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研究助推幼儿发展及教师专业成长

2016-04-11 03:02河南省开封市金明幼儿园马巧红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16年6期
关键词:小羽阳阳案例

河南省开封市金明幼儿园 马巧红



案例研究助推幼儿发展及教师专业成长

河南省开封市金明幼儿园马巧红

一、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是幼儿园教育观察评价的重要载体。我园的研究是以案例研究为抓手和载体的,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反思、调整来了解幼儿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宜的帮助和指导、促进教师和幼儿共同地成长。

案例是通过记录幼儿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以及由此而进行的反思。案例记录的形式有很多,诸如:录像、照片、文字记录等。

二、案例研究在教育教学中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

㈠案例研究可以诠释幼儿在活动中的想法与思考过程,以便教师了解幼儿。

1.案例回放可以帮助幼儿正确地认识自己和同伴,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不同的案例记录,给幼儿提供了一个重新检视自己的机会,通过案例,幼儿看自己的活动过程,会更好奇、更感兴趣,也更自信。在案例的回放中,幼儿看到自己与同伴的对话和交往,对自己和同伴都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可以进一步地肯定或修正自己,进行自我整合。

案例记录时间:2012.11.9

案例记录方式:照片

案例描述:“娃娃家的小妈妈”(小班)

在一次区域活动中,小羽主动去娃娃家做妈妈,显得很高兴。在游戏开始时,她忙着烧菜,比较投入。玩了一会儿,只见她左顾右盼,看见旁边也忙着烧菜的“爸爸”,“爸爸”的旁边有一些青椒,她跑过去不声不响地就拿,“爸爸”不肯,她马上伸手打“爸爸”的头,“爸爸”哭着找老师告状。老师问小羽:“你为什么要打爸爸呀?”她看着老师,不说话。老师又说:“你们是一家人,怎么打架了呢?小羽,你看怎么办?”小羽手里仍然拽着青椒,没有吭声,也没有一丝要道歉的意思。

第二天,在谈话活动时,教师让幼儿看了这一段录像,看完录像,教师对孩子们说:“你们看了录像以后,有什么想法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教师首先请小羽发言,她低着头说:“我不能抢超超的青椒。”

老师:“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小羽:“超超,对不起。”

超超:“没关系!”

老师:“请小朋友讨论一下,如果很想要别人的东西,怎么办?”

小羽把小手举得高高的,嘴里还不停地说:“老师,老师。”教师脸上露出一阵得意的微笑:“效果达到了”,就又一次请了小羽。小羽:“我就说,借我用一下好吗?”

分析与评价:

小羽与小朋友交往时,经常有攻击性行为,交往的技巧较差,不善于使用礼貌语,经常采用争夺的方式解决问题,小朋友对她意见很大,经常告她的状。教师时常提醒还与家长沟通,效果都不佳。于是就想出了用录像的方式把案例记录下来,通过案例回放,看看能不能起到效果。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青椒事件”在小羽身上起效果了,她已经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受欢迎的,也知道了应该用怎样的方式与同伴进行交往,但这只是认识上的,还没有落实到行动中,教师在今后的日常活动中要经常地提醒她,使她能尝试到交往中成功的体验,成为一种自律的行为。

2.案例记录可以协助幼儿进一步加深和拓宽探究的内容和方法。

幼儿在观看活动录像时,对自己和同伴的学习方式、探索过程进行思考和比较,从而得到进一步建构知识的机会。对于幼儿来讲,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案例,可以帮助他们进一步回忆,回忆他们在探索活动中所做的一切,使他们可以追寻自己成长的足迹。

案例记录的时间:2013.04.16

案例记录的形式:文字

案例描述:“植物有没有生命”

一天,几个孩子围在植物角旁争吵不停,原来,强强说花跟人一样,不仅有生命而且有脑细胞,丽丽认为强强说的没道理,花只有生命,没有脑细胞。但是大多数孩子都认同强强的说法,这时作为老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育策略呢?为什么?

