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DNA”为核心的归类复习

2016-04-08 23:42江苏
教学考试(高考生物) 2016年4期
关键词:脱氧核苷双链噬菌体

江苏 荣 莹

以“DNA”为核心的归类复习

江苏 荣 莹

以核心概念为主线进行归类复习,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纵向理解及横向拓展。其中“DNA”作为核心概念,是串联各模块的重要交汇点,从必修1《组成细胞的分子》、必修2《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再到选修1《DNA的粗提取与鉴定》、选修3《基因工程》,均涉及DNA的相关知识,DNA已成为高考必考考点。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梳理该知识点。

一、DNA的功能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DNA作为核酸的一种,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体外转化实验)及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别证实DNA为肺炎双球菌及噬菌体的遗传物质,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除RNA病毒外,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均为DNA(不包括朊病毒)。那么,DNA的哪些特性使其成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呢?

1.相对稳定性

与RNA相比,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在稳定性上更胜一筹。由于RNA大多为单链结构,DNA为双链,且DNA复制时DNA聚合酶有一定的校对纠错功能,故DNA病毒的突变率要远低于RNA病毒。与蛋白质相比,DNA对高温有一定的耐受性,大多数蛋白质不能耐受60~80℃的高温,而DNA在80℃以上才会变性。在PCR中,需加热至90~95℃才能使DNA受热变性后解链为单链,变性温度低则变性不完全,DNA双链很快复性。

【例1】(2014·江苏卷)(多选)羟胺可使胞嘧啶分子转变为羟化胞嘧啶,导致DNA复制时发生错配(如图)。若一个DNA片段的两个胞嘧啶分子转变为羟化胞嘧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该片段复制后的子代DNA分子上的碱基序列都发生改变

B. 该片段复制后的子代DNA分子中G—C碱基对与总碱基对的比下降

C. 这种变化一定会引起编码的蛋白质结构改变

D. 在细胞核与细胞质中均可发生如图所示的错配

【解析】复制时只有以含羟化胞嘧啶的DNA链为模板,合成的子链的碱基序列才会发生改变,若两个错误的碱基均出现于同一模板链,则以子代DNA 分子中有一半的DNA分子的碱基序列不发生改变,故A项错误;即便碱基序列发生改变,若该“改变”发生于非编码区或编码区中的内含子,则不影响成熟mRNA,“改变”发生于编码区外显子部分,转录出mRNA虽发生变化,但由于密码子简并性的存在,也不一定引起氨基酸序列的变化,故C项错误;核DNA与质DNA均能进行DNA复制,且A将替代G与羟化胞嘧啶配对,则子代DNA分子中G—C碱基对所占比值会下降,故B、D两项正确。

【答案】BD

2.多样性

蛋白质曾一度被人们疑为遗传物质,就因为蛋白质具多样性,其氨基酸多种多样的排列顺序,疑似蕴含着遗传信息。同样的,DNA的脱氧核苷酸虽只有4种,但若数量不限,在连成长链时,排列顺序就是极其多样化的,其所贮存的遗传信息的容量自然就非常大。同时由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可见DNA通过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完成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进而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直接途径),也可以通过控制酶(绝大多数为蛋白质)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间接途径)。

【例2】由50个脱氧核苷酸构成的DNA分子,按其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可分为多少种,说明了DNA分子的什么特性 ( )

①504种 ②450种 ③425种 ④遗传性 ⑤多样性⑥特异性

A. ①④ B. ②⑤

C. ②⑥ D. ③⑤

【解析】DNA的多样性体现于其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而脱氧核苷酸的种类又由碱基种类决定,所以脱氧核苷酸顺序即为碱基排列顺序;其次由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DNA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的碱基若确定,则其互补链上的碱基排序亦可确定,因此,准确地说,DNA的多样性应由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决定(即425),故D项正确。

【答案】D

3.特异性

DNA指纹法在刑侦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可见,DNA具特异性,几乎每个人的遗传信息都有所区别(除同卵双胞胎外)。DNA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即为该生物的遗传信息。那么DNA双链中不互补配对碱基和之比,如;及配对碱基和之比,如,哪个能体现出DNA的特异性呢?

