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作教学成功的关键

2016-04-13 20:05江苏省徐州市少华街小学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6年3期
关键词:高明关键习作

江苏省徐州市少华街小学 张 红



论习作教学成功的关键

江苏省徐州市少华街小学 张 红

【摘 要】

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风格和教学机智等直接决定一堂的课成败。语文课如此,其中的作文课更是如此。高明的老师用精妙的设计、独特的风格和机智来主导课堂,不高明的老师以蹩脚的设计和教学语言来主宰课堂,禁锢课堂。高明的老师不仅知道打开思维和情动辞发是习作课成功的关键,还在此二方面有独到教学方法与艺术。

【关键词】

习作教学 成功 关键

习作,是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一项基本的能力,是语文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良好的习作表达,将有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也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成败。常常有老师问我是如何教作文的?怎样的习作课才算是成功的?……要回答这些问题,笔者以为应作以下追问。

一、语文课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高明的教师会教给学生各种预习方法、会留给学生足够的预习时间、会激发学生预习的欲望、会养成学生预习的习惯,他们知道不这样预习就不可能让学生充分主动地学习,学生就可能应付了事。高明的老师有许多激发兴趣的妙招,高明的老师知道什么时候当讲授,什么时候当引导,什么时候当启发,什么时候当放手,高明的老师会自己设计精妙的导语……高明的老师对文本有独到的解读,课堂教学有精巧的设计,加上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机智,使学生上课是一种享受。反之,不高明的老师,也在让学生预习,也在激发兴趣,也在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但却不自然,很别扭,因为他在骨子里不相信学生,总想控制学生,因此同样一个绝妙的教学设计,他却上不出好效果,没有以生为本的理念,课堂上缺乏灵动与激情,他也总是费力却不讨好,他却埋怨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不积极,埋怨人家的教学设计不够好,而自己离开教参教案又不能独立完成教学设计。

二、习作课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习作课也属于语文课的范畴,关键自然还是“教师”。高明的老师能打开学生的思维,他知道写作是思维活动,只有思维活跃了,同一个主题、话题却能有千百个维度,千百个视角来谈,绝不会全班学生一根筋一条道往前挤。

高明的老师有很多方法来打开学生的思维。其中设计开放性话题便是最易操作又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张化万老师的《摔鸡蛋的学问》便是这方面的经典案例。课前,张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把鸡蛋从四楼摔下去,有什么办法能让鸡蛋壳不破?这个话题因为方法的千奇百怪而具有发散性,也就很能够打开学生的思维。

高明的老师还善于激发情感,深谙“情动辞发”。那么,怎么把情激发出来呢?高明的老师知道,只有善于观察学生、熟悉学生生活、研究学生心理,体察学生个性、善于捕捉时机,才能挖掘学生的情感之源,使他们的写作自由发挥。因此,高明的老师在课堂上能娴熟地引导学生去发现新生活、感受新体验、领悟新发现,高明的老师还善于巧妙地组织一个有趣的话题,选择一个能够引爆学生情感思维的切入点,引发学生激情澎湃,跃跃欲试。随着情感的蓄积、情势的加剧,学生会涌现急于喷发的情感动机,就可能出现“情满而溢发”“胸中有丘壑”“下笔如有神”的现象。

三、学生写作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习作课上说的热闹,学生各抒己见,你一言我一语,甚至不时思维火花闪现,冒出几句灵气四溢的奇思妙句、精彩片段,然而这就可以算成功的习作课吗?未必,因为这些支离破碎的句段并不等于一篇作文。学生独立成篇时,往往会出现颠三倒四、自相矛盾、重复累赘、前言不搭后语、开头冗长、结尾画蛇添足、过渡生硬、主次不分、词不达意、无病呻吟、情感苍白等毛病。

可见,习作课上集众人之智慧闪现的零碎的奇思妙句,只能证明习作课的确热闹,甚至可以说精彩,但不能说完全成功。评价习作课成功的唯一标准,学生写作成功,也即所有学生最后能否文从字顺地表情达意,完成本课习作。倘若在此基础上,大多数学生的习作还能有那么几处个性飞扬的奇思妙句、新颖别致的意趣或天真烂漫的情趣,这样的习作课方才算得上成功的精彩作文课。否则,任你全班几十张嘴说得天花乱坠,而写作却不给力,则算不得成功的作文课。

那么,学生写作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呢?笔者以为是要有真情实感,有体验,有方法,还要有内功。新课标强调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教学中,高明的教师善于精心设计活动,无论是课堂活动,还是课外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从而产生体验。从“体验”入手,是对学生生活的尊重,对学生作为写作主体的尊重,“体验”可以引导学生自觉地“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体验”既有“领悟”“体味”“设身处地”的心理感受,又有“实行”“实践”“以身体之”外部实践的含义。因此,体验不仅重视主体的心理结构,更注重主体与客体合一的动态建构。学生因为有“体验”要表达而作文,而不是要完成任务去写作。这样作出来的文才不会流于“假、大、空”,才会有个性。反之,没有生活、情感等方面的体验,要作文,学生只能“抄”“搬”“编”充数。所以,高明的教师会常常采用“体验式作文教学”,就是从学生主体体验入手,为其创设一个特定的“真”情景(客体),让学生设身其中,实现“外部刺激力向意志事实的转化”,从而获取语言运用的直接经验。体验式作文教学是让学生作文走向“立诚”的最佳途径,不仅能让学生“写自己的话”,而且“写自己知道得最亲切,感悟得最深切的东西。”

作文的内功还需要修炼什么呢?文化底蕴。我们常常夸某个孩子作文时文思敏捷、文如泉涌、旁征博引、滔滔不绝,可为何只有极个别的孩子能做到,其他大多数孩子不能?有老师说因前者情动辞发,可分明后者也动了情呀,为何?皆因这孩子书读得多,积累得多,语感也好,而其他孩子平时阅读少,或阅读时走马观花,或死记硬背,那么,情虽动了,却没“辞”发,或只有干瘪瘪的“言辞”发,发出来的“辞”也就显示苍白贫乏,或词不达意。可见学生的“辞”积累得丰富与否,将直接影响其表达效果。难怪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如有神也罢,任翕张也好,均需要长久的知识的积攒,文化的积淀。“知识既是思维的内容,还影响着思维的模式。”“一个孩子的作文水平与他的知识水平,绝对是一个正比关系。” 除此之外,一个人名垂千古,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个鲜活的学习楷模:如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意气豪迈又浓郁冷峭的陆游、身经乱世仍关心天下寒士的杜甫……所以要写出好的文章,必须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通过大量长期阅读来厚积文化知识这内功,高明的老师是常抓不懈,久之,功力大增,何愁不会“腹有诗书气自华”?又何愁作文少一口气、一股神?内外兼修,终助学生自由言说、个性表达、情真意切、酣畅淋漓……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

综上所述,要实现这个“美妙”,关键的关键,还在于有高明的老师!

猜你喜欢
高明关键习作
硝酸甘油,用对是关键
高考考好是关键
Enhanced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of carbon cloth by synergetic effect of plasma and acid treatment
爸爸的“高明”之处
Study on the Perturb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wo-Channel Laser Propagation in Atmospheric Turbulence
习作展示
生意无大小,关键是怎么做?
生意无大小,关键是怎么做?
Enzyme-catalyzed Synthesis of Vitamin E Succinate Using aChemically Modified Novozym-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