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及漏诊原因分析

2016-04-08 03:05赵楠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心电图室福建福州350001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年22期
关键词:陈旧性导联心电图

赵楠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心电图室 (福建 福州 350001)

心电图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及漏诊原因分析

赵楠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心电图室 (福建 福州 350001)

目的:分析陈旧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心电图的应用价值,并分析漏诊原因。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陈旧性心肌梗死63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本院收治的非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心电图监测,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电图状态,计算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及特异度,依据诊断准确与否,将观察组分为诊断准确组及漏诊组,分析漏诊原因。结果:观察组坏死性Q波出现率高于对照组,缺血性T波出现率低于对照组,诊断准确组与漏诊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计算,心电图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准确率为61.9%(39/63),敏感度为55.6%(35/63),特异度为80.0%(4/5)。结论:陈旧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心电图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敏感性与准确率较低,加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影响,导致诊断中较易发生漏诊。

心电图 陈旧性心肌梗死 诊断价值 漏诊原因

心脏病诊断中,心电图为比较常用的手段,具有较好的诊断结果,尤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但相关报道指出,应用心电图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时,假阴性率非常高,临床中广泛的关注该问题。近年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二级预防、早期再灌注治疗心肌梗死工作逐渐的发展,导致心电图诊断时越来越缺乏典型迹象,甚至未出现病理性Q波,导致漏诊不断地发生。漏诊的存在会导致患者的治疗受到影响,甚至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因此,本研究中分析了心电图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的价值,并探讨了漏诊存在的原因,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陈旧性心肌梗死63例,作为观察组,男41例,女22例;年龄43~80岁,平均(63.2±2.7)岁;合并症:高血压17例,糖尿病12例。纳入标准:①符合陈旧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②伴有至少1个月的急性心肌梗死病史;③既往伴有典型胸痛;④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并选择同期本院收治的非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37~83岁,平均(62.7±2.9)岁;合并症:高血压15例,糖尿病10例。纳入标准:明确为非陈旧性心肌梗死。经比较,两组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心电图监测,方法如下:监测利用心电网络进行,采用纳龙心电图管理系统,由心电图室统一采集患者的心电图,之后,心电图报告由心电图室编辑,生成报告,完成后,在心电图网络管理系统中储存,医生通过该管理系统,查看患者的心电图报告,并进行相应的分析,最后,利用打印机打印出来。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心电图状态,包含缺血性T波、损伤性ST段抬高、坏死性Q波;观察观察组患者心电图诊断的正确与错误情况,计算出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根据诊断正确及错误情况,将观察组患者分为诊断准确组、漏诊组,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析漏诊原因。

注:与观察组相比,*P<0.05。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计数资料表示方式为n、%,组间比较利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心电图状态比较

观察组坏死性Q波出现率高于对照组,缺血性T波出现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损伤性ST段抬高出现率与对照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观察组心电图诊断结果

63例患者中,经心电图诊断后,真阳性35例,真阴性4例,假阳性1例,假阴性28例。经计算,准确率为61.9%(39/63),敏感度为55.6%(35/63),特异度为80.0%(4/5)。

2.3 漏诊原因分析

将35例真阳性患者作为诊断准确组,假阴性28例患者作为漏诊组。

诊断准确组35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1例;年龄43~76岁,平均(62.2±2.1)岁;梗死部位位于下壁22例,前壁13例;明确存在冠状动脉病变26支,其中,1支10支,2支10支,3支6支。

漏诊组28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龄47~80岁,平均(63.8±2.4)岁;梗死部位位于下壁18例,前壁10例;明确存在冠状动脉病变26支,其中,1支4支,2支6支,3支16支。

