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视域下山西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路径探析

2016-04-11 10:08廖高会严绍进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旅游业山西

□廖高会,严绍进

(中北大学,山西 太原 030051)

产业融合视域下山西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路径探析

□廖高会,严绍进

(中北大学,山西 太原 030051)

随着产业融合的不断加强,山西体育旅游产业也逐渐兴起并获得了较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但还存在着资源开发不够、规模较小、人才短缺、大众化程度不高、产品开发有限等问题。因而需要经营管理部门从全局出发,创新思路,融合体育与旅游产业,根据体育旅游项目特点进行分类开发,将大众化项目与专业化项目结合,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与平台并发展体育旅游中介业,研发有特色的体育旅游产品并拓展销售渠道,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和培养模式,加强区域体育旅游业的合作,从而更好地促进山西体育旅游产业的健康长足发展。

产业融合;体育旅游业;发展路径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属于工业经济时代的产业边界逐渐模糊甚至消融,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日渐明显,新的产业形态逐步形成,这成为了现代经济增长发展的主要活力与动力。当前,多元市场的拉动、各种资本的不断介入、加上信息技术和智力知识的大力融入,都预示着一种现代意义上的体育产业融合时代的到来[1]。而体育产业和文化、旅游、信息、媒体等多种产业的融合,为现代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将成为各省经济新的增长点。特别是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拓展出更加开阔的空间,形成了一种新的产业形态即体育旅游产业。体育旅游是指一切主动或者被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形式,参与形式或是随意的或是有组织的,其目的可以是商业或非商业性质的,它是一种离开居住地或工作地的出游行为[2],而以体育旅游活动而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产业便是体育旅游产业。2015年8月,山西省政府出台了文件《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其中强调了加强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特别是旅游产业的融合。2016年底山西省旅游发展大会在大同召开,会议强调要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我省战略性支柱产业,这进一步为体育旅游产业的融合提供了政策性支持。不过山西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程度还落后于一线城市和沿海省市,因而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1 山西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山西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也孕育了不少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如在山西境内考古发掘出来的足球的原型石球、弓箭雏形、举重器具、陀螺、象棋、百戏、爬杆、马球、武术、高尔夫雏形等。这些体育器具或运动多数是通过石雕、砖雕、陶制、泥塑、壁画等形式记载下来的,展示了山西较多的源远流长的体育项目和深厚的体育文化。到现在,山西民俗文化中还有着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体育项目,比如永济“背冰亮膘”、忻州挠羊赛、洪洞通背拳、太谷形意拳表演以及滑雪等。这些都可以成为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突破口。

在产业融合的大趋势下,山西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山西本土的旅游与体育融合意识得到了加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能力的增强,闲暇时间的增多以及对身心健康的重视,体育旅游和体育休闲等观念逐渐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据2013年的一项调查表明,山西境内城市居民对体育旅游有所了解的占75%左右[3],随着近几年休闲体育业的发展,体育旅游被了解和接受的程度更大。而且不少山西居民更愿意参与山西境内的体育旅游活动。

目前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成为山西经济转型的重要路径之一,不少旅游景区已经开始把旅游和体育进行有效地融合,打造出新的旅游兴趣点。比如昔阳大寨已经开始从传统红色旅游景区向体育休闲旅游地转型,建成了大寨汽车文化主题公园,吸引了晋、冀、鲁、豫等省的汽车运动爱好者;晋中市灵石石膏山景区也采用了旅游与体育融合发展的模式,景区已经形成滑雪、滑道、登山、漂流、拓展、狩猎、房车营地等七大体育精品旅游项目,其市场竞争能力也大幅提升;长治境内的太行山大峡谷景区也有攀岩与漂流等体育项目,已经建成“国家攀岩训练基地”;神池还建成了我国北方第一条登山健身步道。另外太原市“五龙滑雪场”和“九龙滑雪场”,晋中市太谷县“梅苑南山国际滑雪场”、晋城“棋子山国际围棋文化节”、榆社“云竹湖垂钓节”、大同每年一度的“云冈国际滑翔节”、太原国际马拉松赛、形意拳国际邀请赛等体育旅游项目也较成熟,每年吸引着大量省内外游客前来观光体验,成为山西体育旅游业的亮点。山西还有不少景区增设了体育设施,开展了不同内容和形式的体育运动项目,组建了少量的旅游体育俱乐部,发展了体育旅游产品业,并在两大产业融合过程中获得了相应的经济效益。山西体育旅游业发展现状总体而言在较大程度上符合了现代产业融合发展的历史趋势。

