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研究

2016-04-13 03:43黄超阮杰昌于建华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独特性

黄超,阮杰昌,于建华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四川崇州 611231)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研究

黄超,阮杰昌,于建华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四川崇州611231)

摘要:创业教育内涵的争议性、模糊性导致了创业教育的宽泛性和随意性,成为创业教育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基础性障碍。创业教育呈现出功利性向非功利性转化、技能型向素质型转化、培养创业者向创业型人才转化的发展历史发展脉络。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特点,适应创业教育内涵新发展,在创业教育目标、组织保障、理论和实践课程建设、校企合作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创业教育内涵;独特性;创业教育目标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明确指出: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校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并明确要求:把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作为衡量办学水平、考核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列入高职高专教学质量报告和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重点内容。创业教育已是高职院校不得不积极参与的教育综合改革。

但是,创业教育“是什么”一直都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话题。创业教育“是什么”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创业教育“为什么”、“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是创业教育研究和推行应该解决的前置性问题。当前,各创业教育的研究其实都隐含着各自对创业教育的理解,这些理解“五花八门”,导致了开展创业教育的目标和政策措施大相径庭。

1 多样的创业教育内涵

经整理相关研究文献,有关“创业教育内涵”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1阐述创业教育内涵的混乱

梅伟惠辩析了“Enterprise Education”、“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指出前者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9年11月提出的,后者由哈佛大学商学院1947年2月提出的,并指出两者的差异⑴;王占仁通过研究发现在《创业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课题》一书中关于创业教育四种表述“并行不悖”地出现,指出“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教育”才是创业教育的正确译释⑵。

1.2创业教育内涵的边界

斯蒂文森认为创业是“追踪和捕捉商机的过程”⑶;杰弗里.蒂蒙斯认为创业要求创业者“完整缜密的实施方法和讲求高度平衡技巧的领导艺术”;张玉利认为“把创业仅仅理解为创建新企业是片面的”,创业的本质更在于“把握机会、创造性整合资源、创新和快速行动”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广义的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李德平认为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⑸。

1.3创业教育的目标

谭福河认为创业教育培养“自主创业人”⑹;张项民认为“创业型人才”是创业教育的目标⑺;王占仁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理性的行动能力”,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丰富的生活体验”⑻。

创业教育内涵的争议性、模糊性导致了创业教育的宽泛性和随意性,让创业教育的研究与推行无所适从,成为创业教育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基础性障碍。

2 创业教育发展的脉络

创业教育作为一个共同的概念,任何背景与视角下的创业教育都具有“共通之处”。我们应该包容性地接纳各种背景和视角下创业教育内涵的阐述,在教育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指导下,考察历史与现实变革,探索创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寻求内在“共通之处”。

创业教育是适应社会、经济转型需要而兴起的。在大规模生产的大工业时代,大众创业退缩到“拾遗补缺”的地位,创业教育并没有引起社会的关注。但随着知识的扩散、技术水平的提升和个性化消费的兴起,中小企业逐渐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柱,创业教育也随之成为教育热点,甚至很多国家的政府制订了强力的推行政策。虽然,创业教育是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产物,但自诞生后,教育的属性和功能在逐步增强。

最初的创业教育,以创办企业和商业经营为主要内容,可以培养经济转型需要的创业人才。但是,随着创业实践的深入进行,人们逐渐意识到创办企业和商业经营的知识和能力远不能达到创业实践的需要。而且,很多人一头热参与创业,但创业成功率并不高。“一哄而起又一哄而散”让很多人开始反思创业教育。另一方面,创业者的进取与冒险精神、独立工作能力、社交和管理技能等,应该适用于所有学生。从教育本质来说,教育是人的产物,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巨大,但这种影响都是基于人自身的发展。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使每个人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业教育必须从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被动地位,转化到显示自身独立性,转化到更关注人的发展上来,通过培养全体学生内在的创业素质,为社会创业实践栽培种子,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因此,创业教育就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功利性,逐步转型到更关注人的发展的非功利性;从关注具体的创业技能和技巧,逐步转型到更关注创业者所应具备的内在素质;从速成式的培养创业者,逐步转型到培养适应各行各业的创业型人才。

3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特殊性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严重滞后,表现出低层次的形象,但高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两个类别,而不应该是两个层次。随着改革的深入,600余所本科院校转型为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独特性将更为清晰和明朗。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和应用性,非常适合开展应用型、立竿见影的创业教育。从麦可思2014、2015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可以看出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率连续三年均明显高于本科毕业生。我们认为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具有以下特殊性:

3.1以实用为原则的教学体系

高职教育以职业性和应用性为主要特征,必须改革以理论知识和课堂教学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范式,更强调理论的实践和运用。所以,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在于,高等职业教育以实用为原则,不要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应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性,坚持实用性原则,基于实践运用“必须”和“够用”的要求进行理论和知识的选取,淡化“是什么”、“为什么”,强调“怎么做”、“怎么做得更好”。

