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诊断乳腺叶状肿瘤16例分析

2016-04-13 10:22
实用临床医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叶状低度交界

钟 勇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超声中心,广东 深圳 518053)

彩超诊断乳腺叶状肿瘤16例分析

钟 勇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超声中心,广东 深圳 518053)

目的 探讨超声对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16例乳腺叶状肿瘤的声像图特征,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16例中,良性叶状肿瘤10例,交界性低度恶性叶状肿瘤5例,恶性叶状肿瘤1例。与病理结果比较,超声诊断准确度为81.2%。良性叶状肿瘤的特点形态较规则、偏大,呈现分叶状或类圆形,边界清晰、多数可见包膜,并有欠均匀的中低回声,后壁回声增强或无变化,且大多无钙化;恶性肿瘤则边界不清,包膜欠完整或无包膜,内部回声以强回声与不均质回声为主,后壁回声变强,有声衰减。结论 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以病理结果为准,但其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点,结合临床表现可为其诊断提供参考。

乳腺叶状肿瘤;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

乳腺叶状肿瘤起源于乳腺的结缔组织,是发生于女性的一种罕见疾病,根据肿瘤成分呈分叶状突入囊变间隔和肉瘤样基质中,称其为“叶状囊肉瘤”,早期认为是良性。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它命名为分叶状肿瘤,根据其组织学特点分为:良性、交界性、恶性三类。叶状肿瘤一般较难诊断,超声是其重要的诊断方式。本文对16例叶状肿瘤的超声表现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探讨超声对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5月间经病理证实并行超声检查的叶状肿瘤16例,均为女性,左乳9例,右乳7例,年龄16~50岁,平均39岁。患者多为无意发现,无明显不适或偶尔疼痛与不适,部分患者数月内增大明显就诊。所有患者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行临床手术治疗。

术前均行BI-RADS分级:4例考虑为纤维腺瘤3级;9例考虑为叶状肿瘤4a级;4例考虑为交界性叶状肿瘤4b级。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Philips iU3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5 MHz。患者取平卧位,对乳腺纵切+横切+扇扫,重点了解病灶部位、大小、形状、纵横比、边界及包膜回声、内部回声、血流,有无周边浸润及腋窝淋巴结肿大。

2 结果

16例中,良性叶状肿瘤10例,交界性低度恶性叶状肿瘤5例,恶性叶状肿瘤1例。与病理结果比较,超声诊断准确度为81.2%。

2.1 超声表现

病变为单侧,肿块较大,大小1.8 cm×1.2 cm~6.5 cm×4 cm。浅分叶状表现2例,多处分叶状表现1例,深分叶表现13例;边界清晰13例,局部边界欠清晰2例;可见包膜和侧方声影16例;内部呈中低回声,欠均匀,2例伴小片不规则无回声;后壁回声均有不同程度增强。Alder血流分级0级1例,Ⅰ级10例,Ⅱ级5例。所有病例均未探及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

2.2 不同病理类型叶状肿瘤超声表现

1例交界性低度叶状肿瘤及1例良性叶状肿瘤为浅分叶表现;1例交界性低度恶性叶状肿瘤为多分叶状表现;其余13例均有明显分叶状表现。良性叶状肿瘤及交界性低度叶状肿瘤边界包膜均较清晰;2例交界性低度叶状肿瘤表现为局部边界欠清晰,2例伴小片状不规则无回声。

二维超声表现:良性叶状肿瘤患者肿瘤形态较规则,乳腺肿瘤偏大,呈现分叶状或类圆形(图1A),边界清晰、多数可见包膜增厚,并有欠均匀的中低回声,后壁回声增强(图1B)或无变化;恶性叶状肿瘤则边界不清,包膜欠完整或无包膜,内部回声以强回声与不均质回声为主,后壁回声变强,有声衰减(图1C)。而交界性肿瘤超声影像表现则介于二者间。1例Alder血流分级:2例良性叶状肿瘤加0级;2例交界性低度恶性叶状肿瘤、4例良性叶状肿瘤为Ⅱ级;4例良性叶状肿瘤及3例交界性低度恶性叶状肿瘤为Ⅰ级。

A—B:良性叶状肿瘤;C:恶性叶状肿瘤。

3 讨论

乳腺叶状肿瘤占乳腺肿瘤的1%不到[1],是一种由纤维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两种成分组成的少见乳腺肿瘤[2]。叶状肿瘤的肿瘤细胞像叶片一样生长,但它们很少扩散到乳腺外的其他部位,它有恶性肿瘤的特点,又可有良性肿瘤的特点。该瘤的成分与结构颇似管内型纤维腺瘤,亦称为叶状囊肉瘤,大多为良性,即使因局部手术切除不当而复发,也极少发生转移。该疾病好发于40~50岁的女性[3],病因不明确,部分学者认为与妇女代谢紊乱与雌激素分泌有关[4]。良性叶状肿瘤的病患年龄一般较恶性叶状肿瘤病患年龄轻。本组病例最年轻患者为16岁,最年长患者为50岁。