2 山西体育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

山西体育旅游产业虽然取得了相应的成绩,但由于其正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可供借鉴的经验较少,因而在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建设中还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这需要引起重视并予以有效解决。

第一,体育旅游参与意识不足、消费水平较低。一份关于山西省城市居民对体育旅游的了解程度和参与意识的问卷调查显示:对体育旅游“一般了解”的占39.66%,“不了解,但听说过”占28.05%,“没听说过”占25.5%,多数被调查者虽然表示愿意参与体育旅游活动,但由于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参与意识也较低,大概只有19.5%的被调查者对体育旅游“很感兴趣,积极参与”[3]。因而山西本土居民对体育旅游活动的消费水平总体上较低。除此以外,近几年山西经济发展速度放慢也影响了省内居民对体育旅游活动的实际参与率与消费水平,导致体育旅游的规模较小。加上省内不少旅游景区仅仅把体育项目作为点缀,更多的经营者仅仅把体育项目当成发展旅游业的催化与补充,对体育旅游之于国民健康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少宏观与长远的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视野。认识的局限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着山西体育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现有的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不足并缺少特色。不少体育旅游资源多依赖于“自然类”资源,比如攀岩、漂流、徒步等。这类体育旅游项目在提升景区的内涵和品质方面有一定作用,但这种体育项目在外省市同类景区中也大量存在,显得雷同而缺少个性,因而对游客的吸引力并不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山西具有优势的“人文类”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水平并不高,就目前而言,开发的类型也较为单一,多依赖场地场馆设施的开发或赛事参观,使得山西丰富的“人文类”体育资源特别是民间体育资源没有得到应有的开发。如果仅靠一年一次或几次赛事来吸引游客是远远不够的,这样较难使体育旅游形成规模,体育与旅游的融合水平也难提升。

第三,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短缺和服务质量不高。在产业融合的大趋势中,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势不可挡,体育旅游产业也必将成为山西新的经济增长点。但目前我国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很难满足体育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山西体育旅游人才的缺口也较大。实际上体育旅游业的竞争便是人才的竞争,因为只有专业的体育旅游人才才能提供专业的高质量的服务,才能更好地提升体育旅游项目的品质和美誉度,从而提升竞争能力。而人才的短缺直接影响到了体育旅游业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就目前山西体育旅游业服务呈现出的粗放有余精细不足的特点,这在相当程度上抑制了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

第四,体育旅游项目的大众化程度不够。目前山西体育旅游项目主要有滑雪、马术、攀岩、高尔夫、登山、滑翔、滑草、狩猎、垂钓、热气球运动、自行车运动、探险、徒步等。其中多数为专业性较强的体育旅游项目,只有少数爱好者参与,大众参与性不强。而体育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大众的积极参与,但目前山西的大众化体育旅游项目开发不够,或者有的已开发项目由于创新不够缺乏特色而得不到大众响应。当前,群众性的体育运动项目,如自行车、徒步登山等都多处于民间自发状态,缺少有效的组织和引导,规模性难以形成,其影响力仍然是有限的。

第五,体育旅游设施与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不够。山西的旅游资源丰富,但缺少整合。旅游资源的整合方式之一便是和体育文化产业结合,促进体育旅游项目开发、创新旅游产品,这是吸引游客和促进旅游业及体育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但就山西整体而言,其旅游景区体育设施的建设和旅游体育产品开发方面都比较滞后,特别是在结合本土特色和市场需求开发出有特色的体育旅游产品方面明显不足。具有竞争实力的知名产品或品牌产品还很有限,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山西体育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 山西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路径

