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宋锦的生产性保护探讨*

2016-04-12 06:42牛建涛黄紫娟刘雷艮
山东纺织经济 2016年11期
关键词:宋锦丝绸生产性

牛建涛,胡 绮,黄紫娟,刘雷艮

(1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9;2苏州科技大学 江苏苏州 215009)

关于宋锦的生产性保护探讨*

牛建涛1,胡 绮2,黄紫娟1,刘雷艮1

(1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9;2苏州科技大学 江苏苏州 215009)

生产性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一种方式,通过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商品,产生自我造血功能,适用于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生产性保护方式有利于丝绸类传统技艺项目的扩大发展、技艺传承和文化弘扬。苏州宋锦作为丝绸中的精品,适用于利用生产性保护方式,进行丝绸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承。目前,从宋锦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承现状来看,苏州宋锦非遗项目已经采用了生产性保护发展模式,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宋锦;生产性保护;传承;传统技艺

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以苏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宋锦、漳缎、苏绣相融合的一系列中式服装的亮相,一方面展示了中国新形象,另一方面也使苏州地区丝绸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为社会人士关注的焦点。

生产性保护是非遗项目保护中的一种方式,近年来备受关注,有关其研究成果显著增加。宋锦织造技艺于2005年入选苏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于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于2009年入选世界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打包入选中国蚕桑丝织技艺)[1]。苏州宋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的精品,其技艺的保护与传承是否适合采用生产性保护这种模式,值得探究,基于此,本文将对宋锦的生产性保护研究作简要探讨。

1 生产性保护

王文章于2006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一书中最早提出了“生产性保护”的概念,指出传统技艺需要在生产实践中进行保护与传承[2]。所谓生产性保护,就是通过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商品,产生经济效益,进而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生产过程中的保护,比较适用于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生产性保护作为传统技艺的一种保护形式,在实践过程中对非遗传统技艺的扩大发展、传承以及文化的弘扬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1.1 有利于非遗传统技艺的扩大发展

目前,如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的传承与保护仅仅依靠传承人以及政府的资助,进行单纯的“原生态”保护,是很难长久发展下去的[4]。非遗传统技艺,尤其是丝绸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最终成果较多的是丝绸类制品或产品,例如宋锦、缂丝、漳缎等。生产性保护就是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转化为生产力和产品,通过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产生相应的经济价值,推动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传承与保护。经济效益的产生会推动这些传统技艺的扩大发展,从而使技艺得到长久保护与传承。

1.2 有利于推动非遗传统技艺的传承

大多传统技艺都是具有生产性质的非遗项目,能够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如果进行大批量的生产发展,就会有更多的生产实践单位、个体参与进来,这个行业就会有比较大的希望发展起来,在生产实践中就会培养出来更多的学徒,就会有更多的人来传承这项技艺,同时新的文化产品也会应运而生,进一步促进创新传承发展。对于丝绸类传统技艺,采取生产性保护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融入人们的现实生活中,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入市场获得价值,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有利于提升非遗传承人的传承积极性,培养更多的传承人[5]。

1.3 有利于非遗传统技艺的文化弘扬

非遗传统技艺项目的生产性保护是建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转化为生产力或产品的过程基础上的,其生产实践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生产[6];另外,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属于艺术的,其生产实践过程就是一种艺术创作[7]。丝绸是高贵的服装面料,更是艺术珍品,丝绸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丝绸中的精品,例如宋锦、云锦、漳缎、缂丝等众多产品。因此,丝绸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生产性保护的实践过程就是在传承技艺,弘扬丝绸文化。

2 传统技艺生产性保护实例与借鉴

2.1 无锡宜兴紫砂传统技艺

无锡宜兴的紫砂陶传统技艺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曾经面临保护与传承困境,但是经过政府有关部门和传承人的一系列生产性保护措施后,其保护、传承与发展现状逐步进入良好循环状态,目前已摆脱以往的传承窘境。政府有关部门针对紫砂传统技艺采取的生产性保护措施主要有:举办紫砂节,加大宣传力度;立法制定《无锡市宜兴紫砂保护条例》,加强保护力度;建立紫砂陶保护与传承示范基地,创立工艺大师工作室和纪念馆;构建传承保护相关单位和高校的合作平台,加强技术交流与技艺人才培养;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师傅带徒弟培养模式,提升传承人技艺。经过此类一系列的生产性保护措施,为社会培养了20多名国家级工艺大师和100多名高级工艺美术师,很好地提升了宜兴紫砂的知名度,进一步传承了宜兴紫砂制作技艺[8]。

