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与“冷漠的人”
——论加缪《局外人》与莫拉维亚《冷漠的人》

2016-04-13 04:06苏珊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默尔上海译文出版社局外人

苏珊

(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 730030)

“局外人”与“冷漠的人”
——论加缪《局外人》与莫拉维亚《冷漠的人》

苏珊

(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 730030)

加缪的《局外人》与莫拉维亚的《冷漠的人》都描述了“冷漠的人”。但加缪的局外人:默尔索却非真的“冷漠”,他无动于衷的背后隐含着爱与被爱的理念,他的真诚与死亡更是对“常人”世界荒诞的一种有力的反抗。而对于莫拉维亚笔下的米凯莱、卡尔拉来说,冷漠是他们性格中的一部分,也同时是那个时代的总体印象,主人公的冷漠是二十世纪初罪恶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毒瘤所致,他们虚无的生存、顺从的反抗也是对那个社会时代,丑陋的资产阶级罪恶的另类批判。本文拟从待人处事的存在方式;自我命定的生存方式;反抗现实的独特方式三方面来比较这两部作品。

冷漠局外生存反抗

阿尔贝·加缪,是二十世纪法国乃至西方重要的作家之一,他于1942年出版的成名作《局外人》虽仅有五六万字,讲述了一名小职员在平庸生活中糊里糊涂犯下一条命案,被法庭宣判死刑的故事,却成了法国二十世纪一部极有分量,举足轻重的文学作品,只要一提及默尔索人们就会无意识的想到加缪,想到主人公是一位冷漠的人。但是说起《冷漠的人》中的主人公米凯莱等人们却知之甚少,并且国内还有人将《冷漠的人》误认为是《局外人》的另一个译本。其实《冷漠的人》是意大利作家阿尔贝托·莫拉维亚于1929年出版的成名处女作,被视为欧洲第一步存在主义小说。故事详尽铺陈了一个资产阶级家庭的三天日常生活,精心塑造了五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抨击了资产阶级的冷漠、自私、虚伪、嫉妒、淫乱、利欲熏心和不可救药。米凯莱、卡尔拉就归属于作品中典型的“冷漠的人”。《局外人》中的默尔索与《冷漠的人》中的米凯莱、卡尔拉,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冷漠的”,都是对所处的社会现实的有力的控诉,但是他们在对待他人、自身、与现实是否也一样呢?

1 待人处事的存在方式:“局外”与“冷漠”

在《西绪福斯神话》中,加缪曾说:“一个人在玻璃隔板后面打电话,人们听不见他说的话,但看得见他那毫无意义的手势语,于是就会问他为什么活着。”①《局外人》中的默尔索、《冷漠的人》中的米凯莱、卡尔拉,他们的所言、所行似乎都与生活在其下的世界格格不入,人们既不认识他们,也不了解他们,只能看见他们的手势,却听不懂他们的话语,只能看到他们的表情,却无法洞悉他们的内心,他们就是这样被一张玻璃隔板隔离在了一个荒诞、虚无的局外世界里,病变为现实存在的局外人。“冷漠”是对人或事物冷淡漠然的消极心态,是精神道德上的麻木不仁。这就是《局外人》和《冷漠的人》中的人物所具有的共性。

小说《局外人》以“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在昨天,我搞不清楚”②开始,这样的小说开头无疑给主人公插上了“冷漠”标签。对于默尔索来说母亲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但是他却在接到母亲去世的电报后,连母亲去世的准确日子都没有记清,而且更没有悲伤,在母亲下葬时他甚至没有流泪去表示失去母亲的痛苦,守灵时也表现了各种不耐烦:抽烟、聊天、喝咖啡、打盹儿。加缪说过:“在我们的社会里,任何在母亲下葬时不哭的人都有被判处死刑的危险。”③因此在常人的世界里默尔索一系列的行为,让他们觉得他就像一个冷漠的局外人。在面对女友玛丽关于结婚这件事上,他认为“是她要跟我结婚的,我不过说了声同意”。④局外人的无动于衷让他也认为有没有朋友更是无所谓,当雷蒙要求默尔索为他写信辱骂自己的情妇时,默尔索无条件的按照他的要求做了,在雷蒙看来默尔索对他是有好感的,就提出了与默尔索做朋友,但是默尔索对于这件事的态度却是“做不做都可以”⑤。默尔索在情感上的“冷漠”“局外”其实就折射出了他的存在方式,他忠于自己的内心,却无意识的将自己与常人的生活规则隔离开来,以至于这些在他人眼里的特立独行将自己推向了死亡的泥潭。

