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坚持和改革

2016-04-11 08:23江苏省如东县双甸中学
数学大世界 2016年22期
关键词:多边形教学方法改革

江苏省如东县双甸中学 杨 东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坚持和改革

江苏省如东县双甸中学 杨 东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每年都在提,但是每年好像并没有新变化。我从教学的自身体会写了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坚持和改革。不管教学方法如何改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应是我们始终不变的坚持。但我们又不能固步自封,要循序渐进地按照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改变教学方法,最终量变引起质变,达到改革的目的。

教学方法;坚持;让学生带着问题学;改变教学方法;改革

长期以来,数学课的教学主要是把教师讲解、板书等作为教学手段。社会不断发展,对人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传统教学方法阻碍了学生的思考。近几年来,教师一直在尝试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提高,但感觉找不着方向,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才感觉有了方向,课堂教学也比以前变化了不少,有一些效果。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感觉课堂教学方法是非改不可,但现实问题是改革步步艰辛。

我认为应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我们应坚守的阵地,不管教学方法如何改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应是我们始终不变的坚持。但我们又不能故步自封,要循序渐进地按照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改变教学方法,最终量变引起质变,达到改革的目的。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应是我们始终不变的坚持。自主学习,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与方法,并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它重在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习时有内在动力,能从学习中获得发展。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实很简单:一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学。数学教学中许多问题是由老师说出来的,然后让学生从问题中理思路,找出答案,这样学生会跟着老师转,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就没有了。所以应尽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问题出自学生自己,并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的,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二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的责任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老师要善于“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去学会“捕鱼”。我觉得数学课是看学生学会了多少,而不是看老师说了多少,教了多少。比如:学习多边形内角和的证明时,证明方法比较多:在多边形内任取一点,把这点与各顶点连接起来;过多边形一个顶点连对角线;在多边形上取一点与各顶点相连等等,这些方法均可以让学生推导,老师可以指出将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让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这样既让学生解决了多边形问题,又提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当然,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只追求自主,脱离实际的教学,这一点在后面有详细说明。

循序渐进地按照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改变教学方法,最终量变引起质变,达到改革的目的。但在改革中必然会遇到新问题:

首先 ,新观念与传统教学思想发生碰撞,教师应更新数学教学的传统观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观念的更新要上下其动,即教育部门和教育的最直接执行者都要进行观念改革,改变过去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而老师在改革时往往也不是不想改,但是由于在改革中可能影响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存线,所以老师也患得患失,要么不敢改,要么不能持之以恒,在改革上等别人先行,阻力可想而知。个人认为现在的学习模式的构建有利有弊,可能课堂更程序化了,更好操作了,但同时课堂教学的创新可能被固化了。另外社会的传统思想是孩子学习文化知识,而不管学生的继续学习能力,所以有些学生家长并不支持课改,都希望抓得越紧越好,只要考上好学校就好。所以我们的教育者要敢于接受新事物,创新思维,勇于改革。

其次,以学生为主体的积极主动的课堂和没有质疑的放手与放任的自由课堂的对比。“学习数学是一个学生自己经历、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被动地吸收,应从他们的经验出发,在老师的指导点拨下,积极主动思考,渐渐发展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问题解决的能力”。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把时间还给学生,甚至规定老师讲课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剩下的时间就是学生活动,学生活动大概就是做题目,讨论,再做题讨论,老师就是请学生报答案,请学生讲解,教师四处看看,好像学生主动了就没有老师的事了。其实,学生为主体并不是说老师责任的降低。实际上对老师的要求更高。老师应思考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应参与讨论,并为个别学生做适当指导。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便于自己讲解和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在提问时也不能老是让学生报答案,应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追问、质疑、概括总结,充分激活学生思维,引发认知冲突,并能确实解决问题。有些老师一直抱怨学生不会质疑,但如果老师没有质疑的习惯,那么学生怎么会有呢?所以改革要从老师自己开始。

另外,数学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和教学中脱离生活实际的枯燥数学的矛盾。“从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与只注重教学知识,完成教学任务之,而脱离生活实际的教学会产生矛盾。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是指作为教育内容的数学,首先要满足学生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也包括能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对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在文化中的地位有所了解。”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有多种途径,最基本的是从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感受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领悟学习数学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记得在听垂线一课时,老师在黑板上画了长方体,要求学生找出里面的垂直线段,然后指着图形讲了半天,学生听得云里雾里,还不如让学生观察自己所处的环境——教室,并从中找垂直线段,让学生自己看,不用多费口舌,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理解。再比如在学习圆这一章时,判断“能够重合的弧是等弧,等弧是能够重合的弧”,老师在黑板上讲了半天,又是算又是讲,好像学生也没明白,其实老师可以找一根钢丝弯给学生看一下,不仅直观,而且能启发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改革教学方法要随时按照实际情况联系实际生活,而不是死的教条主义。

坚持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我们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不变的坚持,尽管改革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每一次改革对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一次机遇。只有大胆改革才看到成功的希望,勇于从小小的改变做起,最终定会达到改革的目的。

猜你喜欢
多边形教学方法改革
多边形中的“一个角”问题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多边形的艺术
解多边形题的转化思想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改革之路
多边形的镶嵌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