要推进山西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合作,立足长远,全局把握,抓住机遇,打造名品,寻求旅游与体育产业有效融合的途径以及新的经济增长点。

首先是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具有全局与长远意识。山西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在宏观导向上要求决策者具有开阔的视界和前瞻意识。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发挥导向作用,提供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创新的便利条件,出台促进融合发展的相关政策,完善体育旅游设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专业人才,提升体育旅游服务质量与水平。政府部门之间,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可采用合作共赢的方式,充分利用政府的政策性资源优势和企业或者民间的资金优势,整合一切有利于体育旅游业发展的资源,积极稳步推进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同时,政府职能部门不能只重视短期效益,而应具有整体意识和未来意识,以促进山西政治经济文化和民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协调好各部门间关系,把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既作为推进山西经济转型发展的新方向,同时对提升国民身体素质与实现民族复兴梦想也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我们更应该以体育产业促进民族体魄的长足长进,增强个体危机和民族危机意识,强调体育锻炼对个体和民族的双重价值。只有具有了这样开阔的视野和清晰的发展规划,才能真正稳步推进山西体育旅游产业的长足发展。

其次是改变思维方式,创新经营管理思路。目前,山西旅游资源与体育资源的融合已经开始,但还远远不够,多数情况下二者仍是分离的,经营者缺少旅游体育产业意识,未能充分意识到旅游本身也是一项体育运动。这便需要改变经营管理理念,寻找新的经营管理思路和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山西体育旅游经营者和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旅游既是一种文化消费方式,也是体育运动的一种载体,它具有增长见识、怡悦心情和健身强体等多种功效。作为山西旅游体育产业的经营者,还应具有超前的主动引领市场的意识,不断创新经营策略,使目标旅游者具有较强的参与体育旅游活动的冲动或意愿。在这方面,省外某些旅游景区做得较为成功。比如,山东蓬莱市长岛旅游景区,其开发的体育旅游项目充分尊重了游客的需求,同时又能创作条件让游客积极参与。景区把月牙湾观光与游泳结合起来,把出海观光与喂鸟体验结合起来,把出海打渔体验渔民生活与海上观光结合起来,还有正在修建的环岛滨海栈道,把步行、自行车等运动与观光结合起来。又如内蒙的坝上草原,把草原生活体验观光与骑马等体育项目结合起来。所以山西旅游体育产业要谋求新的发展,必须和旅游文化产业结合起来,在旅游产业中不断挖掘和融入体育项目,这样既能增加体育产业的影响力,同时也丰富了景区旅游活动的内涵与品质,提高体育旅游产业的美誉度。