小说《冷漠的人》的主人公米凯莱是出身资产阶级的纨绔子弟,没有激情,没有信念,对一切都无动于衷,整天浑浑噩噩地过日子。在他得知母亲的情夫莱奥和自己的姐姐发生关系后,他的冷漠态度对人们来说实在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在小说中莱奥是一名司法部的高级职员,他身上集中了资产阶级的所有恶习,他发现寡妇玛丽阿格拉齐娅有一栋能卖出好价钱的花园别墅后,立即抛弃了未婚妻丽莎,成了玛丽阿格拉齐娅的情人,通过质典手段将别墅搞到手时,又开始引诱玛丽阿格拉齐娅的女儿卡尔拉。不料,莱奥与卡尔拉的恋情却被丽莎发现了,在丽莎与米凯莱激烈的争执过程中,一气之下道出了莱奥和他姐姐的隐情,在得知这种秘密关系后,他对家庭的腐朽和肮脏深恶痛绝,立刻燃起了一腔怒火,拿起了左轮手枪,想要打死莱奥,但在他来到来莱奥门前,预按响门铃前:“……他从一数到六十,可笑地、一动不动地站在这肃静的大门面前,他又重新开始数着……后来感到累了,就不再数数,去按门铃……没有动静:‘他没在家’。他感到十分高兴,感到格外轻松。……当他准备在按门铃时,以想象到自己如何走在大街上,到成立自由自在的散心了,他已经完全忘了报复的决心……”⑥就这样他的怒火并没有燃烧成仇恨的烈焰,相反,却在顷刻之间被冷漠所扑灭,他的激情“只存在于他的意愿之中”主宰着他的心灵的永远是那永恒的冷漠。

默尔索在对待母亲、女友、朋友、工作上都遵从自己的内心,他的“冷漠”只是因为他的行为与态度不同于常人的生存规则,现实社会对于这样并不妨碍秩序的“冷漠”、“局外”怀揣着批判的眼神,认为是他破坏了社会已有的游戏规则,因此说,默尔索的“冷漠”和“局外”是荒诞的社会现实强加给他的,他是无意识的。而米凯莱他生活在20世纪初资产阶级的社会中,他意识到自身的冷漠但却依然执意为之,在谎言和自欺中接受现实为他安排的一切,他的冷漠使得他不再与现实沟通,自我封闭在虚无罪恶的社会里,对于自我、他人来说,米凯莱才是真正的冷漠的人和局外人。

2 自我命定的生存方式:真诚与虚无

“常人”对于现实社会中人的存在来说是必然的。默尔索生活在一个“常人”的世界里,相对于养老院的群体、玛丽、莱蒙、老板这些“常人”来说,默尔索是个十足的“局外人”。“常人”的生活方式是互相襂透、不容超越、他人是自己存在的根本。“常人”是不自由的,他们受到社会约定俗成的规章制度的制约,只要不遵循这些游戏规则,就会被世人所不容。所以默尔索才会在对待母亲“冷漠”态度上被认为是“局外人”。但是只有真正了解到默尔索特立独行背后的深层含义,才知道他这种有悖于“常人”的生存方式中所包含的爱与真诚。

