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山水游记内容确定和实践

2016-04-13 20:05江苏省盱眙县河桥初级中学杨木东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6年3期
关键词:阿里山游记景物

江苏省盱眙县河桥初级中学 杨木东



浅谈现代山水游记内容确定和实践

江苏省盱眙县河桥初级中学 杨木东

【摘 要】

现代山水游记的教学一是确定现代山水游记的教学内容,二是把握初中阶段现代山水游记的终极指向,三是确定现代山水游记的教学策略,抓住这些就抓住游记教学的根本。

【关键词】

游记 教学实践

山水游记主要是写登山临水的见闻观感,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如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写月色,写竹柏;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写雪,写堤,写亭,写舟,像风景画一样真切可感。有些山水游记不以写景见长,而以议论、说理取胜,表现了作者非凡的才识和高超的思致,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就是这类游记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现代山水游记是游记中一朵奇葩,颇受编者和读者的重视,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现代山水游记的教学体会。

一、如何确定初中阶段现代山水游记的教学内容

中国现代山水游记吸引无数游客,使得许多作家激情荡漾,难以言传。作家置身于山水美景之中,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文质兼美的游记。游记有游踪、游景、游感三个要素组成。游记同其他现代文一样,可以提供教学的因素还很多。确定山水游记的教学内容,优化、简化和整合教学内容重在依据现代山水游记的文体特征,找出不能不学的内容。优美的景物,巧妙的构思、描写的方法、深沉的文化内涵和情思是现代山水游记教学的基本内容。

游踪是最基本的,游景和游感永远是新的、动态的。八年级山水游记教学重在语言角度的画面美、感情的意蕴美和声情并茂的语言美,至于游感,不必深究。九年级上册将再一次接触,重点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领略其微言大义,了解文体特点,掌握大致的写作思路,为学会写简单的游记打好基础。学会写游记也是教学内容之一,阅读课文一定要考虑写作训练,可以随文分片段练习,进行局部练习,一个阶段结束以后,再来写一篇完整的游记。

二、如何把握初中阶段现代山水游记的终极指向

现代山水游记具有独特的教学意义,其语言精炼、准确、生动形象,写作顺序简单,脉络清晰,适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经验水平,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加强写作训练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注重其综合性和实践性。在注重积累的同时,教师要重视与景物相结合,感悟自然之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关注能力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生观,这是现代山水游记教学的终极指向。

山水游记总是以轻快笔调,真实生动地描写来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产生如此效果,关键得益于作者的语言魅力。培养学生赏析语言美的能力,也是终极指向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比如《阿里山纪行》书后探究练习二:本文的语言典雅、凝练、和谐、畅达,具有音乐美和情韵美,反复阅读课文,并仔细体会下列句子,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比如《阿里山纪行》书后探究练习四:课文描写深山水潭、曲径青苔、古桧临海等景致,语言生动、形象、优美。建议你把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摘录在笔记本上,并体会这些语句对表达两岸人民融会的感情的作用。比如《美丽的西双版纳》练习二:下面几个句子中如果不用比喻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教学内容围绕语言展开。由此可见游记关于语言的品味编者是什么重视的,教学中教者应当把语言学习应用放在第一位。语言应用,方式多样,有些课堂学生对文本还没有诵读好,机械模仿,收效甚微。

景物审美情趣也是山水游记的一个终极指向。比如《阿里山纪行》中的关于“阿里山”和“神木”的描写中富有审美情趣。“不到阿里山,何以说到台湾?不到神木,何以说到阿里山?”这些关键性的语句,体现作者的审美眼光,值得我们好好品味。“小火车”联想到“东北小火车”等体现了已有的审美体验和经验参与。教学中,应落实到学生的体验和经验、审美眼光等方面,引导学生欣赏欣赏景物和情感时候,需要调动学生已有审美体验和经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三、如何确定现代山水游记的教学策略

现代山水游记教学策略是适当运用多媒体提供画面,可现在有些课堂使用频率过高,喧宾夺主,忽略了语言的品味。现代山水游记的教学策略首先是重视从语言的视角走进文本,教者应当积极引导学生感受山水美,由浅入深地对景物欣赏评价,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比如《阿里山纪行》教学的赏美片段,设计如下的活动:请同学跳读课文,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处景点,编写一条“微信”到“朋友圈”。师生通过读写评,引出对整散句语言美的体会。教者的目的是引领学生走进游记,欣赏画面,评价语言美在何处,通过朗读、跳读等多种方式,将朗读成果与大家一起分享,教师学生投入到文本中去,整散句的美的发现,就是大家学生的意外收获。学生在读写比评的互动中,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满足了好奇心,探究欲望和成就感。

其次是朗读。比如《阿里山纪行》品美的环节,可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神木是阿里山的标志和灵魂”,文中的情感、道理和方法都要在读中感悟,读不出来,教师再加以引导。朗读可以是个别的、小组的、集体的,也可以是示范的、配音的,形式可以多样,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游记散文语言的魅力,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第三是提供补充材料。比如《阿里山纪行》品美环节,教师补充了如下材料:红桧,是中国台湾特有的树种,被台湾人尊为“神木”。甲午战争,日本和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侵占台湾长达50年之久。日本侵略者对台湾珍贵的红桧数资源,实施了毁灭性的掠夺,30万棵千年红桧惨遭毁灭行砍伐,只剩下数十棵大树,虽历经沧桑,今天仍然屹立在阿里山上。教者通过补充材料,让学生了解了红桧的过去。教师可以通过电影的画面让学生了解台湾人民誓死保卫领土的决心。通过补充材料,学生对“神木是阿里山的标志和灵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许多学者说,现在山水游记是传递美的使者,它的语言优美、典雅、畅达、凝练,是作者感情的积聚和喷发。程绍荣教授认为,游记散文的美靠发现,山水美靠人们改造,山水之美有助于人们的活动,人的活动将使山水更具有人文内涵。在以后教学实践中,我将更加注重对游景的品读、有感的品读以及语言的品味,不断挖掘游记散文的文学价值,提高游记散文的教学价值。

猜你喜欢
阿里山游记景物
四时景物皆成趣
写写冬天的景物
“大陆阿里山”春正浓
地心游记(十)只剩我一个人
阿里山
寻梦环游记
寻梦环游记
写出景物漂亮的颜色
超市游记
教学游记散文不妨增添一些趣味——以《阿里山纪行》教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