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话语研究的视角看“中国崛起”在日本

2016-04-13 05:43李小玢
关键词:威胁论中国崛起和平

李小玢

(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美大孔子学院处,北京100088)

从话语研究的视角看“中国崛起”在日本

李小玢

(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美大孔子学院处,北京100088)

自2003年中国正式提出“中国崛起”的概念以来,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在世界范围内关于中国的讨论无处不在,随处可以听到、看到有关中国的话语。而作为我国的邻邦,日本如何看待在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迅速崛起的中国,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话语与国际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可以塑造身份、建构认知、影响对外政策的选择。因此,以日本的“中国崛起”话语为研究对象,通过整理分析,清晰呈现日本对中国认知的发展趋势和特征,为真正改善中国的话语体系,促进中日间的和平发展提供依据。

话语;中国崛起;日本

2003年,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发表的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中,正式提出了“中国崛起”的概念,并代表中国政府阐述了中国崛起的立场,即“中国的崛起,是和平的崛起。”[1]这是中国政府领导人首次用“和平崛起”这一概念来对外公开描述中国的未来形象,首次以“和平崛起”作为自身的角色定位[2]。“中国和平崛起”战略是在中国处于新的发展时期和新的国际格局与环境下提出的,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兼顾内政与外交的根本发展战略,为中国的发展与定位起到指导性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在世界范围内关于中国的讨论无处不在,无论是在外交场合、在国外大学的课堂里,还是在学者的国际研讨会、在媒体的报道中,随处可以听到、看到有关中国的话语。而日本是中国近邻,进入21世纪以来,两国关系在经贸及政治、安全、历史、领土等领域既有友好合作,又有摩擦冲突。在这样的中日关系背景下,日本如何看待一个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在迅速崛起的中国,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一、话语与国际政治

话语是一个包含广泛内容的概念,不同的学科所使用的概念侧重也不同。按照福柯(Michel Foucault)的界定,话语是由一组符号序列构成,被加以陈述,被确定为特定的存在方式[3]。具体而言,话语是人们说出来或写出来的能够完整表达某种思想或意思的文字或语言,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括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也就是说,话语不仅仅涉及内容与表象的符号,还是为系统形成种种话语谈论对象的复杂实践。话语由符号构成,但是话语所做的事远比运用符号指称事物多得多。根据福柯的研究,话语可以看作上述语言与言语结合而成的更丰富和复杂的具体社会形态,是与社会权力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

近年来,话语越来越引起国际关系理论界以及政策研究者的关注。话语对于国际政治而言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可以塑造身份、建构认知、影响对外政策的选择,“话语作为一种表达政治力量的工具,是一种有效的政治符号,而凡是政治符号就都具有象征意义[4]。国际关系研究不能忽视话语的表象作用。对于国家而言,话语的选择不应是随意、客观的,而是需要体现主观性、能动性、目的性和战略性,其他国家对自己使用的语言和自己的语言选择有时会直接影响到国家利益。

二、“中国(和平)崛起”话语在日本的阶段发展

自“中国崛起”提出以来,纵观十余年中日关系的走势,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不同的关系阶段中,日本对“中国崛起”的认知倾向并不相同。

(一)“政冷经热”期日本对“中国崛起”的认知

2003年至2006年期间,中日关系相对较为紧张,常被形容为“政冷经热”期。

从语篇构建层面分析,这一期间日本描述“中国崛起”的文章,大致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在经济领域,将“中国崛起”设置为大背景,围绕中日双边经贸往来的迅猛发展进行了分析,而对于中国崛起本身没有特别多的评论;另一种是在政治军事领域,着重讨论中国究竟能不能做到“和平发展”,同时讨论中国政治军事现状。日方对“中国崛起”还是抱有一定的警惕性,有一部分人并不认可“中国崛起”就是“和平崛起”。

从句式层面分析,本阶段日本在言及“中国崛起”时的句式主要分为两种:在涉及经济贸易等中国经济实力的崛起时,日本媒体和学界通常使用判断语气中的判定语气,表明日本无论是媒体还是学界,都普遍坚信中国的经济实力不可小觑,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与中国积极开展经贸合作有利于日本经济的快速复苏。在涉及到国际关系等话题时,句式则更多使用概言语气,表明日本在政治上对“中国崛起”很难有断言性的判断,多数日本人对中国国力的迅速提高持怀疑甚至敌视的态度。

