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传统民居灰空间艺术

2016-04-08 16:55文/朱
美术界 2016年10期
关键词:喀什地区空间结构维吾尔族

文/朱 洁

浅析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传统民居灰空间艺术

文/朱洁

喀什地区维吾尔族民居建筑灰空间是在当地特殊的地域文化和自然条件的因素中所形成的,其建筑风格长期受到中亚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民俗特征。通过对喀什地区维吾尔民居灰空间艺术的探析,深入了解维吾尔民居建筑灰空间的功能和意义,探索其对当代建筑空间布局的启发和创新应用。

喀什;维吾尔族;民居建筑;灰空间

喀什地区地处中亚腹地,四周毗邻阿富汗、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多个国家,是维吾尔族文化的发祥地,古丝绸之路上的商埠重镇,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2100多年。喀什地区作为多民族聚居的文化重地,其发展长期受到传统伊斯兰文化的浸染,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情,其饮食文化、风俗习惯、审美价值和居住环境都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特色。传统与多元的交织也不停地考验着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面对全球化对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挑战,传承和保护传统民居建筑是我们肩负的重要使命。

喀什地区传统民居建筑是人类长期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长期适应生活环境和改造自然的历史积淀。民居文化作为维吾尔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建筑形式与民俗习惯相契合,建筑灰空间的组成部分带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和民俗学意义。它不仅具备建筑的功能性,同时具有深刻的民俗文化性。解析喀什传统民居建筑的过渡空间应用,有助于我们对传统民居建筑的传承和保护。同时,为我们研究当代空间建筑提供助力。

灰空间的概念最早是由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是指建筑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过渡空间,以达到室内外融和的目的,比如建筑入口的柱廊、檐下等。无论空间大小,各功能区之间都会存在过渡区,而且,从室内到室外也存在着这样的过渡空间。过渡空间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抹去了建筑内外的限度,并将两者连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随着人们对于物质精神的更高需求,舒适优化的过渡空间成为人们聚焦的重点。

一、柱廊空间——外廊

喀什地区传统民居建筑多以院落式为主,并在建筑入口贯以外廊,外廊通常是家庭成员户外活动的场所,无论是平房或是楼房都会按照习惯设有外廊,无论刮风下雨或是艳阳高照的天气,人们都习惯于在外廊上乘凉、休息、宴饮。外廊作为喀什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的一部分,它是连接主建筑与庭院的过渡部位,既有一定的开放性又有一定的隐秘性。居民不仅享受到与自然环境融合的快乐,而且可以在相对密闭的庭院中感受到生活的隐蔽空间。

自古以来,人们在围造空间保护自身安全的同时,又在挣脱有限空间带来的束缚。外廊作为主体建筑入口空间,是建筑空间的视觉先导部分,用以体现建筑的鲜明特色,其空间形态创作主要注重衔接室内外空间的连续协调性,整体形象与局部形象的对立统一性,以及建筑入口各个组成部分的有机平衡性。喀什地区民居建筑的外廊多为木质构件结构,包括木柱、柱间拱劵、廊檐、围栏。

木柱分为柱头、柱身和柱裙,以雕刻为主辅以镶贴,在外廊木质构件中装饰最为丰富,柱上装饰较集中,是维吾尔建筑装饰中常采用的典型做法。柱间拱券形式多样造型丰富,有单拱券、连续拱券,拱式有半圆拱、尖拱和垂花拱等。木柱、拱券、围栏和廊檐等各部分装饰协调统一,手法灵活简练、独具匠心、精美华丽,具有强烈的地方特点。

外廊作为主体建筑空间的入口,常常和墙面相连,其墙面装饰风格多采用拼花砖的工艺,花砖饰有拼砌砖花饰、异型砖、砖雕、透空雕花砖等几种样式,其中异型砖是拼花砖的主要构件,有方形、长方形、半圆、三角、梯形、平行四边形、梭形等,多达数十种。木质结构的廊柱搭配黄色的花砖,无论是从颜色还是构建结构上都无比协调,对于空间的延伸和过渡都是传统民居建筑常采用的方式。

二、花园空间

喀什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空间中,主人常根据自己的喜好布置装饰庭院,源于维吾尔族人民对于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通常庭院中会有入户花园。喀什地区传统民居建筑中的花园空间结构大体可分为阳台花园、入户花园和敞廊花园。

