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书香校园 实现内涵发展

2016-04-13 06:59王万青
关键词:书香绘本图书

王万青

摘要:书香校园是学校文化的一种体现,是学校整体风貌的展示,引领师生在“读、写、绘、演”中实现读书氤氲、写字养性、写作怡情、绘本涵泳、戏剧体验的五部曲书香浸润是建设书香校园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经之路。

关键字:读书氤氲;写字养性;写作怡情;绘本涵泳;戏剧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03-0025-03

中国人把上学称为读书,道出读书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明代于谦曾经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观书》,引录如下: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这首诗道出了读书的乐趣和好处。书香校园是学校文化的一种体现,是学校整体风貌的展示,因此建设书香校园是学校实现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引领师生在“读、写、绘、演”中实现读书氤氲、写字养性、写作怡情、绘本涵泳、戏剧体验的五部曲书香浸润是建设书香校园的必经之路。

一、读书氤氲

(一)阅读课

开设阅读课保障学生阅读数量、阅读水平、阅读质量的提高。语文新课标明确规定了阅读总量和各学段的阅读分量。阅读课着眼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分享阅读的快乐,培养阅读习惯,指导阅读方法。

(二)推广以“晨诵、午读、暮省”为核心的儿童生活方式

“晨诵”为每一天注入生命源泉。晨诵开展的关键,一是选好内容;二是训练习惯。讲究的是快乐感悟,慢慢渗透、润物无声,每天早晨,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师生在书声琅琅中开启美好的一天。

“午读”唤醒生命的美好与神奇。午读代表的是整个儿童阶段的非科学性质的阅读,核心内容就是阅读属于他们自己的童年书籍。唤醒生命的美好与神奇。每天中午,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静静地品读,在书海中尽情遨游。

“暮省”让反思成为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暮省指的是学生每天在完成学业以后,思考与反省自己一天的生活,并且用随笔和日记等形式记录下来,同时师生之间也通过日记、书信、批注等手段,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

(三)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优质资源

学校应该是一个大的图书馆,除了师生阅览室、书库这些固定的读书场所外,楼道、教室都应该有图书,让读书、图书漂流、读书交流、校园书市成为师生最乐意做的雅事。

(四)大力提倡亲子共读

教师要向家长推荐亲子共读书单和亲子读书方法。就方法而言,比较好的有两种:大声为孩子读书和持续默读。这两种方法像一对不可分割的孪生子,结合采用效果最佳。鼓励教师、家长和学生定期制作读书小报、读书卡,分享读书心得。

(五)广泛开展读书活动

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应该专门开辟读书成长记录袋,每个学生制作阅读存折,撰写阅读笔记。每个班利用图书角,成立图书管理团队,进行班级图书共享,学生可以把家里的藏书带到学校,定期进行交换借阅。也可以开展买书形式改革,比如开展“买一本,看多本”的换书活动,各班分成几大组,每组成员共买一本书,两周一轮换,这样每个孩子只需买一本书,就能读到好多本书了。

学校也要开展系列读书活动,比如组织晨诵作品创编展、绘本故事交流会、诗文诵读会、读书报告会、佳作欣赏会、读书笔记展评、作文大奖赛、诗文朗诵比赛、读书辩论赛等活动;设置相对固定的“读书节”,创办读书杂志,成立不同类型的阅读俱乐部;开展各种评比活动,如定期评选“书香班级”“书香年级”“读书之星”,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让读书成为学生追求幸福品质生活的必然选择。

(六)明确相应学段阅读要求及目标

学校应该责成语文研训组制定相应学段阅读要求及目标,语文老师牵头落实。小学低段: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以绘本阅读为主,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倡导读写绘结合,用阅读图画书、讲故事、用图画表达与创造相结合的方法,让低幼儿童的学习力和创造力得到自由发挥。小学中段:开始逐步从绘画中淡出,加大文字阅读量,结合讲故事,加强整本书的主题探讨,尝试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的阅读。小学高段:提倡以主题探讨为主的共读,加大自由阅读量,加入自然科学方面的阅读,将阅读与儿童文学创作相结合。初中学段: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拓展阅读视野。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知识,提高理解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引导学生鉴赏和评价作品,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独到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把握作品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领会作品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初步领悟作品内涵,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七)教师阅读

