历经苦难的母亲们深受中国道家思想的影响,如其悲切等死,不如快乐每一天,做东的一方准备“名字吉祥讨口彩的点心款待大家---金钱饼,因为样子像圆圆的银元或金圆,长长的米线象征着长命百岁,落花生象征喜得贵子,福橘象征多福多吉”。这些食物给战争年代的母亲们带来希望和运气,也让她们在人生苦难和烦恼时藉以暂时解脱和逃避。

三、舌尖上的礼仪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谦虚谦让。这些美德在餐桌上也是表现得淋漓尽致。中国人吃饭一般用筷子,用筷子时不能敲打碗。盛饭时不要盛的太满,夹菜时不能用筷子在盘子里翻来翻去,不要把咬过的菜放回盘子里。不要为了自己吃得太饱,争着抢着去挑自己喜欢吃的。要先给长辈斟酒,然后是小辈,斟酒时不宜过满。

不了解中国餐桌礼仪的洋女婿却犯了中国准岳父母的忌讳。里奇“竟连饮了从满满两大杯冰镇酒”,别人都说小口抿着,“大口大口从盘里夹油炸虾和荷兰豆”,盘子很快见底,里奇认为不添饭是礼貌,这些行为在薇弗莱的父母眼里都是不礼貌。谦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薇弗莱的母亲在饭桌上谦虚自己的菜做得不好,薇弗莱希望里奇遵循自己家里的惯例,吃上一口然后称赞母亲的手艺。里奇却对中国式的谦虚信以为真,“它所需要的,就是加点酱油”。这一次吃饭一直让薇弗莱觉得心惊肉跳。

四、饮食文化的作用

中国的母亲会给子女做很多吃的来表达母爱,移民美国的母亲也延续了这一传统。她们来到美国后用精心制作的中餐来表达母爱,可是在美国出生吃着汉堡喝着可乐长大的女儿对母亲辛辛苦苦做出来中餐却是极力的排斥。饮食的差异加深了母女间的代购,激化母女矛盾。

回忆是一条与过去联系的纽带,让移民美国的母亲感觉到新老文化之间的延续,而食物让她们找到回忆过去记忆的依托。“连绵的山峦起伏不一,活像大堆妄图蹦出油锅的煎鱼”,“钟乳石山洞:有的形状如卷心菜,有的如冬瓜,萝卜和洋葱”。素云对桂林对女儿的思念和回忆是她在美国生活的动力和希望。

龚琳达作为童养媳嫁入黄家,住进黄家的第一天就像佣人一样在厨房里忙活,按照婆婆苛刻的要求,给丈夫煮的米饭里没有一粒沙子,每天早晚都要给他们煮营养汤。对饮食的记忆体现出母亲在中国的痛苦经历和女性在旧中国的身份地位。在许安梅的回忆中,她的母亲虽然被赶出家门,但她割下手臂的一块肉为弥留之际的外婆熬制的一碗血肉汤,她将中国的孝道表现到极致。

吴精美回到中国后期望的第一顿团圆饭是她一直梦想的纯粹中国式的宴会:而最后吃的却是汉堡包、法式油煎饼、苹果派和冰淇淋。这桌在中国的洋快餐和在美国麻将会的中国舌尖上的美味融合了东方和西方。

参考文献:

[1]钟敬文. 民俗学概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2]谭恩美.喜福会[M].程乃珊,贺培华,严映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3]黄淑芳《喜福会》中的中国意象与文化解读[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03一106.

[4]叶明珠《喜福会》象征艺术中的东方文化[J].电影文学,2010(09).

猜你喜欢
福会喜福会弗莱
英国FLYGER弗莱戈阀门有限公司
英国FLYGER弗莱戈阀门有限公司
英国FLYGER弗莱戈阀门有限公司
英国 FLYGER 弗莱戈阀门有限公司
跨文化视阈下的中美文化冲突
浅析《喜福会》的叙事结构
电影《喜福会》中母女双重文化境遇中的自我追寻
中英礼貌用语对比及跨文化冲突——以《喜福会》为例
《喜福会》文学评论综述
浅论东方主义在《喜福会》中的建构与解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