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山不一般

2016-04-11 13:34
初中生世界 2016年25期
关键词:关山古道

(唐)岑 参



陇山不一般

【原文】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唐)岑参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

西来谁家子,自道新封侯。前月发安西,路上无停留。

都护犹未到,来时在西州。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

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山口月欲出,先照关城楼。

溪流与松风,静夜相飕飗。别家赖归梦,山塞多离忧。

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修。

【译文】

一个驿站又是一个驿站,驿骑疾驰有如流星一般,

黎明时分从那咸阳出发,傍晚已经越过陇山之巅;

陇水声声令人不忍去听,呜呜咽咽多么使人愁烦。

一路风沙尘土扑满马汗,晨昏雾气露水打湿衣衫,

那西方驰来了谁家男儿,自说是新近里立功封官,

上月间从安西启程出发,一路上不停留急把路赶。

都护现在尚未到达驻地,出发时还在那西州旁边,

十天间越过了浩瀚沙漠,狂风吹起沙土从早到晚。

战马行走在那碎石道上,四蹄磨出鲜血洒在路间。

置身万里之外报效朝廷,自己并无任何追求贪恋。

并非不知边塞艰难辛苦,岂是为了妻子儿女打算。

边塞山口明月正在升起,月光先已照上高高城关。

溪水声声伴着松涛阵阵,在静夜里飕飕刮过耳边。

离家之伤只靠归梦排解,关山塞外离忧萦绕心间,

愿与为友携手同赴国事,不愁那前方的征途漫漫。

【经典背后】

陇山,位于我国农牧分界线、气候分界线上,又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自古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历代兵家屯兵用武的要塞重镇。

陇山区域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是黄河中上游的古代文明中心,神话传说中造人补天的女娲、开启文明的伏羲、教人稼穑的炎帝同出于此,距今8000多年的大地湾遗址是迄今为止陇山区域发现最早的人类文明。陇山地区历史漫长、文化厚重,除蕴藏并传承于人的血脉精神之外,以物质形式留存的文物古迹甚多,法门寺、麦积山、崆峒山、须弥山等诸多区域文化载体,丰富了中华文明文化内涵。

古陇山与今陇山不同,古陇山包括今陇山和六盘山,据《读史方舆纪要》卷52记载:“北连沙漠,南带岍渭,关中四塞,此为西面之险”,历史地理学家熊会贞说:“陇山绵延数百里,郦氏以在北者为大陇山,在南者为小陇山,或亦单称陇山。”今陇山指六盘山向南延伸部分,山地呈西北—东南向展布,位于关中平原盆地区西北部,大致包括陇县和宝鸡陈仓区西部。古代“陇”与“垄”相通,指的是田埂,古人看到横亘于关中平原西部的山脉如同田埂一样,就称为陇山。

陇山主峰关山海拔2428米,横亘于张家川东北,绵延百里,是古丝绸之路上扼陕甘长沙交通的要道,自周秦至汉唐直至明代海运未开通以前,关陇古道一直是我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陆上纽带。关山既是历史名山,也是文化名山,无数文学艺术家创作了许多以关山为题的伟大作品。

秦汉时东西穿越古陇山的古道从南到北主要有陇坻道、鸡头道和番须道、瓦亭道以及经由古陇山东麓、南北走向的回中道。隋唐时,千阳县与清水县间出现过安化峡道和由渭水河谷西通天水水关的安夷关道。

史载汉初界限不过黄河,汉武帝为西进拓边,派人进行两次探察,其中一次翻越陇坂了解沿途地理和北边情况,首选关陇道,设置天水郡及平襄、陇县、清水、戎邑、略阳等县,沿途“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五十里一寨。”

隋炀帝积极拓边时,关陇道再次得到大规模拓建,交通便利,是古丝绸之路上建筑工艺最高、延续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的古道群。

岑参这首《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中就形象地记述了唐代丝绸古道上驿站繁忙的景象:“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流星。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冯玉雷)

*本期课文:人教版语文七年级《登上地球之巅》*

猜你喜欢
关山古道
走古道
茶马古道的前世今生
关山雪里红
关山萧和墓驼车出行图研究
古道鸡鸣
观星地理之关山草原
游关山古镇,品三国文化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关山情
去行政化 必越的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