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渭南文集》表笺文札记

2016-04-13 11:35朱迎平
关键词:陆游

朱迎平

(上海财经大学 人文学院,上海200433)



读《渭南文集》表笺文札记

朱迎平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0433)

摘要:《渭南文集》中的表笺文包括自撰之文和代拟之作两部分,陆游自己十分珍视,其编排体例十分严谨。其中的到任离职谢表、“逆曦授首”贺表贺笺以及最后三年间的表笺,都与陆游的生平出处和内心世界直接相关。陆游的表笺文撰写讲究得体,总体上表现出简洁精致的特色。

关键词:陆游;渭南文集;表笺文

《渭南文集》五十卷,为陆游幼子陆子遹在其父逝世十年后的嘉定十三年(1220)刊于溧阳学宫,其序文称:

遗文自先太史未病时故已编辑,而名以《渭南》矣。第学者多未之见,今别为五十卷,凡命名及次第之旨,皆出遗意,今不敢紊。乃锓梓溧阳学宫,以广其传。“渭南”者,晚封渭南伯,因自号为陆渭南。尝谓子遹曰:“《剑南》乃诗家事,不可施于文,故别名《渭南》。如《入蜀记》《牡丹谱》、乐府词,本当别行,而异时或至散失,宜用庐陵所刊《欧阳公集》例,附于集后。”此皆子遹尝有疑而请问者,故备著于此[1]。

从这一序文可知,《渭南文集》为陆游亲手编成,命名、次第、体例均其自定,且陆游认为,“诗家事”与“文章事”有别,故诗、文不宜合刊。宋人文集大多为诗、文合编,也有仅存诗,或仅存文的,像陆游这样诗文分编、各自命名的情况极为少见。这反映了作者认为自己的诗、文各有其独立的价值,不应相淆。这是读《渭南文集》之时应该仔细领会的。

《渭南文集》所收文体的排列顺序依次为:表笺、劄子、奏状、启、书、序、碑、记、铭、赞、记事、传、青词、疏文、祝文、劝农文、杂书、跋、墓志铭、墓表、圹记、塔铭、祭文、哀辞、致语,另附《牡丹谱》《入蜀记》和词。这里明显将上行公文列于前,个人著述列于后;而上行公文中,又将直接呈递朝廷称贺陈谢的表笺文置于首位,从中可体会陆游的苦心所在。陆游生前官位不高,在朝廷任职时间更短,他对自己政治生涯中的这点记录还是十分珍视的。这是读《渭南文集》表笺文之时应该仔细领会的。

表笺文是上行公文中的两类。徐师曾《文体明辨》云:“古者献言于君,皆称上书。汉定礼仪,乃有四品,其三曰表,然但用以陈请而已。后世因之,其用寖广。于是有论谏。有请劝,有陈乞,有进献,有推荐,有庆贺,有慰安,有辞解,有陈谢,有讼理,有弹劾,所施既殊,故其词亦异。至论其体,则汉晋多用散文,唐宋多用四六。”又云:“古者君臣同书,至东汉始用笺记,公府奏记,郡将奏笺。……是时太子诸王大臣皆得称笺,后世专以上皇后、太子,于是天子称表,皇后、太子称笺,而其他不得用矣。”[2]这已将表笺文的文体功能和用法说明得十分清楚。

《渭南文集》卷一包括表文20首和笺文7首,卷二为南宫表笺,包括表文13首、笺文6首和疏文6首。两卷总计52首。以文章功用分,则包括贺表17首、谢表13首、请(劝)表4首、贺笺12首、奏疏6首。而卷二所谓“南宫表笺”,是指陆游淳熙十六年(1189)在礼部郎中任上,代丞相所拟写之作。南宫即尚书省,属礼部。《宋史·职官志》:“(礼部郎中)凡庆会若谢,掌撰表文。”[3]因此,卷一为陆游以自己名义所撰之文,而卷二则为代拟之作。相比而言,卷一的研究价值应更大一些。

