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迹搜索嗅源的试验与应用

2016-04-13 03:04周嘉宁
中国工作犬业 2016年2期
关键词:嗅源示警嗅闻

张 皓 周嘉宁



血迹搜索嗅源的试验与应用

张 皓 周嘉宁

目前,警方在使用警犬搜索血迹物证的训练中,主要使用解剖血和医用血作为嗅源,有少数单位使用活体血作为嗅源。为进一步探究犬在搜索血迹物证中,寻找目标气味源的拓展训练和应用空间,广州市公安局警犬训练基地使用9头史宾格犬,进行试验。试验中,测试血量均使用5号针管7号针头滴出1滴;静止时间为30分钟。

一、气味对比训练

首先,将9头试验犬抽签分为A、B、C 3组,每组3头犬。A组使用解剖血作为嗅源,B组使用医用血作为嗅源,C组使用两种血1∶1比例混合血作为嗅源。

经过约1个月,每天10次以上的条件反射训练后,使用任一组犬搜索另外两种嗅源气味,试验结果如下:

A组犬在对解剖血做出果断示警的基础上,当嗅闻到医用血时,仅有1头犬做出重嗅行为,但3头犬均不能做出示警反应;当嗅闻到混合血时,1头犬果断示警,2头犬重嗅后示警。

B组犬在对医用血做出果断示警的基础上,当嗅闻到解剖血时,3头犬均做出重嗅行为,其中1头犬可做出示警反应;当嗅闻到混合血时,2头犬重嗅后示警,1头犬重嗅后不示警。

C组犬在对混合血做出果断示警的基础上,对解剖血均可做出同样示警行为,但对医用血,仅有1头犬可果断示警,其余2头犬需重嗅后示警。

结论一:医用血与解剖血之间存在气味差异。

结论二:采用解剖血作为嗅源训练,犬难以对医用血做出示警反应。

二、活体血训练

在气味对比训练后,使用每组嗅源各自训练1周后,抽取3人活体血,分别布设9个血迹点。

图为血迹搜索犬

血迹搜索犬在现场搜血

其中,A组2头犬均需重嗅后做出示警行为,1头犬果断示警;B组1头犬果断示警,1头犬重嗅示警,1头犬重嗅后不示警;C组2头犬可做出果断示警,1头犬重嗅后示警。

结论三:解剖血、医用血和活体血三者间均存在气味差异。

三、分离血训练

抽取3人活体血,使用离心分离机分离出血清和红细胞,分别取样试验布设9个血迹点。3组试验犬均对血清样本做出果断示警反应。对于红细胞样本,除B 组2头犬和C组1头犬对其做出探求嗅闻且未做出示警反应外,其余试验犬均无任何表示。

结论四:犬搜索血迹物证时,主要寻找目标为血清气味。

四、结论应用

鉴于常用3种嗅源间存在气味差异,其被犬接收的共性信息为血清(淡黄色、透明)这一试验结论,可进一步拓展现有训练和使用空间。

(一)避免犬依靠视觉发现目标物

在以往训练中,常用嗅源往往因其颜色差异,成为犬探求目标,经过长时间训练后,容易造成犬对色差区域做出主动探求的行为。而单一使用血清作为嗅源和目标物,可以基本避免犬依靠视觉搜索的不良行为,进而避免在训练和实战中形成搜索盲区。

(二)扩展训练范围

因血迹搜索项目应用范围广,训练区域不可避免会选择人流密集场所甚至中心街区。在布设模拟现场中,使用红色血往往会给民众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在训练中也往往容易引起围观,在干扰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同时,也会对训练造成诸多负面影响。使用血清作为目标物,可极大程度地减少上述不良影响的产生,也便于警方进一步拓展训练和使用空间。

(三)精确控制稀释浓度

目前,训练常用血液稀释浓度约为1万倍,但因血液成分难以控制,实际稀释浓度则为1~5万倍不等。单一使用血清,可精确控制血液稀释浓度,进而训练、测试和提升警犬搜索稀释血液能力。

(四)注意事项

使用血清作为嗅源和目标物带来便利的同时,因其颜色淡、近乎透明的特性,从业人员应进一步注重规范化建设,包括训练计划、训练记录、绘图标示等,为科学训练和科学用犬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张皓,广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六大队,510000;

周嘉宁,广州市公安局番禺区分局,510000)

(本文图片由王奕翔提供)

(编辑:颜 勤)

猜你喜欢
嗅源示警嗅闻
盛花期常绿钩吻藤挥发物日动态变化及其对人体生理心理健康的影响
美股暴跌“示警”哪些风险
词牌:相见欢
浅谈气味搜索训练中口令“非”和无奖励的使用
警犬搜索物证训练的程序和方法研究
不同类型新疆风干牛肉挥发性风味成分差异分析
嗅源气味吸附采集动力形式比较研究
浅析搜爆犬跟随示警的训练方法及要点
浅谈带犬民警如何选择 嗅源
北京清酱肉诱导氧化及哈败气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