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团体辅导对提升高职新生心理适应能力的应用研究

2016-04-11 06:26郭敏慧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控制组适应能力团体

郭敏慧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学工部,湖北 武汉 430065)

班级团体辅导对提升高职新生心理适应能力的应用研究

郭敏慧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学工部,湖北 武汉 430065)

为了探讨班级团体辅导对提升高职新生心理适应能力的效果,本研究随机抽取某高职院校大一年级相同专业两个班的学生,其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组参加三次适应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另一个班作为控制组不做任何干预。用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量表进行前后测,并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结束后让成员填写团体自评表。结果发现,实验组的心理适应能力得分前后测无显著差异,后测中与控制组也无显著差异。从团体自评表中可以看出,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对提高高职新生心理适应能力有一定效果,但是由于次数过少导致效果不显著。

班级团体辅导;心理适应能力;高职新生

心理适应能力指的是一个人在心理上进行自我调节、自我平衡,以适应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的能力[1]。人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常常要面对环境变迁、理想与现实不一致、目标受挫之类的事件,需要人主动调整自己,保持身心平衡。大学阶段在很多方面不同于高中阶段,大一年级处于从高中到大学过渡的时间段,导致新生在第一学期的生活、学习和人际方面均表现出不适应[2]-[3],例如学习没有动力,部分学生频繁调换宿舍,上课玩手机等不适现象。本研究将通过对大一两个班级进行适应性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以期寻找到提升大一新生心理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某高职院校2014级大一新生,以班级为单位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工程造价专业的两个班级的学生,其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组参与“激扬青春,从心开始”大一新生适应性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另一个班作为控制组不参与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实验组46人,其中女生24人,男生22人;控制组45人,其中女生24人,男生21人。平均年龄(18.4±0.8)岁。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设计

对实验组和控制组的两个班级采用前后测差异检验的方法,验证本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提升大一新生适应能力中的效果。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前,采用《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量表》,对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集体施测,作为基准数据。对实验组进行三次新生适应性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每次90~120分钟,一周一次。每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后使用《团体单元反馈自评表》和《成员对团体活动效果自评量表》对参加活动的学生进行施测。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结束后一周使用前测的两个量表对实验组和控制组的两个班级进行后测,将前后测所得数据进行差异分析。

1.2.2 测试工具

(1)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量表。量表20题,每题有A、B、C三个选项,A=-2,B=0,C=2。其中题目1、3、5、7、9为正向计分,2、4、6、8、10为反向计分,计算所有题目总分。得分越高,心理适应能力越强;得分越低,心理适应能力越弱。

(2)团体单元反馈自评表。该表参照樊富珉的《团体心理咨询》(2005,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有关内容制定,目的是让指导者了解班级成员对每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满意度、意见和建议,以便为下一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做适当调整;同时也让班级成员在每次活动后进行回顾和反思。自评表内容包括:对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感受、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收获和本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我最喜欢的部分。其中“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感受”中回答“同意”或“不同意”,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收获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我最喜欢的部分主观作答。

(3)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效果自评量表。本自评量表参考樊富珉的《团体心理咨询》(2005,高等教育出版社)一书中“团体成员主观评估量表”的内容,结合本次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实际情况,选择10个反应辅导效果的评价项目,要求参加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学生以参加班级团体前的状态为参照,在-5—+5分的范围内对每个题目进行如实的打分。

1.3 干预方案(见表1)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本研究主要采用SPSS17.0对班级团体辅导前后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果

2.1 实验组与控制组在前测中的差异检验

从表2可以看出,实验组与控制组在心理适应能力上差异不显著,即两个班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不存在差异,说明实验组与控制组在实验前是同质的。

2.2 实验组前测与后测的差异检验

从表3中可以看出,实验组在前测与后测中心理适应能力上差异不显著,即参加过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2.3 控制组前测与后测的差异检验

从表4中可以看出,控制组在前测与后测中心理适应能力上差异不显著,即控制组学生在实验前后心理适应能力上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

2.4 实验组与控制组在后测中的差异检验

表5的数据结果表明,实验组与控制组在后测中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即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前后实验组学生在适应能力方面没有发生变化。

2.5 单元反馈结果分析

2.5.1 团体单元反馈自评表结果

(1)本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感受(见表6)。为了解实验组学生对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评价,每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后参加团体辅导的每位学生将填写团体单元反馈自评表。从表6可知,实验组学生对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感受满意度在不断提高,第三次活动后6个题目上满意度均达到了100%,说明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对实验组的成员有明显的正面影响。