《渭南文集》中的文章,有一些在文中注明撰写日期,这在序记文、题跋文中尤为常见,但大部分文章未标明作年,须结合文章内容和写作背景仔细考辨。系统进行过陆游诗文编年工作的是欧小牧先生,其《陆游年谱》(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以下简称《欧谱》)后附《陆放翁先生著作系年》,对陆游的大部分诗文作品予以编年分列,也有未能考定作年的,当然编年中也有疏误之处。

表笺文两卷52篇文章,均未标明作年,但卷二“南宫表笺”均作于淳熙十六年礼部郎中任上,这应该是没有疑义的。卷一的27篇文章,《欧谱》的编年大多可以信从,但也有可以商榷之处。

《会庆节贺表》题下有两篇,《欧谱》均系于淳熙十四年(1187)。其实两篇作于不同年份。“会庆节”为宋孝宗圣节(生日)。《宋史·礼志十五》:“孝宗以十月二十二日为会庆节。”两篇均为庆贺会庆节上呈宋孝宗的表文。但前篇当作于淳熙六年(1179)十月,时陆游从提举福建路常平茶事任上奉召离任。表中称“臣迹滞遐陬,心驰魏阙”[4],可证。福建地处海边,故称“遐陬”即边远之地。同卷《贺明堂表》称“官縻遐徼”[5],《谢明堂赦表》称“远在遐陬”[6],均作于该年。后篇则作于淳熙十四年十月,时陆游在知严州任上。表中称“蓬转逾二十年之久”“兹膺郡寄,复在王畿”“臣猥以分符,莫遑造阙”数语[7],均可为证。陆游于孝宗隆兴元年(1163)通判镇江府离京,至此时已24年,才重得知严州之任,而严州毗邻临安,故称王畿。

《光宗册宝贺表》和《光宗册宝贺太皇太后笺》应是同时之作,其背景均是“光宗册宝”。《欧谱》系于庆元六年,有误。考《宋史》卷三七载,光宗卒于庆元六年八月,十一月上谥号为宪仁圣哲慈孝皇帝,庙号光宗。又卷三八:“(嘉泰三年)十一月壬申,上光宗册、宝于太庙。”[8]册宝,指册书和宝玺。宋代为皇帝或太后等上尊号,常奉上册宝,册为条玉,以金填字,以红线相连,可卷舒;宝为印章。因此,庆元六年(1200)为上谥号、庙号之时,而册宝在嘉泰三年(1203)十一月,故上述二文应作于嘉泰三年十一月。

《皇帝御正殿贺表》《皇帝御正殿贺皇后笺》和《皇帝御正殿贺皇太子笺》一组文章,《欧谱》系于致仕后,未有明确时间。“正殿”指皇宫中位置居中的主殿。南宋皇宫之正殿为大庆殿,又名崇政殿,为举行大典、大朝会的处所。《皇帝御正殿贺皇后笺》和《皇帝御正殿贺皇太子笺》二文中,分别有“宜中壸之介万寿”“宝殇奉万寿之祝”等语[9],说明此次皇帝驾临正殿,应为举行庆贺生日的大典。皇太子赵询立于开禧三年(1207)十一月,则表文当作于其后。考宁宗生于乾道四年(1168)十月十九日,嘉定元年(1208)恰是其四十岁生日,故上述三文当作于嘉定元年十月。

《皇太子受册贺表》《皇太子受册贺皇后笺》和《贺皇太子受册笺》一组文章,《欧谱》同样系于致仕后,未有明确时间。此处“皇太子”指宁宗所立太子赵询,《宋史》卷三八:“(开禧三年十一月)丁亥,诏立皇子荣王曮为皇太子,更名懤。”又卷三九:“(嘉定二年八月)甲戌,册皇太子。丁丑,皇太子谒于太庙。戊寅,诏皇太子更名询。”[10]皇太子受册在嘉定二年(1209)八月,因此陆游的这组贺表、贺笺当作于此时,而距其去世仅四月,文中所谓“颓龄耄矣”“垂及九龄”之语也可作为佐证[11]。