默尔索并非一直都是“冷漠”的人,只是他的雄心壮志在辍学时破灭了,他所过得每一天就像是老萨拉玛诺和他的狗的一成不变的路线,他逐渐认识到了这个世界的荒诞。但是默尔索并不想被束缚,他想要自由,因此他保持着本真的生存态度。在得知母亲去世后,他没有痛苦,因为他认为:“如此接近死亡,妈妈一定感受到了解脱”⑦所以“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哭她”。⑧面对母亲的死他的内心是安然,他并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任何不妥,更谈不上“冷漠”,其实这种“冷漠”、“局外”的态度是他心中的一种信念,也是爱与被爱的一种方式。《局外人》中沙拉玛诺每天牵着他的狗沿着一成不变的路线散步,并且还总是打骂它,但就是这样在他的狗丢失之后却对默尔索说到:“他们不会把它逮走吧,他们会把它送给我的,否则的话,我怎么活下去呢?”⑨同样雷蒙对于自己情妇的报复也是出于爱的表现,他一直是对他的情妇有感情的,老沙拉玛诺对于狗、雷蒙对于情妇的憎恨和打骂其实都是爱的表现,只不过这种表现的方式很冷漠罢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隐喻着默尔索对于母亲爱的方式,正是因为他爱母亲所以才将母亲送入养老院,使得母亲不再感到孤独,正是因为他觉得母亲解脱了,所以在听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才表现的那么无动于衷,其实默尔索是真诚的,他保持了自己本真的想法与生存方式。

在《冷漠的人》中塑造的米凯莱、卡尔拉两兄妹,他们都无法和社会正常的交流,不是因为外界的荒诞强加给他们的痛苦,而是因为他们内心中有无法摆脱的矛盾和迷茫,尽管在内心深处有一些薄弱的反抗意识,但终究会被冷漠所代替。米凯莱在得知莱奥要私吞他家的别墅后想要和莱奥进行谈判,但当莱奥挥手拒绝时,他心里琢磨道:“任何人都会这么做……马上就谈,争论一番,或者破口大骂”,⑩但是他的怒火瞬间就被虚荣和冷漠剿灭了,和莱奥一道开始吃饭;在他以为莱奥侮辱了他,向莱奥投来烟灰缸后,却又在母亲的要求下恭敬地给他道歉,并声称自己对这一切是那么的冷漠;在明知丽莎是为了肉欲和他来往时,他还是隐藏着内心的厌恶,虚伪的和丽莎交往着;枪杀莱奥未遂,又开始和他一起做投机生意,并受聘在莱奥的公司做小职员,一直生活在谎言和自欺中的米凯莱,内心没有任何的追求。年轻貌美的卡尔拉,深知莱奥是基于母亲的金钱才甘愿做母亲的情夫,他非常讨厌莱奥,但是她为了能及早的离开庸俗不堪、令人窒息的家庭还是甘愿委身于他。尽管她只有二十四岁,但她的感情已经麻木了,她知道莱奥跟丽莎旧情未断,跟母亲长期姘居,眼下又设法霸占她家的财产,但她认为这和她似乎并没有一点关系,只要能过上新生活,彻底毁掉自己也无所谓。小说结尾处时,她照常化妆打扮整齐后,去参加假面舞会,好像一切未曾发生过一样,在卡尔拉看来,生活中的一切都已经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她生活的态度就是无所谓,就像站在社会之外没有思想、灵魂的假面人。

米凯莱和卡尔拉生活在“在别人面前不能老是讲心里话”⑾的资产阶级社会里,他们适应社会的唯一方法就是保持无所谓、冷漠的态度,没有思想、没有灵魂。彼此带上面具,丑恶的生活让他们一直周转在“常人”的世界里,遵守着罪恶的社会规则,丧失了向我的自由性,以至于丢掉了本真,坠入了虚无。