(2)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收获。该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主要收获有如下几个方面:①在本次活动中,我很轻松、好玩、开心,开心就是任性;②能与同学朋友好好相处,特别有趣,让我更加喜欢参与团体心理辅导活动;③团队合作很愉快,又回到了童年;④同学之间应该相互信任,让我更懂得信任对方,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自己对他人的信任;⑤可以锻炼反应力,反应速度很重要,我要锻炼我的反应能力,做事情时要集中精力;⑥同学之间应相互帮助,更好地相处,彼此更加熟悉,乐于与人交友,与朋友、同学;更好地与同学交流玩活动;⑦通过活动让我认识到保持良好的心态很重要。

(3)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我最喜欢的部分。通过对所有学生每次活动自评表的汇总发现,大家最喜欢的活动是信任之旅、松鼠和大树。多数学生写到喜欢活动中的互动和交流部分。

2.5.2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效果自评量表分析

班级成员在每次参加团体后填写该自评量表(见表7)。将参加活动的所有成员在每个题目上所得分数求平均值。通过三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平均值比较发现,学生在认识自我、人际交往和情绪控制方面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例如更愿意理解别人,对自己的了解更多,掌握了与人沟通的技能,责任感更强,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所提升,更加喜欢参加此类活动。

3 讨论

3.1 实施班级团体辅导之后实验组的效果不明显

从表2可以看出,参加本次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实验组和控制组没有差异,说明随机抽取的两个班级的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在干预之前是没有差别的,在被试的选取上是符合心理学研究的原则的。对实验组进行三次“激扬青春,从心开始”大一新生适应性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时,对控制组没有进行任何干预。因此,控制组在前测后测的差异检验中没有表现出心理适应能力上的变化。然而实验组经过干预之后,前测与后测的差异也不显著,后测中与对照同样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这和其他学者的研究结论不一致,以往研究发现,班级团体辅导可以显著提高新生在人际关系适应、校园生活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等方面水平[4]-[6]。原因可能有二,第一是两个研究使用的研究工具不一样,第二是由于研究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只进行了3次,3个单元,而多数班级团体辅导方案设计在6次活动,6个单元以上[7]-[8]。

3.2 单元活动学生自我评价良好

从表6中可以看出,三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后学生的自我感觉百分比例表明,班级学生对团体心理辅导的活动形式,团体心理辅导的活动主题和领导者越来越喜欢。团体的收获更多表现为开心、快乐、氛围很轻松等。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效果的自评量表中,从三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平均分值变化可以看出在认识自我、情绪控制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喜爱程度上均表现出了良好的趋势,其他几项中也表现出了增长的趋势,但是变化不显著。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有自身的特点,学习成绩比较差,加之生活阅历较少,因此,对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更多的停留在好玩、开心的层面,需要领导者艺术地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分享。

4 结语

采用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活动形式可以很好地改善大一新生心理适应的问题,但是在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需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方案,并在过程中严格执行,领导者需引导同学们体验内心的感受和变化,并勇于在班级中分享出来。

[1] 郑荣.班级团体辅导对高职新生心理健康及适应性的影响研究[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12:15—16.

[2] 刘琼珍.班级团体辅导对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21—23.

[3] 张静.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生活适应中的作用[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33—34.

[4] 罗美玲,周捷信.班级团体辅导在90后高职新生入学适应教育中的探索——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46—49.

[5] 任革新,柒文英.团体心理辅导对高职新生适应能力的影响效果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8):130.

[6] 管秀雪,王帅.班级团体辅导对高校新生心理适应的干预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10):89—91.

[7] 罗美玲,张智文.高职新生入学适应教育班级团体辅导的设计与实施[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高职教育),2011(7):85—87.

[8] 冯翊.在高职新生适应性教育中开展班级团体辅导的案例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0):77—78.

(责任编辑:吴之)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class counseling on enhancing the mental adaptability of freshme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we selected freshmen from the same professional to do the research, of which one was enrolled and assign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o received three times of class counseling on mental adaptability and another one as 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 received class counseling. They were tested with College Student Adaptation Scale(CSAS) before and after.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mental adaptability before and after. The data from group self-rating scale showed that class counseling can improve the mental adaptability of freshme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but the effect was not significant for the times of class counseling is too little.

class counseling; the mental adaptability; freshmen

2016—01—02

2015年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校级项目(q2015005)

郭敏慧(1986—),女,山西高平人,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工部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B844.2

A

1672—9536(2016)01—0054—05

猜你喜欢
控制组适应能力团体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给商品起名字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识字教学的字理识字研究
多模态听力教学模式对英语综合能力的影响
沙漠里的精灵
96例妊娠合并甲亢患者的管理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