《谢赐历日表》题下有两篇,《欧谱》均系于淳熙十四年(1187)。其实两篇作于不同年份。“历日”即历书,今称日历。颁历授时,是古代国家要政,朝廷盛典。皇帝往往于年前颁布下年新历,作为次年举国行事的时间依据。群臣接到新历后多有谢表。前篇文中有“闰月定时而成岁,适当班历之辰”两句[12],考淳熙十四年并无闰月,而上年则有闰七月,故前篇当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闰七月,时陆游已到知严州任上。后篇则作于淳熙十四年,文中称“地近清都”“偶叨牧养,获与布宣”[13],可证。

有学者认为“由于编纂的时间比较仓促,渭南文集中难免有所疏误”,“体例有不严谨处”的例证即是卷一表笺文[14]。但经逐篇考定后,笔者发现卷一的27篇文章编排体例十分严谨,并无“疏误”。表文以题材分类,《天申节贺表》以下七首为一组(圣节贺表又以高宗、孝宗、光宗为序),《贺明堂表》以下五首为一组,《福建到任谢表》以下七首为一组,《逆曦授首称贺表》一首为一组;笺文《光宗册宝贺太皇太后笺》以下五首为一组,《逆曦授首贺太皇太后笺》以下二首为一组。每组内严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绝无紊乱之例,可见陆游亲自编定的文集体例是严谨的,对表笺类上行公文的态度尤为恭敬,今人不作详考,轻易地判定“仓促”“不严谨”是不妥当的。

在文学史研究者的眼里,表笺属于应用性公文,尤其是称贺陈谢的表笺文,更是歌功颂德、感恩戴德的官样文章,内容上既不足取,艺术上也属陈词滥调。这种看法有其道理,但过于绝对和片面。与今天文学研究者的观念不同,对于古代作家来说,这类应用性公文,被看作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并直接关系到自己的进退出处,直至身家性命,因而撰写态度严肃恭谨,使用文辞字斟句酌,绝不敢懈怠和敷衍。尤其是有定评的大作家,其“官样文字”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以陆游的表笺文为例,从思想内容着眼,其值得注意的地方至少有三方面:

一是到任、离职谢表,包括《福建到任谢表》《江西到任谢表》《严州到任谢表》《除宝谟阁待制谢表》《转太中大夫谢表》《谢致仕表》和《落职谢表》共七首。这些表文与作者的生平出处直接相关。

陆游仕途坎坷,半生飘零,成就了“放翁”的诗名,但抗金报国无门,他淳熙五年由蜀地奉召东归时,已是54岁。《福建到任谢表》称:“侵寻半世,转徙两川,三为别乘之行,再忝专城之寄。五十之年已过,非复壮心;八千之路来归,恍如昨梦。”[15]将蜀中八年的奔波生涯和内心世界,浓缩在短短几联对句中,无限感慨,无比辛酸。在长期归隐故里之后,78岁的陆游获得了复出修史的机会。“昨被出纶之命,起参载笔之游,强眊昏废忘之余,均笔削讨论之责。食常忘事,但忧尸素之当诛;成本因人,乃以汗青而受宠。”[16],寥寥数语,记录了这位耄耋老人奇迹般的经历和思想。然而残酷的政治斗争并未放过这位垂垂老者,随着开禧北伐的失败和韩侂胄的被诛,抗战派的力量受到了沉重打击,终身力主抗金的陆游也受到株连,于嘉定元年初被劾落宝谟阁待制。《落职谢表》中表达了陆游此时惶恐不安之内心:“命之多艰,动辄为累,强起仅余于数月,退归又阅于六年。齿豁头童,心剿形瘵。叫阍请命,蒙恩久许其乞骸;饰巾待终,视世已同于逆旅。敢谓宽平之邦宪,尚令澌尽于里居……虽名薄责,益示殊私。臣敢不祗诵训词,痛惩宿负。尸居余气,永无再瞻轩陛之期;老生常谈,莫叙仰戴丘山之意。”[17]总之,这组谢表中诚然少不了感恩戴德、尽忠报国的表态,但细读表文,不少地方确还是陆游在特定背景下真情实感的流露,它们应是考察陆游生平和心路历程的重要第一手资料。

