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教材,向教材更深处漫溯——以译林版牛津英语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

2016-04-12 00:52江苏常州市觅渡教育集团朱兰萍
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35期
关键词:板块教材教师

江苏常州市觅渡教育集团 朱兰萍

走进教材,向教材更深处漫溯——以译林版牛津英语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

江苏常州市觅渡教育集团 朱兰萍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我们教学的重要依据。备课,首先备的是什么?就是我们的教材。准确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充分挖掘、用好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立足之本,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点,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由此可见,走进教材、解读教材,是我们每位教师踏出“教”这一步之前的必经之路。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发现,不少教师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却很少静下心来,捧起我们的教材,细细研读,慢慢品味。就这一点而言,很多教师还不如那些收到新课本的学生,如获珍宝地将教材捧在手中,爱不释手地仔细阅读,一页接着一页,坐在他们身边,都能听到沙沙的翻书声。针对这样的教学现状,特技教师沈重予就是这样说的,“教材是执行课程标准与体现课改精神的载体,也是众多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智慧的结晶,粗线条的阅读肯定是不行的。仅仅看了表面内容就不假思索、大刀阔斧地变更教材,不是一个智者的教育行为”。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如何有效地走进教材,科学地解读教材呢?在如下的探究中,我以译林版牛津英语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从纵观全局、直击单元、目标定位三条小线路,谈谈自己在走进教材,向教材更深处漫溯这条探究之旅上的几点体味。

一、纵观全局,宏观看教材

当我们获得一本新书时,你会如何阅读?显然,How to read a book?”成为开启阅读之旅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教材亦是如此,当我们接手一个新的年级,拿到一本全新的教材时,我们要从哪个入口走进教材?从哪个部分解读教材?读封面(扉页)—读目录—速读内容—合书小结,想必这是我们大多数人常走的路径,其实这条看似普通的路径,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教材解读,而且对于我们宏观把握教材有着很大的帮助。然而,不少教师,尤其是老教师,在面对教材时,往往抱着“备课”的态度对待教材,以单元为中心,集中备教材,准备教案,为上课做好“烹饪准备”,有的教师甚至以“课”为中心,上一课,备一课。这样教学看似没有什么问题,实际上却犯了致命的错误。古话说得好,“擒贼先擒王”,对待教材也是如此,我们要善于从大处着眼,善于抓主要矛盾,做到教材在心中,教学胸有成竹。

因此,在新学期开始前,我们就应该仔细阅读本学期所使用的教材,同时还应利用专门的课时,组织学生们一同走进教材,认识教材,跟我们的新教材说一声Hi!”如在四年级下学期的第一课,我就设计了“走进教材,和它交朋友”主题活动课。在这堂活动课中,我首先以“Say hello!”活动,带领学生们读封面及编者的话,引导学生们畅所欲言,帮助学生们挖掘封面中的小细节,从编者的话中,认识我们本学期的“朋友吗”,如主要任务,话题等。接下来,以画思维导图活动,带领学生们读目录,并以“速读目录及内容”完成图表的探究活动方式,引领学生们认识本单元所学的话题,了解我们这学期主要探讨的话题内容是什么。最后,以组间讨论、集体小结的方式,帮助学生们在心中勾勒出四年级下册教材的轮廓,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将要学的是什么。

二、直击单元,微观见天地

单元是教材综合又独立的教学个体,如果说教材是一棵树,那么我们先前所认识与了解的封面、序言、目录与总结就是它的主干,而单元则是它旁逸斜出的分支,撑起了这棵参天大树,令其枝繁叶茂。由此可见,在把握主要矛盾的情况下,如何学会“弹钢琴”,直击教材内的各个单元,从“微”处见天地,是我们教学是否能够出奇制胜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我坚持以三个步骤直击单元,解读教材,即“常规阅读—职业阅读—审视阅读”。首先,“常规阅读”,就是整体感知我们教材的单元内容,基于内容,尝试寻找单元话题与实际生活的连接点,不带教学包袱,而是立足于学生的内心需求及发展诉求,寻找教与学的纽带,搭建课堂与生活的桥梁。紧接着,我们要进行角色转换,站在教师专业的角度,开展“职业阅读”,从教的角度,深挖教材内容、单元板块设计中所包含的教学价值,并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出发,开展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单元板块的优化整合,如Story time板块和song time的联袂上演,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最后一步,便是“审视阅读”,这主要是基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再次探索与挖掘。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既要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也要关注学生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如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开发,英语素养的陶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英语审美能力的渗透等,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育人目标。

三、目标定位,主线构课堂

精准的目标定位不仅是我们开展教学活动的神兵利器,能使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而且也是我们个性化解读教材、特色化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在解读教材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当教学的“有心人”,在研读教学内容,根植学生们实际英语水平及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对我们单元教学的各个板块进行精准的目标定位,在确保教材共性的基础上,发挥我们课堂教学的个性,使得每个学生都有获得发展的机会。如在设计第六单元的“Fun time”板块时,我考虑到,这个板块的功能以输出为主,在教学实际时,我先思考了两个问题:(1)这个板块重点解决什么问题?与是Story time板块是什么关系?(2)采用什么形式进行重点词句的操练?在确定好输出目标后,我尝试进行目标定位,该板块与第一课时中story time相衔接,起到承上启下,巩固故事内容,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作用,它主要采用课文情境或课文情境变式进行操练。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尝试借助趣味性、互动性的语言实践活动,如游戏等操练重点词句,让学生进一步强化并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Whose...?特殊疑问句进行询问物品的主人,同时学会用一般疑问句Is/Are...’s?进行猜测,从而强化学生们的语言输出,把Story time的输入迁移到这个板块的输出,达到教与学的收放自如、学与用的收支平衡,促进学生们语言个性化的成长。

总之,教材是我们教学的“说明书”,是教的依据,是教的前提,它值得我们精雕细琢,推敲考究。在面对教材时,我们既要以教者的姿态,认真研读,精心设计,挖掘其中更多的教学资源,为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做足准备;更要做谦虚的学者,站在学生们的角度,走进教材,细细品味。我相信,教材虽然大同小异,但是只要我们用心解读,每一次阅读都能发现其中的新天地。

猜你喜欢
板块教材教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最美教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板块无常 法有常——板块模型中的临界问题
板块拼拼乐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A股各板块1月涨跌幅前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