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熔断机制

2016-04-08 10:41崔凤琴
2016年8期

崔凤琴

摘 要:在其他国家有着重大作用的熔断机制,在我国实施仅仅7天即被叫停。甚至在暂停实施之后,有很大一部人都不知道熔断机制是何物。笔者将在本文中简要的介绍熔断机制,通过对该机制利弊两方面的分析,试图对熔断机制有更为理性的认识,并尝试分析熔断机制在我国实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更好的完善熔断机制。

关键词:熔断机制;理性分析;磁吸效应;问题和建议

一、 熔断机制概述

(一)熔断机制的定义和类型

所谓熔断机制,是指金融市场在交易过程中,当价格波动幅度达到某一限定目标是,交易将暂停一段时间,或者交易可以继续进行,但报价限制在一定幅度之内。[1]

熔断机制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涨跌停板制。例如我国股票市场的涨跌停板制度规定,当个股价格涨跌幅度触及10%时(ST股票为5%),交易继续进行,但报价限制在10%之内。[2]第二种是个股交易暂停制。例如美国股票市场的暂停交易制度规定,当个股价格偏离前五分钟交易平均价格的幅度大于区间限制,且没有在15秒内回到区间限制内,将被暂停交易5分钟[3]。第三种是市场交易暂停制,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熔断机制。当有代表性的市场指数涨跌超过预先设定的幅度后,市场暂停交易一段时间。[4]

(二)我国熔断机制的设立背景

2015年中国股市愁云惨淡。从牛市起步到疯牛的形成,再到股灾爆发流动性完全丧失,8月下旬开始,中国股市经历了又一波大幅下挫……9月为预防今后金融市场剧烈异常波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发布征求意见通知,拟在保留现有个股涨跌幅制度前提下,引入指数熔断机制。并于2015年12月4日正式发布指数熔断相关规定:熔断机制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我国设计的熔断机制设置有5%、7%两档阀值,当触发5%熔断阀值时,暂停交易15分钟,熔断结束时进行集合竞价,之后继续当日交易。14:45及之后触发5%熔断阀值,以及全天任何时段触发7%熔断阀值的,将暂停交易至收市。[5]从2016年1月4日起到1月7日,四个交易日内四次触发两档熔断阀,蒸发人民币6.6万亿市值,人均浮亏超过10万元。到1月8日的暂停实施,熔断机制的效果差强人意。

二、 熔断机制理性分析

(一) 熔断机制的功能分析

1.控制风险。熔断机制的设立将会有效的避免较大风险的出现。诚如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所言,引入指数熔断机制避免或减少股市的大起大落,减少股市大规模震荡。[6]

2.冷却市场,为控制风险和化解风险提供保障机制。设置熔断机制的主要目的是为市场提供“冷静期”,避免盲目决策,如果涨跌幅度超过预设值,将自动引发交易中断,让过热的市场冷却下来。

3.稳定市场。由于熔断机制有效的控制了价格的涨跌幅度,控制了“追涨杀跌”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使市场更加稳定。

4.发挥警示和抑制短期资金投机炒作。当涨跌幅触动阀值引起熔断的时候,也是一种市场非理性发展的警示和“报警器”,能够引起投资者的足够重视,提高投资者的警惕性,从而做出理性行为。另一方面,启动熔断机制引起的暂停交易,实际上是缩短了交易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过度投机的机会。

4.有助于消除陈旧价格导致股市流动性下降。当股市出现异常波动时,大量的交易行为会延迟正常信息的显示,就会产生陈旧价格。触发熔断机制后,在熔断期内,可以及时消除陈旧价格,从而保证交易的通畅。[7]

(二) 熔断机制的负面功能分析

1.会伴随一定的磁吸效应。即在接近熔断阀值时部分投资者会提前交易,导致股市加速触碰熔断阀值。[8]加速了股市的熔断或涨跌停板。在其发生的过程中,也往往伴随着成交量的急剧变化和价格变动加剧。

2.会存在一定的羊群效应。羊群效应也称“从众效应”。是指股市上那些没有得到充足信息而无法做出自己理性的判断时,往往有从众心理,将根据其他投资者的行为来改变自己的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从众行为是毫无理性可言的。