【例3】(2014·山东卷)某研究小组测定了多个不同双链DNA分子的碱基组成,根据测定结果绘制了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与其互补链、一条单链与其所在DNA分子中碱基数目比值的关系图,下列正确的是 ( )

【答案】C

二、DNA的结构

DNA结构层次:元素(C、H、O、N、P)→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链DNA(双螺旋结构)。

1.基本元素

DNA的基本元素为C、H、O、N、P,因此许多涉及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实验中,会用3H、32P(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或15N(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来标记DNA。其中,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需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而DNA和蛋白质的组分中都含有C、H、O、N,为了有所区分,则在该实验中,只能选择32P标记DNA分子。

【例4】(2013·连云港模拟·改编)下列关于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某生物的精原细胞(2N=4)的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两条链均被15N标记,该卵原细胞在14N的环境中进行减数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15N标记的染色体有2条

B. 某生物的体细胞中有1对同源染色体,将该体细胞置于3H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使其DNA均被标上放射性。若让其连续分裂2次,产生的子细胞中具有放射性的细胞有4个

C. 将一条链被15N标记的某DNA分子(第1代),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培养到第n代,则只含14N的分子为2n-2

D. 用3H、15N、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可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找到3H、15N、32P

【解析】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故精原细胞中4条染色体经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每条姐妹染色单体的DNA均有一条链被15N标记,一条为14N,故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染色体4条,而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均有一条链被15N标记,故A项错误;该生物体细胞含2条染色体,其DNA均被3H标记,让其连续分裂的培养基中不含3H,分裂一次后,每个细胞中含2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的DNA一条链被3H标记,一条为1H,即每个细胞均有放射性,再次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含2个DNA,4条脱氧核苷酸链,其中只有1条为3H,其余3条为1H,因此两次分裂后,具有放射性的细胞可能为4个,3个或2个,故B项错误。将一条链被15N标记的某DNA,置于14N的培养基上培养,则不管复制多少次,被15N标记的链始终只有1条(母链),故只含14N的分子为2n-1,故C项错误。S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在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并未进入细菌参与子代噬菌体的繁殖,故D项正确。

【答案】D

2.几种化学键

DNA分子中,要注意区分磷酸二酯键与氢键的区别。磷酸和两个五碳糖的羟基(3′—OH,5′—OH)发生酯化反应形成的化学基团为磷酸二酯键。

作用部位为磷酸二酯键的酶包括: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DNA连接酶、DNA酶、DNA聚合酶。其中限制酶能识别DNA分子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使特定部位的磷酸二酯键断裂,形成黏性末端或平末端。与限制酶相对应的为DNA连接酶,其能恢复被限制酶切开的磷酸二酯键(其中E·coli的DNA连接酶只能连接黏性末端,而T4噬菌体的DNA连接酶既可连接黏性末端也可连接平末端)。DNA酶可将DNA水解为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与之相对的DNA聚合酶则相反,主要作用于DNA复制中,与脱氧核苷酸链的延长有关。DNA连接酶与DNA聚合酶的区别,在于前者是连接DNA片段,作用时不需模板,而后者则是作用于脱氧核苷酸链延长,需模板。在DNA复制中,同时需要上述两种酶的作用。

DNA复制时,双链的解旋即氢键的断裂,是在DNA解旋酶的作用下完成的。在PCR中,DNA解旋变性则是利用高温(90~95℃),其中不同DNA分子中G—C含量不同,G—C含量越高,则DNA越稳定,所需的变性温度也相对略高。此外在转录过程中,为何不需解旋酶呢?原因是原核细胞中RNA聚合酶能起解旋作用,而真核细胞中依赖于某些转录因子起解旋作用,这些转录因子具有ATP供能的DNA解旋酶活性。

【例5】(改编)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及其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DNA有氢键,RNA没有氢键

B. 每个ADP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

C. DNA连接酶能催化磷酸与脱氧核糖之间形成化学键

D. 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

【解析】DNA为双链结构,其内侧的碱基对以氢键相连;RNA虽为单链,但也有双链区域,如tRNA三叶草构象,双链区域也含氢键,故A项错误(如图)。

ADP结构中只含有一个高能磷酸键,故B项错误;双链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通过氢键来连接,而一条链上相邻的脱氧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即DNA连接酶作用部位,故D项错误,C项正确。

【答案】C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

猜你喜欢
脱氧核苷双链噬菌体
不同富集培养方法对噬菌体PEf771的滴度影响
高效裂解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噬菌体分离及裂解酶的制备
昆虫共生细菌活体制造双链RNA
“DNA复制中原料消耗相关计算”的教学反思
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网络“双层双链”结构研究
副溶血弧菌噬菌体微胶囊的制备及在饵料中的应用
用肢体语言激活课堂
噬菌体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综述
浅析TTT双链刮板输送机驱动运行与故障排除
脱氧核苷酸钠抗人肾脏细胞衰老的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