再次,体育旅游项目应该根据其特点分类开发。山西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不能一哄而上,而是应该根据各自不同的地理文化环境、经济政治条件寻找不同的开发路径。山西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有不同的思路。首先是因地制宜开发有特色或专业性较强的体育项目。特别是在开发较早较为成熟的以自然资源为主的旅游景区,可以根据景区特色和定位因地制宜开发相应的体育旅游项目。此类项目在山西开发成功者较多,如王莽岭登山运动基地、太行山大峡谷的漂流与攀岩、石膏山漂流项目以及运城盐池漂浮等。当然以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同样也可以开发出相应的体育旅游项目,如武乡县砖壁八路军总部旧址,就充分利用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了八路军游击战体验园。这类因势利导地进行开发的项目可以有效地降低开发成本,也有利于把体育活动与旅游观光更为自然有效地进行融合,从而提升景区的服务内涵。其次是依托已经成熟的旅游景区,人工打造相应的体育项目,使原有的旅游景区附加上体育活动项目。如嶷山国际高尔夫球场、昔阳汽车文化主题公园、太原辽原马场、太谷梅苑山庄滑雪场、阳泉盂县梁家寨温泉国际旅游景区、大同航空训练基地、长治飞翔热气球俱乐部等,均是以人工建设为主的体育旅游项目。这类体育旅游项目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景区实际情况和长足发展规划进行建设,以增强旅游景区的吸引力。这类体育项目或投入资金较大或需要的场地较大,其建设成本较高,因而在开发时需要综合考虑其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并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不能盲目建设。再次是充分合理地开发民俗体育旅游项目。山西丰富的民俗体育资源应该与观光旅游、民俗旅游充分结合并进行整体开发,使三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发挥产业融合的优势,形成综合性较强的经验效益与社会效益。在山西这类项目开发成功的例子也较多,如尧都国际锣鼓节、传统杨氏太极拳国际邀请赛、忻州挠痒赛、晋城棋子山国际围棋文化节、洪洞通背拳、永济五老峰登山节等。此类项目的开发必须要有个性或特色,最好具有独特性,否则很难使其品牌化。第四是体育休闲项目的开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休闲娱乐和健身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已经成为体育旅游文化经济增长的主流。这类项目融合旅游、休闲、娱乐、体育健身诸因素,一般选择自然条件较好、交通较为便利的地方为基地,并以人工开发为主,投入资金较大,开发成本较高。这类项目在山西开发较多,如梅苑山庄、阳泉桃林山庄乡村旅游、晋城东四义村体育休闲庄园等。第五是对现代体育赛事项目的开发。现代体育赛事多在大中型城市或其附近市县举行,具有短暂性和周期性的特点。这类赛事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办,这对山西的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有着较为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已经举办了七届的太原国际马拉松赛,既提升了太原城市形象也带来了相应的经济效益。现代体育赛事可分为不同规格不同种类,但在策划过程中需要注重特色,特别是开展赛事的优势和特色,否则就不能吸引人,特别是外地的旅游者。

第四,体验旅游项目的开发应充分考虑大众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目前山西体育旅游业的群众性、大众化还远远不够,已有项目中技能技巧型或专业性强者较多,这对参与者有着特殊的或较高的要求,属于小众化项目。这类项目参与人数较少,较难形成规模。要促进山西体育旅游产业的全面有序发展,很有必要使专业化或小众化项目开发与大众化项目开发有机结合起来,把高端性项目与大众化项目结合起来,以专业化高端化项目提升旅游景区的质量与档次,以大众化群众性项目增加景区的亲和力和客源量。如太谷梅苑山庄休闲度假区,有山有水,具有体育旅游项目开发的诸种优势,因而可开发滑雪、帆船、航模、骑马、高尔夫等专业性较强的运动项目,也可开发登山、徒步、自行车、露营等常规性大众化运动项目,两种项目的结合有利于提升山庄的内涵与品质。

第五,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与平台发展体育旅游中介业。要推进山西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很有必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和资源,经营管理者还需具备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是信息技术时代应该具有的思维品质,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引领创新并构建经济发展的新形态,它将给体育旅游产业带来新的机遇。政府相关的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融合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调动和发挥各自的优势,加强对体育旅游活动的宣传,扩大影响力和吸引力。除此以外,还需要积极稳步推动体育旅游中介业的发展。体育旅游中介是指专门为体育旅游活动或体育旅游消费提供服务的企业。目前体育旅游中介多以旅行社或者旅游公司的形态存在,它们主要是将各种旅游产品整理归类打包并按照需求销售给游客或者别的旅行社。规范的中介具有较强的业务整合能力,能使体育旅游业更加有序健康地发展。体育旅游中介目前可以通过O2O(Online to Offline)体系进行业务活动,把宣传、门票预定、座位选择、线路选择、体育旅游项目预定、住宿餐饮预定、体育产品购买、后期跟踪服务等融为一体,既减少了政府的运营与宣传成本,也增强了管理,提升了服务质量,增加了顾客满意度,同时也为中介带来了经济效益,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