3.2以实践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职业性的特点和高职学生的认知习惯,决定了实践性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又一重要特征。高等职业教育以岗位、岗位群的能力需求为导向,关注解决实际工作问题。高职学生不习惯于高深理论的学习和探究,习惯于从“实践—理论—实践”的认知方式。实践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使高等职业教育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应以创业过程和创业管理为导向,在横向和纵向两方面建立起完整、系统的实践课程。

3.3以应用为基础的教学环境

校企合作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应用性的基本途径,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创业相比于职业,有着更复杂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更强调个人能力与素质。为成功创业的创业教育,本身要求实践基础之上内化创业的素质和能力。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必须更深地依赖校企合作,以真情实景桥接校企资源,互通人才、共享资源,共同打造创业教育环境,实现互惠双赢和共同发展。

4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

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升华,适应中国经济、社会、文化转型背景,是统领性、全局性的教育改革。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不应该是响应国家号召搞的教育运动,也不该是敷衍国家督查的行为,而应该是自觉、自发地遵从教育规律、努力提高教育质量的新举措。

4.1优化创业教育的目标

创业教育“是什么”,直接关系到创业教育“为什么”、“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长期以来,创业教育本质概念的模糊,致使创业教育的目标和政策措施大相径庭。创业教育的目标,可以大致概略为三类:一是为了创业的教育,目标就是要培养创业者和企业家;二是关于创业的教育,更多的是繁荣创业文化、培养创业意识;三是经由创业的教育,关注点是创业素质和能力,是通过创业培训和实践实训,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高职院校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创业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是平衡兼顾“创业型人才”和“创业者”的目标,还是更偏向一方。从教育部创业教育的行政指导和要求来看,创业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广泛、深入”地开展,并被确认为本科院校的必修课程。这充分说明,“创业型人才”的目标不可丢也不能弃;另一方面,还必须培养一批实实在在的创业者,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否则,创业教育的社会和经济价值也会大大折扣。所以,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必然要平衡兼顾“创业型人才”和“创业者”的目标,必须在两个目标间合理组织、合理分配资源。

4.2创业教育的组织保障

开展创业教育的组织机构、形式、职能、职责,是创业教育的引导和保障力量,直接关系到创业教育的成败。按《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的规定应该是校长牵头建立工作领导小组,教务部门、学生工作、团委等部门齐抓共管。但从项目组调研和了解的情况来看,不少高职院校并没有将创业教育列上议事日程,校长名义上牵个头,工作上简单敷衍,以简单的课程、SYB培训或创业类活动替代。有学者愤然批评,此类创业教育是政府号召下的教育运动。

似乎教务部门管学分、管课程,学生工作、团委、招生就业管创业实践、第二课堂,这样的组织机构就能够承担起创业教育的组织支撑。毫无疑问,这些部门的合作能够迅速铺开创业教育,但却忽视了创业教育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问题。创业是极其复杂、个人素养要求极高的活动,简单的培训显然不能凑效,充其量是丰富创业活动、繁荣创业文化,而不是力求成功创业的教育。创业教育要推行商业文化、商业道德、商业思维、商人品质,培养学生的商业嗅觉、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和协作能力。这其实对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非专业人士难以达到创业的要求,还将自身不成熟、不完整、片面狭隘的思想、思维广而宣扬,除非学生本人有较强的识别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否则是难以真正培养起“创业型人才”和“创业者”的。所以,创业教育必须要由商科、经管的专业人才,结合校外企业家、优秀创业者才能真正有实效。

除了管理组织应加入经管类专业人才外,对管理人员和执教人员的激励和约束政策也非常重要。学校作为官办机构,官僚作风和习气也是比较严重的,“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只要没犯错、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干好干差关系说话”。这种风气下,铺开创业教育是件容易的事,但却很难搞好创业教育。没有合理的、有力的激励和约束政策,任由官僚作风和习气的肆意横行,创业教育的效果要大打折扣,甚至于浇灭相当部分学生的创业热情。

4.3创业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建设

创业有其特殊性,虽也需要普适性的经济、管理、经营方面的知识,但更关注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业者素质,也需要有创业过程、创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既有共通之处,又要求结合专业形成体系。不同专业与经营、创业有不同的紧密程度,不同的学生对创业教育有不同的需求层次,合理的创业教育体系还应该适应不同专业和不同需求层次。

在与专业融合上,我们认为包括二个层面:一个是钻研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融合,这是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共同的价值追求,只是创业的风险因素更多、成败关系更大,所以对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个层面是相交知识的融合,高职专业一般对应特定产业或行业,该产业或行业的经济问题、管理问题、法律问题都可以成为专业内容,以为创业教育铺底。

