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2016-04-11 14:44檀明许强张家锐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6年4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檀明+许强+张家锐

摘要:针对传统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该文提出通过构建能力导向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引入工程实训环节等途径,有效提升软件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工程实训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4-0145-02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Reform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Talents Cultivating

TAN Ming,XU Qiang, ZHANG Jia-rui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fei University, Hefei, 230601,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most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mode is not suitabl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talents. In this paper, reform to enhance cultivating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talents is proposed by combing the modular based curriculum system, task-driven teaching, engineering project, and novel evaluation mode.

Key words: modular based curriculum system;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engineering project training

1 绪论

《中国制造2025:2015-2025中长期规划》强调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已成为全球的一大支柱产业。近年来,制约我国软件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仍是软件人才短缺和整体结构不合理,高校的软件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存在脱节情况[1,2]。

2 当前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当前软件行业对学生在专业理论知识、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应用行业领域知识、个人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方面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针对合格软件人才的培养,传统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以下问题[2,3]:

1) 课程体系设置不够科学。反映为要么是过分追求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存在重理论重知识而轻应用轻能力的问题,毕业生的专业能力与软件产业界的需求往往存在较大的脱节。

2) 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理论和实践紧密衔接”要求。作为典型的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在软件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不能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衔接,缺乏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系统化培养环节。

3) 不能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具有“复合性”,无法满足软件行业对于复合型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在专业化的软件产品与项目开发过程中,要求软件人才具备相应的领域知识,如管理、电信、金融、证券等,而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不能体现出计算机专业与相关学科领域的复合,不能适应软件产业对复合型人才的实际需要。

4) 学生应用创新能力较为薄弱,不能满足软件产业日益重视应用创新能力的外在发展要求。从软件行业内部看,逐渐呈现出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注重内生式增长和自主创新,要求在持续培养和提升学生软件编程开发、软件测试等工程实践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和提升学生软件分析与设计以及整体框架设计等方面的应用创新能力,使学生具备创新的意识,具有面向未来、开拓进取的开创精神,并形成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而现有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并不能满足产业对学生应用创新能力不断发展的需要,并且这种矛盾越来越突出。

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途径

3.1 构建能力导向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首先,以专业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模块是围绕特定专业能力培养而形成的教学单元,除了理论知识讲授以外,还包含必要的实践训练环节。通过一组相关模块的有效组合覆盖专业能力培养目标,实现“能力导向型”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3-5]。

另外,为满足行业对于“复合型”软件人才培养的需求,通过校企联合开发计算机与主流应用领域知识交叉融合的“复合型”课程模块,以及将行业领军企业成熟的认证课程、行业领域知识培训、前沿技术讲座及软件开发规范等内容优化整合进模块化课程体系中,在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使学生始终站在技术发展的最前沿的同时,实现 “复合型”软件人才培养目标。

3.2 开展任务驱动教学

通过引入典型的工程对象(如一个软件项目、一个智能硬件等),打破传统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将理论讲解、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与创新活动等融为一体。在“模块”的教学过程中,以典型工程对象为载体,按照“任务驱动”模式,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项目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的全过程,实现模块的能力培养目标[4]。

3.3 改革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

在考核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运用多种方式和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核。

1) 多种教学方法并用

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传授,学生接受”单一的、单向的教学方式方法,将多种现代教学方法并存,形成合理的、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讲授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CDIO教学法、参观学习法、企业研讨、项目组实战和自主学习等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引入教学环节中,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现紧密衔接。

2) 多种考核形式并行

打破传统学校中的“一考定能力”的做法,学生成绩的判定可以按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和工程设计和项目实训以多形式进行,要求是重过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

3.4 引入工程实训环节

在大三下学期设置一个10周的校内工程实训环节,强化学生工程能力培养。在校内工程实训环节,采用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企业导师),并通过引入企业真实开发项目以及按照企业开发流程和规范操作实施,对学生进行工程能力训练,使学生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提升专业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同时,学习并体会企业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项目开发流程和要求[5]。

3.5 搭建软件创新服务平台

以嵌入式系统开发、信息管理类软件开发、3G手机应用开发、互联网应用服务等为主要内容,搭建软件创新服务平台,并将其打造成一个集技术创新实践、技术成果转化、商业运行管理和咨询指导服务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践和孵化平台。同时依托该软件创新服务平台,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ACM程序设计大赛”等高水平的竞赛,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4 结束语

作为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合肥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基于以上思路进行了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有效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今后,我们将对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与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标准,进一步提升软件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并实现专业教学水平的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 陈冀东, 范新灿. 软件行业人才培养现状与职业发展策略[J]. 中国高校科技,2014(11):57-59.

[2] 郝隽. CDIO理念下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教学改革, 2016(3):152,165.

[3] 袁暋,檀明, 许强. 软件工程专业模块化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13(20):3431-3433..

[4] 袁暋,许强,王晓峰,等.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块化教学改革研究—借鉴德国FH成功经验[J]. 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4).

[5] 檀明,张向东,许强. 以能力为导向的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0,6(13):3431-3433.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