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臂设计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016-04-11 00:51孙志聪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16年2期
关键词:稳定性速度

孙志聪

(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挖掘机研究所,厦门 361023)



超长臂设计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孙志聪

(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挖掘机研究所,厦门 361023)

摘 要:通过阐述超长臂设计中遇到的问题,探讨设计层面的解决方法,以期对缩短研发周期,开发、改装不同长度的超长臂提供指导。

关键词:超长臂 稳定性 速度

前言

超长臂挖掘机的特点是工作装置比标准机型的超长臂要长,是标准挖掘机的变种机型,具有超大作业范围,轻载挖掘等特点。它主要应用于深坑挖掘,河道清淤,坡面作业等,以完成普通机型无法完成的大范围、深坑作业。

1 设计准则

超长臂机型是基于标准臂机型开发的。开发超长臂时,通常会遇到以下几种问题。

1.1 作业稳定性方面

由于作业范围比标准机型增加许多,所以给机器的作业稳定性带来问题。设计时,一般采取以下办法。

(1)减小铲斗的挖掘力,使斗杆和铲斗结构应力减小,从而降低结构件的重量。可采用比标准铲斗油缸缸径小的油缸。目前,各厂家多采购12-15吨位的铲斗油缸。

(2)减小斗容量,斗容量可采用12-15吨位的铲斗。减轻动臂、斗杆和铲斗结构件的重量,使之与动臂油缸的举升力和举升时的稳定性相适应。

(3)增加配重重量。由于作业范围比标准机型增加许多,且工作装置的重量也增加许多,整机挖掘时往往会出现失稳现象。这时,应重点考虑作业的稳定性,使作业时稳定能力不低于原标准型。因为要考虑臂伸长后转动惯量增大,若稳定系数低,提升时会引起机器失稳和振动。

由于液压挖掘机的工作装置呈悬臂状,因此工作时在其自重和外载荷作用下,会对底部履带边缘产生很大的倾覆力矩。这个力矩完全靠机身自重和配重所产生的力矩来平衡,从而使其挖掘机能在各工况下能够稳定地工作。

稳定性系数K为稳定力矩(M1)与倾翻力矩(M2)的比值,表示挖掘机在某工况下不致倾覆的安全程度。计算稳定性时,工作装置自重和土石方自重起倾覆作用,但工作装置自重存在运动的惯性力要乘以动载荷系数K1=1.1。由于存在抖动,土石方自重要乘以抖动系数K2=1.25。图1为稳定性计算示意图。

稳定性计算如下:

倾翻力矩:

式(1)中,GZ为主机重,不含工作装置及配重重量(N);LZ为主机重心到倾翻点(支重轮)的距离(m);GW为配重重(N);LW为配重重心到倾翻点(支重轮)的距离(m)。

式(2)中:Gi为油缸、动臂、斗杆、铲斗、摇臂、连杆的重(N);Li为油缸、动臂、斗杆、铲斗、摇臂、连杆的重心到倾翻点(支重轮)的距离(m);Gn为斗中土石方重(N);Ln为土石方重心到倾翻点(支重轮)的距离(m)。

图1 稳定性计算示意图

1.2 动臂斗杆主要铰点的设计

图2 动臂斗杆主要铰点示意图

通常,超长臂的动臂油缸、斗杆油缸采用原标准机型上的油缸。所以,动臂上AB点(如图2)可沿用原标准动臂的尺寸。

斗杆上ED点(如图2)关系到整机运输状态时的高度、斗杆挖掘力的大小及最大挖掘半径。由于超长斗杆的长度本身比标准斗杆要长,所以其挖掘力要比小标准斗杆多。在与铲斗配合挖掘下,斗杆发挥的挖掘作用并不太明显。设计ED点时,应着重考虑整机运输状态时的高度、最大挖掘半径、斗杆与动臂干涉及铲斗与驾驶室的干涉问题。

在上述稳定性设计中提到铲斗的挖掘力及斗容采用12-15吨位。因此,斗杆FH、HG点,摇臂GI点,连杆IJ点及铲斗HJ点(如图2)也可采用该吨位的尺寸。

1.3 动臂下降速度及斗杆收回速度太快问题

超长臂由于臂要比标准机器配置的臂长,重量重,其线速度快。根据公式:v=wr。其中,w为角速度,r为动臂或斗杆的长度。r越大,则ν线性速度越大。所以,超长动臂在下降、超长斗杆在收回时,速度会比标准机型快,且对整机的稳定性冲击影响大,不利于机器土方作业,特别是平整作业。因此,在液压的动臂下降及斗杆收回管路设计中加装可调的单向节流阀,用以调节动臂下降速度及斗杆收回速度,改善其对整机稳定性的冲击。通过实际操作验证作业半径15~19m的机器,其动臂下降到地面速度设定在4~6s,斗杆收回速度设定在5~7s。在这种速度下,机器在做平整作业最理想。

2 结论

总之,在设计超长臂时要注意:一是铲斗挖掘力及斗容要小;二是配重要增加;三是在动臂下降、斗杆收回的液压管路上,要加上可调的单向节流阀,使整机在作业时更加平稳。

参考文献

[1]林幕义,史青录.单斗液压挖掘机构造与设计[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1.

[2]同济大学.单斗液压挖掘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3]刘本学.液压挖掘机反铲工作装置的有限元分析[D].西安:

长安大学,2003.

Ultra-long-arm Design Problems and Solutions

SUN Zhicong
(Xiamen Engineering Machinery Co. excavator Ins titute, Xiamen 361023)

Abstract: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design of ultralong-arm, describes its resolve in the des ign method. To shorten the development cycle, development, modification of different lengths ultra long arm instructive.

Key words:super long arm, stability, speed

猜你喜欢
稳定性速度
行驶速度
一类k-Hessian方程解的存在性和渐近稳定性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速度
基于FLAC3D的巷道分步开挖支护稳定性模拟研究
比速度更速度——“光脑”来了
作战体系结构稳定性突变分析
数字串
速度的较量
高速自旋导弹直接力控制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