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产业融合视域下我国农村扶贫开发新路径

2016-04-10 01:16吕菊俊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15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贫困户电商

吕菊俊

(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 430060)

浅析产业融合视域下我国农村扶贫开发新路径

吕菊俊

(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 430060)

产业融合是当前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背景下,整合优势、特色产业,提升经济效益、社会效应的新型产业发展形态。“十三五”是“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产业扶贫开发要实现脱贫“造血”、精准帮扶的目标,不能走以前“大水漫灌”式发展的老路,只有根据贫困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状况和产业特色,因地制宜地选择和整合能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优势产业,发挥农村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创新“互联网+”时代下信息、科技、旅游、电商、金融等产业在扶贫开发中的驱动力,方能助推贫困地区全面脱贫致富。

产业融合 精准脱贫 扶贫开发

学术界对产业融合的讨论,最早源于数字技术的出现而导致的产业之间的交叉。1997年,格林斯腾和卡恩纳(Greensteina & Khanna)在数字融合的基础上,将产业融合定义为“为了适应产业增长而发生的产业边界的收缩或消失”[1]。当前,产业融合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和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近年来,我国产业融合现象不断涌现,在企业经营和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2016年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发展多类型农村产业融合方式、培育多元化农村产业融合主体,促进农民增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困难是实现农村贫困地区的小康,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的贫困地区,单一产业结构和落后的生产方式严重影响了脱贫工作的成效。一些地区探索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等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为我国农村产业扶贫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思路。所以,探索农村地区产业融合模式下扶贫开发具有现实意义。

1 “四不足”成为传统产业扶贫开发的瓶颈

(1)瞄准不足,扶富不扶贫现象时有发生。过去,各地政府和扶贫部门习惯用普惠政策代替特惠政策即“大水漫灌”而非“滴灌”,往往导致专项扶贫资金容易流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专业大户等扶贫经济组织,而更需要扶贫的对象却在产业开发中被边缘化。貌似公平的普惠政策,其结果是扶富不扶贫,即使产业发展起来了,区域内收入两极分化却进一步拉大。

(2)引导不足,产业扶贫中贫困户的弱势地位没有改变。一些地方政府在产业扶贫上的引导力度不够,导致龙头企业在产业扶贫中的带动力和辐射作用不明显。有些地方打着产业扶贫的幌子只注重产业发展而忽视扶贫目标本身,造成贫困户仍处于弱势地位。

(3)途径不足,扶贫对象在产业发展中制约因素较多。扶贫对象除了存在收入低以外,在产业发展中还缺门路、缺技术、缺管理等诸多因素,加上农民难以摸清市场规律,无法规避市场风险,就算产业搞起来了,但终因市场因素半途而废,所以,如果不结合地方产业特色,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合当地贫困户发展的产业扶贫途径,则很难达到改“输血”为“造血”的精准帮扶效果。

(4)资金不足,产业发展资金瓶颈问题尚未有效解决。因为财政扶贫专项资金非常有限,摊到人头就更少,而贫困户贷款条件相对苛刻,往往是手续多、流程繁、环节多、审批多、审批难。农民选扶贫项目时,一般应先自己投资建设,验收合格了才能补贴,所以传统的小额贷款模式没有发挥受益人的积极性,加之农村信贷监管和审计限制容易造成扶贫资金浪费和流失,扶贫对象想要在短期内脱贫很困难。

2 “三措施”为产业扶贫开发精准定位

(1)扶持龙头企业、带动新兴产业。龙头企业是推动地方产业扶贫的重要引擎,地方政府对龙头企业应重点扶持,强化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产业扶贫出成效。在发挥地方龙头企业引领作用的同时,也应带动和培育有发展活力的新兴产业发展。

(2)融合优势产业、培育特色产业。各级政府应立足当地自然条件、资源状况和产业特色,因地制宜地选择和整合效益好、见效快、能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优势产业。同时,应结合各地镇、村的产业特色、文化特色、地域特色和资源特色,融合区域优势产业,积极探索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生态扶贫、高效农业扶贫等扶贫途径。