陆游这组谢表的另一特色,是每每提及自己的家世出身。如《福建到任谢表》:“臣幺然薄命,起自穷阎,偶以元祐之党家,获与绍兴之朝士。”[18]《除宝谟阁待制谢表》:“臣材非异禀,家本至寒。《苍》《雅》遗书,守先臣之孤学;《庄》《骚》奇作,诵诸老之旧闻。”[19]《转太中大夫谢表》:“臣身出穷阎,家承孤学。”[20]《谢致仕表》:“臣家本穷阎,世承孤学。”[21]《落职谢表》:“臣本出故家,初无他技,每自求于远宦,岂有意于虚名?”[17]1979联系到《渭南文集》中还有陆游为陆氏族人撰写的多首墓表、墓志、题跋等,并另撰有《家世旧闻》百余则,专记家族轶闻,可见陆游有强烈的“家世情结”,因而每有机会,都会提及此点。“元祐党家”“先臣孤学”,凸显出陆氏自北宋陆轸以来的政治、学术和文学传统,这是陆游引以为自豪的立身根基,也是陆游高尚的人格风范形成的重要渊源,值得在陆游研究中引起进一步关注。

二是“逆曦授首”的贺表贺笺,包括《逆曦授首称贺表》《逆曦授首贺太皇太后笺》和《逆曦授首和皇后笺》三首。抗金复国是陆游毕生坚守、至死不渝的信念,即使至耄耋之年,仍念念不忘。早在蜀中,他就不满于吴璘之子吴挺“代掌兵,颇骄恣”,“就令有功,愈不可驾驭”,可惜意见未被重视[22]。吴氏三代拥兵镇蜀,野心渐萌,陆游早有察觉,及至吴曦在开禧北伐的关键时刻公然叛国投敌,僭位蜀王,正验证了陆游当年的预言。因此,当开禧三年(1207)宋将“共诛吴曦,传首诣行在,献于庙社,枭三日,四川平”[8]744的消息传来,年届八三却仍时刻关注着北伐动向的陆游欣喜万分,向宁宗、太皇太后(孝宗谢皇后)、皇后(宁宗杨皇后)同时发出了贺表贺笺。贺表中称颂宁宗“览图籍而动容,每念两京之未复;奉庙祧而霣涕,不忘九世之深仇”[23]1979,实际也公开重申了自己抗金复国的信念。表中称逆曦“蠢兹雏卵之微,自投鼎镬之地。人情共愤,天讨遂加。菹醢以赐诸侯,虽特宽于汉法;头颅之行万里,已大震于戎心。遥知群丑宵遁之余,无复并塞秋防之警。”[23]1979表达了对叛贼的无比义愤和对其授首的无比欢欣。

三是最后三年间的表笺。统计卷一中陆游所撰表笺文,作于淳熙年间的共十一首,嘉泰年间复出前后的共六首,而从开禧三年至嘉定二年陆游生命的最后三年中所撰的达十首。这十首表笺文中,三首是为“逆曦授首”而作,一首为《落职谢表》,三首为“皇帝御正殿”而作,三首为“皇太子受册”而作,末三首更作于嘉定二年八月,此时距陆游逝世仅四月。所上十首表笺文的对象,宁宗四首,皇后(宁宗杨皇后)三首,太皇太后(孝宗谢皇后)一首,皇太子三首。这一组数据颇值得深思:如果说,陆游淳熙、嘉泰年间撰写表笺是因为职务在身,那么,再次退休后的陆游为何要如此频繁地奏上表笺呢?如果说,称贺“逆曦授首”是表达由衷的欢欣,那么,遭受“落职”处分的陆游为何直至去世前夕还要反复表达“区区犬马之心”(《贺皇太子受册笺》)呢?陆游生命中的最后三年,虽然仍住在平静的镜湖边,但激荡的时代风云同样冲击着这位垂暮老人的精神世界。他终身坚守的信念没有动摇,但对现实的担忧似乎愈加强烈,以致用不断的、多方向的奏上表笺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今人所撰的陆游传记,大多从《剑南诗稿》中寻绎陆游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渭南文集》中的相关材料关注得不够。作为诗人的陆游是感性的,是理想化的,但作为现实中的承担多重人生角色的陆游或许更为理性,更为实际,而这一面或许更多地表现在他的文章中。因此,用“文集中的陆游”来补充“诗稿中的陆游”,是否能使陆游的内心世界多层次、多侧面地得到呈现?陆游最后三年间的表笺文及相关文章,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的解读和探讨。