在专业融合的基础之上,创业基础应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程。教育部已明文要求,创业基础作为本科学生的必修课,考虑到高职学校的实力和高职的地位,没有强行要求高职学校必修创业基础。如果深入领会“面向全体学生”、“广泛、深入”地开展创业教育的文件精神,创业基础作为必修内容也应成为高职学校自身的积极追求。创业基础课程既要有纵向的创业过程的讲解,又要有横向的创业管理的阐述,更要有创业者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的内容。相比于创业过程和创业管理的知识,创业者的素质和能力显得更重要。

创业风险因素多、成败关系大,对创业者的要求非常高,这种要求更多的是内化的观念、意识、思维和能力。内化的东西通过纯粹的知识讲解、课堂引导是很难凑效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更多源自于创业隐性知识的生成与获得,从这个角度出发,大学创业教育的实质就是创造有利于创业隐性知识生成、转移与共享的环境和条件⑼。因此,创业实践和实训是创业教育必不可少的中心环节之一。实践的短缺和碎片化也是当前掣肘创业教育成效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创业者素质和能力要求,按照创业过程和创业管理内容,系统化地设计创业实践和实训,有计划地增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4.4深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职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方式和途径。高职院校与行业和企业的联系非常密切,完全可以将这种优势转化到创业教育中来。相比于高校而言,企业更富有敏感性、敏锐性、活力和开放性,在校企合作中,不仅可以为创业型人才培养提供资金、项目、平台、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全方位接触并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产品研发、营销方案、企业文化,感受企业家、管理者的管理智慧,为学生的创业铺设道路⑽。

目前的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处于学校热唱、企业冷对的状态,不少企业仅将高职院校作为廉价工人基地,而不是人才储备基地。原因是校企合作中利益不对等,共同价值少。所以,创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上,要强调人才培养的质量,真正能够为企业高级管理、高级技术所用,而且要在目标上、课程上、过程上和保障上找到双方的融合点。我们认为,在目标上,校企的追求具有一致性,企业既要求实用的人才,又希望得到能够迅速上手的高级管理、高级技术人才,这也要求高职院校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课程上学科性课程、活动性课程、环境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要形成体系、合理布局、相互促进,要在师资、资源、经费等相方面共享互通;过程上,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要互动沟通,营造共同开展创业教育的环境,按照创业教育的需求和特点,梳理和优化流程;保障上,校企要建立专门的管理团队和工作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共同打造企业教育的平台。

参考文献:

[1]梅伟惠.美国高校创业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0:13-14.

[2]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3-55.

[3]梁巧转,赵文红.创业管理[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22.

[4]张玉利,李乾文,李剑力.创业管理研究新观点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年(5).

[5]李德平.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与实践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32.

[6]谭福河.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功能定位的思考[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7,(7).

[7]张项民.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耦合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60.

[8]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8、322.

[9]柴旭东.隐性知识视野下的大学创业教育高等工程教育研究[J].2010,(1).

[10]杨丽君.地方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研究—基于校企合作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1,(5).

责任编辑:邓荣华

Researchont he Pract i ce of Ent repreneurshi p Educat i oni n Vocat i onal and Techni cal Col l eges

HUANGChao,RUANJiechang,YUJianhua

(Scientific Research Department,Sichuan Water Conservancy Vocational College,Chongzhou Sichuan 611231)

Abst ract :The controversy and fuzziness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lead to the extensiveness and arbitrary of it and become the basic obstacles to its scientization, 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The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presentsthehistoricaldevelopmentfromutilitariantonon-utilitarian,fromskill-orientedtoquality-orientededucationandfromthecultivation of entrepreneurs to that of entrepreneurial talent.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 should takeadvantagesoftheircharacteristics,adapttothedevelopmentof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and reformtheaims,guarantee,constructionsoftheoryandpractice,andcooperationbetweenschooland enterprisesof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

Keywords: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Uniqueness;Aims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2094(2016)01- 0094- 04

收稿日期:2015-12-03

基金项目:四川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资助项目《创业教育内涵历史脉络及高职院校实践研究》(编号:GZY14C5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黄超(1982-),男,四川遂宁人,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科研处副教授。研究方向:创业教育、创业政策。阮杰昌(1982-),男,甘肃张掖人,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系讲师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数学与数学教育。于建华(1965-),男,四川巴中人,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独特性
画册设计中的品格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应展现独特的教学魅力
戴望舒诗歌创作的独特性略析
“偶遇”
《娇红记》中飞红形象的独特性
简析门德尔松钢琴作品的艺术特点
中国古典舞的表现风格及把杆训练的独特性
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秘书工作独特性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让高中物理“生命化教学”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