分析与评价:

本案例的描述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保护孩子的科学探究意识和好奇心,为孩子提供一个想说、敢说愿意说的环境,让孩子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孩子能够说出脑细胞、生命等专业的术语,说明孩子有一定的生活、科学知识经验的储备,具备初步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那么,作为教师首先应该保护孩子的好奇心,真诚的接纳、多方面的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比如,在当时情况下可以先稳定孩子情绪,多问孩子几个为什么:为什么你认为它会有脑细胞?你又为什么觉得它没有脑细胞?让孩子们展开讨论。其次,教师可以为孩子设置问题:支持强强的小朋友可以回家和家长共同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科学依据;同意丽丽说法的也可以找出支持自己观点的科学依据。然后,让孩子带着问题寻找答案,在孩子们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教师要做一个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鼓励者,同时要为孩子提供科学的探究方法和理论支持,如在最后提供植物生长的视频资料等。再次,分享自己的探究结果,对于不同的探究结果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因为孩子在寻求答案验证自己的猜测或者观点时都是一个积极、主动探究和学习的过程。最后,对孩子的探索精神给予高度的评价,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就是一个小小科学家,对科学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从以上这个案例中,我们发现:这些探索的内容和主题都是在案例记录中发现的,如果教师没有把孩子们的对话当回事,就不能了解孩子们的兴趣和发展需要,孩子们也就失去了一次不断地追寻、不断地探究的机会。因此,我们教师要善于用脑、用心、用笔记录下孩子成长的案例,从案例中去发现孩子们的现实需要,去找寻教育的契机。

3.社会性区域活动促进了幼儿的角色意识、交往能力和社会性的发

展。

⑴社会性区域活动为幼儿的语言发展和交往技巧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区域活动给孩子创造了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和游戏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人,他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进行交流和沟通。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能力、合作能力、协调能力、交往能力都会得到快速地发展。

⑵社会性活动让教师走进了孩子们的心田,解读孩子真实的心理状况:新《纲要》注重在真实的活动情景中对幼儿进行观察与评价,开放性的区域活动正是对幼儿进行观察评价的好时机。因为区域活动是宽松、自由的,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的内容和方式,环境、材料、内容都是教师和孩子们共同创设的。在这样开放的环境中,孩子的表现是真实的,在这样的情景下,教师可以通过儿童显示的兴趣和能力来确认孩子的强项以及孩子真实的需要和心理状况。

4.学习性区域活动,充分展示了幼儿个体差异,为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提供了依据。

⑴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教师投放合适的操作材料进行分层指导: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兴趣,设置了不同的区角。根据小班幼儿在生活、认知和自我发展上的需要,为幼儿创设了动手练习的区域,有物品配对、喂动物宝宝、玩色、串木珠饰物等;中班有趣味寻宝、拼图、益智角内还增加了数数、数与图形的匹配、排序等。

比如中班的操作区,老师设计了“钓鱼”的内容,为了适应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教师准备了两种钓鱼杆,一种是比较容易的,用磁铁吸;还有一种鱼杆是用铁钩钓的,相对来说难度增加了。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不同的材料夹,不同难易程度的活动材料,也有利于教师进行分层指导。在这样一个具有层次性的环境中,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成功,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⑵幼儿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适合自己发展的活动和材料:活动区内容的设置,主题的创设都是以幼儿的需要为出发点的,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为他们提供材料和环境,以满足不同幼儿发展的速度与需要。

