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市政道路设计管理
——以某PPP项目为例

2016-04-09 09:58宋育霖
四川水泥 2016年10期
关键词:施工图设计管理

宋育霖

(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勘测设计院 湖北 武汉 430223)

浅谈市政道路设计管理
——以某PPP项目为例

宋育霖

(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勘测设计院 湖北 武汉 430223)

随着国内大量PPP项目的签订实施,市政道路项目设计管理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文以某PPP项目为例,对各阶段的设计管理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工作要点和对策,对如何发挥设计企业“龙头龙骨”作用进行了探讨,供参考。

市政道路;设计管理;PPP模式

前言

随着PPP模式在国内建设领域的推广,企业签订了大量的PPP项目。本文以某PPP项目中的市政道路为例,浅谈PPP模式下设计管理工作要点以及设计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

设计工作在项目建设的各阶段均处于前期,起“龙头”作用。同时设计工作又贯穿项目始终,对项目进度、质量、成本起着重要作用,又如“龙骨”。该PPP项目包括房建及市政多个项目,本文道路为其中一项。道路全长 6km,城市次干路,包括新建道路和旧路改造,分4个路段,设计速度为30Km/h~50Km/h,沥青混凝土路面,涵盖道路、给排水、电气、交通、绿化等内容。

1 该项目设计管理特点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即公私合作制,它是指公共部门(通常是政府)与私营部门通过建立伙伴关系来提供基础设施产品/服务的一种运行机制。尽管基础设施领域市场化和民营化已有一段历史,但PPP作为一种“新兴术语”和“研究热点”出现,不过是最近几年的事情[1]。该项目采用的PPP模式处于起步阶段,各参建方在项目实施和工程管理方面有各自的理解,在项目谈判、实施中出现过很多分歧。

设计单位在项目推动和实施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用优化设计、限额设计、方案变更等技术手段处理,这是商务谈判所不具备的。如何在PPP模式中发挥设计的“龙头龙骨”作用,是设计管理首要思考的问题。

道路工程设计工作程序分为前期工作和工程设计两个部分[2]。如果该项目按传统模式开展,即从立项、可研、初设、施工图,加上各项审批程序,会有个漫长的过程。为了迅速推进项目,就要发挥设计的独特作用,从前期工作的立项、可研阶段就与规划部门、规划院提前对接,主动推进项目。

2 项目前期工作设计管理

2.1 项目策划

工程设计管理应始终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从项目的策划和可行性研究阶段到项目竣工验收阶段,其工作应是各个环节紧密相连、环环相扣的[3]。项目前期,准备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时,设计方就进行介入,为商务洽谈提供技术支撑。该片区控规编制中,做为设计方主动配合规划院工作,进行路线方案比选,提前介入技术决策。

2.2 资料收集及人员安排

项目策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需要进行详细的资料收集,应选派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并搭配给排水、电气等人员进场踏勘。收集规划、市政管线、水厂、供电等资料。

2.3 前期方案工作

前期方案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与规划等建设主管部门,供电、自来水公司等使用部门, PPP项目公司进行沟通,确定路线走向、技术指标、实施方案、工程量及投资估算。方案需要还需向政府主管领导汇报。在方案确定后,组织人员进行可研报告编制,正式报告提交发改委审批。

3 初设阶段设计管理

3.1 初步设计计划

初设开始应对批复的路线方案进行初步勘察,调查水文地质情况,测量地形图等,进一步收集设计依据。

精心编制实施计划。成立项目组,任命项目负责人及各专业负责人,包括道路、给排水、电气、桥涵、交通、绿化等专业。结合工期要求制定各专业详细的出图计划,包括出图、互提资料、校核审查的时间节点。