3 反抗现实的独特方式:死亡与顺从

“反抗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消极的,因为他什么也没有创造。但从根本上说反抗是积极的,因为它揭示了人身上一直需要加以捍卫的东西”⑿。反抗者既是一个敢于说“不”的人,也是一个能说“是”的人,他敢于否定的同时也敢于证实自己的内心。小说《局外人》的第二部分主要描述默尔索的被捕、被审讯,在整个案件的预审、开庭、起诉、审讯、辩护到宣判的全过程中,默尔索这个当事人都始终处于一种被取代、被排除在外的局外人的地位,并且判处死刑的关键是他对于母亲的冷漠,而并非他杀人,按理说,默尔索完全可以用这种不公正为自己辩护,但是他却选择了沉默,并且当律师在为他辩护的同时,他却只想快点结束,回到监狱去睡大觉,他丝毫不关心审判的结果对自己造成的影响,他的沉默其实是对荒诞律法的一种无声反抗。当神父要为他做忏悔时,他呐喊出了心中的不快:“我不信上帝”。⒀在默尔索的世界里,他真诚、敢于对荒诞的现实说“不”,他的冷漠、无所谓是对荒诞社会现实的反抗和对峙,他的死更是一种新生的象征,他是用死亡对自己的内心说“是”。相对于默尔索来说,米凯莱与卡尔拉的反抗其实是一种顺从的代名词。米凯莱厌恶母亲与情夫莱奥厮混在一起,但是他却不做任何的反映,相应的在莱奥对他稍加夸赞的时候,还会露出虚荣的笑,他每天声称自己冷漠,在内心里反抗这种冷漠,但是依然还是被无动于衷所代替,他厌烦丽莎,却与丽莎不断地交往着。卡尔拉厌恶莱奥,但却为了反抗自己庸俗的家庭而顺从莱奥。米凯莱与卡尔拉这对“冷漠的人”他们在反抗着自己所厌恶的同时有坠入了罪恶的深渊,他们的反抗是对自己冷漠和社会现实的顺从与屈服,也影射着对资产阶级弊端的控诉。

4 结语

《局外人》和《冷漠的人》都为我们塑造了独具特色的主人翁,默尔索、米凯莱和卡尔拉他们对待自我、他者的态度是“冷漠的”,他们被荒诞、丑陋的现实社会这块玻璃隔板搁在了“局外人”的世界里,“常人”看到他们的行为,认为他们是有罪的,但实质上他们才是最本真的,对现实具有批判意识的反抗者,加缪和莫拉维亚塑造的“局外人”和“冷漠的人”是值得我们现代人反思的。

注释:

①转引自张容.加缪思想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290.

②[法]阿尔贝·加缪.局外人[M].柳鸣九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1.

③郭宏安.重建阅读空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184.

④[法]阿尔贝·加缪.局外人[M].柳鸣九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42.

⑤[法]阿尔贝·加缪.局外人[M].柳鸣九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33.

⑥[意大利]阿尔贝托·莫拉维亚.冷漠的人[M].袁华清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312.

⑦[法]阿尔贝·加缪.局外人[M].柳鸣九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128.]

⑧[法]阿尔贝·加缪.局外人[M].柳鸣九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128.

⑨[法]阿尔贝·加缪.局外人[M].柳鸣九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40.

⑩[意大利]阿尔贝托·莫拉维亚.冷漠的人[M].袁华清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12.

⑾[意大利]阿尔贝托·莫拉维亚.冷漠的人[M].袁华清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232.

⑿车铭训.现代西方哲学源流[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1988:199.

⒀[法]阿尔贝·加缪.局外人.[M].柳鸣九译.上海:上海译

文出版社,2010:120.

[1][意]阿尔贝·加缪.局外人[M].柳鸣九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2][意]阿尔贝托·莫拉维亚.冷漠的人[M].袁华清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3]张容.加缪思想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8.

[4][德]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王庆节译,上海:三联书店,2000.

[5]郭宏安.重建阅读空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

[6]车铭训.现代西方哲学源流[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1988.

[7]王福和.被“玻璃板”阻隔的荒诞人生——莫尔索形象新释.外国文学研究[J].2003,(3).

责任编辑:周哲良

I106

A

1672-2094(2016)03-0071-04

2016-04-15

苏 珊(1991-),女,河南省三门峡人,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2014级在校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文学。

猜你喜欢
默尔上海译文出版社局外人
一个人的好天气
一个人的好天气
儿童保护没有局外人
The Study on Cultural Conflict and Compatibility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from the Study of “the Joy Luck Club”
琴(外一首)
石头记(外一首)
速战速决经济战
Brief Analysis of the Semantic Deviation in Oliver Twist
局外人
曼胡默尔:曼牌和昊业再度携手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