阳台花园空间是室内渗透到室外的一种灰空间结构,它使人在家中可拥有清新的空气、舒适的阳光和养眼的绿色植物,是人们居住建筑中接触自然环境的触手,也是灰空间结构中人工与自然的渗透。

入户花园通常是喀什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构成部分,很多家庭会在庭院入口搭建葡萄架,头顶的葡萄藤不仅能够遮阴挡雨,也是人们对于造物的需要。南疆所处的地理环境以及自然环境给予人们丰富的物产,充足的日照和特殊的土质让这里的瓜果飘香。通常人们喜欢在庭院种植果树,一方面可以满足人们的味蕾需求,另一方面可以物化环境,对于建筑空间来讲是一种嵌入式的人工造物。

敞廊作为一家人的公共休息区域,也是灰空间结构渗透的体现,敞廊花园的构建,不仅是对室内环境的延伸,也是建筑与环境紧密联系的体现。维吾尔族人民喜爱种植花草,敞廊通常会搭建高低错落的花架,放置大量的盆栽植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维吾尔族居民的家中高台无处不落花。敞廊花园成为大多数维吾尔族居民家中装饰空间的一部分,同时,维吾尔族居民还喜欢在敞廊内置雕花木床,并在木床上铺置坐毯,方便家人闲暇时坐在庭院畅饮娱乐。作为半开放式的空间,敞廊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也是空间过渡中最为调和的一部分。

三、户外延伸空间

喀什地区传统民居建筑街巷相连、交纵错杂、相生相依。坐落在吐曼河岸的高台民居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生活在这里的维吾尔族居民仍然保留着先人留下的建筑印记,高台民居依崖傍水而建,房连房,楼连楼,层层叠叠,这些房屋大多是土房,是用泥巴和杨木搭建而成的。梁思成先生在《中国建筑史》中指出:“建筑之始,产生于实际需要,受制于自然物理,非着意创制形式,更无所谓派别。其结构之系统及形式之派别,乃其材料环境所形成。”由于高台民居特殊的土质,细腻且黏粘性强,搭建土屋最合适不过,可见先民因地制宜的智慧。

由于生育繁衍,人口逐渐密集,原有的建地面积已经无法继续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为此,生活在这里的邻里街坊,开始在顶层房屋向外搭建,延伸建筑空间。户外延伸空间成为喀什传统民居中独具特色的一部分,喀什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的户外延伸空间可分为建筑实体空间结构和半开放式建筑空间结构。

建筑实体空间结构,通常是指向外延伸的封闭性建筑结构。建筑底部是从原有建筑伸出木梁作为搭建平台,生活在同一巷道的居民延伸建筑面积通常各占巷道的一部分空间。由此可见,维吾尔族居民互相尊重、和谐共生的生活理念都融入到他们对建筑空间的构建中。

半开放式建筑空间结构是指邻近街区的居民,他们通常在门口放置座椅,座椅多采用木质结构或者是泥土垒砌,方便老人休息,小孩玩耍的同时也为行人提供了短暂休息的场所。户外延伸空间的打造,是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传统居民对于外在环境的接纳和包容,这也是灰空间对于喀什地区传统民居建筑所承担的意义。

结语

总体来讲,灰空间的构建,是喀什地区传统居民因地制宜、长期生产生活实践的产物。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构建以及创造,对于正在发展中的新城建筑有着调和共生的意义。

[1]彭建国,石孟良,谢志平.灰空间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

[2]李云.维吾尔族民居及伊斯兰教建筑中多元文化的交融荟萃[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7(2).

[3]龚黔兰.伊斯兰教的审美人类学研究初探[J].宁夏社会科学,2003(1).

[4]左力光.新疆伊斯兰教建筑装饰艺术中的多元文化现象[J].新疆社会科学,2004(4).

【朱洁,喀什大学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喀什地区空间结构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手艺人
格绒追美小说叙事的空间结构
徐州安美固建筑空间结构有限公司
基于社会空间结构流变的统战工作组织策略研究
Ad36感染对维吾尔族肥胖患者progranulin表达的调节作用
农民理性与民族地区农村社会治理创新——以喀什地区英吉沙县S村为例
喀什地区旅游服务贸易影响因素分析
自由曲面空间结构形态创建的若干关键问题探讨
一位维吾尔族老人的关爱情愫
他富起来之后……:记维吾尔族“老关工”克力木·依莫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