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心老少边穷地区的几个故事

2016-04-11 11:45
人民论坛 2016年10期
关键词:工分梁家跳蚤

故事一:1969年1月,习近平来到陕西延川县文安驿镇的梁家河插队落户。几年中,他过了四大关:一是跳蚤关。在城里,从未见过跳蚤,而梁家河的夏天,几乎是躺在跳蚤堆里睡觉,一咬一挠,浑身发肿。但两年后就习惯了,无论如何叮咬,照样睡得香甜。二是饮食关。过去吃的都是精米细面,现在是粗粝的杂粮,可不久他便咽得下,吃得香了。三是劳动关。刚开始干活时,他挣6个工分,没有妇女高。两年后,他就拿到壮劳力的10个工分,成了种地的好把式。四是思想关,学到了农民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的精神。

故事二:1982年早春,习近平到正定任县委副书记,这个全国闻名的高产县竟有不少农民连温饱都不能保证。习近平和时任正定县委副书记吕玉兰主张立即向上汇报,请求把粮食征购基数降下来,并主动请缨,处理此事。在正定,流传最广的还有习近平“扯开嗓门喊人才”的故事。武宝信是石家庄机床附件厂的工程师,他利用业余时间研制出“三露”(粉刺露、亮肤露、增白露)等医用化妆品,已畅销全国。然而,厂领导对他有不同看法。武宝信了解到正定县重视人才,便让人捎信,表示愿意到正定工作。习近平知道后,立即决定把他吸引到正定。1983年年初,在忙完一天工作后,习近平带着县长、副县长来到石家庄市桥东谈固小区。一个小区几十栋楼,他们找了一栋又一栋,问了一家又一家,但没有人知道武宝信住在哪里。已经晚上10点多了,习近平同志竟扯开嗓门在小区楼下大声喊了起来:“武宝信!武宝信!……”浑厚的声音在寂静的冬夜回荡。武宝信在家里听到后赶紧跑了出来,将他们迎了进去。茶热语灼,赤诚相见,一直谈到天色将白。武宝信当场答应了习近平的邀请,将自己研制的医用化妆品项目带到正定,一年就为正定赢来30多万元利润。

故事三:1989年7月19日,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带领地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头戴草帽,肩搭毛巾,顶着炎炎烈日,在崎岖山路上跋涉2个多小时,深入到乡政府所在地——下党乡。乡党委、政府临时在鸾峰桥边的王氏祠堂里办公,条件极其简陋。大家就围坐在小板凳上开会,吃饭、午休就安排在鸾峰桥上。午饭后,稍作休息,习近平又进村入户、访贫问苦。习近平同志后来用“异常艰苦、异常难忘”来形容此次下党乡之行。

故事四:1990年4月,习近平调任福州市委书记。5月4日,他和宁德地委继任书记陈增光冒雨下基层交接。他们选择的是习近平的扶贫挂钩县福安和全区最边远最贫困的寿宁县。两天时间里,他们轻装简行,清茶一杯,便饭一餐,不搞迎来送往请客送礼。两位书记讨论最多的是如何巩固脱贫成果,交接工作进行得既顺利又诚挚。

(资料来源:人民网、央视网、新浪网等)

责编/刘瑞一 李金芳 美编/李祥峰

猜你喜欢
工分梁家跳蚤
油品储运系统油气回收
梁家河,我心中的歌
听故事的人
斗跳蚤
跳蚤
跳高大胃王——跳蚤
为什么跳蚤能跳得很高
俱乐部活动不应记工分
团员过组织生活不应记工分
“工分迷”变成“集体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