只有教师的率先垂范才能带来学生的读书习惯。调动教师读书需要做好两点:一是要设立特殊的福利——尊重个性的购书制度。按照国检要求,学校每年新增纸质图书额度不低于生均5元标准。学校应该拿出新增图书50%经费用于教师选购,教师自主选购图书自己可以先学先用,用完在扉页写出好书推介卡,然后入库报票供下一位师生借阅。新增图书的另外50%由学生报书名,学校评选学生想看图书书单,按照复本率不超过5本统一采购入库,供学生借阅。二是要组织教师自主有计划阅读,学校定期开展专题读书活动,如读书论坛、读书交流心得、推荐一本好书、读书演讲比赛、组织“读书之星”、“藏书之星”评比等活动,调动教师读书积极性。

二、写字养性

写字课要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既要开设硬笔书法课,又要开设软笔书法课。通过开设课程引领学生在一撇一捺写字的过程中陶冶养性,积淀书香。

三、写作怡情

写作是许多孩子望而生畏的一件事,要想达到写作怡情的目的,有效的举措是开展阶梯作文尝试。阶梯作文顾名思义就是降低写作难度把习作大目标逐年级分解:一二年级注重训练字词、句子,三四年级注重训练片断,五至九年级注重训练篇章。实际操作中,可以从一年级训练说一句话日记到二年级训练说几句话日记、到三四年级训练写三四百字周记到五至九年级训练每月写一篇富有真情实感的好习作,这样小步子快节奏地进行年段系列训练。一二年级的作文起步教学要为以后的作文教学打下宽厚而坚实的基础,要求从本质上把握拼音、识字、学词学句、阅读、说写句子等教学与作文起步教学的内在联系。三四年级“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要求做到内容具体,言之有物;条理清楚,言之有序;提高认识,言之有理。”五六年级通过对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定法、用语的知识与方法,通过学习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法,更好地体会“从内容入手”写作文。七至九年级“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除此还要组织开展多种读写结合的实践范式,譬如:读书手抄报、读书卡、读书小存折、读书积累本、读后感文集、晨诵作品创编、随文仿写、续写等等,以期调动学生大量的参与、大量的体验、大量的收获。

四、绘本涵泳

绘本是用图画和语言叙述一个故事,绘本中的文字精练,用简短的文字构筑出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它必须风趣活泼,符合孩子们的语言习惯。儿童心理学研究认为,孩子认知图形的能力从很小就开始慢慢养成。如果这时候家长能有意识地和孩子们一起阅读绘本,营造温馨的环境,给他们读文字,和他们一起看图讲故事。那孩子们从刚开始接触到的就是高水准的图与文,他们将在听故事中品味绘画艺术,将在欣赏图画中认识文字、理解文学。比起那些一闪而过、只带来一时快感的快餐文化,欣赏绘本无疑是一种让眼睛享受、让心灵愉悦、让精神提升的美妙体验。“绘”的核心是“读”。“读、写、绘”是指孩子在阅读之后借助图画和语言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个人对世界的认识,是生命在这个特定阶段的完整讲述。因为和写一篇作文相比较,“读、写、绘”在培养低年级孩子阅读兴趣和习惯、发展学生想象和观察力,丰富学生语言表达,陶冶学生心灵方面的魅力,不仅可以让孩子展开想象画自己喜欢的画,还能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画的意思,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孩子非常感兴趣,他们似乎不认为这是一项作业,而是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

孩子们创作的绘本能反映出自己的心声,激发孩子的艺术直觉;孩子们阅读和分享自己创作的绘本,有助于理解社会与认知自我,提高情商。

绘本课也要进入学校课程体系才能落地。读绘本课开设在小学低段比较适宜,创作绘本课开设在小学中高段比较适宜,但这都不是刚性的要求,一切尊重学生选择,关键是兴趣。

五、演:戏剧体验

演指戏剧课。戏剧课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角色意识。人生活在社会,时空不一样,角色也会发生变化,角色意识是一个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必要精神需求。读、写、绘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能说会道、能写会书、儒雅端庄的社会人,因此,戏剧课是书香校园建设的关键。演戏剧就是在演生活,演高于生活的生活对培养真正的读书人是很有效的途径。

学校开设的戏剧课种类可以多样,因人、因事而定,至少应包括五类:以英语、语文为开发主体的话剧;以音乐、舞蹈为开发主体的音乐剧、舞蹈剧;以传统地方剧目为开发主体的京剧、河北梆子等;以朗诵为开发主体的广播剧;以传统语言类节目为开发主体的小品、相声等。

“读、写、绘、演”——读书氤氲、写字养性、写作怡情、绘本涵泳、戏剧体验改变着老师,改变着学生,改变着学校。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

【责任编辑 冯荣光】

猜你喜欢
书香绘本图书
书香万卷,前行万里
绘本
绘本
绘本
图书推荐
一场被书香浸染的演讲
最是书香能致远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书香何来
班里有个图书角