(3)创新合作方式、拓宽产业渠道。培育发展以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农产品加工为主体的农村产业帮扶载体和平台,积极引导贫困户参与扶贫产业,探索“合作组织+基地+贫困户”、“农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现代农业园区+贫困户”等贫困户产业参与模式,使贫困户通过更多产业渠道和合作方式参与扶贫项目。

3 “五渠道”探索产业扶贫开发新路径

(1)信息产业+科技+指导。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已成为促进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资源。党中央和国务院2015年11月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其中特别提出应加大“互联网+”扶贫力度,体现了对信息化扶贫的高度重视[3]。所以,首先应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信息化支撑。其次,推广惠农信息技术及应用,强化对农民的技能培训、指导,使贫困地区农民掌握一定的技能,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同时,应积极推动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试点和带动作用,培养农村技术创业带头人;加大对贫困地区科技人才培养指导力度,把先进、适用的技术直接导入农业生产第一线,为贫困地区产业扶贫开发注入活力。

(2)电商产业+农产品+培训。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现今,产业扶贫开发应抢抓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有利时机。目前农村的主要经济产出还是以农产品为主,农产品生产出来,关键是怎么卖,而且要想卖得远、卖出特色、卖出好价钱,这就需要地方政府、企业、农民共同努力,将电子商务作为农村产业发展的手段和途径。一是加强电商平台建设,把电商产业作为农村扶贫开发的手段,带动贫困地区开辟新型扶贫产业。二是积极培育经营主体,发挥电商企业的经营管理优势,保证扶贫产业的可持续性。三是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训,让农村青年群体掌握网店运营、营销推广等电商知识,推动当地农业电商发展。

(3)旅游产业+服务业+带动。现阶段,旅游扶贫已经成为国家扶贫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期间,我国计划通过发展旅游带动17%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这就意味着近1 200万贫困人口将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实现脱贫目标[4]。农村的自然风光、民风民俗、农特产品在农村资源中占有绝对优势,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更符合农村贫困地区产业扶贫开发的实际。但要通过旅游扶贫途径发展乡村旅游,政府的帮扶带动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在建设用地、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另外,还应积极引导和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相关产业融合,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条,发展与乡村旅游配套的服务业,带动当地农民就业脱贫。

(4)种养业+合作社+组织。产业扶贫过程中,农村劳动力缺乏和生产力落后,是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重大阻力。地方政府和扶贫经济组织应在保证农民利益的基础上,探索合作共赢的扶贫帮扶机制,将没有劳动力的农户土地集中起来,采取入股、租赁、转包、让包、托管等多种农村土地流转的形式给有能力的种植大户进行集中,大力发展种养业。再将农户的土地、林地和水面等生产资料折价入股,由扶贫经济组织统一管理,结成联股、联利的共同体,实现股份到户、利益到户。同时,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使农民从中得益,增强农民生产积极性,积极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社”的产业化精准扶贫新模式,搭建新型合作平台,带动贫困户脱贫。

(5)金融业+资本+创新。当前,很多地区在推进产业扶贫过程中普遍存在资金难、贷款难的局面。面对这种局面,地方扶贫部门应加强财政与信贷政策配合,实施“金融+财政”联动的金融扶贫模式,尝试设立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和“三农”融资担保基金等,扩大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符合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特色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鼓励保险机构开展特色产品保险和扶贫小额贷款保险,扩大产业保险覆盖面。另外,各地有关部门应把涉农资金向扶贫对象倾斜,瞄准重点扶贫产业和项目,支持和引导贫困镇、村盘活资产、开发资源、发展物业、创新服务。

[1] 马健.产业融合理论研究综述.经济学动态,2002,(5):78~81

[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国政府网,2016,15(1)

[3] 信息化是扶贫手段,更是脱贫容.中国信息产业网,2016,10(3)

[4] 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17%贫困人口将实现旅游脱贫.新华网,2015,10(7)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贫困户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加快农村电商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