在词汇选择上,本阶段日本描述“中国崛起”,在词汇选择上呈现如下特点:第一,在安全保障领域内对“中国崛起”持警戒态度,常选择“直面”“应对”等动词表达日本对“中国崛起”的反应,并经常使用“引人注目”“有潜力的”“挑战的”等词形容中国的飞速发展;第二,在经济领域对“中国崛起”持肯定态度,通常会使用“台头”(中文:崛起、兴起)和“勃兴”(中文:崛起,勃兴)两个词形容中国的迅速崛起。可见,虽然日本在传统的安全保障方面对中国有很强的戒心,但对于中国在经济领域获得的巨大成就还是较为认可的。

(二)“政热经热”期日本对“中国崛起”的认知

2006年安倍首相访华开始到2010年中日撞船事件期间,中日关系相对其他阶段呈现出“政热经热”的特点。由于两国关系发展良好,日方对“中国崛起”的认知发生了一定的方向性改变。

从语篇层面分析,这一时期日本开始深入理性地思考“中国崛起”给自己带来的机遇和影响。一方面,无论是国家首脑、学术界还是媒体,对“中国崛起”的积极评价和正面论述都有所增加;另一方面,日本经常将中国与同为新兴国家的印度一起论述,或直接将中国与印度置于“金砖国家”中进行比较。

本阶段日本在句式的运用上呈现两个特征:一是学界与媒体更多地使用发话/传递型语气,尤其是其中的疑问语气,这表达了日本各界对“中国崛起”的疑问和关注,也表达了日方对中国能在军事等方面增加透明性等愿望;二是政界多采取断言型与发话/传递型语气相结合的句式。这样的句式搭配,既肯定了“中国崛起”带来的市场,又进一步表达了合作的意愿。

在词汇选择上,这一阶段日本对“中国崛起”的概念更加深化、细化,更多地选择微观层面的词汇作为主语,如中国制造的崛起、中国车崛起等,体现了日本对中国一部分行业所取得成就的认可。在形容词的选择上,尤其是形容中国经济实力时,常用“大”和“新”这类词汇,在动词选择上多使用“应对”“正视”等中性词,反映出这一阶段日本对“中国崛起”的心态比较平和,对中国的看法也在逐渐向良好方向转变。

(三)“政冷经冷”期日本对“中国崛起”的认知

2010年中日撞船事件至今,中日关系由于钓鱼岛问题等各方面的摩擦一步步走向对立,中日关系进入“严冬期”,又称“政冷经冷”期。在此期间,“中国威胁论”再次压倒“和平崛起”的说法,成为这一阶段对中国的普遍评价。

分析这一阶段的语篇构建,可以发现日本对“中国崛起”的负面评论开始增多,语篇中经常涉及美国、朝鲜等国家,可以看出在中国崛起问题上,日本开始再一次重视美国的态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将朝鲜半岛的不稳定归结于中国的迅速发展。

从句式选择的角度分析,在这一阶段断然型语气相对增加,发话/传递型语气相对减少。前两个阶段日本产生的对“中国崛起”的新鲜感在最近几年逐渐分化成为乐观和悲观两种情绪。在这样的情绪的感染下,为充分表达个人观点,断定的语气既用在积极的断定上,又用在消极的断定上,这些或乐观或悲观的断然型语气体现出当时日本对“中国崛起”的认知的不稳定性和不可预测性。

在词汇选择上,这一阶段无论是官方、学术界还是媒体,在选择形容“中国崛起”的词汇时,不再使用中性词汇,而是使用一些带有一定情绪的词汇,在提及“中国崛起”时多使用“警戒”“牵制”等带有消极色彩的动词,同时,使用“威胁”形容中国近年来的高速发展。

