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壮语广播电视节目如何创新创优

2016-04-13 10:21黄利莉
视听 2016年1期
关键词:壮语壮乡壮族

□黄利莉



浅谈壮语广播电视节目如何创新创优

□黄利莉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中壮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一员。壮族与各兄弟民族,尤其是华南地区的各兄弟民族,在历史长河里形成了唇齿相依的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为祖国南疆的繁荣发展而努力。壮族的语言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里,如何利用新科技、新平台,更好地对壮语节目进行创新创优,发扬壮族语言文化,促进广西以至全国各兄弟民族团结互信,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课题。

一、壮语广播电视节目的重要意义

广西电视台利用自身优势,目前已经创作出不少创新创优的壮语作品,经过多年发展,广西电视台壮语节目制作团队已经培养了一定的新闻敏感度和管理能力,经常策划一些壮族文化报道专题,如壮族民俗节假日系列报道和各个壮族学术专题等,积累了丰富的壮族语言节目制播经验。发展到今天,广西电视台可算是国内目前最大的壮族文化播出平台。为各地民族团结、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及靖西、武鸣、东兰、田阳等地方电视台也开播了壮语相关的新闻栏目或者自办栏目,其中不乏一些创新性强、贴近民众、受到群众热烈欢迎的节目。可见,播出壮语广播电视节目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

(一)增强民族自信,巩固民族团结

在电视上、广播里能听到自己熟悉的民族语言,看到自己本民族的文化通过不同的媒介得以传播,对壮族人民来说是民族文化得到的最大的肯定。当壮族的各种历史、民俗等文化得到广泛的传播与认识,其他民族对壮族会有更多的了解与包容,壮族人民也会以更自信更热情的姿态与各民族的兄弟姐妹们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努力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广播电视媒体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各种壮民族优秀的文化通过有声、有画面的图像得以传播,让更多的壮族年轻人、青少年更了解自己的民族。对于例如壮语、山歌及一些亟需保护和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播电视节目无疑是最直观、最广泛、最有效的传承方式。

壮族自古以来就有着她独有的精神气质:守土务实重农轻商,细心内向顽强坚韧,勤劳俭朴吃苦耐劳,自给自足有所创新,诚信尽责向心力强,扶危济困扬善互帮,重视生命以克时艰,包容吸纳和谐共建。这种性格对整个民族的发展,长期起到制约和引导作用。(出自梁庭望《中国壮族》)壮民族语言广播电视节目利用其特有的导向性通过对壮族的民族精神去糟取精,让优秀的民族精神气质得以弘扬。

二、现阶段壮族语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情况

广西电视台目前的壮语新闻类节目有《壮语新闻》,经一再调整,现为周一至周四早上6:00在广西卫视播出,时长10分钟。即使播出时间段不是很好,但《壮语新闻》节目也累积了一定的收视群体,据调查显示,该节目一直都有0.02%左右的收视。早前在广西资讯频道还有一档《壮语报道》节目,时长20分钟。这两档节目集快讯、民生、民俗为一体,全方位展示壮乡独特魅力。而《壮语报道》还包含了《壮乡风情》《教你学壮语》版块。观众普遍认为,该版块比较新颖,增添了趣味性、互动性较强,有趣、生动。但由于各种原因,该节目已经停播。

由广西电视台创作制播的壮语作品,还包括《壮语900句》蓝本拍摄制作,电视剧《西游记》《射雕英雄传》,动画片《大战人熊婆》壮语译制片等等。这些作品都是经过壮语界比较权威的专家学者翻译审核,由标准壮语播音员或相关专业的老师为其配音,经过严格地层层把关才得以播出。节目一经播出获得了壮族人民极高的关注和很好的社会效应。广西人民广播电台也播出《壮语新闻联播》,用广播的形式传播壮族文化。僚人家园、优酷等网站上,也能见到群众自发制作的壮语歌曲、壮语小MV,如壮乡小阿信的壮语歌曲就得到了很好地传唱。

