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二孩谁说了算

2016-04-11 01:00
当代工人 2016年2期
关键词:婆家婆婆妻子

【主持人】二孩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实行了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终结,但并未出现闻风而动的生育狂潮。生和养是两位一体的。当下中国,生不易、养更难的现实,让生二孩的决定,呈现出十分复杂的成因。不信,就好好听听吧。

坐实真正的一家人

杨先生 29岁 工程师

【诉说】我和妻子是青梅竹马的玩伴。她父亲和我父亲在同一单位,有深厚的交情。两家人往来密切,我大妻子3岁,像亲小哥一样照顾她。大人们经常开玩笑,说结娃娃亲,长大了办婚礼,成为真正的一家人。

2004年我高分考入一所名牌大学,但就在这一年,父亲得了晚期肺癌。妻子家全力以赴,父亲在病床上躺了两个多月,她家人自家兄弟般陪侍。第三个月,喘气都困难的父亲,用生命中的最后一丝力量,把我托付给妻子家。癌症让我家负债累累,连我的学费都要东挪西借,多亏有妻家的帮助,我才顺利毕业。

父亲说完这些话,在7小时后离世。那时妻子正念高中,母亲跟我相依为命,妻子的家和家人,成了我和母亲唯一信赖和停靠的港湾。尽管妻子的考分仅够三本线,尽管我在校园有了心仪的姑娘,但一想到父亲的遗言和妻子家的恩情,我必须放弃活思想,一毕业就和妻子结婚了。

日子一过起来,才觉哪哪都不对头。我对未来没信心,自然不想要孩子。但妻子、母亲和岳父母,都热切盼望新生代,以此坐实“真正的一家人”,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于大道理于父子情,我都不能抗拒了。于是,一年后,也就是2013年4月,儿子出生了。小家伙遗传了我和妻子的优点,白白胖胖,圆圆的小脸,大大的眼睛,睫毛像小鸟的羽毛,把所有人的心都萌化了。这个小生命让我第一次对妻子有了夫妻感,三位长辈更不用说了,梦里都能乐出声。

强扭的瓜渐渐甜起来,当国家二孩政策发布后,妻子梦呓般地跟我说:“我想起咱俩小时候,小伙伴们都没哥,但我有,特别牛。为买一瓶汽水,我躺到地上打滚哭。咱俩的钱只够买一瓶,你买了,舔着干巴巴的嘴唇,想喝却没喝,全都给了我。有哥多好,咱儿子没哥哥,但他可以做哥哥,让咱女儿享受有哥的好。”

我以为她说说而已,没想到是真心的,跟三位长辈一通诉说,引起强烈共鸣。我母亲的反应尤为激烈,先说自己没亲戚,只有一个妹妹,远在上海,姥姥姥爷又都早早过世。然后说我父亲,去世后一哥一妹都渐渐断了来往,她饱尝孤独滋味。现在,儿媳想让孙子有手足,有亲情,长大后彼此能帮衬上,她一万个支持。

岳父母也都没打奔儿,还向我们公布所有家底,二套房子和80万存款。“我们都有医保和退休金,身体杠杠的,家族有长寿基因,估计30年内不会有大病,完全能帮你们把两个孩子养大,甚至帮他们结婚成家。”

要问真实想法,我确实不想生二孩。但上辈人的历史情感和全家人的经济能力、身体情况,形成了强大的气场。再看我那可爱的不要不要的儿子,给他添个玩伴,长大了便是牢不可破的兄妹,也算是当爹做的顶层设计了,若反对,就不近情理了。

女儿叫我舅妈

莫女士 39岁 大学教师

【诉说】我出生在穷山村,是方圆几十里内80年历史里唯一的女博士。成长经历成为家乡学校和乡党组织教育孩子的励志典型,曾经衣锦还乡。13年寒窗苦读,做完博士后时,我已经35岁了。第二年,跟同校的一位老师结了婚。

老公是个理工男,为人实在,工作勤奋,对我也不错。婆家在城乡接合部,老公是超生的,已有一哥一姐。但他家多子多福观念根深蒂固,让我一结婚就背上生儿育女的担子。一个还不行,至少要两个。那是2012年,“单独”可生二胎,但我和老公都不是。怀孕后,在婆家强大的舆论攻势下,我瞒着单位和社区,请了半年病假,回到婆家偷偷生下女儿,留给婆婆一家抚养。然后以未孕之身回到城里,继续工作生活,准备生二孩。

大姑姐在镇上做生意,有一儿,我女儿以领养之名在姑姑家有了城镇户口。这是个愚蠢到家的决定,这孩子从此过起今天姥姥家、明天姑姑家的漂移生活。我又后悔又思念,还要应付沉重的教学任务,精神几近崩溃。一转眼,女儿3岁了,叫我舅妈,叫亲爹舅,而我的肚子一点动静都没有。

老公是个孝子,天天把婆婆生他难产差点死了的段子挂在嘴边。为了孝敬母亲,准确地说,是讨好,他一心盼望二孩是个儿子,可欲速则不达啊。跟我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比老公长3岁的哥哥和比我小5岁的嫂子,两口子蓬勃的日子。他们搞了个高污染的塑料袋加工厂,收入让我们望尘莫及。生育上也占尽优势,第一胎是女儿,第二胎是双胞胎男孩,十里八村提到他们,全是羡慕嫉妒恨。婆婆提到他们,骄傲得像母鸡下了双黄蛋。

