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依法治水 缓解水资源矛盾

2016-04-07 18:20朱爱丽
山东水利 2016年4期
关键词:法律法规依法用水

朱爱丽

(山东省法官培训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3)

坚持依法治水 缓解水资源矛盾

朱爱丽

(山东省法官培训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3)

分析了山东省水资源供需状况,以及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依法治水、完善水资源管理体系的一系列措施。

山东省;水资源利用;水污染防治;依法治水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战略性资源,水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越来越突显,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都离不开水资源的强有力支撑。因此强化依法治水,化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对于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对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任务目标,都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1 山东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

山东省是水资源十分短缺的省份,多年平均降雨量680 mm,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的1/6,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4,属于联合国确定的人均占有量小于500 m3的严重缺水地区。同时,山东降雨还有时空不均和年际间变化大的特点,更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的矛盾。鲁东南沿海地区,平均降雨量在850 mm以上,而鲁西北地区还不足550 mm。在年内季节分布上,降水量多集中在汛期7、8月份。丰水年降水量超过800 mm,枯水年则只有400多毫米。在连续枯水年份,山东缺水问题更为严重,城乡之间、工农之间、人畜之间争水矛盾十分突出,经济社会用水、城市生活及生产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的现象非常普遍,水库、河道和坑塘内打井应急的现象屡见不鲜,许多原来农业灌溉水源地改为城市供水水源地。部分地区水资源的过量超采,导致当地河道断流、湿地萎缩、地下漏斗区面积扩大、海水入侵等严重问题,2014年全省浅层地下水漏斗区面积超过1.4 万km2,海水入侵面积1 100多平方公里,人为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的趋势未能得到根本遏制。可以说水资源不足是制约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因素。

2 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水资源不足,另一方面利用效率不高,两个问题同时存在是现阶段的一大特点。有关部门统计,2014年全省农业用水占到总用水量的2/3以上,达到68.2%,而农业灌溉许多还是大水漫灌模式,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约为0.6左右,离先进国家0.8的水平差距明显。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虽有大幅下降,但仍然是节水先进国家的2倍左右。并且,城市和农村居民生活用水,以及服务业等其他方面用水过程中的浪费问题和跑冒滴漏现象都非常普遍。

同时,经过多年不懈努力,虽然山东域内水体的污染防控取得了明显成效,多数河道也恢复了鱼类的正常生长。但是,目前水体污染问题依然严重,矛盾仍然突出,黑水臭水问题和大面积死鱼现象时有发生,劣V类河道长度占评价河道的1/5以上,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也只有50%稍多,不仅破坏了环境,影响了生态,也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的矛盾,与和谐发展、绿色发展要求和群众的期盼有很大差距。

3 依法治水,刻不容缓

水利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认识上的不到位、投入上的不足,技术和设备的制约,也有监管方面的疏漏,还有用水体制机制的制约和水价等改革滞后等原因。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尤其要强化依法治水。

3.1要树立和增强治水的法律意识

要加强宣传,让社会各个层面都充分认识到依法治水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尤其水利从业者和管理者,要认识到法律是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保障、维护秩序的必要手段,要主动拿起法律的武器真正依法行政依法治水。

很多实例表明,盲目注重发展,模糊或边缘法律法规界限,对违法违规的涉水现象和做法听之任之,已经带来了惨痛的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因此,从管理者这个角度来说,应清楚地认识到,保护水资源必须强有力地执行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学好用好相关法律法规,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从社会和大众群体来说,要充分认识水资源的有限性、不可代替性和极端重要性,不能简单固执地认为水资源就是上天恩赐的,不用白不用,可以任意取用和挥霍,可以任意污染和破坏。并且要尽快树立取水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法律意识和责任,增强节约用水意识,不能违法用水,不能打擦边球,加快形成浪费和污染水资源可耻、节约利用水资源光荣的良好氛围和社会风尚。

3.2进一步完善水资源治理的法律法规体系

治水离不开法律法规。必须自上而下建立一整套完备的涉水法律制度,对违法者进行必要的惩罚。为更好地治理水资源,我国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山东也出台了有关配套法规和政策。但就当前水利建设和治理的形势和要求看,现行法律法规不完善和不适应的问题依然突出。比如,水利建设投入、水价管理等缺乏有效法律保障,有的法律条款缺失,有的条款可操作性不强,有的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等。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新思路和治水理念,加快实现从粗放用水到节约用水转变,从供水管理到需水管理转变,从局部治理到系统管理转变,从注重行政推动到向坚持两手发力、实施创新驱动转变,客观上要求必须健全和完善水利法律法规体系,为水资源的统一科学管理和科学开发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3.3切实维护法律法规的权威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其意义不仅在于文本本身,更重要的在于各项条款的落实。常言道,工作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过去既有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的问题,更主要的在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有的该奖的不奖,该罚的不罚;有的该逮的不逮,该判的不判;有的该重罚的轻罚,该重判的轻判,甚至以罚代管、以情代法……如此等等。对此,群众有意见,干部有看法,企业有怨气,不仅践踏了法律的尊严,更给科学治水、依法治水蒙上了阴影,必须下决心予以扭转。对于个别违法乱纪并造成较大危害和社会影响的典型案件要从严从重从快处罚,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执法者应该勇于担当,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让违法者付出应有代价,让守法者享有尊严和利益。

3.4坚持全面依法治水

一是水行政部门要依法全面履行职能,加强监管,加快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

二是依法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

三是加快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决策事项终身责任追究制度,真正使决策者有职能、有权利、有责任,责权利相统一。

四是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使决策、执行、结果尽量公开透明,让群众参与,让社会监督,让企业放心,以利于更好地达到依法治水的目的。

(责任编辑赵其芬)

TV213.9

B

1009-6159(2016)-04-0034-02

2015-12-15

朱爱丽(1963—),女,副教授

猜你喜欢
法律法规依法用水
依法保护生态环境要坚持“抓小打早”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节约洗碗用水
7月起将施行新的法律法规
为常委会依法履职当好参谋助手
牢记使命担当 依法履职尽责
法律法规与民生新闻
海外房屋出租市场法律法规
最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文件提要
依法履职尽责 献计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