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教士卧底景德镇寻制瓷秘方

2016-04-11 13:01东方晓
初中生世界 2016年17期
关键词:制瓷卧底高岭土

东方晓



洋教士卧底景德镇寻制瓷秘方

东方晓

中国瓷器外销可追溯到唐代末期。元代精美绝伦的中国瓷器在欧洲甫一出现,便成为上流社会追逐的目标,但其昂贵的价格使得只有王公贵族才有资格享用。1607年,法国皇太子用中国的瓷碗喝汤,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波兰王约翰三世在维拉努哈宫修建了一个“中国厅”,展示他的瓷器藏品;德国奥古斯都大帝在德累斯顿用一座“瓷宫”显示自己的富有和风雅;西班牙在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一年中与中国贸易的商船就多达13艘,皇室藏有中国瓷器三千余件。

这些外销瓷起先通过阿拉伯半岛转口卖到欧洲。据不完全统计,18世纪的100年间,至少有6000万件中国瓷器销往欧洲,巨大的贸易逆差导致欧洲各国皇室金银大量外流。为此,欧洲各国不得不谋求“自力更生”,竭尽一切能事仿造中国瓷器,以减轻国库负担。

归纳起来,欧洲人仿造中国瓷器的思路大致有两条。其一是外观上的启发。中国瓷器光洁透明,似乎和玻璃有牵连。于是,陶艺师们综合利用玻璃技术,仿造中国瓷器。15世纪,威尼斯安东尼奥玻璃蓝彩陶问世;16世纪,德国纽伦堡玻璃工程师纳德·佩灵格在威斯烧制出一批具有玻璃质感的釉陶。这些产品虽然光洁透亮,但仍然缺乏玉的质感。

其二是价值上的分析。中国瓷器贵如黄金,似乎又与炼金术相关。这就引得无数化学家和炼金士摩拳擦掌,跃跃欲试。1560年,意大利弗拉公爵在山城乌尔比诺搭建炼金术实验室,试图炼瓷,最终以失败告终。此后,虽然法国、英国、意大利相继烧成红陶、高温彩色釉陶、灰色炻器以及白釉蓝彩的“类瓷器”,但总难与中国瓷器比肩,以致17世纪以前的欧洲,一直跳不出陶器或软质瓷的范畴。如何破解中国的制瓷秘诀,成了欧洲业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712年,一个叫佩里·昂特雷科莱的洋教士卧底景德镇,花了7年时间,终于弄到瓷器“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以及全套烧造工艺,彻底破解了这个困扰欧洲千年的谜团。

佩里·昂特雷科莱(1664—1741),汉名殷弘绪,天主教耶稣会法国籍传教士,制瓷行家。受罗马教皇委派,他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以传教为名,来到中国。1709年,殷弘绪通过曾为康熙皇帝六十大寿建立“郎窑”烧造贺寿御瓷的江西巡抚郎廷极的私人关系,进贡给朝廷一批法国葡萄酒,并获取天子信任,终于在官方庇护下,得以常驻景德镇,自由进出大小陶瓷作坊,观察了解窑场各道工序,并在陶工中培养教徒。通过布道活动,他又从教徒那里打听到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他发现,景德镇瓷器之所以“声如磬,颜如玉”,关键在于其坯土的配方与众不同。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殷弘绪将其在景德镇获得的瓷器制作流程整理出一封万言信,连同搜集到的原材料样品,打包寄给了欧洲耶稣会奥日神父。

这封信从陶瓷原料的选配说起:“制瓷原料是由叫作白不子和高岭的两种土合成的……精瓷之所以密实,完全是因为含有高岭土。高岭土可比作瓷器的神经。”接着,又事无巨细地把成型技术、釉料的处理、彩绘的方法、窑的结构、烧窑的燃料及其要领等,对景德镇的制瓷诀窍作了一个全景式的揭秘。

1716年,法国人将这封信发表在《科学》杂志上,引起了轰动。从此,寻找高岭土并按照“二元配方”仿制中国高温硬质瓷器的热潮席卷欧洲。

高岭土是一种白度高、质软、与水混合后具有高可塑性的黏土,11世纪初由出生在江西省浮梁县高岭村的一个叫何召一的人在瑶里高岭山发现。将高岭土和瓷石按不同比例调配,能在1380℃高温下,烧制出洁白光润、如珠似玉、形状稳定的产品。这种“二元配方”是中国瓷界的经典发明,秘不外传。

10年后,殷弘绪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发出第二封信,对之前的报告作了17条补充,对金彩、色釉瓷、紫金釉、龙泉瓷、黑釉、红釉、窑变等技术特点和制作要领作了详尽破解。

自此,欧洲瓷界茅塞顿开,纷纷参照信中所公布的方法烧制“中国瓷”,并且接二连三地获得了成功。

猜你喜欢
制瓷卧底高岭土
诱捕卧底
手工制瓷技艺展示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
高岭土加入量对Al2O3-SiC质修补料热震性能的影响
卧底机器人
耀州窑传统制瓷工艺的交互展示方法研究
谁是卧底“真好玩”
谁是卧底
煅烧高岭土吸附Zn2+/苯酚/CTAB复合污染物的研究
ABS/改性高岭土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