第六、加强体育旅游产品的研发与服务意识,拓展销售渠道。体育旅游产品的研发,应该依托山西本地的物产资源,使产品走小型化、精致化与科技化结合的道路。要充分考虑体育旅游者对产品的普遍性需求和个性化需求,研究出与日常体育用品具有某些差异性的专用于旅行的体育用品,并使产品具有多样化层级性特点。对于不方便携带或短时使用且价格较高的体育用品,可以采用现场租赁的形式,尽可能为旅行者提供人性化全方位的服务。体育旅游产品的销售,可以把传统销售模式与现代销售模式结合,既可以现场选购商品,也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采用以电子商务交易为特点的B2B(Business-to-Business)或C2B(Customers-to-Busi-ness)销售形式,以方便快捷的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地为体育旅游消费者提供服务,也将为经营者带来极大便利。特别是C2B销售模式,以消费者为中心,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提出自己对产品的需求信息,厂家再按照这些信息为消费者量身定制相应的产品。而且现代互联网平台下的新型销售模式,在线上线下建立起“售前-售中-售后”的链条,形成一体化、人性化的经营销售模式,融合了线上预定、支付、查询和线下产品接受等行为[4],极大地方便了体育旅行爱好者,从而更好地促进山西体育旅游业的发展。

第七,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促进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山西体育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但要使体育旅游项目建设得以落地,还必须相应的配套资金。除了政府财政支持外,很有必要引入其他资金筹集形式。比如采取政府主导、企业牵头与民间融资相结合的筹资方式;也可以采用民间投资与租赁相结合的方式,租赁期的建设与收益归投资者,租期到则收归国有。但是无论何种形式,政府的宏观管理和调控是必不可少的,当然政府的管理必须遵循现实状况,不能违背了市场规律和体育旅游业的发展规律。

第八,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与培养模式。目前,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特别是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缺口较大。大多数体育旅游业从业者缺少专业训练,因而也引起了旅游者的不满。山西体育旅游资源中历史文化资源和民俗体育资源较为丰富,这种资源结构特点对从业者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具有较高水平的体育旅游专业服务人才,服务质量才能大幅度提高。因而,山西应该抓住机遇,建立完善的体育旅游人才培养体系,协调政府相关行政部门、旅游管理部门和各教育机构之间的关系,多方联动和配合,培养出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体育旅游服务人才,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第九,加强区域体育旅游业的合作。区域体育旅游合作是指在某区域范围内不同地区之间的体育旅游经济主体,根据某种协议,将体育旅游资源在地区之间重新配置与组合,以便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体育旅游经济活动[2]。区域体育旅游合作对于整合体育旅游资源、扩大影响力和提升美誉度都有着积极意义。山西体育旅游资源从北到南都异常丰富,且都有着各自的特色,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有利于各地区的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另外,省际之间特别是邻省之间的合作也同样重要,省际间的合作可以是项目开发合作,也可以是体育旅游活动的合作。比如山西东部太行山体育旅游项目可以和河北、河南合作开发,西边可以和陕西合作开发以黄河为主体的体育旅游项目,北边可以和内蒙古合作开发体育旅游项目。无论是省内各地区间还是省际之间的合作,对于体育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4 结语

山西体育旅游管理者与经营者都应该具有整体意识和全局视野,重视体育旅游发展中的正确导向,理顺各种关系,营造良好的氛围和创建良好的环境,为体育旅游业的健康发展铺基筑路。并且通过以上各种路径、方法或策略,打造山西甚至全国性的体育旅游品牌,以品牌为核心,以点带面,以局部带动整体,全面推进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从而推进山西经济的成功转型和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方式。

[1] 周 霄.国内体育产业融合研究述评[J].商业经济,2015(4):104.

[2] 柳伯力.体育旅游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3:1,294.

[3] 史永菲.山西省体育旅游业发展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3:21-22

[4] 张 茜.“互联网+”视角下我国体育产业关联效应研究[J].体育科技,2016(2):109-111.

[责任编辑:王文俐]

2016-08-30

2015年度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产业融合视域下山西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廖高会(1973-),男,四川邻水人,博士,现工作于中北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与文化; 严绍进(1978-),男,江苏扬州人,博士,现工作于中北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智能制造和创业教育。

F590

A

1008-9101(2016)04-0039-05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旅游业山西
我在山西等你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叹五更
在旅游业转型升级中实现新引领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