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类节目对儿童教育的启示

2016-04-11 17:18王瑞芳
数字传媒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类节目亲子爸爸

王瑞芳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3台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70

亲子类节目对儿童教育的启示

王瑞芳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3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010070

亲子类节目的热播,带给了观众许多关于育儿理念的讨论和思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爱和母爱有着各自不同的影响和作用,父亲的爱重于泰山,母亲的爱温暖无比。父母要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亲子类节目引发受众对教育问题深思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亲子类节目亲子关系教育问题

1 巨大的生存压力下,父母忽略孩子的教育问题

随着“80后”进入而立之年,他们也渐渐地成为了社会的中流砥柱,因为他们没有赶上70年代的工作分配末班车,也没有赶上90后的拼爹时代,身不由己地成为了开拓者,肩负着诠释何为现代中国人的任务。“80后”的父母工作都由国家统一分配,住着政府补助房,一切安稳,衣食无忧。而“80后”却只能在几乎没有固定道路且不断变动的社会结构中追求自己的梦想,认真学习考得高分是这一代人的奠基石。人们的理解是,勤奋学习就会有令人更满意的事业和更多的财富。但是当学成归来时,所有的问题都成了现实,工作、生存成了每一个“80后”要面对的问题。接踵而至的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局面。很多人为了获得物质上的满足,往往忽视了亲情,忘记了自己的父母,甚至忽略了自己的孩子,所有的压力在“80后”这一代体现的淋漓尽致。

正因为“80后”每天都要为生活和工作奔波,经常忽略了与家人的相处和对孩子的教育。当《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这些聚焦亲子教育问题的节目播出后,亲子相处的问题也都被大众所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了家庭关注的重点,如何做好时间分配,该采取怎样的育儿观等问题成了当下中国家庭都在关注和困惑的问题。 有些孩子长期在没有父母陪伴的环境中成长,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孩子的身体和心理都会受到影响,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长难以保障。这也是《爸爸去哪儿》一经播出后,就引起收视狂潮,获得观众极高评价和追捧的原因。

2 亲子类节目引发受众对教育问题的深思

在节目中,大多数父亲都是“80后”,每一位父亲都褪去了“明星”的光环,只是一门心思为儿女着想的普通爸爸。这些爸爸平时工作很忙,和家人、孩子大多都是聚少离多,陪孩子的时间很少,也很少和孩子沟通,虽然他们爱孩子,但是爱的方式有欠缺,他不懂孩子到底需要什么,心里在想什么,有的甚至连孩子的优点、缺点、爱好都不了解。在节目中,这些爸爸和孩子们一起经历了难忘的旅行,单独肩负起照顾孩子饮食起居的责任。因此,有的妈妈会提前给孩子把平时的生活所需全部准备好,有的妈妈甚至会全程陪护。这些在节目中展现出来的情景,其实大多都印证了现在好多家庭的现实生活。在节目中孩子的懂事、体贴博得了观众的大力认可,有些爸爸的做法也让观众看出了现阶段大人与孩子之间出现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节目中的情景内容或多或少都会跟自己的童年有重合的地方,不禁让人想起了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想起了那含辛如苦的把自己养大的父母,也让人看到了自己平时和孩子相处所遇到的问题。通过这个节目既能感受到同龄儿童之间的想法,也能在浮躁的社会中感受到纯真的友谊,而且会让父母更加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因为亲子关系是社会关系中一个十分重要却非常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关系。

现如今,人们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对亲子关系的关注度在不断降低,很多父母,尤其是父亲,更是疏于维护亲子关系。在当下社会,多数爸爸承担的更多是社会角色而非家庭角色,他们心中更多的是“先忙事业后顾孩子”的思想,他们忧虑最多的是在这个社会上如何更好的生存下去,如何赚钱养家,每日忙着喝酒应酬,忙着出差加班……总之父亲们在忙,忙得理直气壮,忙得远离了最亲近的孩子,对孩子的成长教育问题也就缺乏了足够的重视。在传统的家庭角色中,“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让爸爸在家庭中的角色更多的是负责出外挣钱养家糊口,而妈妈则在家相夫教子,为孩子提供生活、情感上的支持。“严父慈母”更让母亲承担了抚养教育孩子的主要职责,而爸爸的角色在育儿道路上不知不觉中被弱化了。

子女之教育,一般人常有谬误:对女儿之教育专注其身体,忽略其精神;而对儿子则忙于修饰其精神,而忽略其身体。通过《爸爸去哪儿》这一节目,让观众感受到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要做良师益友,宽严结合,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同时也看到爸爸陪伴孩子成长的乐趣,让人们意识到爸爸这一角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唤起那些每日忙于奔波的爸爸们回归家庭、回归亲情,与孩子共同成长,毕竟每一个人只有一个童年,每一个父母也只能陪孩子成长一次。孩子们通过观看节目,也可以慢慢懂得遇到困难怎样处理,和小伙伴之间应该如何共同分享、怎样融洽的相处,不断增强社会行为学习能力。

3 亲子类节目存在过度消费儿童的问题

正因为这些亲子类节目引发了强大的收视率,很多卫视立刻跟风,纷纷效仿。2014年先后有24档亲子类节目相继播出,但是这些节目形式和内容大同小异,都缺乏原创,存在内容质量不高、同质化严重的问题,而且使未成年人过早曝光于公众面前,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因为孩子们童真,不会刻意去修饰自己的语言和动作,不会像成人一样成熟的思考问题,在遇到困难时更加不会去表演做作,因此有时候一个错误的举动、话题,都会引来观众不同角度的质疑,他们所有的优点、缺点瞬间被放大。这样过早的接受社会各界的舆论,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2016年2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通知》,要求严格控制未成年人参与真人秀节目,不得借真人秀节目炒作包装明星子女,也不得在娱乐访谈、娱乐报道等节目中宣传炒作明星子女,防止包装造“星”、一夜成名。

亲子类节目不仅拉近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但是电视节目同质化严重,也应该引起重视。有些节目为了增加收视率,还刻意为孩子渲染了一些成人化的元素,过度娱乐、消费儿童;一些节目还忽略了对儿童隐私的保护,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起到了负面的影响。

电视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主力军,不仅仅要为广大少年儿童传递快乐,更重要的是要肩负起引导和教育少年儿童的重任。要依据少年儿童自身的成长发展规律和特点,始终以满足少年儿童的娱乐需求和教育需求为立足点,充分发挥少儿节目的特征优点,真正在内容形式上符合我国少年儿童成长规律,使亲子类节目真正朝着寓教于乐的方向发展。

责任编辑:孟宪超

G222

A

2096-0751(2016)06-0015-03

王瑞芳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3台工程师

猜你喜欢
类节目亲子爸爸
我和爸爸
爸爸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艺术
爸爸冷不冷
可怜的爸爸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
如何主持好广播谈话类节目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