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研究现状分析

2016-04-09 09:58
四川水泥 2016年10期
关键词:体系院校人才

李 秀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4)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研究现状分析

李 秀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4)

分析有关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对比分析目前国内外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研究相关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关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能力评价的研究大致所形成的共识

1 )理论基础

目前国内外学者们对于职业能力定义性概念的所作的相关解释有很多,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四点(1)性质定义,从心理学角度对职业能力进行了概念定义,认为职业能力是直接影响职业效率和使职业活动顺利进行的一种个体心理特征;②条件定义,根据CBE理论的思想,认为职业能力是完成某一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③结构定义,认为职业能力是由完成某一职业活动任务所需的全部能力单元构成,主要包括思想品质、职业道德、身心素质、知识和技能;④过程定义,职业能力是相对于一般能力而言的特殊能力,是在特定职业活动中,对已有知识、技能的类化迁移,而不断发展整合而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综合能力。

(2)评价体系的定义

所谓评价体系是指包括目标、方法、内容等一系列要素构成的一套相对完整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系统。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在范围内容上属于微观评价;在评价过程上属于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上属于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

(3)技术知识理论

技术知识与理论知识的区别在于技术知识不是对于现成客观事物的单纯反映、说明或解释,而是对“物质的实践活动”的展开与具体化,是关于改造事物的知识,是人的行为的知识。高等教育也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传播理论知识为主的普通高等教育,一类是以传播技术知识为主的高职教育。

(4)人才结构理论

人才结构理论认为:人才结构是随着社会生产发展而演变的,其起源在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各级各类人才组成一定的人才结构,而一定的人才结构是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根据生产活动对人才知识、技能的需求特点,人才结构可以分为工程型人才、学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技术型人才。不同类型的人才在就业时对其知能结构要求不同。

2)相关研究成果:国内外有关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评价研究成果颇多,但基于教育生态学角度探索对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评级体系进行构架与实施的尚为鲜见。

2 )相关研究成果

(1)国外职业能力评价研究概述

对于职业能力的评价,英国教育评论家艾利逊·沃夫2提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是根据所期望的学习结果加以明确界定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评价形式。在这种评价形式中,由于已经确定了客观的评价标准,从而使得评价人员、学生、或感兴趣的第三者,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判断,不是基于某个主体的主观臆断进行的。

美国学者 E-韦伯3认为对学生职业能力进行评价应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①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应根据评价目的,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如成长记录袋评价、真实性评价、小组合作评价以及标准化测验等)来评估学生的能力,要将评价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评价过程来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学生本人、班级同学、家长、教师以及社会等成员参与到评价中来,以提高评价的真实性、有效性。E-韦伯认为学生参与到对自己的评价中来,能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从而促进学习;同班同学之间互相评价,既能促进小组合作学习,也能使得每个学生看到他人的优点,反思自己的不足;让家长参与对学生的评价,能有针对的指导孩子的成长,纠正不足;社会人员参与评价能增加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③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多元智能理论、人本主义、合作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标准化测验理论等都是开展学生职业评价工作的重要理论基础。韦伯结合相关理论,立足实践,建立了明晰的评价指标、制定学习契约、设计随堂记录卡、呈现和展示评价方案等。

澳大利亚就业与培训咨询委员会4认为: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评价就是收集证据,并按照能力标准的陈述,对学生该项能力的进步状况加以判断,并最终达到断定该学生是否达到相应能力标准的一个过程。

目前,德国高职教育采用“以行动导向整体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考试新模式的结构内涵、评价内容、以及评价方法26;美国职业能力评价体系主要体现在国家技能标准制度、关键工作评价体系、职业群体系、职场成功技能体系和职业记录体系五个方面27;澳大利亚TAPE得以优质高效运转,不仅因为其能力本位的办学理念,同时也有政府对教学质量的监督与管理,行业组织参与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28。

国内关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评价研究成果颇多,博士论文尚不多见,硕士论文居多,李良华5从核心能力、行业通用技能、职业特定技能三方面建立一套采建立了一套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评价体系。苏州大学的方向阳6用因子理论建立了一套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并用模糊评价方法对一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了实证研究。麦宏元7对基于粗糙集的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能力测评模式和就业能力测评模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应用研究。余高波20对学生学习能力采用“期评考试=出勤+平时成绩+读书笔记成绩+大作业+期末考试成绩+加分”的绩效评价形式。学者们的研究为本课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些省份把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作为科研课题立项,如山东省交通厅计划项目“交通职业学院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建立了一套与项目课程体系配套的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济宁市科技局软科学研究项目立项课题“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研究”,特别强调培养高职大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总的来说,国内关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能力评价的研究大致可以在以下三方面8达成共识:

(1)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如焦孟洲9、李国帧10、朱宝贵11、周标12等学者均持有此观点。焦孟洲认为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应该有同学、老师、家长、企业多方共同参与;李国帧提倡多维评价,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样化和评价标准层次化;朱宝贵主张建立由政府、中介评价机构、学校、学生、企业在内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可见中外学者在职业能力评价主体应该多元化这一点上的认识是高度一致的。

(2)提倡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具体性。鉴于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评价单纯以学业成绩评价为主的传统方法,很多学者都强调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具体性。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的周标等12认为在职业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中,要强调职业能力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不仅包括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技能及其相应的知识,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环境适应、创新、创业等方法与社会能力的内涵。并运用等级评定和等级状态方程式对学生职业能力进行了综合评分;

(3)提倡评价形式的改革与创新。针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评价的现状,很多学者都认为应该改革学生职业能力评价的形式。卢勇威16提出采用学校学分考核与企业业绩考核相结合的“双考核”手段来测量高职学生综合成绩;花有清17等从学习过程和能力的形成角度提出形成性评价形式;陈罗湘18等针对现有考核体系下考核结果缺乏客观性、权威性和公平性,提出“以证代考”的形式。

[1]陈罗湘,刘刚.高职教育“以证代考”考核模式探微[J].职业教育研究,2008(05)

[2]郭扬、黄芳.上海建设行业职业教育发展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8(10)

[3]余高波.能力导向的高职营销专业课程学习绩效测评体系设计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8(35)

G322

B

1007-6344(2016)10-0245-01

猜你喜欢
体系院校人才
人才云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