经比较,诊断准确组与漏诊组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准确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漏诊组间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心肌梗死在临床中比较常见,中老年人为高发人群,与非陈旧性心肌梗死相比,临床上更为多见陈旧性心肌梗死。由于心肌梗死属于突然发病,因而具有比较高的死亡率。研究指出,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具体的梗死范围密切相关于病死率[1]。临床治疗心肌梗死患者时,关键在于尽早诊断,及时治疗,阻止梗死范围的扩大,降低患者死亡率。临床上,常规诊断、检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手段为心电图,通过观察心电图表现,可判定梗死部位、梗死范围等,指导临床治疗,通常,心电图表现为动态改变ST-T段,或新发异常Q波出现在某些导联中,或显著压低R波时,即可确诊为心肌梗死[2]。

临床中应用心电图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时,通过心电图机的连接线与体表相应部位的相连,对心脏跳动发热的每个周期作出记录,由起搏点、心房、心室相继兴奋,随之改变心电图生物电,在电位变化作用下,将心脏跳动规律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呈现心脏兴奋程度、传播速度、恢复速度时,具有较高的客观性[3]。由本研究结果可知,心电图诊断的特异度比较高,但在准确率与敏感度方面,结果相对较低,这与陈旧性心肌梗死诊断难度较心肌梗死提升有关。陈旧性心肌梗死应用心电图诊断的过程中,异常Q波为确诊的主要依据,但出现异常Q波时,患者并非全部为陈旧性心肌梗死,扩张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心电图也可出现此种表现,导致漏诊的发生[4]。

经过本研究分析可知,心电图诊断中漏诊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与性别、年龄及梗死部位无关。冠状动脉病变为3支时,明显的提升了漏诊率,这是因为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增加了缺血及冬眠心肌范围,而且造成的心肌梗死部位比较多,心肌除极向量之间更为显著的影响,甚至导致抵消,最终,使心电图显示为正常,发生漏诊。另有学者指出,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伴有并发症时,也较易增加漏诊率、误诊率。为了避免心电图诊断中误诊、漏诊的发生,医生诊断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心电图II、III、aVF导联中,当Q波单独出现在某个导联中时,并不能准确判定为陈旧性心肌梗死,因为心脏转位的心电图表现也为此种,无诊断价值,但Q波也出现在aVF导联中后,嘱咐患者深吸气,重新检查1次,再作出判断,复查后,显著减小或丧失Q波时,考虑为心脏转位,若Q波出现在3个导联中,则可确诊;②准确放置电极背景下,明确将非心肌梗死的相关表现排除后,Q波或QS波出现在V1、V2导联中时,可明确诊断;③心电图发生变化后,如果引发原因明确并非是正常间隔性Q波、某些心肌病时,异常Q波出现在I、aVL、V5~V6导联中,或电轴偏右状态下偏宽异常Q出现在aVL导联中,可能为侧壁心肌梗死;④心电图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时,主要依据为初始QRS向量异常,但由于异常向量相互抵消的存在,心电图可能会表现为正常,医生诊断时,还应与患者的病情、症状表现、相关检查结果相结合,以提升诊断的准确率[5]。

综上所述,陈旧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心电图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度,但由于敏感性较低,导致准确率低、漏诊率较高,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医生应准确的掌握心电图表现及特征,提高诊断的准确率,避免漏诊及误诊的发生,以能尽早给予患者相应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1] 于双亲. 心电图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临床价值及漏诊因素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25(24):5712-5713.

[2] 陈腾飞, 张菩, 王进. 探讨心电图检查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6,17(9):14,16.

[3] 李凌泉. 心电图在陈旧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33(3):572.

[4] 李志红. 陈旧性心肌梗死采用心电图监测的临床价值分析[J]. 社区医学杂志, 2015,13(4):36-37.

[5] 王向国. 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对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对比研究[J]. 健康之路, 2016,9(6):260-261.

1006-6586(2016)11-0099-02

R540.4+1

A

猜你喜欢
陈旧性导联心电图
掌长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拇长伸肌腱断裂30例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回旋支闭塞引起孤立Ⅰ、aVL导联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例并文献复习
2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对比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陈旧性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伴关节僵硬的手术治疗
胫骨远端骨折术后陈旧性踝关节前脱位1例
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与心电图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