统观三个阶段,不难发现在“中国崛起”提出的十余年中,日本对“中国崛起”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从总的趋势看,呈现出两大特征:一是对“中国崛起”认知的波动性。除了不同阶段日本对“中国崛起”的句式选择和词汇选择有很大不同外,波动性还主要体现在不同阶段以“中国崛起”为主题的语篇中出现的要素呈现很大不同,并且对“中国崛起”模式的成果时而肯定,时而否定。二是以“中国威胁论”为主的对华认知。虽然日本针对“中国崛起”的认知具有很大波动性,但从整体来看,日本对华话语构建始终以“中国威胁论”为主,并且日本左右翼对于“中国威胁论”的表现也各不相同。其中,日本右翼媒体始终坚持着对“中国的崛起对世界、对亚洲、对日本是巨大的威胁”这一论调的宣传,左翼媒体则没有彻底否定“中国崛起”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崛起”抱有一定的疑问和期待。

三、应对日本“中国(和平)崛起”相关言论的策略

自1990年8月村井友秀在日本《诸君》月刊上发表题为《论中国这个潜在的威胁》的文章以来,国际社会上掀起了数轮“中国威胁论”的高潮。由于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国国民普遍抱有一种“身正不怕影子斜”的思想,认为只要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崛起的政策,总有一天会感动国际社会,相应的错误舆论也会自动消失。因此,没能在当时形成有效的舆论反击。然而时至今日,面对如日本这样对我国和平发展战略仍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的国家,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有效策略进行反击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今后中国在应对日方各类对华认知时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以“和平崛起”为重点进行对外宣传,占领舆论先机。宣传为什么中国的崛起一定是“和平的崛起”尤为重要。中国的和平崛起并不是中国所制造的“舆论烟幕弹”,而是历史的必由之路。中国当前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而经济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其次,着重宣传中国优秀的文化,加强国家软实力建设。比如,可以通过孔子学院等民间外交机构,着重宣传中国优秀的思想文化,特别是与中国“和平崛起”理念相契合的中国传统思想,如孔子“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等,将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的国家形象深深地植入日本民众的心中,那么“中国威胁论”就会失去其传播的土壤。

最后,广泛宣传“中国机会论”以反驳“中国威胁论”。当前日本经济陷入持续低迷、长期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中日经贸关系相互依存结构已发生改变的时刻,如果能通过公众媒体、学界交流等渠道对中国广大市场给日本带来的贸易、投资的新机会进行正面宣传,让日本民众乃至权力部门对中国崛起给日本带来的实际利益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将有助于化“中国威胁论”为“中国机会论”。

[1]吕鸿,任毓骏,王如君.共同谱写中美关系新篇章[N].人民日报,2003-12-11(1).

[2]朱奕冰,杨丹志.国内外关于中国“崛起”与“和平崛起”研究综述[J].甘肃理论学刊,2004(4):14-17.

[3]米歇尔·福柯.知识考古学[M].伦敦:劳特里奇出版社,2002:121.

[4]胡国胜.政治符号:概念、特征与功能[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2):71-76.

A Study of“China's Rise”in Jap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scourse Analysis

Li Xiaobin
(Confucius Institute Headquarters of Hanban,Beijing100088)

Since the concept of“China's rise”was formally proposed in 2003,the growth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has attracted a great deal of discussion globally.China's close neighbor,Japan's attitude toward the rapid growth of China in military,economics and other related fields has become a noteworthy topic.Discourse is highly related to international politics for its capability of shaping identity,constructing cognition and affecting the tendency of foreign policy.Thus,“China's rise”discourse in Japan as our subject.This article manages to demonstrate a clear description of the trends and features of discourse was chosen in Japan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to improve the discourse system of contemporary China,and contribute to the sustaining peac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discourse;China's Rise;Japan

H 030

A

1674-5450(2016)03-0075-03

2016-02-01

李小玢,女,山东济南人,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助理研究员,中国外交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学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詹丽责任校对:李菁】

猜你喜欢
威胁论中国崛起和平
西方学者有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污名化论调、危害及其正确应对
中国崛起在全球舞台上
中国崛起在全球舞台上
GAME OF DRONES
新一轮“中国威胁论”话语的形成、特点和反制
中国黑客的现状、评估与治理
博弈·和平
期盼和平
周边是中国崛起的战略
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