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职高语文教学语言的改革
——关于教师的口头语言

2016-04-13 20:05河北省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6年3期
关键词:吴晗口头语言

河北省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李 爽



略谈职高语文教学语言的改革
——关于教师的口头语言

河北省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李 爽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的天职,就是将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必须依赖教学语言来完成。语言是语文教师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进行思想教育的最重要的工具,而学习动机则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讲求形象、生动、精练、幽默、富有启发性,这样就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学生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能够集中精力,坚忍不拔地探索下去,并能克服学习中的重重困难。

教师口头语言表达的好赖,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听课情绪和听课效率。语言表达清晰、生动、富有逻辑性的教师,往往受到大多数学生的欢迎。教师口头语言表达的技能,指善于精讲教学内容,准确地把握重点和难点。讲课的语言清晰、准确、生动、流畅、有节奏、有条理且能适时幽默、风趣、诙谐而无语病。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感知能力。可见,教学语言的改革,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当重点考虑的一个问题。

教师口头语言设计的基本原则是:科学性第一,艺术性第二,精讲为好。

一、专业用语与通俗语言巧妙结合

善于运用本门学科的专业用语,并注意与通俗语言巧妙结合,灵活运用。这是因为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概念、理论,并通过它们所构成的理论体系来揭示其客观规律。“语文不是无情物”,它本身就栖居着浪漫和诗意,作者情谊的表达就隐匿于语言文字的深处。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影响力,调动自己的积极情感因素来激发培养学生积极情感,让语文课堂充满情感的魅力。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还要培养美好的情感,陶冶审美情操,给学生打下一个精神的底子。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二、重视教学语言教育性

教师的语言,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对学生的思想、感情、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读吴晗《谈骨气》之后说:“如果一个作者自己是一个软骨头,能写出这样的富于感情的文章吗?吴晗就是一个非常有骨气的人。1941年,当时国民党的国立编译馆约吴晗写一部书,内容是写明代的事。书中写到一支农民武装,叫红军,吴晗写到红军之举的句子。他们对吴晗说:红字要改掉,否则你的书我们不出。吴晗说:我宁可不出书,这个红字绝对不能改。国民党怕共产党领导的红军,连六百年前的农民的红军也害怕。”学生从课文里,从教师所补充的作者的事迹里受到教育,他们懂得了“文如其人”的道理,今后也要做个有骨气的人。

三、 要严谨、简明、流畅

教学语言的严谨性要体现在教师课堂教学的每一句话上,教学语言该详则详,该简则简。最大限度地发挥时间效益和学生的思维效益。教师对课上每一小段知识的教学,都要设计好主要教学语言,表达时才能紧凑、连贯,“哼”“哈”不断,“呀”“吧”不绝的语病,最干扰教学语言的流畅。章节小结要有权威性和精练性。

四、运用启发性教学语言

启发学生思维的语言主要用来启发学生对学习目的的意义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热情的求知欲;启发学生联想、想象、分析、对比、归纳、演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启发学生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其次,教学语言要体现新旧知识的联系,要尽可能地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的道理形象化,能激发想象和联想,从而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

五、教学语言要有机动性

教师讲课的语言,要跟学生的当时的思想联系起来,与学生的接受水平尽量一致。应根据学生的反映,灵活机动地改变词句或者叙述结构,使之为学生所接受。一个教师要能灵活机动地运用教学语言,对教学工作要有极端负责的精神,在备课中不仅要确定经过深思熟虑的教学语言,还要考虑同步的学生的学习行为,为灵活运用教学语言做好准备;要深入掌握所讲的学科内容;要具有比较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和对学生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并掌握丰富的词汇。

教师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之一,从中可以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对教学目标的实现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动笔写教案,也要动口讲一讲,练一练,语言才能清晰、准确、生动、流畅、有节奏、有条理且不失幽默、风趣、诙谐。教师的语言设计尤如文学作品的创作,平时要善于积累,把突发的灵感和他人的经验记下,多积累,常改进,多讲多练,必然会水到渠成,成为一名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

六、运用心理疏导,自我展示的教学语言

尊重每一位学生,给所有同学展示自我的机会。我们许多语文教师尽管认识到素质教育关系未来,关系祖国的发展,但是在语文教学中还是自觉不自觉的把展示自我的机会都给了成绩好些的同学,使成绩较差的同学得不到充分的尊重。长此以往,就会人为的使成绩差的同学对语文老师失去了信任,对自己学习语文失去信心,势必会破罐子破摔,是语文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应该调整自己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方法,变通的处理问题。我们知道一节语文课所提出的问题不一定都是非常难的,一定是有梯度的。所以我们可以将简单的问题留给能力差些的同学,通过他们回答问题,是他们感到自己也行,产生成就感,在自然的氛围中融入课堂,使所有的同学都有机会展示自己。

总之,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应适当地圆桌化,多一点商量性口吻,少一点教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打开与学生心理沟通的渠道,营造一种真诚、信任、民主、愉悦的课堂心理气氛。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之间建立合作、教学相长的现代师生关系,在师生互动和合作性学习中开发增值性教学合力。教师的角色从以往知识的主宰者、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

文字平铺在纸上,既无色彩又无动感,可是经过老师的一读一点,文字便从纸上立了起来,学生便看到了生活本来的样子:花儿开了,人物活了,海中涌动着波涛,风里鼓荡着清香。好的讲解,严谨而不乏机趣,庄重而不乏诙谐,让人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让人感受到语言之妙,妙不可言。语文教师的讲解不必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一定要表达完整,入心入耳;也不必字字珠玑、语惊四座,但一定要凝练精准,经得起推敲,真正做到“有实事求是之心,而无哗众取宠之意”。我强调这些,就是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体味课堂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

猜你喜欢
吴晗口头语言
袁震与吴晗的金石之恋
如何写口头通知
语言是刀
口头传统所叙述的土尔扈特迁徙史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口头传统新传承人的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
——新一代江格尔奇为例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吴晗借钱的故事
我有我语言
“吴晗”与“吴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