3.2 初步设计过程管理

结合PPP模式特点,工期紧张是对设计工作的一项挑战。设计过程中,要考虑施工方的施工能力和专长,在各项设计方案上密切与其沟通配合。

为解决工期矛盾,经设计团队分析项目特点后,采用了前期集中力量突击第一段路,争取到时间后,分路段分设计小组设计的办法。该道路前1Km为旧路改造,其路线明确,且项目周边已经开发,有小区需要接通市政管线,工期要求比较急,但是按照6km道路正常勘察设计时间和审批流程,时间难以满足要求。此段按施工图深度进行设计,然后按照初步设计文件编制要求“反”初步设计,提交审批,一旦审批通过,即可快速提交施工图,施工队伍可以先开展此段工作,打开施工局面,在其施工过程又为后续设计争取了时间。

3.3 设计质量的控制

为了避免因设计时间短而出现质量问题,在设计管理中应采取必要的质量保障措施。如加强方案评审,与项目公司、专家沟通。加强校审,严格按照校审时间节点执行,确保图纸质量。

4 施工图设计及现场服务阶段设计管理

4.1 施工图设计计划

设计计划要结合项目特点制定。道路全长6km,分成四段设计,分期提交施工图,施工方不会同时开展各段施工,结合实际建议勘察、设计、施工顺序,勘察单位先提交满足设计要求的中间成果,再进行审批,同时开展设计,审批后再复核吗,充分发挥了设计龙头作用。根据总体设计实施思路,再详细制定设计内部计划。

4.2 设计过程管理

由于初次进入项目地,分段设计有助于把握当地习惯,前面1km施工图先行提交,可以避免问题重复出现,为后面5km的设计争取时间。

(1)人员管理。设计代表应对路线、路基、管线等较为熟悉,具有一定设计经验,现场沟通才有效,并注意人员轮换。设计须按照进度计划进行,设计人员同时担负几个项目是常态,项目负责人要及时跟进项目,必须保证主专业人员时间,进行强有力的过程控制。

(2)设计校审。设计校审是保证图纸质量的重要措施,设计人员按进度提交校审,一般在进度的30%、60%和 90%时进行,避免出现颠覆性的修改。涉及多专业复杂问题时,还需要组织设计评审会,并注意会议决策的落实执行。

4.3 现场服务管理

由于项目地远离设计院,对设计企业来说,一般不会将全部设计力量投放到现场,就需要派驻设计代表。设代负责对设计图纸进行现场复核,与参建方进行沟通,在正式图纸提交前,进行阶段性成果的沟通尤为重要。

4.4 现场设计变更管理

图纸审批通过后,应进行设计交底。在施工期间,设计单位的“龙骨”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应将设计意图贯穿始终。

在现场技术服务中,会遇到与勘察设计不符的情况,会出现变更设计,变更要满足安全、可靠、经济的原则。由于各方的趋利避害,会因工程量、造价等出现方案迟迟定不下来的情况,而设计方要客观、冷静地给出方案,设计优化可以起到调剂作用。

如某段路基挖方边坡滑坡,在勘察阶段没有了解清楚,施工时遇到连续降雨,边坡出现滑坡。各方意见不一,设计方先请项目公司对施工方做出要求,采取应急措施,确保人员、财产安全,进行补勘,调查清楚滑坡体情况,进而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方案,取得了各方认可,避免了盲目采取措施造成工程浪费。

5 结语

随着大量的PPP项目落地,设计企业也更多地参与进来。该模式有利于建筑行业向供给侧改革,加快设计企业的转型升级。希望设计企业能够快速应变,不断提高设计管理能力,为社会、客户提供更优质的设计服务。

[1]袁永博,叶公伟,张明媛.基础设施PPP模式融资结构优化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3):91-95

[2]黄兴安主编.公路与城市道路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董志涛.EPC 总承包模式下的项目设计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13):158-160

TU723

B

1007-6344(2016)10-0101-01

宋育霖(1986.5-),男,籍贯:湖北省武汉市,现职称:助理工程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道路与桥梁工程。

猜你喜欢
施工图设计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大题小做,施工图是一个建筑项目的缩影
探讨输变电工程施工图预算管理与控制
探讨输变电工程施工图预算管理与控制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探讨PKPM BIM施工图软件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