3.降低交易效率和流通性。熔断机制的启动必然会导致交易时间的暂停,甚至是提前收市,没有时间的保障何谈交易的效率和流动性。

4.违背市场规律。毋庸置疑,熔断机制是为避免股市大波动所设置的人为的一种技术。虽然并不会减弱基于市场内在因素所导致的震荡,但能化解人为因素,市场带来的干扰。[9]但是这种本应该靠市场自发调节的机制,由于人为因素的介入,不可避免的将影响市场规律的发挥。

(三)对熔断机制的理性认识

笔者认为,熔断机制的正面效应还是要大于其负面效应。对于熔断机制要有更为理性的认识,鉴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成熟,引入熔断机制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熔断机制并不能从根本上避免股市的暴跌。如果出现趋势性下跌行情,熔断机制只是将暴跌趋势“暂停”,市场不可能一直“歇业”,从而也就无法阻挡下跌的趋势。

三、我国在实行熔断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熔断幅度过小

世界各国对熔断幅度的设置在5%—40%。我国设置为:5%和7%。就目前来看,这两档阀值已经没有什么区别,到3%就会到5%,也就必然会到7%。除非大规模行之有效的救市,否则基于磁吸效应和羊群,设置这两档熔断幅度就会形同虚设。

(二)涨跌幅阀值为同一档

根据统计,在15年6月15日开始的这轮大跌中,一共有 20 个交易日可以触发熔断,其中 6 个交易日因为上涨、14 个交易日因为下跌。据中金所统计,沪深300指数11年来有105次可以触动熔断阀值,其中触碰跌幅阀值的次数明显高于涨幅阀值。因此将涨跌幅阀值为同一值是极其不合理的。

(三)T+1交易模式先天不足,容易造成流动性危机

T+1是非对称的,即今日卖掉的股票可以兑换成现金,但是今日买入的股票必须明日才能自由交易。对于买方而言,增加了其持仓过夜的风险。一旦出现问题,更多人会选择卖而不是买,这便会造成流动性危机。

(四)试点经验不成熟

我国在短短的几个月内便建立了熔断机制,实在是仓促和不成熟。虽然股市涨跌原因跟熔断机制无实质联系,但是没有广泛的试点推广和制度宣传,该制度本身就是不成熟的。

四、完善我国熔断机制的建议

(一)扩大熔断幅度

太低的熔断阀值不仅更容易影响市场自身规律的发挥,而且过于频繁的熔断会恶性循环地加剧暴涨暴跌的局面。因此有必要扩大熔断阀值。

(二)分别设立不同的涨幅、跌幅阀值

从形式上讲,应当设置相同的涨跌幅阀值,但是鉴于上述跌幅阀值的次数明显高于涨幅阀值。所以要想更为公平,就应该设置不同的阀值。

(三)尝试引入T+0模式

T+0模式,通俗地说就是当天买入即可当天卖出。T+0的优势在于弥补了T+1模式的非对称性,投资者可以更为灵活地实行交易行为,降低了投资者持仓过夜的风险和心理恐慌。

(四)增加试点,先行试验

作为新设置的制度,我们并没有经验可循,而且市场适应也需要一个过程。只有在试点地区推广,才能看到该制度出现的问题和效果。然后逐步探索、积累经验、动态调整,才能使外来制度在我国“落地生根”。(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皮六一.中国证券交易制度的设计与变革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13.

[2] 陈亦聪.证券交易异常情况的法律规制[D]. 华东政法大学, 2013.

[3] 林复东.股指期货市场的定价、功能和风险监管研究[D]. 南开大学, 2014.

[4] 祁永忠.我国股票交易市场规制体系研究[D]. 辽宁大学, 2014.

[5] 记者郭楠.市场担忧未来流动性变差[N]. 期货日报.

[6] 吕晶晶.熔断机制,A股“保险丝”[J]. 金融博览(财富), 2015(10):52-54.

[7] “熔断”影响A股几何[J]. 资本市场, 2016(01):19-41.

[8] 记者杜卿卿.熔断机制实施四天即被“熔断”[N]. 第一财经日报.

[9] 胡石清.社会理性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研究[D]. 华侨大学,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