表笺文至唐宋,基本上全用四六,成为四六文的重要文体。孙梅《四六丛话》卷十《序表》阐述表文写作的态度和要求称:

夫人臣沥悃闻天,积诚寤主。进伏蒲以敷奏,退削稿以陈词。质而无华,不免周勃之木强;文而失实,是犹舍人之俳词。诚荣辱之枢机,从违所倚伏,封囊搢笏,罔勿兢兢。必且熟精经子,导礼教之深源;流览史书,究古今之大体。《鹿鸣》、《天保》,一唱而叩心;石室《金縢》,三复而流涕。忠孝之情,郁于中而发作于外;诗书之气,相其质而旁达其华。自然匡、刘经术,左右逢源;扬、马才情,驰驱合范。由是屏营斋沐,仰干咫尺之颜;濡染淋漓,备用三千之牍。使温恭之美,著于黼裳;笃棐之忱,形诸简墨。以之陈谢,则句随寸草偕春;以之请乞,则字与倾葵共转;以之荐达,则“好贤如缁衣”,不啻口出;以之进奉,则宫廷绘无逸,曲牖渊衷。义等格心,功同造膝矣[24]。

表文写作至宋代甚至成为一种专业,宋代科举考试中设立“词科”,专门选拔为朝廷撰写各类公文的人才,词科考试规定的十二种文体中,“表”居其一。王应麟所撰专门指导词科考试的著作《辞学指南》卷三列举了各类表文的体式、范文,并称:“大抵表文以简洁精致为先,用事不要深僻,造语不可尖新,铺叙不要繁冗。此表之大纲也。”[25]可见表文撰写在当时的专业化程度。

陆游未曾考过词科,他任职朝廷的时间也不长,因而所撰表笺文并不算多,但《四六丛话》卷三十三仍将他列入“宋四六诸家”的行列,说明他的这类四六作品还是能自成一家(陆游所撰启文达七卷115首,也是其四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还有一些其他体裁的四六文)。

表笺文是上奏皇帝、皇后、太子等的上行文书,第一要义是得体。首先要区分对象:同一人物,当皇帝和当太上皇时有所不同;同一事件,上奏皇帝和皇后时也有所不同。这些在陆游的文章中都有体现,典型的如淳熙十六年立光宗李皇后时代丞相所拟的五首贺表贺笺,其对象分别为寿皇(孝宗)、皇帝(光宗)、皇太后(高宗吴皇后)、寿成皇后(孝宗谢皇后)和皇后(光宗李皇后)。这是最高统治集团内部权力的一次大调整。由于光宗的即位乃孝宗禅让,李氏为皇后也是孝宗所诏立,因此《贺寿皇表》称诵其“茂建壸则,所以垂万世之典常;大明人伦,所以移四方之风俗”[26],而《贺皇帝表》则强调“兹正中宫之位号,实出寿皇之训谟”,“故当天临之初,务先坤载之厚”[27];《贺皇太后笺》渲染所谓“唐虞盛际,乃出一家父子之亲;任姒徽音,仍见三朝妇姑之法”[28](父子,喻孝宗、光宗;三朝妇姑,喻高宗、孝宗、光宗三朝皇后),《贺寿成皇后笺》则称道其“妇功饬备,母道含洪,躬老氏之俭慈,享周家之福禄”[29],而《贺皇后笺》则强调“寿皇所以亲发于德音,圣主所以深资于内助,副笄奉三殿之养,大练受六宫之朝”[30]。细读这五首表笺,在一派称贺颂德声中,可以隐隐窥见这次权力交替中的各方关系。陆游代拟的这组文章,对象错综复杂,但他处理得各有侧重,使其各得其所,极为得体,可谓大手笔。“得体”的关键还在于措辞。如前引《落职谢表》,在垂暮之年还要遭受牵连被落职,落职了还要谢恩,这确实令人不平,难以落笔。陆游的表文在强调自己“齿豁头童,心剿形瘵”、晚景凄凉、内心惶恐的同时,却并无认罪乞求之词,末尾“尸居余气,永无再瞻轩陛之期;老生常谈,莫叙仰戴丘山之意”一联[17]1979,包含有与朝廷决绝告别之意,也保留了一份自尊和执着。全文态度不卑不亢,措辞委婉有力,体现了另一种“得体”。古代公文讲究的这种“得体”在今天或许已无实际意义,但它对文章写作仍有启迪作用。