2013年,自治区民语委利用自治区民委民族团结发展基金50万元,重点支持了靖西、武鸣、东兰、田阳4县及广西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中心开展民族语广播影视节目译制播放工作。

(一)靖西《五色糯》壮语栏目将壮族民间故事、壮话电影、壮乡戏曲、壮族民歌以及当地好人好事、才艺展示搬上荧屏,每天播出3个小时(包括重播),深得当地群众欢迎和参与,获得了极好的“品牌效应”。

(二)武鸣县广播电视台播出《壮乡新闻》和《教你学壮语》节目,其中的《壮乡新闻·政策解读》专栏,从群众关注的政策法规入手,使用通俗易懂的壮语讲解宣传。《壮乡风情》栏目每周一期,时长10分钟。节目通过现场采访、访谈、历史文物和图片展示等方式,追溯壮民族发展脉络,对壮族群众的礼仪、婚嫁、宗教、节日等涉及壮乡人民的衣食住行、历史文化、景区风俗进一步挖掘,展现壮族民风民俗,表现壮族文化在民族团结和民族经济发展中的独特影响力,展望壮文化和壮民族发展的前景。

(三)东兰县《东兰壮语新闻》节目,节目内容努力关注社会、对准基层、贴近群众,同时,推出讲壮语故事、壮语快板新栏目,内容涉及人们关注、具有趣味性的全县中心工作、东兰的历史、人文地理等,把壮语电视栏目打造成为全县各界人士喜看乐看的精品栏目。

(四)田阳县广播电视台2006年就已开播《田阳壮语新闻》,为广大壮族群众提供资讯服务,收视率很高,至今仍在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地处该县大石山区的巴别乡,特别注重开展壮语广播宣传工作。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播以来,每逢街圩日该乡广播站都使用壮汉双语广播宣传,努力把党的声音传给全乡干部群众,以实际行动打造“永不落幕的乡村双语广播站”,显示了壮语广播在壮族群众中的强大生命力。

综上所述,目前广西省级的壮语广播电视节目的数量并不是很多,形式也比较单一,都是以新闻类节目为主,电视剧动画片作品的产出率确实不高,壮语广播电视节目的存亡兴衰和政府的扶持与民众的关注程度有着紧密的联系。地方电视台在节目上作出了很多很好的创新,还因此带来了很好的收益。

三、创新创优的思考

(一)如何创新

1.寻求中央、地区政府、电视媒体相关部门的支持。马克思曾用“耳目喉舌”来表述报纸的功能和作用,他认为报纸是人民的喉舌。而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作为当代的三大主流媒体,担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职责。新闻事业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坚守阵地,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壮语新闻》和其他壮语类节目同样如此,壮语类节目要做大做强,也必须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牵头,让壮语节目从数量到质量有一个根本性的突破和发展。

2.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形成专门的壮语节目制作团队。从技术层面上看,壮语节目的制作流程和汉语节目并无太大区别。但是从现状上看,壮语节目制作人员基本没有壮语基础,或者是只有少数人具有壮语知识和语言能力,这就造成了在制作节目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思想不统一,表达有误区等林林总总的小问题。所以从目前来看,壮语节目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好的节目离不开好的团队,目前,壮语类节目的制作存在人才匮乏等硬伤,只有更多的具有壮语能力的采编人员加入,壮语节目才能真正地做强。

3.节目内容选取上,融入更多壮族元素。目前,壮语节目除了制作人员稀缺,还存在题材少的问题。壮族是我国第一大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广泛,各种民俗各有特色。着眼现状,首要任务就是要保存和发展壮族文化,要把壮族元素如山歌、民俗、壮锦、歌圩、各地民俗节庆等文化形成产业。哪怕是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仍然很难发现壮文化完整的影像历史资料,这对于壮语节目制作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为了推动壮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壮语节目可以在这方向先夯实节目题材,让少数民族元素得以存留和推广,为壮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4.节目形式的多样化,比如壮语娱乐栏目的创办、壮语电视剧的制作、用壮语讲本土乡的故事、介绍壮族民俗节日、宣传科普知识等。在当下汉语优秀作品层出不穷的今天,把汉语节目壮化包装,很容易达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壮化的节目在壮族人群中具有很好的人气,接地气的节目具有很强的共鸣。壮化汉语节目具有很大的潜力,在壮语节目制作人员不多的情况下,制作壮化节目为汉族和壮族的民族团结有着无可估量的作用。