2.2 湖南通道侗锦传统技艺

侗锦于2008年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少数民族织锦中的精品。在湖南省的通道县,有关人员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侗锦的生产性保护实践过程中,通过成立侗锦文化保护与创新产品设计中心,在文化生态研究、数字化技术、生产技术培训、产品开发与销售等方面做了一系列的生产性实践工作。例如对有创新能力的传承人进行侗锦文化保护与设计创新培训,传授图案设计与织造技艺培训;鼓励高校与当地技艺人合作,提升传承人创新设计素养;开发侗锦辅助设计系统,帮助织造人员利用数字化技术生成侗锦设计效果图案,便于定制非遗织锦产品;创新侗锦图案,尝试新材料,创新侗锦原始功能,开发新图案新产品;培育和完善侗锦产业链,建设侗锦品牌,孵化企业,将侗锦产品推向市场[9]。侗锦通过采用生产性保护方式,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生产和保护的良性循环发展,进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侗锦传统织造技艺得到了保护与传承发展。

3 宋锦生产性保护发展之路

宋锦是丝绸传统技艺中的精品,通过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产生经济效益,完善自我造血功能,适宜走生产性保护道路,更好的推动宋锦非遗技艺的保护与传承。目前,从宋锦技艺的保护与传承现状和宋锦丝绸产品的生产、流通、销售情况来看,苏州宋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项目已经采用了生产性保护发展模式,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3.1 政府支持

苏州市政府通过立法保护宋锦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例如早在2012年6月就制定了《苏州市丝绸产业振兴发展规划》,提出“传承发展苏州丝绸产业、提高苏州丝绸品牌和形象,重振苏州丝绸文化的影响力”的发展战略,从产业发展、品牌建设、政府支持、鼓励企业等六个层面提出了发展任务,并统筹设立额度不低于5000万元的专项导向发展资金;并于2013年9月发布实施《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保护传统技艺、传统体育等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政府与丝绸行业协会组织通过举办苏州创博会丝绸博览会,加强丝绸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产业发展,打造苏州城市名片。

3.2 传承人传承技艺与创新产品

在传承人层面,钱小萍、沈惠、王晨等人是宋锦织造技艺的重要传承人,她们创办与建设了苏州丝绸博物馆,挖掘复原传统花楼织机,研究传统织造技艺,复制与开发宋锦产品,同时编撰大量的宋锦书籍与学术论文,梳理与总结宋锦织造技艺,让更多的人学习和了解宋锦传统织造技艺,传承丝绸文化。

3.3 企业创新技术,推广丝绸产品

在生产组织层面,吴江的鼎盛丝绸有限公司和汪永享丝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相继研制了电脑提花剑杆织机织造宋锦面料,开发宋锦服装、箱包、家纺、艺术织品等系列产品,并推向市场,推动宋锦丝绸产业发展。在2016年秋,汪永享丝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参与的“一带一路全球行”更是让苏州丝绸在欧洲大地上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4 结语

生产性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一种方式,适用于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等项目,宋锦传统织造技艺适宜采用生产性保护方式,让宋锦产生自我造血功能,通过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走入寻常百姓家,让更多的人了解丝绸技艺,传承丝绸文化。

[1]李世超.经济新常态下丝绸转型与升级——以苏州丝绸为例(上)[J].江苏丝绸,2015;(5):4-10.

[2]刘霞.山东莒县过门笺保护传承与开发研究[D].山东大学,2015.

[3]胡惠林,王媛.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从“生产性保护”转向“生活性保护”[J].艺术百家,2013;(4):19-25.

[4]张赛.安徽“非遗”怎样走“大发展”之路[J].新闻世界,2012;(7):261-262.

[5]徐艺乙.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中的作用[J].贵州社会科学,2012;(12):5-8.

[6]宋俊华.文化生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J]. 文化遗产,2012;(01):1-5+157.

[7]陈信宁,李锋.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概念新解[J].知识经济,2013;(19):47-48.

[8]郑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发展趋势及对策构建——以无锡惠山泥人为例[J].江苏商论,2013;(06):18-19+26.

[9]熊诗意.湖南通道侗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研究[D].湖南大学,2014.

TS146

A

10.3969/j.issn.1673-0968.2016.11.008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宋锦产品开发应用与生产性保护研究(2014SJD57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5YJC850009)。

牛建涛(1980-),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丝绸产品开发与文化传承。

猜你喜欢
宋锦丝绸生产性
非遗宋锦的传承和创新
遥望“丝绸路”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路上丝绸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新媒体时代的生产性受众浅析
丝绸情调
宋锦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装饰艺术类宋锦产品的创意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