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芈月学管理

2016-04-11 13:14姜正炜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燕国人情秦国

文/姜正炜



跟着芈月学管理

文/姜正炜

由孙俪主演的《芈月传》再次成为电视剧的收视赢家,除了看着芈月从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一步一步登上太后的宝座外,细细分析芈月的经历,我们会发现有许多管理之道值得学习。

1 用对人,方能做成事

都说芈月命好,一辈子遇到了三个好男人,一个是坐在权力顶峰的秦王赢驷,一个是楚国才子黄歇,还有一个是骁勇善战的义渠君。秦王赢驷帮芈月打下了政治基础,还带动了大监穆监、王姐赢夫人等一干人在政治上对芈月的相助庇护;义渠君帮芈月扫清了政治障碍;而黄歇则帮芈月在政治上运筹帷幄。这三个人都有各自的优势,他们的优势整合在一起帮助芈月实现了政治上的抱负。

经验:一是用对人,就获得了资源,方能做对事!二是团队风格要多元化组合,各取所长,取长补短,方能应对各种挑战。

2 做管理,问题聚焦很重要

芈月当政初期,面临着内忧外患的情境:内有诸公子叛乱,外有五国兵马集结函谷关,企图瓜分秦国。芈月和大臣商量后,考虑到诸公子之乱有其相互之间的利益牵扯,短期不会造成大的破坏局面,于是确定了先平外患再定内乱的策略。事实证明芈月的决策不仅让群臣清晰面临问题的轻重缓急,更利于有限资源整合,使资源的利用效果最大化。

经验:面对问题,要学会区分主次,问题聚焦才能有的放矢。

3 奖罚分明,制度大于人情

处理诸公子之乱,芈月的决定是绝不姑息,全部处斩。如此严厉的决定让王叔樗里子坐不住了,为了保住先王的血脉而极力反对。然而芈月没有半点退让,对自己的决定异常坚定。其实芈月何尝不知处罚过严,但她知道,如果不杀鸡儆猴,那商君之法在秦国将无法立足,而且今后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诸公子之乱。

经验:组织制度的建立,重在制度的必须执行,而不在于制度本身经验。制度与人情之间,一定要先有制度再有人情。

4 用人之道,重在清晰需求

芈月当政的经典之作,就是诸公子之乱时与外敌五国谈判,与燕国使臣苏秦的谈判,芈月从一开始就洞察了燕国的本质需求,所以,她一上手就从燕国的死敌入手,承诺燕国只要自己稳定住局势,就联络诸国一起出兵讨伐齐国,帮燕国一雪前耻;而在与母国楚国谈判前,芈月就清楚楚国之所以应邀前来,就是为了来占秦国的便宜。所以,芈月先通过基本的人际手段收买靳大夫,后承诺两国联姻并且将上庸城作为嫁妆给楚国,让楚国尝到了甜头,顺利说服楚国满载而归的退兵。

经验:用人更要懂人,懂人的需求,懂人的“痛点”,方能用好人。

5 面对问题,敢于直面担当

身为太后,先王已逝,芈月却怀孕了,这让天下百姓议论纷纷,朝臣也需要芈月给出一个说法。而机智的芈月采用了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巧妙化解了这场危机。芈月说自己与秦王梦里相会,然后有喜。其实重点不在这里,而在于芈月自始至终没有将义渠君牵扯进来,煞有一种有问题我来承担的魄力,这也保全了义渠君能够继续尽心竭力地保护芈月。

经验:领导勇于担当,下属才会放心跟随,不要回避问题,只有直面问题方能解决问题。

这是最近网络上流传甚广的芈月励军演讲稿(现代企业版):

各位员工,我问你们,你们为何而工作?

你们又为什么选择离职跳槽?

你们当初来到公司,

必定不是为了有朝一日离开!

你们日夜奔波,熬夜加班,

为的不仅是公司的荣耀,

更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好,

让自己努力挣来的功劳,能够荫及家人。

为了让自己能够建功立业,活得更有尊严,

是或者不是?

今日,在公司里的员工,都是公司的佼佼者,

你们是公司的骄傲,是公司的倚仗,

是或者不是?

曾经我们的公司风光无限,

令同行羡慕不已。

可就在近几年,

转型在即,互联网汹涌来袭,

可我们却束手无策,任人勒索宰割,

这是为什么?

我们的高管呢?我们的员工呢?

都去哪儿了?

当敌人濒临城下的时候,

你们不曾迎敌为公司而战,

却在个人利益中勾心斗角,

这就是你们的作为!

我们在企业文化中约定:

有成果有报酬,无成果是耻辱!

可有些人就是不愿意遵守,

最终成为了逃兵!

你们也不愿意遵守,也想成为逃兵,是吗?

为何你们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他人,

看人脸色行事!

你们的立场、你们的能力,

不献给能够为你们提供公平竞争的公司,

不献给能够让你们凭实力论英雄的公司,

却给了哪些对你们指手画脚,

只能给你们一些死工资无前途的公司,是吗?

员工,我承诺你们,

从今以后,你们所付出的一切血汗都能够得到回报,

任何人触犯公司底线都将受到惩处。

公司的一切将是属于你们的!

你们有多少努力,就有多少回报。

你们可以成为公司的总监、经理、总经理、甚至是总裁!

你们敢不敢去争取,能不能做到?

员工:我们能,我们敢,我们做得到!o

猜你喜欢
燕国人情秦国
苏春燕国画作品选登
永远不要透支人情
助燕伐戎
五张羊皮
秦国的“拐点”
秦国的东进与东出
不近人情是近人情
箪食壶浆
瞒天过海
不要透支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