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能和陌生人说话吗

2016-04-13 21:23江苏省昆山周市幼儿园朱剑英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6年1期
关键词:陌生陌生人爸爸妈妈

江苏省昆山周市幼儿园 朱剑英

孩子能和陌生人说话吗

江苏省昆山周市幼儿园 朱剑英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社会即学校:所以我们要带孩子走向社会,走向陌生环境。在幼儿接触陌生环境之前,先让孩子预先了解将要接触的陌生环境的大致情况。如带孩子参观菜市场,告诉他们菜市场里的人很多,大家忙着找寻自己喜欢吃的菜肴而忽略了走路,有时会发生相互碰撞的情况;菜市场内也有少数奸诈的商人,教孩子怎样对待;在幼儿园,还可以利用角色游戏预先进行模拟演练,通过这些活动让幼儿对这些环境有个大致的粗略的概念,从而大大降低了幼儿对于陌生环境的恐惧心理。

一、创造机会让孩子和陌生人交往

有则新闻报道:有一位从县里转学来的7岁的新同学囡囡迷路了,从下午5点多一直到凌晨2点都徘徊在街头,直至被爸爸找到。“囡囡的妈妈说,孩子在迷路的过程中,曾有许多热心人询问和想帮助囡囡,但由于孩子牢记家人‘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叮嘱,没有接受这些善意的帮助。”为此,好多家长困惑:囡囡的遭遇对自己的触动特别大,因为平时自己也是这样教育孩子的,“让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难道错了吗?”

的确,个别心怀鬼胎的人会利用小孩子识别能力不强来干坏事,甚至很多成年人也常遭受其害。但是,理性地来看,和正常的陌生人进行一次交谈,有可能让我们吸收到新信息,也可能验证我们对人性的一些观念,还可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热情、信任,这些良性的结果必定增强一个人生活的信心。

二、让孩子从小接触陌生环境和陌生人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核心,他认为,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生活即是教育。通过孩子的生活,给予孩子点滴的教育。

1.在家里制造陌生环境

稍稍改变房间的布置。比如移动一下睡床的位置,挪动一下客厅的沙发,添上一盆漂亮的花卉,换上一个鲜艳的的窗帘……这些小小的改变都能带给孩子陌生的感觉。

2.不定期邀请陌生人来家做客

让孩子学着和陌生人打招呼,孩子面对陌生人有一些自我保护和警觉是必要的,当孩子出现认生的表现时,我们最好能坦然地接受,找到恰当的机会,鼓励孩子从小事做起,向他示范一些社交的礼节,让孩子慢慢掌握其中的技巧。在孩子掌握一些和陌生人交往的技巧后,家长可以再次邀请朋友同事到家做客,还可以邀请一些小朋友和他玩,家长可向孩子提出一些要求,让孩子做小主人接待客人,让孩子不断的得到这方面的训练。

3.经常给孩子看陌生的照片和图画

比如,让孩子看世博会各个场景的图画,向孩子简单介绍来自各个国家的参观人群:除了有许多跟我们一样的黄皮肤人外;还有白皮肤人、黑皮肤的人、还有棕色皮肤的人,他们有的来自美国、有的来自印度、有的来自日本……爸爸妈妈有旅游的照片、朋友的照片,不妨拿出来给孩子看看,让他认识照片里的陌生地方和陌生的人。此外还可以通过电视电影、图画等让孩子知道外面的陌生世界和陌生人群。

4.带孩子走出家门

带孩子融入人群。公园、广场、游乐场等都是孩子们爱玩的场所,因为这些地方都是轻松、愉快的地方,孩子很容易交到朋友。家长可以经常带孩子到这些地方玩,并融入其中。

把孩子放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如托儿所、亲戚朋友家等,让孩子与小朋友和大朋友单独相处一段时间。也许刚开始他会哭着要妈妈,但家长要相信孩子天生就勇敢,过一会他就可以和朋友相处得很好。

还可以带孩子上街,在大人的视线中,鼓励孩子去问路;去商场,鼓励孩子自己去营业员那里购买自己喜欢的玩具;带孩子上车,鼓励孩子去买车票。孩子在交往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父母切记不要包办代替,要善于启发、引导孩子自己动脑筋,想办法。

三、让孩子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应存一份警惕

1.牢记家人电话防走失

在孩子刚学会说话时,就要告诉他家庭地址、爸爸妈妈的姓名、自己的名字。再大一点,就让孩子知道父母的电话和单位。一般说来,3岁左右的孩子可以完全记住上述内容。教孩子辨别警察叔叔、超市工作人员、保安等,一旦走失可以求助。如果一时找不到爸爸妈妈,可以回原处等待,或者就近找一些带孩子的家长求助。

2.遇人求助多个心眼

告诉孩子,对于陌生人问路、请求协助寻找丢失的宠物之类的事要保持警惕,这是犯罪分子诱拐儿童的普遍伎俩,不要随便跟人走。当孩子一个人在家里的时候,家长须告诉孩子如果有陌生人敲门,应怎样与他们说话,并拒绝陌生人进家门或跟着陌生人离开家

3.坏叔叔也会伪装好人

许多想侵犯孩子的人通常会装出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孩子将来面对的社会环境,几乎全是陌生人和陌生的环境,引导孩子采取正确的方法积极去面对、去处理才是最重要的。专家认为,“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叮嘱,是将陌生人等同于坏人了。而事实上,许多侵犯幼童的犯罪往往是通过熟人关系发生的。

4.别随便跟陌生人走

不能吃陌生人东西,不能跟陌生人走,这是最重要的两点。告诉孩子,任何时候,要离开家人,一定要经过允许。不管这个人认不认识,甚至包括家里的钟点工或保姆、爸爸妈妈的亲朋好友。如果父母委托朋友接孩子,那一定要找老师或让周围人打电话跟爸爸妈妈联系,问清原委。在老师或熟悉长辈同意下才能走,除此之外告诉孩子绝对不能上陌生人的车。

触目惊心的案件确实让父母为孩子的安全担忧。但想一想,这样的事例毕竟是特例,生活中坏人的出现概率很低,大人不能因为有坏人存在,而剥夺了孩子与人交往的乐趣,不能因噎废食。骗子对社会的危害,远没有人们之间的不信任与冷漠可怕。其实对孩子来说,跟陌生人交往人生充满了快意,可以吸收到很多新信息,验证对人性的一些观念,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热情、信任,锻炼孩子的自信心、社交能力、情商和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这些良性结果会增强孩子未来生活的信心。孩子积累的与陌生人交往的经验越多,他了解人的能力也越强,反而不容易受人蒙蔽。所以孩子该和陌生人多交流!

猜你喜欢
陌生陌生人爸爸妈妈
人最怕:深交后的陌生
面对爸爸妈妈的期待
熟悉的陌生词(四)
熟悉的陌生词(三)
熟悉又陌生的“”
我想让爸爸妈妈吵架
我和爸爸妈妈比童年
我的爸爸妈妈
谨防陌生人
谨防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