陆游的表笺文的总体风格,以上引《辞学指南》所论“简洁精致”为特色。与苏轼等北宋作家相比,陆游表笺文的程式化倾向更为明显,这也是南宋时期的普遍趋势。以节庆类贺表为例,常以一、二联对句领起并点题;“中贺”以下用“恭惟陛下”云云表达称颂,一般也是二至三联对句;最后以“臣”领起二联对句表达恭贺、忠诚之意作结。这类贺表不事铺排,但达意表情到位,体现了简洁明了的特点。至于如“逆曦授首”的几首贺表(笺)则略作铺叙,以抒写由衷的喜悦之情;同样的还有多首任职谢表,往往联系身世表达感激之情。当然,这些铺叙仍是适量有度的,不显繁冗,同时用典、造语平实,总体仍是简洁明了。此外,在大量称颂陈谢的套语中,陆游十分注意锤炼独创性的对句,以表情达意。如前引《福建到任谢表》中“侵寻半世”二联,不但高度概括了蜀中八年的生涯,而且准确表达了此时此刻“恍如昨梦”的无限感慨。又如《严州到任谢表》末表达谢恩的一联:“憩棠阴而听讼,期无坠于家声;及瓜戍而代归,尚少酬于君赐”[31],用《史记》和《左传》中的两个典故,准确表达了认真任职、维护家声(陆游高祖陆轸曾任新定太守)、报答君恩的态度,尤显巧妙而精致。陆游的散文,总体上呈现出一种自然稳健、秀雅凝练的风格,而其表笺文简洁精致的特色,可谓与散文一脉相承。骈散的融合,在陆游的全部文章(包括散文和四六)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是阅读《渭南文集》时值得注意的一个方面。

参考文献:

[1]渭南文集:卷首[M]//影印溧阳学宫刊本.中华再造善本,1220(嘉定十三年).

[2]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M].点校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22-123.

[3]职官志[M]//点校本.宋史:卷一六三.北京:中华书局,1985:3853.

[4]陆游.会庆节贺表[M]//陆游集:第五册 渭南文集:卷一.北京:中华书局1976:1971.

[5]陆游.贺明堂表[M]//陆游集:第五册 渭南文集:卷一.北京:中华书局1976:1974.

[6]陆游.谢明堂赦表[M]//陆游集:第五册 渭南文集:卷一.北京:中华书局1976:1974.

[7]陆游.会庆节贺表二[M]//陆游集:第五册 渭南文集:卷一.北京:中华书局1976:1972.

[8]宁宗纪[M]//点校本.宋史:卷三八.北京:中华书局,1985:727.

[9]陆游.皇帝御正殿贺皇后笺 皇帝御正殿贺皇太子笺[M]//陆游集:第五册 渭南文集:卷一.北京:中华书局,1976:1980.

[10]宁宗纪[M]//点校本.宋史:卷三九.北京:中华书局,1985:735.