㈡案例研究促进了教师的反思,使教师与幼儿一起共同成长。

1.案例分析为教师提供了与幼儿再次对话的机会,促使教师自我反思。

教师通过持续地、细心地观察和倾听幼儿,通过案例的方式,从不同的主题活动、不同的角度进行原始材料的记录。记录幼儿整个学习过程、记录幼儿建构知识的方法、记录幼儿情绪与社会性的发展等等。教师在整理案例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包括对教学策略的思考;对幼儿学习方式的把握;对幼儿兴趣与经验基础的了解;对幼儿学习进展以及幼儿用不同方式认识世界、表现自己探究结果过程的了解,使教师再一次回顾教学工作中的片段,为更全面地关注幼儿的想法和做法创造了机会,也更进一步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和学习方式,帮助教师更准确、更深刻地对每一个幼儿进行针对性地评价。

《纲要》指出:对幼儿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自己教育实践的过程,是发现、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过程。案例研究协助教师了解幼儿不断进步、不断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教师对幼儿再一次“解读”、再一次“对话”的过程。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案例时,不仅仅是让幼儿回忆自己的活动情况,而且还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再次倾听、再次观察、再次思考幼儿的独特机会。透过案例,教师可以重新思考自己的思路、想法,促使教师自我反思。

案例反思则将教师明确的知识“内化”,将默会的知识“外显”。通过案例研究能保持教师不断地分析、不断地向幼儿和同事学习,在与幼儿一同学习中获得教学相长的经验,在与同事一起探讨中不断地蓄收。这样,教师可以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教学策略,获得新信息、新点子。在案例反思的过程中,教师和幼儿一样也获得了自我地成长。

2.在区域活动的案例观察和评价中教师也是受益者。

开放性区域活动为幼儿创设了自主发展的机会,也充分调动了教师的创造性思维,促进了教师的反思,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教学策略。

案例记录的时间:2013.3.7

案例记录的形式:文字

案例描述:画“太阳”的启示

在美术角里,阳阳在画太阳,他在众多油画棒中挑了一支“绿色”的,开始涂了起来。老师走过去对阳阳说:“你画得不错,不过,太阳是红色的,你为么用绿色画呢?”说完,老师就去别的区角了。

老师再次回到阳阳天天身边时,阳阳正呆呆地看着自己的画,手中还是拿着那支绿色油画棒,并且不停的抠着画纸,画纸已被抠出一个小洞。老师低下头问:“阳阳,你为什么用绿色涂太阳啊?”阳阳说:“太阳太热了,我想给他穿上绿色的衣服,我们就不会觉得热了。”我恍然大悟,阳阳的想法多好啊。我意识到刚才自己的教育行为使孩子不敢再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了,于是对阳阳说:“阳阳,你想得真好,按照自己的想法画吧。”阳阳一听,又高兴地给太阳穿绿衣服了。展示作品时,看到只有阳阳的绿太阳显得格外与众不同,富有创意,老师请阳阳把自己的作品讲给大家听,得到了小朋友和教师们热烈的掌声。

分析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时会以程式化的教育模式去限制幼儿,做出过多的干预,把成人的想法强加给幼儿,强制幼儿写实,限制幼儿稚拙、富有童趣的想象力,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性。如果老师都以程式化的教育模式来要求幼儿,就会使幼儿在绘画中失去自我和主动表现的自信心,丧失参与活动的热情。案例中教师前面采取的教育行为是以自己的审美要求作为标准,没有考虑到孩子们的真实想法,当教师意识到自己的评价过失后,及时进行了调整,使阳阳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按自己的意愿进行创作,情感上得到了满足,获得了极大的快乐。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案例反思对教师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案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通过对真实情境的再现、分析和反思,可以使教师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教育行为,明白地阐明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策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教育计划和投放的材料,为幼儿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教师可以重新思考自己在区域活动中的角色定位,从原有的指挥者转变为活动的观察记录者、启发引导者与合作伙伴,尽量采用隐性的指导的方法,让材料与幼儿进行对话。

猜你喜欢
小羽阳阳案例
浅谈公开不充分的判断与审查实践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交换秘密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燃烧吧!小羽宙
燃烧吧!小羽宙
漫画:燃烧吧!小羽宙
燃烧吧!小羽宙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