5.利用新媒体科技,让年轻人也能关注壮语节目。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下,如何让更多的年轻人说壮语用壮语成为了一个实际的难题。在壮语节目的传播过程中,不仅仅是要推广壮语,还要发展壮语,发现壮语的可塑性,发展壮语的特性,而不是一味地直翻汉语。如今的新媒体得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的青睐,壮语要发展必须要打破传统媒体的限制,从新媒体上多下功夫,通过推广学壮语版块、壮语小品、壮语音乐、小情景剧等,让年轻人也能关注壮语节目。

6.在几个壮民族集中地区设立壮语节目通联站。省级广播电视台要多和地方台沟通学习交流,更及时更贴近壮族群众去获取新闻节目素材,才能赢得这些地区观众的关注。

(二)如何创优

1.建立健全壮语专业人才体系,有专门的翻译部门对播出的栏目进行专业性把关。据观众反馈,我们节目有一些说法或者词语“听不懂”。我们两位主持人遇到一些新词拿不准,或者遇到比较陌生难懂的翻译,除了翻字典,找不到比较权威的人或组织可以“讨教”。我相信,地方台的主持人也常常会遇到这种困惑。所以,设立壮语专业的权威组织机构就非常必要。目前在广西,关于壮语水平的考试每两年会组织一次,至今已经举办了两次。民语委可以把获得“高级”水平的壮语人才,吸纳进“专业人才体系”里,也可以组织专家学者,对壮语类栏目作一个专业性把关。

2.定期组织从事壮语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或交流学习。壮语由于其特殊性,懂的人不多,所以,更需要有专家学者对从事壮语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省级电台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形成良好的互学互帮氛围,相互借鉴好的经验,相互赶超,使节目的质量更优秀。

3.加大标准壮语的推广力度,通过动画片等形式影响壮族地区的少年儿童,使其向标准方向靠拢,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作为一个有着1800多万人口的大民族的主要交际工具,壮语仍将长期发挥它的功能,这是可以肯定的。现代壮语分为南北两大方言,而每个方言又分为多个土语区。每一个区的发音都不尽相同。这就造成了能听懂“标准壮语”的人群数量极少。关于南北方言的争论很多,但毕竟“标准”已经设立,所以,标准壮语的推广尤为艰难,但却很重要。从孩子入手,比如广西公共频道2015年6月1日推出的动画片《大战人熊婆》壮语版,不仅把壮族的民间故事告诉孩子,还把标准壮语推到孩子身边。这样的形式是值得借鉴的。

4.由电视台和民语委一同牵头,建立优秀节目奖励机制。多鼓励壮语译制片等高质量的壮语节目的制作播出,多征集民间优秀的壮语节目原创作品,建立奖励机制,从而激发壮族民众一同参与节目的创作,促进优秀作品的产出。

5.未来争取形成壮语节目的一套采编系统,从制作到播出都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使壮语节目从量和质方面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总结

壮语节目本来就比较特殊,但只要创造出关注壮语发展的大环境,就会吸引更多的观众来关注壮语广播电视节目,而壮语广播电视节目自身的创新创优更为重要。特殊加上特别,吸引观众的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广告资金的投入。只有节目得到关注了,好看了,有收入了,壮语节目的制播才能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

(作者单位:广西电视台)

猜你喜欢
壮语壮乡壮族
壮乡好消息
壮乡美
壮语电视新闻制作创新探析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梦飞壮乡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壮语故事会引人入胜
我家在壮乡
云南河口壮语地名的语言文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