[11]陆游.皇太子受册贺皇后笺、贺皇太子受册笺[M]//陆游集:第五册 渭南文集:卷一.北京:中华书局,1976:1981.[12]陆游.谢赐历日表[M]//陆游集:第五册 渭南文集:卷一.北京:中华书局,1976:1974.

[13]陆游.谢赐历日表二[M]//陆游集:第五册 渭南文集:卷一.北京:中华书局1976:1975.

[14]蒋方.渭南文集的编纂与流传[J].江汉大学学报,2004(2):46.

[15]陆游.福建到任谢表[M]//陆游集:第五册 渭南文集:卷一.北京:中华书局,1976:1975.

[16]陆游.转太中大夫谢表[M]//陆游集:第五册 渭南文集:卷一.北京:中华书局,1976:1978.

[17]陆游.落职谢表[M]//陆游集:第五册 渭南文集:卷一.北京:中华书局,1976:1979.

[18]陆游.福建到任谢表[M]//陆游集:第五册 渭南文集:卷一.北京:中华书局,1976:1975.

[19]陆游.除宝谟阁待制谢表[M]//陆游集:第五册 渭南文集:卷一.北京:中华书局,1976:1977.

[20]陆游.转太中大夫谢表[M]//陆游集:第五册 渭南文集:卷一.北京:中华书局,1976:1978.

[21]陆游.谢致仕表[M]//陆游集:第五册 渭南文集:卷一.北京:中华书局,1976:1978.

[22]陆游传[M]//点校本.宋史:卷三九五.北京:中华书局,1985:12058.

[23]陆游.逆曦授首称贺表[M]//陆游集:第五册 渭南文集:卷一.北京:中华书局,1976.

[24]孙梅.四六丛话:卷十[M]//王水照.历代文话:第五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4446.

[25]王应麟.辞学指南:卷三[M]//王水照.历代文话:第一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971.

[26]陆游.立皇后丞相率文武百僚称贺寿皇表[M]//陆游集:第五册 渭南文集:卷二.北京:中华书局,1976:1984.[27]陆游.贺皇帝表[M]//陆游集:第五册 渭南文集:卷二.北京:中华书局,1976:1985.

[28]陆游.贺皇太后笺[M]//陆游集:第五册 渭南文集:卷二.北京:中华书局,1976:1985.

[29]陆游.贺寿成皇后笺[M]//陆游集:第五册 渭南文集:卷二.北京:中华书局,1976:1985.

[30]陆游.贺皇后笺[M]//陆游集:第五册 渭南文集:卷二.北京:中华书局,1976:1986.

[31]陆游.严州到任谢表[M]//陆游集:第五册 渭南文集:卷一.北京:中华书局,1976:1977.

(责任编辑林东明)

Notes on Biao and Jian Writings in Weinan Wenji

Zhu Yingping

(School of Humanities,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hanghai, 200433)

Abstract:The biao (in Chinese, a letter-like text serving as a bridge between the celestial and mortal worlds) and jian (written conversation in Chinese) works in Weinan Wenji, which include writings by Lu You himself and those written on behalf of someone else, were highly valued by the author and were thus compiled in a very organized way. Among them, the biao writings to express gratitude assuming and leaving office, the congratulatory biao and jian works for “nixi shoushou” and the biao works from the author’s last three years of life are all directly related to his birthplace and inner world. Lu’s biao and jian works were decently composed and are known for their simplicity and refinement.

Key words:Lu You; Weinan Wenji; biao and jian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93X(2016)02-0021-05

doi:10.16169/j.issn.1008-293x.s.2016.02.005

收稿日期:2016-02-19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渭南文集》笺校”(12BZW06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朱迎平(1948-),男,浙江平阳人,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陆游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THE NUCLEAR OPTION
陆游气坏了等三则
一转身,就是一辈子——陆游和他的《钗头凤》
我是陆游,我为“铲屎官”代言
『吃货』陆游
除夜雪
陆游诗中“花汞”一词考释
初夏绝句
陆游作品的“重农”思想及其当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