叶状肿瘤生长缓慢,但也可在短时间内快速增大,而患者皮下脂肪层结构、皮肤等无异常改变[5]。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局部无痛性肿块,患者常因发现肿块而就医,也有少数患者有刺痛或轻度胀痛。肿块体积通常较大,复发和转移的途径为血行转移,而非淋巴途径[6]。本组病例均为单侧发生,肿块发现时大多数是近期迅速增大,瘤体与周围组织及皮肤无粘连,未见腋窝淋巴结肿大,未发现远处转移。

除了肿块大小,超声诊断乳腺叶状肿瘤往往依据其分叶状特征。本研究中有1例46岁患者,肿块大于6 cm,边缘呈多分叶状;另有2例患者,因呈浅分叶状,即类圆形,其中1例被误诊为纤维腺瘤。此外,肿块边界、肿块的内部回声、肿块内部血流情况对诊断也具有参考价值,体积较大合并囊性且局部边界欠清晰时,因注意有无恶性的可能。虽然多数叶状肿瘤是良性的(非癌性),但也有一些是恶性的(癌性),还有一些是交界性(癌性和非癌性之间)。这三种类型的叶状肿瘤生长速度都较快,结合病史及超声表现能对肿块初步定性。

叶状肿瘤一般生长更快,好发年龄稍大,本组病例中,有8例女性为39岁以上;并且肿块体积均较大,发展偏快,最快1例为16岁女孩,第二性征出现没多久发现较大乳腺包块。这两点可帮助医生区分叶状肿瘤和纤维腺瘤。叶状肿瘤的组织学特征为:双层上皮细胞成分排列呈裂隙状,周围为过度生长的富于细胞的间叶成分,形成典型的叶状结构。肉眼观在较大的病变中明显见到特征性的漩涡状结构,伴有似叶芽状弯曲的裂隙;而较小的病变可以有相同的表现,大的病变可存在出血或坏死。以上这些特征在二维声像图中表现为裂隙样或囊性无回声区。本研究中,3例乳腺叶状肿瘤内部可见裂隙状或囊状暗区,而仅1例纤维腺瘤内见类似暗区。严松莉等[7]认为囊性变可以作为鉴别诊断乳腺叶状肿瘤和纤维腺瘤的重要指标,能提高对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正确性。另外本文1例恶性叶状肿瘤内部见蜂窝样,无回声区,骆洪浩等[8]也有类似报道。笔者考虑这一现象与肿瘤内部局部出血或坏死有关,认为二维超声切面等同于实际标本的切面,在本文乳腺叶状肿瘤中也发现了“漩涡”状结构的存在。

从病理学角度,良性叶状肿瘤通常边界清楚、肿瘤细胞分裂速度慢、间质细胞(结缔组织细胞)某种程度上仍看似正常等。而恶性叶状肿瘤界欠清、肿瘤细胞分裂速度快、间质细胞(结缔组织细胞)形态异常、间质细胞“过度生长”[9]。这些病理特点在超声图像上得到反映,也决定了叶状肿瘤的BI-RADS分级。

总之,对乳腺叶状肿瘤的早期诊断很重要,超声是最便捷的仍断手段。

[1] 吴耀华,代文杰,姜洪池.乳腺分叶状肿瘤的诊治进展[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7,10(6):507-509.

[2] 黄泽楠,曾维根,刘宇,等.乳腺叶状肿瘤60例临床病理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4,8(3):223-227.

[3] 覃冠平.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诊断分析[J].中外医疗,2014,33(9):56-57.[4] Londoo Joshi A I,Oliver P G,Li Yufeng,et al.Basal-like breast cancer stem cells are sensitive to anti-DR5 mediated cytotoxicity[J].Breast Cancer Res Treat,2012,133(2):437-445.

[5] 罗蓉,李麟,陈静.乳腺叶状肿瘤临床病理特点及误诊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5,13(2):42-44.

[6] 张嫣,余浩杰,王颀,等.乳腺叶状肿瘤的MRI表现与病理特征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4):2328-2330.

[7] 严松莉,唐旭平,曹亚丽.超声在乳腺叶状肿瘤和纤维腺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6,15(3):202-204.

[8] 骆洪浩,彭玉兰,于雷,等.乳腺叶状肿瘤的高频超声声像图分析[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2,18(3):255-258.

[9] 孝梦甦,朱庆莉,姜玉新,等.乳腺恶性叶状肿瘤的临床与超声特征研究[J/CD].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2,9(12):1083-1088.

(责任编辑:罗芳)

2016-08-22

R737.4; R445.1

A

1009-8194(2016)10-0071-02

10.13764/j.cnki.lcsy.2016.10.026

猜你喜欢
叶状低度交界
青少年中低度近视控制中低浓度阿托品和角膜塑形镜的联合应用效果
中药日钟阴阳方控制低度青少年近视的效果分析
乳腺叶状肿瘤并完全梗死影像表现1例
哀伤
(2+1)-维破裂孤子方程的群叶状方法和显式解
五粮液低度白酒生产工艺概述
CD34、CD10、CD117在乳腺叶状肿瘤病理诊断中的作用
经耻骨联合上单孔腹腔镜行直乙交界癌手术的应用效果分析
LEEP治疗中老年妇女宫颈上皮内低度瘤样病变疗效初评
乳腺叶状肿瘤48例临床病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