因为思女心切,我隔三岔五就去婆婆家,每次都能感受到婆婆的不满和小嫂子的优越感。堂堂一博士,高校一教师,被这对农村婆媳弄得没了脾气,像犯了多大罪似的。按说,一个掌握现代知识的高知,完全有自主生活的能力。但是,在家乡生物化评价体系里,我一收入不高,二不能多生孩子,这太致命了。老公的压力更大,为了怀上二孩,他烟酒不沾,早睡早起,步行上下班锻炼身体,买菜精挑细选,烹饪按书操作,把农药、激素什么的,统统拒之家外。可就这么着,我还是没怀孕。

去年夏天,我路过学校幼儿园,看到院子里欢快玩耍的孩子,想起自己的女儿。那个愚蠢的决定,让她失去在省城高校幼儿园快乐成长的机会。更可怕的是,父母在她的生活中缺位。而这两人竟然为了规避计生政策而绕过她,在做一个关于男孩的造人计划。我的心撕扯般地疼痛起来,当即给老公打电话,要求请律师,走法律程序把女儿从姑姑家接回来,从舅舅、舅妈还原为父亲母亲。

婆家坚决不同意。婆婆丢下狠话,生不出男孩就离婚。我这时才如梦初醒,母亲的本能随之爆发。我跟他们说,只要你儿子同意,我们马上就离。但我是女儿的亲妈,谁也挡不了母亲要回女儿的决心。

我的坚定也把老公震醒了,他意识到作为一介知识分子,所作所为违规不说,还相当的违情。经过复杂的程序,女儿在春节前夕回到我们身边,并改口叫我妈。现在,尽管国家已放开二孩,我和老公不用藏女儿了,但我却是坚决不生了。因为,生命的尊严和价值,让我不可能回到“备胎”的老路上了。

用手足情去抵御生活

闫女士 35岁 公司高管

【诉说】我是通过相亲认识的老公。他家在省城,父母都是体制内的退休职工。我父母都是乡下人,我能成为大公司的白领,全凭从初中就一路高歌的考试能力。上名校,做优等生,然后又凭考试进入这家著名的大公司。

直到今天我都觉得,婆婆在我和我家人面前,那股城里人的优越感是源于自卑。自卑于我的收入是她家三口工资的总和,自卑于我经常飞赴世界各地,而她家人有的连飞机都没坐过。她把“乡巴佬”、“山炮”挂在嘴边,饭桌上挑三拣四,咸了淡了没完没了,自以为是“会吃会享受”。我怀女儿时,母亲想来看望。我预订了星级酒店,想让母亲好好受用一下。婆婆一听,邪火中烧,刻薄地说:“一个睡土炕的,有那么金贵吗?一晚四五百,别睡糟蹋了。”

对我家一般性的冷嘲热讽,我早就习惯了。但这次太过分了,我忍无可忍,大声回击:“您可以瞧不起睡土炕的,也可以瞧不起我,但不可以侮蔑我的母亲!”这下捅了马蜂窝,婆婆当场拍了桌子,公公白了脸,老公把我扯到隔壁,抬手给了我一巴掌。

这件事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立无助,跟他们大闹一场吧?怕父母难过担心;妥协吧?积累这么多的怒气何以消解?最后,我还是以身体不适、需要静养为由,没让母亲过来。那段时间,我整日以泪洗面。职场上不能表露,为数不多的朋友,更不好自扬家丑。唯一可以敞开心扉的,就是在大学念研二的妹妹。那种血缘构建的关系太牢固了,是抵御生活不测的强大力量。

女儿出生后,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给她添个妹妹。所以,从她睁眼看世界那刻起,我就全方位地树立温暖美丽的姐姐形象。水杯上的卡通女孩,我称之“姐姐”;儿歌童谣里,全是姐妹情深的故事。玩具里的娃娃,更是姐姐总动员。女儿懂事后,我又大讲特讲妈妈跟小姨的亲密感情。终于在她9岁那年,哈哈,也就是2015年11月,乘着国家二孩政策的东风,女儿又有强烈的当姐姐意愿,我顺理成章地备胎了。

当然,生顺利了,养却是个问题。跟婆家关系一直不太好,婆婆已经发话,不管也不带。母亲没的说,怎么都行。但父亲得了脑血栓,生活勉强自理,身边不能无人陪伴。而我呢,事业倒是顺风顺水,可挣的多付出更多。如果停工生二孩,意味着家庭收入要减不少。但是,我决心已定,这些困难在第二个孩子面前,在强烈的亲缘设计面前,都不算什么。2016年,我一定要给女儿添个妹妹,哈哈,也可能是弟弟哟。

猜你喜欢
婆家婆婆妻子
我胖吗
总跟老公家人融不到一块儿怎么办?
怀才不遇
婆家的有些事,不要去“掺和”
韩国:娘家出力婆家受益
如此婆婆
妻子的发型
第二个妻子,第二次生活
风婆婆来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